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来自大明辽东 >

第56章

我来自大明辽东-第56章

小说: 我来自大明辽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独黄重真,眼睑微垂,面沉似水,只默默走在队伍的中间,依然静静地观察着这座于后金治下,已有数年的城池。

    作为后金的权利中枢,原本生活在这里的普通明人,大多已被驱使到了城外去种地,或者被抓到后金的大后方去往死里奴役。

    因此,沈阳的女真化比辽阳要严重很多,很少见到明人,就算有也是那种将灵魂与肉身,全都出卖给了后金的甘心为奴者。

    这些人的汉家发髻或许还有所保留,华夏衣冠却已鲜有存在,更是丝毫没有辽阳城内那种胡汉杂居,甚至隐隐仍以汉民为主体的现象。

    除了在入城之时,尚能见到几座简约美观的汉式府邸外,越是往城内行走,街道两边显然是大动干戈过的府邸便越多,也越是粗犷奢华。

    其高门大宅,似乎预示着此处的门第之见,极为森严。

    黄重真心想:“女真皇族偏爱皇家园林的优良传统,到底是有基因的。”

    出入这些府邸的奴才女婢,也不知哪里来的自信,也更加显得傲然跋扈,可见其主人在后金的地位,不是位高权重,便是非富即贵。

    (

 第九十二章 烧烤没柴 便拆房子

    这些奴才女婢往日所见多为女真族人,偶尔见到的明人,也都是穿着女真服饰,便连发髻都遮遮掩掩。

    此番,乍一见数十号人身着明国粗布装束的军人,先是大吃一惊,接着便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便连恶语相向者,都不在少数。

    吴三桂终究是受不得这些羞辱,冲冠一怒便要发作,却被黄重真的一声轻咳,给阻止了。

    他清楚地知晓,这憋屈的氛围与羞辱,不过是后金统治者刻意营造出来的试探,或者说是下马威而已。

    若恼羞成怒,便是正中下怀——在22世纪,身为特种兵的黄重真,当然是没有资格出使过他国的,却保护过太多的华夏政要,出使他国。

    见惯了猪奔跑,便掌握了出使的精髓——可以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可以提出义正言辞的强烈谴责与不满,可以拂袖而去。

    甚至于,可以用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效法班定远,却万万不可恼羞成怒。

    因为那样,便是自乱方寸,令对方生出轻视之心,从而得寸进尺。

    虽然,黄重真其实也很想将腰间的火药包点燃之后,狠狠地扔到密集的女真人堆里去,或者直接就在他们的中央引燃,让沉闷的沈阳,立刻便沸腾起来。

    弱国无外交。

    从国土和综合国力方面上看,大明自然并非弱国。

    单就数量来看,军队的拥有量也堪称庞大,可若是抛却质量参差不齐,吃空饷,拖欠军费等因素,只将这些军队撒在广袤的土地上,便显得零星而又薄弱。

    反观后金,因其兵员的素质和占有土地的浓缩,从而格外显得兵锋正盛。

    黄重真深知,出使也好,谍战也罢,这场外交都堪称龙争虎斗,虎啸龙吟。

    因此,无论后金如何挑衅,自己这行人都必须养精蓄锐,以应付接下来的斗智斗勇,以及针锋相对。

    后金那寒碜得不像话的迎接使团,将黄重真一行带至了城池中心一处别院处,便径自离开了,甚至便连该有的告别之礼都没有,比辽阳那会儿逊色多了。

    吴三桂终究还是憋不住沸腾的血液,愤怒地咆哮起来。

    祖大乐与周吉等人,也都捏紧了拳头。

    黄重真却拍着他们的瘦削硬朗的肩头,轻声安慰道:“原始的奴隶制八旗部落,初次接待他国来使,你还指望他们给你建个鸿胪寺,以大明之礼相待啊?”

    原本心浮气躁的少年们一听,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咱们礼仪之邦来的人,向来以理服人,以德报怨,原始人不懂礼节,慢慢地教也就是了,教不会就唾骂几句,再不然打几下手底心。

    唯独生气愤怒,有那个必要么?

