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庶子夺唐 >

第317章

庶子夺唐-第317章

小说: 庶子夺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李恪纳萧月仙为妃之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在李恪纳妃的诏书传下后,因为李恪纳妃之事录入宗籍的不止萧月仙一人,还有年已五岁的一个男童和一个女童。

    这时旁人哪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怕萧月仙私下早就是李恪的人了,甚至育有子女,这一次李恪不过是给了她一个名分而已。

    事情到了这一步,众人都知道了李恪的意思,但一切早已经成了定局了,毕竟随萧月仙进宫的还有一个皇子和一个公主,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天子血脉。更何况这也是李恪的私事,李恪在流程上的处置并无不妥,旁人更无可指摘。

    太极宫,昭庆殿。

    昭庆殿是曾今李恪生母杨后初为贵妃时的寝殿,但现在被李恪给了萧月仙,萧月仙和一双儿女便居于此间。

    内殿中,李岚和李琨正围着殿中的石柱在殿中追逐玩闹,李恪看着李岚已经跑得气喘吁吁的模样,怕爱女累着了,连忙招了招手,示意李岚到自己的跟前来。

    “阿爹叫我何事?”李岚小跑来到李恪的跟前,扑到了李恪的怀中,抬着头对李恪问道。

    李恪抱起李岚,放在了自己膝上,一边为李岚理了理乱了的鬓角,一边问道:“岚儿跑了这么久,可累了?”

    李岚摇了摇头道:“岚儿和阿兄在玩呢,不觉着累。”

    李恪看着李岚欢脱的模样,笑着问道:“那岚儿可喜欢这里?”

    今日才是李岚第一次来昭庆殿,昭庆殿比起原楚王府还要华美上许多,李岚自然是喜欢的,李岚不假思索地回道:“这里漂亮地很,还很宽敞,岚儿喜欢这里。”

    李恪笑道:“那岚儿以后和阿娘还有阿兄就住在这里,可好?”

    李岚听着李恪的话,脸上也露出了笑意,显然也很是喜欢这个地方,李岚对萧月仙问道:“阿娘,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了吗?”

    李恪虽然对李岚很是宠爱,但是在李岚的印象中李恪陪着她的时候并不多,比起李恪的话,李岚更多的会听萧月仙的。

    萧月仙笑着回道:“你父皇既然说了,自然就是了,以后咱们就住在这里,你父皇也会常来的。”

    李岚得到了萧月仙肯定的答复,又听萧月仙说日后李恪也会常来,顿时越发地高兴了起来,李岚高兴地摆着手,对李琨道:“阿兄,阿娘说我们以后可以住在这里,常常看见阿爹了。”

    李琨是男娃,比起对李岚的宠爱,不管是李恪还是萧月仙,他们对李琨还会更多几分严厉,所以以往李琨在李恪面前也会表现地比李岚更加小心上几分,但这一次,李琨的反应却明显地出乎了李恪的预料。

    李岚的话传入李琨的耳中,原本站在一边的李琨也小跑到了李恪的跟前,靠在李恪的腿边,跳着对李恪问道:“阿妹说阿爹以后会常来,那我可以经常看见阿爹吗?”

    李恪看着李琨的模样,心中不禁多了一丝酸楚,因为自己的缘故,以往李恪不能时常陪在李琨和李岚的身边,李恪陪着她们的日子虽不能说是屈指可数,但也正经地谈不上几日。

    为人父者陪着自己的孩子,多么稀松寻常的事情,但到了李琨这里却乐地喜出望外,李恪这个阿爹做得实在是不尽责,自己的心里不免也多了几分亏欠。

    李恪弯下腰去,一只手搂着李岚,另一只手环起了李琨,也将他抱在了自己的怀中,把两人一左一右地置于膝上。

    李恪道:“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寝殿,阿爹的寝殿就在前面不远,琨儿如果愿意,你每天都可以和阿娘还有岚儿去阿爹那边,阿爹那边有最好的师父,还可以教琨儿读书。”

    “好。”李琨闻言,利索地应了下来。

    待李琨应下后,李恪似乎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于是对李琨问道:“琨儿既然已经读书了,想必也是知道些大唐的地方州郡之名的,琨儿可有喜欢的地方?”

