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夺唐-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儿闻言,起初倒也未曾多想,只是纳闷道:“这采买的婆子是咱们自京中王府带来的,行事一向稳妥,是信得过的,甚少出什么岔子,更何况这还是小娘点了名要的东西,怎敢买错了。”
楚王府上下人数众多,每日采买的数额也极大,府中人偶尔出些差错也是有的,但武媚娘不比寻常人,凡武媚娘所需的东西都是由她们自京中王府带来的婆子买的,买的东西必也是精挑细选,断没有错买的道理。
锦儿说着,觉得奇怪,便也走到了武媚娘的身前,拿起果碟中的一个李子,慢慢地咬了下去。
“咯吱”
武媚娘点了名要吃酸李子,故而府中人也是专挑了硬些的买来,这李子极脆,一口下去脆脆地一声,满满的汁液便淌进了锦儿的口中。
酸,一瞬间这是锦儿全部的感觉,一股极酸的味道涌了出来,充斥着锦儿的嘴巴。
锦儿问道:“这李子酸的厉害,都快酸倒了牙,小娘怎的反倒觉着不酸了。”
武媚娘看着锦儿的模样,眉头都被酸地紧蹙在了一起,看来确实是被酸着了。
武媚娘恹恹地道:“兴许是这天热,我胃口不好吧,竟吃不出味来了。”
锦儿看着武媚娘的模样,担忧道:“自打阿郎北伐,小娘的胃口便不比以往了,不止吃的少了,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如前。阿郎虽不在,小娘担忧阿郎的安危,可小娘自己也要保重身子呀。”
武媚娘听得锦儿提起李恪,于是道:“昨日才收到三郎的信,浚稽山大捷,三郎已经起兵往卢山而去,听三郎信中的意思,若无意外,恐怕大军在九月入冬前便可凯旋,想来也是快了。”
武媚娘越是这么说,锦儿反倒越发地担忧了,锦儿道:“阿郎身边有万军随驾,席将军和薛将军更是天下莫敌的虎贲之将,自然安全无虞,小娘还需仔细自己的身子,免得消瘦了,到时阿郎回来怕是要怪罪府中人的。”
武媚娘见状,笑道:“你怕什么,左右有我护着你,怪不着你身上。”
锦儿看着武媚娘似乎还未把她的话放心心上,心里越发地急了,忙道:“婢子担心的不是殿下责罚,担心的是小娘的身子,自打入夏后小娘的胃口便大不如前,这样下去可怎好?”
武媚娘道:“无妨,兴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吧,待过些日子再凉快些便好了。”
锦儿想了想,从袖中摸出了一个精致的小布包,对武媚娘道:“小娘平日里最喜吃些酸甜之物,既然吃了酸李子无味,便吃些甜食吧,这是我让人自京中送来的蜜饯,兴许小娘吃了便能开胃呢。”
锦儿说着,便缓缓展开了布包,放在武媚娘的手边。
武媚娘见状,也不好拒了锦儿一片好意,于是也挑了布包中最小的一块蜜饯便要放入口中,可还不等蜜饯入口,武媚娘问着蜜饯上甜腻的味道,心里顿觉一阵恶心,不自觉地干呕了出来。
第十九章 夏乏
郁督军山,汉称之为燕然山,汉大将军窦宪燕然勒功便在此地。
郁督军山位处大漠偏北处,西北、东南向,纵横千余里,乃漠北要地,土地肥沃与金山并称,郁督军山脚下的郅居水河谷更是水草丰美,冠绝漠北,也是薛延陀汗庭所在。
郁督军山本就位处极北,就连当初李靖北伐时都不曾至此,再加之郅居水河谷又背靠郁督军山中段,易守难攻,自汉后,这还是中原王朝第一次遣兵至此。
李恪自卢山率一万中军精锐南绕,同行的还有大都督府一众、席君买的陌刀营和引路的曳莽,行军半月才至郁督军山。
此地也算是承平已久,故而当李恪行至汗庭百里外东南向的一处山坳时,郁督军山的汗庭方向还未及时得到消息。
时值初夏,气候回暖,郁督军山内外早已回绿,山谷深处郁郁葱葱的一片,正好成了唐军行军的最好掩藏。
连日行军,就算是唐军精锐也觉着疲累,左右已经相距汗庭不远,也算是到了地方,李恪便命众军在山坳中暂歇。
“幸得有你引路,否则若是只我们这些唐人在此摸索,也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寻到此处,又要耽搁多少工夫。”李恪低头看了看地图,又抬头看了看山坳,对身旁引路的曳莽感叹道。
曳莽道:“殿下言重了,门下不过略尽绵力而已,殿下手中的地图详尽非常,连薛延陀汗庭的都比不得,殿下有如此详尽的地图,想必麾下也有对漠北极为熟悉之人,区区引路岂是难事。”
李恪手中的地图乃是赵德言所献,把漠北的山川地势标注地详尽非常,赵德言和李恪的关系乃是绝密,李恪麾下并没有几人知道,曳莽自然更不知李恪手中地图的由来,故而有此一言。
赵德言的事情李恪并不欲叫旁人知晓,于是也不再就地图之事深谈,而是问道:“依你看来,此处相距汗庭还有多久的路程?”