    于是,众人在迅速平静下来的同时,又再次对黄重真伸出了大拇指。

    黄重真哈哈大笑一声,便开始观察这个以逐渐陷入了黑暗当中的别院。

    别院并不破败,却显得颇为冷清,高门大院深似海,似乎在囚禁着什么。

    黄重真其实来过这附近,在街道的另一头拐个弯儿,不就是令奴酋引以为傲的生平最大建筑手笔——沈阳故宫了么?

    因此,黄重真可以肯定,他所紧挨着的,正是马上就要扩建了的后金皇宫。

    但与那厢的繁华喧闹比起来,便显得更加为幽静冷清。

    祖大乐等粗人,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地段之内,竟还会有着这样的别院存在。

    黄重真却只是随意地动了动脑子,便想到了“冷宫”二字。

    果然,有人朝内院连喊了三声“有人吗”,却除了过堂风呜呜地吹过来之外,并无半点儿回应。

    这简直是被当做囚犯在看待啊!

    黄重真猜的一点儿都没错,沈阳七王正彼此倾轧地如火如荼、不亦乐乎,陡然受到另外一王的鸡毛信,说是明使杀到。

    惊讶之余,便展开商议。

    商议之后,便达成了自奴酋宾天之后的首个一致意见——给明使来个下马威,以便在接下来心照不宣的“修好”之中,掌握主动,争取最大的利益。

    祖大乐与吴三桂这些暴脾气的人,受不住这份无礼和轻视,便再次捏紧了拳头,呼呼地喘起气儿来,手背上气血充盈的青筋,显示着他们极力忍耐着的愤懑。

    便连周吉袁七等几个还算安之若泰的人,都快要出离愤怒了。

    毕竟是第一次出使他国,还是后金这种野蛮而又强大的部落制汗国,这些骨头坚硬,且满腔都是热血的年轻伙伴,能一路隐忍到现在,着实已经十分不错了。

    于是,黄重真便不厌其烦地再次宽慰道:“时机未到,稍安勿躁。若事不可为,我们还有火药包呢。”

    说着,便笑嘻嘻地拍了拍腰间

    以祖大乐为首,以黄重真为核心,这是出使之前便规定好了的。

    黄重真在这一路之上和辽阳城内,也显示出了超乎寻常的外交能力,以及野外行军生存的能力。

    因此,早已赢得了众人的信服,便连军衔比他高的祖大乐,都早已为他层出不穷的技艺,所深深折服。

    吴三桂就更加不用说了,满身的桀骜在救命恩人般的黄重真面前,没有丝毫的脾气。

    况且,这个比之年长了一岁的少年,无论骑马射箭还是开枪开炮,都比之更加精湛娴熟。

    至于袁七等袁氏家丁,既为监视又为保护,本来就在袁崇焕的授意之下,对黄重真唯命是从,除非他有反叛大明的行为。

    因此,重真一行人数虽少,却像是一块坚硬的铁板一样,非常难啃不说,一不小心还会崩坏一嘴的牙。

    面对众人的目光聚焦,黄重真轻轻一笑,便走到院门之前,将两扇被重重关上的朱漆大门重新打开。

    然后,舌绽春雷,朝外边怒声喝道:“吾乃大明国辽东巡抚袁崇焕麾下,关宁军守备黄小贰,此番携袁帅拜帖前来,是为彼此之修好。

    在辽阳,吾等已然得到小贝勒济尔哈朗的认可与接待,且隆重无比。

    缘何却在沈阳,七大贝勒议政之地,遭受的却是囚犯一般的待遇?尔等自诩大金的,试问这便是你大金国的待客之道么?我呸!此诚彼娘之无礼也!