    李琨年幼,多半还不知道李恪的意思,但萧月仙聪慧,李恪的话一出口,便猜到了李恪的用意,李恪三子中,唯李琨还未封王,李恪现在突然这么问,多半是要给李琨定王号了。

    李琨是帝子,当为亲王,亲王虽已是人臣极尊,但也同样有高低之分,萧月仙等着李琨的回答,不免也有些担心。

    不过李琨还年幼,所知道的地名不多,他顺口便回道:“琨儿读的书还少,州郡名也知道的不多,但儿生于洛阳,儿也喜欢洛阳。”

 第十九章 周王

    大唐诸地,若论显重,毫无疑问首推的自是帝王之所,国都长安,其次是辐射中原的东都洛阳,再次就是大唐龙兴之地太原了,之后就能数到李恪曾今外驻的盐粮重地扬州,其次便是成都、江陵、宛城等地。

    洛阳之重,只在长安之下,虽然不是极尊,但倒是正和萧月仙的意思。

    因为李恪借此要给李琨定封,长安是国都,就算李琨选了长安也绝无可能,而太原的封王已经有了晋王李治,李恪不可能夺了李治的王号,所以洛阳或者扬州就是李琨最好的选择。

    洛阳是东都,李世民在平定中原时他的天策上将府一度驻跸于洛阳,扬州是李恪立储前的封地所在,同样有着独特的意义,这两个都极好。

    也正如萧月仙所猜想的那般,李恪询问李琨此事就是为了给李琨定封,李恪既然问了,李琨也回了,那李恪就不会再给李琨定于旁处,反倒显得自己气度不足了。

    李恪抱着李琨,笑道:“好,既然琨儿喜欢洛阳,那为父给你的王号也就定在洛阳。”

    其实李恪在自己还是皇子时一度对李渊和李世民的很多做法很不解。

    李渊明明已经封了李建成为太子,为何还要开古未有之先例,给李世民加为天策上将,甚至封号为秦王,兼雍州牧、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等随便挑出一个来权力都能大到吓死人的头衔,连国都长安都在李世民的治下,以至李世民的权力和权欲急速膨胀,引起玄武门之变。

    而李世民也是一样,自己是夺门上位的皇帝,明明已经早早地定了李承乾为太子,但还是把李泰封去了东都洛阳,李恪封去了钱粮重地扬州,李治封去了龙兴之地太原,后来果然也导致了储位易主,这不是平白生乱吗?这些做法一度叫李恪很是不解。

    但现在轮到李恪自己了,就在这一瞬间,李恪就理解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心理和难处,因为李恪自己也同样陷入了这种境况之下,自己也没有做的更好,还是把李琨封在了洛阳。

    太子是嫡长不假,但李恪对李琨却亏欠许多,都是自己的爱子,李恪怎忍心厚此而薄彼,将李璄封为太子,而疏忽了李琨他们呢?

    所以现在的李恪又明知这样不妥,但也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走了和李世民、李渊一样的路。

    李恪说着,扭过头去对萧月仙问道:“仙儿以为周王如何?”

    凡亲王定封,多以古之封地之上的国号为王爵的封号,东周都于洛邑,便在现洛阳地界,李琨既然中意洛阳,李恪给李琨封号定为周王也在情理之中。

    萧月仙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紧接着便忙对李琨道:“琨儿,父皇这是在给你封王,还不快谢父皇之恩。”

    李琨还年幼,不知道什么叫周王,更不知道周王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但萧月仙是曾今仔细叮嘱过他的,如果萧月仙要李琨谢恩,那一定是大事,不可马虎。

    李琨连忙从李恪的膝上跳了下来,按照萧月仙此前的教导,有模有样的跪在了李恪的跟前,对李恪拜道:“琨儿拜谢父皇。”

    李恪见状,又抱起了李琨,笑道:“父子之间何必多礼,快起来,快起来。”