曳莽看了眼地图,回道:“过了这山,前面便是草原了,约莫再有一日多的路便可到汗庭了。”
“一日多的路程。”李恪看着手中的地图,揣度着时间。
过了片刻后,李恪对苏定方吩咐道:“定方,此地相距汗庭已近,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先行歇息,入夜后再赶路。”
此处相距汗庭不过一日多的路程,慢慢地也开始有了人烟,若是白日里大军动身,易为人所察觉,故而李恪下令在此处山坳中暂歇,待入夜后再赶路。
“诺。”苏定方应了一声,下去传令三军扎营了。
五月,当漠北的郁督军山渐渐回温,变得越发暖和的时候,在千里之外的河东,太原已经入了夏时。
初夏已过,盛夏将至,此时的太原虽不能说是烈日炎炎,但郊野外的热浪也比往日猛烈了许多,一阵阵地扑面而来,叫人久待不住。
晋阳城,并州大都督府。
大都督府初建于北周,乃宇泰第九子,时任并州总管的宇纯所建,也颇有些历史了。
大都督府的内院屋前有一株自建府之初便种下的白槐木,这槐木约莫近百年的树龄,每逢盛夏,这槐木枝繁叶茂,虬曲的枝干如双臂般张开,在屋前搭起一座墨绿色的伞盖,遮蔽一方。
这株槐木之下可是乘凉的好所在,每岁一到这时,前厅微风徐来,带着池塘边的水气,轻拂在脸颊之上,带来一阵清凉。
“今日这李子是怎么回事?怎的吃着不比之前那般酸了,短了些味道,是不是出去采买的婆子买错了?”楚王妃武媚娘侧躺在槐树下的藤椅上,轻轻地在手中的李子上咬了一口,觉着滋味不对,于是皱眉对身旁的锦儿道。
锦儿闻言,起初倒也未曾多想,只是纳闷道:“这采买的婆子是咱们自京中王府带来的,行事一向稳妥,是信得过的,甚少出什么岔子,更何况这还是小娘点了名要的东西,怎敢买错了。”
楚王府上下人数众多,每日采买的数额也极大,府中人偶尔出些差错也是有的,但武媚娘不比寻常人,凡武媚娘所需的东西都是由她们自京中王府带来的婆子买的,买的东西必也是精挑细选,断没有错买的道理。
锦儿说着,觉得奇怪,便也走到了武媚娘的身前,拿起果碟中的一个李子,慢慢地咬了下去。
“咯吱”
武媚娘点了名要吃酸李子,故而府中人也是专挑了硬些的买来,这李子极脆,一口下去脆脆地一声,满满的汁液便淌进了锦儿的口中。
酸,一瞬间这是锦儿全部的感觉,一股极酸的味道涌了出来,充斥着锦儿的嘴巴。
锦儿问道:“这李子酸的厉害,都快酸倒了牙,小娘怎的反倒觉着不酸了。”
武媚娘看着锦儿的模样,眉头都被酸地紧蹙在了一起,看来确实是被酸着了。
武媚娘恹恹地道:“兴许是这天热,我胃口不好吧,竟吃不出味来了。”
锦儿看着武媚娘的模样,担忧道:“自打阿郎北伐,小娘的胃口便不比以往了,不止吃的少了,整个人的精神都不如前。阿郎虽不在,小娘担忧阿郎的安危,可小娘自己也要保重身子呀。”
武媚娘听得锦儿提起李恪,于是道:“昨日才收到三郎的信,浚稽山大捷,三郎已经起兵往卢山而去,听三郎信中的意思,若无意外,恐怕大军在九月入冬前便可凯旋,想来也是快了。”