    若是爷们骂错了,便给爷们弄两只整羊,一只整牛来!快些,莫要耽搁!爷们此番前来,便是为了好好地吃他娘喝他娘,小贰来了不纳粮……

    对了,此乃袁帅拜帖,吾放在此处,尔大金要谈便自行取去。若无诚意,那么明日一早,吾等便自行离城,绝不打扰。

    届时,要杀要剐,要阻要拦,悉听尊便。且看你八旗铁骑,能否阻我大明五十三号人形使者,外加一条大黄狗,重回大明了。”

    便是以祖大乐与吴三桂的大胆,听了这番话后,冷汗也止不住扑棱棱地往外冒,偏偏又觉得郁结的心胸畅快无比,纷纷喝骂道:“说得好!诚彼娘之畅快尔!”

    毕竟,都是关宁军诸将推荐的好少年,自打定注意以出使为名谍战后金的那一刻起,便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好汉。

    最重要的是,有着火药包傍身的他们,大不了点燃了同归于尽,有何惧哉?

    事实证明,小至一人,大至一国,都是有犯贱心理的。

    黄重真一番酣畅淋漓,却又在情在理的厥词,虽十分爆燃,却并未点燃后金的怒火。

    反而觉得这五十三号人外加一只大黄狗,深入打了十数年仗的敌国,其行为忠勇可嘉,便不敢再起轻视之心。

    正如黄重真所说的那样——快些,莫要耽搁。

    拜帖很快便被取走了,整羊和整牛也很快便被送了过来,还增加了数量,十只整羊,五头整牛,而且还都是活的。

    这种小小的刁难,哪里难得住体魄野蛮,却又被黄重真以熏陶的方式,文明了部分精神的关宁少年糙汉们。

    三下五除二。

    牛羊便都被宰杀扒皮,在院内盛水的大缸里洗净,便成了架子上的烧烤。

    当然,也有放随身的大铁锅里,清炖的。

    没柴?呵呵,拆房子!

    若非黄重真阻止,好歹留个挡风的物件,且油漆燃烧起来味道实在是太难闻,用来烧烤更是不利于健康,便连两扇朱漆大门都不能幸免。

    篝火晚会,即便只是一群臭男人,一个女人都没有,与辽阳的那两场酒宴没有丝毫的可比性。

    除了吴三桂显得有些怅然若失之外,其余少年包括二狗在内,都是很开心并且很知足的。

    随着火焰的升腾,烤肉的香味便逐渐地飘散开来,向着别院的深处飘去,也透过高大的院墙,往城内的其余地方飘去。

    肉骨头也随着铁锅里的水开了,便在蒸腾的热气里,“噗噗”地翻滚着,简直令人垂涎欲滴。

    放点儿盐,嗯,味道简直不要太好,又能最大限度地补充体力,一举两得。

    有几个少年糙汉的口味比较重,用简陋但是好歹不漏的头盔,装满了牛羊之血,便要学他的半兽人祖先往嘴巴里灌。

    黄重真立刻严令制止了这种原始人般的行为,夺过来之后掏出吴三桂祖传的匕首,将之切成了块状放进沸腾的锅里去,很快便成就了另一番美味。

    (

 第九十三章 敌占区内唱响好汉歌

    撒一把在辽沈平原上挖来的随处可见的野葱、芥菜,夹到当碗用的头盔里,浇点儿汤汁,还很烫就吸溜着嘴,在舌头的挑逗之中拒绝几下,便咽了下去。

    “哇!真的太好吃啦!阿真……哦不,小贰啊小贰,老子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了,因为你做出来的食物,实在是太好吃啦!”

    吴三桂突然发现,这个让自己很是不服的少年,似乎又展现出了令自己不得不服气的技能,而且是生存的必备技能。

    毕竟,人总是要吃饭的啊。

    “那你为什么又要叫作小三儿呢?”黄重真笑嘻嘻的一个反问,便将吴三桂差点儿就被一块又韧又大的牛筋儿,给活活噎死。

    “哈哈哈!”