    李恪耳目聪明,尤其是这么些年以来的尔虞我诈,给了李恪非常敏锐的感官,萧月仙的反应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李恪却已经注意到了。

    李恪从来都知道且相信萧月仙绝不会是一个能够安分守己的人,她有野心,一直都有,这一点李恪从不怀疑,因为这本就是李恪如此重用她的缘故,因为野心这种东西在萧月仙的身上是和能力成正比的,萧月仙的能力大,所以野心也大。

    李恪不怕萧月仙的野心大,因为这一切都还在他的掌控之中,不管萧月仙怎么做,萧月仙都只是在李恪给她画的圈里面作为,如果有一日,萧月仙真的出了李恪给她画的这个圈,李恪自然会出手节制,不消旁人多说。

    毕竟李恪自己就是这么上位的,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权力就像一块大饼,储位之争,朝堂之争,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这块饼的划分来进行的,这一点李恪比谁都清楚,其中唯一的转变就是李恪从那个争饼的人便成了那个分饼的人。

    以往李恪作为争饼之人,自然有许多担忧,担心自己争输了,不止一块都争不着,甚至会因此丢了性命。

    虽然现在李恪成了分饼的人,但是他的担忧还在,只不过他的担忧不再是自己分不到饼,而是有人代替他分饼,甚至有人想从他手中夺饼。

    而这个李恪担心可能会从自己手中夺饼的人不消多说,自然就是武媚娘了,武媚娘对权力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和追逐,从不停歇,以往是楚王妃时她要做太子妃,成了太子妃后又想做皇后,那她现在已经如愿成为了皇后,她又想要什么呢?

    以李恪对武媚娘的了解和担忧,有些事情李恪不得不注意,不得不早做安排。

    从后宫到朝堂,李恪都需要一个能够和武媚娘分庭抗礼的人来制衡她,家世、心机、手段甚至是在朝中的影响力都要不弱下风,这个人自然就是萧月仙了。

    萧月仙是兰陵萧家女,家世足够地好,甚至优于武媚娘,她为李恪执掌朝外的势力多年,手段和本事也不缺了,更重要的是萧月仙的生父萧铣是帝师岑本的旧主,她能够接近岑本,获得极大的在朝堂上的助益。

    可以说,萧月仙是在宫内宫外制衡武媚娘的最佳人选,只有借助萧月仙,李恪才能在不和武媚娘撕破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制衡武家和武媚娘。

    帝王心术,最看权衡之道,权衡之道又重扶弱抑强之法,有些事情李恪尽管不愿做,但也不得不做,这个是李世民教他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第二十章 萧月仙的心思

    李恪在昭庆殿待了会儿,手头还有许多朝务要处置,于是就早些回去了。

    萧月仙看着李恪出了昭庆殿,先是命人将李琨和李岚带去了偏殿,而后又遣走了殿中的所有人,独留下了自己和她的心腹侍婢林鸾。

    萧月仙才入宫不久,她的心腹自然不会是宫中调配来的,萧月仙执掌盐行和漕运多年,从来不缺人用,手上的干练之人不少,而林鸾正是其中翘楚。

    林鸾原本是萧月仙安置在扬州盐行里的管事,萧月仙身在长安,不能一直待在扬州,她在扬州的一切安排就都是靠着林鸾完成的。

    林鸾帮着萧月仙在扬州斡旋上下,不止是盐行,就是官府之中也都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她和齐镇同为萧月仙最得力的左右手,只不过齐镇是男子,进不得宫,所以萧月仙在进宫前就专程从扬州调来了林鸾,和她一同进宫。

    当初和林鸾一同进宫的还有另外几个萧月仙信得过的婢女,现在昭庆殿中的一切就是林鸾带着这些个婢女在做。

    “小娘可是有什么要吩咐的?”待殿中众人走后,林鸾先开口对萧月仙问道。

    林鸾跟随萧月仙多年,对萧月仙的脾性最是熟悉,她看着李恪刚走,萧月仙就屏退左右,知道萧月仙必是有事要交代她。

    萧月仙道:“你帮我备一份厚礼,出宫跑一趟荆国公府,就说为表我谢岑相为父除罪之恩,特上礼言谢,待来日得了空,定携琨儿亲自登门,聆听教诲。”