武媚娘越是这么说,锦儿反倒越发地担忧了,锦儿道:“阿郎身边有万军随驾,席将军和薛将军更是天下莫敌的虎贲之将,自然安全无虞,小娘还需仔细自己的身子,免得消瘦了,到时阿郎回来怕是要怪罪府中人的。”
武媚娘见状,笑道:“你怕什么,左右有我护着你,怪不着你身上。”
锦儿看着武媚娘似乎还未把她的话放心心上,心里越发地急了,忙道:“婢子担心的不是殿下责罚,担心的是小娘的身子,自打入夏后小娘的胃口便大不如前,这样下去可怎好?”
武媚娘道:“无妨,兴许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吧,待过些日子再凉快些便好了。”
锦儿想了想,从袖中摸出了一个精致的小布包,对武媚娘道:“小娘平日里最喜吃些酸甜之物,既然吃了酸李子无味,便吃些甜食吧,这是我让人自京中送来的蜜饯,兴许小娘吃了便能开胃呢。”
锦儿说着,便缓缓展开了布包,放在武媚娘的手边。
武媚娘见状,也不好拒了锦儿一片好意,于是也挑了布包中最小的一块蜜饯便要放入口中,可还不等蜜饯入口,武媚娘问着蜜饯上甜腻的味道,心里顿觉一阵恶心,不自觉地干呕了出来。
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
武媚娘干呕,锦儿顿时被吓到了,这些天武媚娘的食欲和精神一向都不是很好,锦儿也怕武媚娘有什么万一。
在离京前,杨氏是再三叮嘱过锦儿的,要她千万仔细武媚娘的身子,现在整个武家,应国公府上下在长安能有今日的局面,几乎都是指着武媚娘一人,武媚娘的身子自然闪失不得。
锦儿见状,连忙请了武媚娘入内室歇息,自己则命人去了请了随行的御医来。
“王妃身子不适,可是有些日子了?”中医讲的便是望闻问切,御医进了内室,看着武媚娘的脸色,对武媚娘问道。
武媚娘点了点头,如实回道:“自打入了夏后便是如此,食欲不振,做什么都觉着气力不济,也提不起精神。”
锦儿看着一丝不苟的御医,对御医问道:“王妃年幼时也曾中过暑气,便是这般模样,王妃近日身子不适,可是和入暑有关?”
御医想了想,摇头道:“看王妃的气色似乎不是暑气入体之症,应当与此无关。”
锦儿闻言,深怕武媚娘的身子有什么大碍,连忙问道:“那是何故?”
御医回道:“光看是看不出什么端倪来的,还请王妃将手伸出,我为王妃把把脉。”
“好,有劳御医了。”武媚娘应了一声,伸出了手,放在床沿。
御医坐在床边,缓缓地把手搭在了武媚娘的手腕内侧,双目微阖,为武媚娘诊起了脉象。
御医为武媚娘诊脉,武媚娘和锦儿都安静地待在一旁,不敢做声,生怕吵到了诊脉的御医。
御医的脸色倒也好看地厉害,先奇,后忧,再喜,最后又归于平淡,也看得武媚娘和锦儿两人一头雾水。
片刻之后,御医才缓缓地把手指从武媚娘的手腕上移开,而后问道:“王妃除了精神不振,有些厌食之外是否还有些喜酸渴睡,四肢也偶觉无力呢?”