    除了他的三个家丁,没有人去拍他的背,反而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

    劫后余生的吴三桂也不生气,毫不示弱地一个个回怼了过去,似乎刚刚差点儿就被噎死的人,不是他。

    “少年人的精力,就是这么的旺盛。他们的神经,也就是这么的大条啊。”黄重真一边游刃有余的操持着美食,一边欣慰地想着。

    珍贵的内脏更是被黄重真处置得妥妥当当,腰子切成细片儿就可以用来串烤,牛肚羊肚就用来在滚烫的水里刷几秒,就立刻捞上来,再撒一把葱。

    如此闻所未闻的没事,便成为了这群少年糙汉们争相吞咽的对象,既安慰着肠胃,又令消耗极大的筋骨脏腑,得到了极大的补偿。

    一路上被当做宝贝那样供奉在手拉车上的烧刀子,也有好几坛被拍开了封泥,在黑暗的坛子里憋了好久的浓郁酒香,顿时四溢开来,还朝着别院深处飘溢开去。

    “这般好东西,与其白白送给无礼的后金,倒不如自己享用呢。”对于这一点,就连一向豪爽大方热情好客的黄重真,也都是这么想的。

    于是乎,在后金的都城当中,一群大明来的使者于入城后的第一晚,便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还在黄重真的带领下,鬼哭狼嚎般地唱着不知名讳的歌谣。

    “这边走那边走,莫厌金樽酒……”

    这倒也还罢了,毕竟是首名曲儿,此道男人都知晓。

    可“哥哥门前一道弯弯的河”,“妹妹你坐船头……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诸如此类的,却又是啥玩意儿?

    唯独那首“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嘿嘿嘿嘿嘿咻,嘿嘿嘿嘿嘿一碗酒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虽然声嘶力竭,倒也蛮好听的。

    只是,这反意未免也太明显了一些吧?

    你家明国皇帝同意么?

    这帮厮真的是明国使者么?

    在敌占区内唱响好汉歌,此情此景,简直放肆到嗨,燃情至爆,倒也别开生面。

    躲在暗处监视的后金细作们,被这毫不掩饰的极大动静吵得瞠目结舌,却也被高墙都无法遮掩的酒肉香味,馋得垂涎欲滴。

    其中一个细作闻着那酒香肉香,听着那动人的歌谣,尤其是听到那首《好汉歌》的时候,终于忍不住不无嫉妒地吐槽道:“这啥破歌儿啊?唱这么难听!”

    旁边一个细作嘲讽他道:“这都不知道?这是明国新近演义《水浒传》的主题曲啊!”(以下省略书名号)

    “水浒传?主题曲?”

    “是啊,这是大汗生前从明国引进的,最后一波书籍里面的其中一本,与之前的三国演义,以及这次一起引进西游记,并称明国三大古典。”

    “三国演义我知道,不就一群武夫打打杀杀么?也就那样儿。倒是这水浒传和那西游记,老子还是头次听说,怎么样?好看不?”

    “好看极了。尤其是这水浒传中,潘金莲勾引自家二叔武松不成,便与西门庆偷情的桥段,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当真是深夜学习之佳品啊!”

    “你有带么?让我看看呗。”

    “如此宝贝,老子怎可能随身携带,万一压坏了可怎么办?”

    “这样啊,那岂非太可惜了。”

    “但老子可以声情并茂地讲给你听啊。”

    “好啊好啊……那你快讲吧。”

    酒至半酣,一群少年糙汉们正面红耳地想着娘们,吹嘘着等娶了娘们儿,便要每天放彼娘个三五炮。

    有人还没羞没躁地自称一夜七次郎,因为他光是想女人,便可在一夜可以自行解决七次,引来嘘声阵阵。

    同时,还哄笑着表示赞同:“也对也对,仅是凭空想象便可如此,若身边真有一个温软玉香的女人,那还不奋力耕耘,旦旦而伐,直至精尽而亡啊。”

    还有人大言不惭地吹嘘:“老子一天也就一日,但一日便是一天。”

    一群小雏男,倒把黄重真这个昔日的花丛老手,真正的一夜七次郎,说得面红耳赤,瞠目结舌。

    他可不想一群好好的少年,从此沾染上这个不良的习惯,于是便善意地提醒道:“樯橹灰飞烟灭,省着点力气杀建奴不好么?况且,用手解决和与女人胶合,结果虽然一样,那感觉却完全不同,不信你们问小三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