    萧月仙口中的荆国公便是中书令岑本,岑本乃李恪业师,在李恪登基一路上助益极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岑本的话,有没有李恪今日的帝位都不一定,所以李恪在登基之后就给岑本晋了荆国公爵,加了太师衔。

    林鸾对萧月仙再熟悉不过了,萧月仙一开口,林鸾已经猜到了萧月仙的意思。萧月仙这哪里是单纯地想要谢过岑本的回护之情,她这是要借此事来拉近和岑本的关系。

    现在的岑本虽然官位不曾大动,还是中书令,但和之前已经大不相同,他是帝师,李恪的从龙功臣中功列第一的潜邸之臣。现在岑本的权势和声望都早已盖过了尚书左右仆射,尽管岑本行事谨慎,从不逾矩,但这却是既定的事实。

    李恪刚走,萧月仙就动了拉拢岑本的心思,为的是什么也就不必多做猜度了,自然是要给新晋周王的李琨在朝堂铺路了。

    林鸾知道萧月仙的意思,也知道萧月仙行事向来有度,但还是有些担忧地问道:“小娘这么做,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了?”

    今日萧月仙才到昭庆殿,是她进宫的第一日,她就这么急着要见岑本,实在是表现地急切了些,这也就是林鸾是萧月仙的心腹,设身处地地为萧月仙思量,否则也问不出这样的话来。

    萧月仙知道林鸾的担忧是什么,于是问道:“你可是怕陛下知道了此事,对我心生忌惮?”

    林鸾回道:“婢子正是此意,陛下何等聪明,小娘这么明目张胆地见岑相早晚必被陛下察觉,若是陛下因此而疏远了小娘,小娘反倒得不偿失。”

    萧月仙笑道:“你多虑了,我这么做本就是陛下纵容的,或者说是我的所为正和了陛下的心意。”

    林鸾不解地问道:“小娘怎知陛下的心思?”

    萧月仙回道:“陛下若当正忌惮此事,他欲封琨儿在洛阳,又何必用如此显贵的周王王号,古之建国于洛阳一代的古国名又何止一个周朝,陛下之所以这么做,不止是因为疼爱琨儿,也是为了借琨儿的周王号制衡皇后和太子,现在正宫那位武皇后的权势可大地吓人。”

    林鸾听着萧月仙的话,越发地不解了,接着问道:“那婢子就更不明白了,既然小娘知道陛下是以小郎限制太子,并非有意传位于小郎,小娘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萧月仙道:“凡事哪能都这么看,贞观年初,先皇就对陛下尤为恩宠,难道当年先皇重宠陛下之时便对陛下有了传位之心吗?”

    自打贞观四年,李恪北还后,李世民对李恪的恩宠便直追李承乾,但那时的李承乾还是众望所归的太子,也是李世民极是满意的储君,那时李世民虽然也宠爱李恪,但自然还没有传位李恪的心思,甚至是连半点都没有。

    李承乾会丢太子之位其中萧月仙出力甚多,萧月仙也清楚地很。

    李世民开始有立李恪为太子的念头是在李承乾为了一个男宠杀了太子家令权万纪之后;李世民打定主意要立李恪为太子是在长孙皇后病故,李承乾谋反之后;而李世民真正开始大肆给李恪放权,准备叫李恪继位是在李世民东征重伤之后。

    这前后的跨度可是十多年的时间,若是没有这十多年的积累,李恪想要登基谈何容易。

    其实林鸾虽然足够叫萧月仙信任,但林鸾毕竟还只是她的心腹婢子,有些话萧月仙本不必向林鸾解释地太过清楚和透彻,但现在萧月仙许多事情都要依仗着林鸾去做,她一定要给林鸾足够的信心,否则林鸾又如何竭尽心力地为她办事。

    萧月仙接着自己的话,自问自答道:“没有,至少在贞观十一年前从没有过,但最后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