武媚娘想了想,自己确有这些症状,于是回道:“御医所言正是,尤其是近几日来更觉如此。”
御医闻言,笑了出来,对武媚娘拱手贺道:“恭喜王妃了,王妃这是有了身孕,楚王殿下是要为人父了。”
“御医是说王妃有了身孕了?”锦儿闻言,脸上刹那间露出喜色,对御医激动道。
御医道:“看王妃的脉象确是如此,再加之王妃的症状也确是有孕,错不了,而且看王妃的脉象和症状,腹中胎儿怕也是有两月了。”
御医说的笃定,锦儿脸上的笑意更重了,锦儿站在床前,对武媚娘笑道:“小娘听着了吗?御医说小娘有了身孕,咱们楚王府马上要有小世子了。”
李恪与武媚娘贞观八年成婚,李恪对她可谓万般宠爱,方一成亲,便把府中内外一应事务都放权交由看武媚娘打点,甚至对武媚娘的娘家也是极尽援手,但武媚娘嫁于李恪三载,其实心中一直都有一个疙瘩,那就是世子。
眼下李恪是对武媚娘视若珍宝,疼爱非常,但是现在的武媚娘年轻,又能在诸务之上帮助李恪甚多,可若是再过些年,武媚娘的年纪稍长之后呢,在李恪大志得成,不再需要武媚娘相助之后呢,她自信能叫李恪对她依旧万般宠爱的还有什么?
到了那时,武媚娘最大的依仗自然就是她皇帝赐婚的正室身份,还有就是为李恪诞下的世子。
此前成婚三载,她一直无所出,虽然李恪从不曾敦促于她,更不曾因为此事而对她有哪怕半分的疏远,但武媚娘自己却甚是在意,虽不至成了心病,但也叫她念念不忘。
不过现在好了,一切都已经不再是问题,只要她能为李恪诞下世子,再加上李恪对她的宠爱和她自己的手段,自然而然的,她的地位便会稳固非常。
武媚娘虽然心中已是极喜,但还是稍稍克制了脸上的喜色,对锦儿道:“哪里便知道是世子了,兴许是郡主也未可知的。”
武媚娘的话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也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她的心里自然还是如锦儿所言那般,希望为李恪诞下长男的。
锦儿笑道:“说来也是奇了,小娘和阿郎成婚三载,都不曾有了身孕,怎的反倒在殿下北伐启程前怀了身孕,倒也巧合。”
正如御医所言,武媚娘的身孕约莫两月多些,而李恪是近两月前启程北伐的,那岂不就是在李恪北伐前怀上的孩子。
武媚娘起初倒也并未多想,但听了锦儿的话,顿时便想了起来,在李恪临行前他们倒也无甚异常,唯一异常的一次就是当初在书房中的那次,难不成就此那次怀上的身孕?
“若早知在书房行那事能有如此功效,我怎还会等到今天。”武媚娘心中这么想着,本如白玉般晶莹的脸颊竟一下子多了一抹粉红。
这御医眼睛也是活亮,看着眼前的一幕,自己也不宜在此多待,于是嘱咐了武媚娘几句,便起身告辞道:“王妃还需千万仔细身子,臣下去为王妃再开两副安胎的方子。”
武媚娘点了点头道:“如此便有劳御医。”
武媚娘说着,又对门边时候的婢女吩咐道:“你且随御医先去开方抓药,而后带御医去账房领钱千贯,以为酬谢。”
御医闻言,忙道:“为王妃诊治本就是臣分内之事,岂敢当王妃赏赐。”
武媚娘笑道:“你为我楚王府诊出世子,难不成还不值区区千贯吗?这几月你且好生在晋阳待着,只管开方抓药便是,待殿下回来了更有重谢。”
御医忙俯身谢道:“臣谢过王妃。”
说完,便告辞离去了。
御医走后,锦儿摆了摆手,也示意屋中伺候的婢女先退出去,而后才对武媚娘问道:“小娘怀了身孕是好事,此事可要先行通知京里。”
武媚娘点了点头回道:“此事瞒是瞒不住的,而且也全无瞒的必要,你遣人告知宫中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