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王 >

第74章

炮王-第74章

小说: 炮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

    期间,德赛公爵也接到过萨伊内政官的请求信,但他毫不迟疑的将皮球,一脚踢到赫鲁纳五人团那里。事实上,阿拉贡流民潮的出现,以及加泰罗尼亚民众反移民的强烈情绪,根本就是军情局遵从德赛公爵意愿,暗中策动所引发的结果。

    如此一来,在救济周边流民的立场上,那些举止傲慢,态度蛮横的加泰罗尼亚民众,势必将死死得罪阿拉贡人、西班牙人,瓦伦西亚人,加泰罗尼亚会彻底变得孤立无援。由于担心未来西班牙人的反攻倒算,全体加泰罗尼亚人唯有仅仅抱住德赛公爵的粗腿。

    ……

    2月中下旬,当加泰罗尼亚警备团进驻弗拉加,向外宣示该镇属于加泰罗尼亚接管后,立刻受到弗拉加城4千名居民的一致欢迎。无论男女老少,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排列在小城主要街道两侧,用手中的彩条、鲜花、水果,纷纷投向列队行进中的警备团士兵。

    弗拉加城内的数千名居民明白,从这时起,他们将会告别饥荒,告别失业,享受加泰罗尼亚人才能获得食物救济,给予孩童的免费教育与医疗保障。

    不知道是过于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还是人性本恶的思想在作祟,弗拉加城居民在自动成为加泰罗尼亚人,居然听从教士与镇长号召,自发组织起一支200人的武装纠察队,配合警备团与宪兵队,在边境检查站一带围堵非法移民。

    弗拉加边境检查站位于辛卡河东岸,与小城弗拉加隔河相望,中间仅有一条被加固的3米宽浮桥,将两地衔接起来。由于近日来春雨连绵,加之山区冰雪融化,河水暴涨,平日仅有25米宽的河道,目前已经拓展到近40米。

    无论白天黑夜,风霜雪雨,环绕边境检查站四周的双层铁丝网外,总是聚集着成千上万的流民。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已被移民官员拒签至少两次以上,3个月内不会再获得合法签证的机会,但流民们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守候在3。5米高的铁丝网外。

    每天上午8点开始,每隔1小时,全副武装的宪兵队就会打开连接检查站与外界的铁丝网甬道,允许80到100名流民进入签证大厅,接受签证官的面试。

    如果从检查站木屋内,传来移民官员三次用力敲打印章的声音,那就意味着又有一家人,已顺利获得合法签证。10分钟后,所有幸运者将被安排到检查站一侧的简易教堂里,等着集体宣誓。继而偕老带幼,经过辛卡河面不断晃动的浮桥,安全进入加泰罗尼亚境内。

    反之,未被签证的流民将被警备团或宪兵队,强行迁出检查站,赶到铁丝网外。对于一切不服从管教,或试图反抗的暴力分子,士兵们有权不经过鸣枪警告,而当场击毙。

    口袋里还有金币钱币的流民,会隔着铁丝网,向幸运的弗拉加人购买高价食物,维持不知何时将会断粮的生计;家中有成年女儿的流民,不断向隔离带内,过往巡逻的警备团士兵推销自己亲人。一旦成功,他们也将获得优先签证资格;

    家中没有漂亮女儿,口袋没有钱币的大部分流民,他们会选择某个黑夜夜晚,冒险渡河,投奔传说中的糖蜜之地,然而暴涨的河面,湍急的河流,冰冷的河水,以及无情杀戮偷渡者的武装纠察队,会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死于非命。

    有大量流民聚集的地方,总少不了亡命之徒的存在,他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如同食腐秃鹫一般,冷冷注视川流不息的新旧流民,留意后者口袋里的钱币、背包中的食物,以及漂亮女人。这些暴戾冷血的狂徒不为移民到河对岸的幸福之地,一心一意想着打劫、欺压比起自己更加悲惨的阿拉贡同胞。

    边境检查站的宪兵队上士,席尔瓦早晚都在目睹这些人间惨剧,他已表现的麻木不仁。在结束上午巡视,匆忙用过午餐的席尔瓦回到宪兵值班室。上士脱掉身上的防雨外套,顺手抓起一本日记薄,翻到今天的表格内容,懒洋洋的写下“平安无事”几个字。

    席尔瓦再度抬起头,无奈的望着窗外。持续5天绵绵春雨已经导致河对面的小城弗拉加,通向省会莱里达的20公里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骑行艰难。

    尽管曼雷萨内阁,以及各级政…府一直将新建拓展,加宽加固加泰罗尼亚地区的道路交通作为头等大事在抓,但毕竟时间太短。按照工期规划,只有等到1811年12月,才能完成整个加泰罗尼亚大区,各个城市与众多乡镇之间,由砾石、沙土铺垫,石灰石铺面的道路。至于传说中的沥青大道,目前仅在曼雷萨通向巴塞罗那的28公里道路上进行实验。

    这位宪兵上士在心中,默默诅咒这该死的阴雨天赶紧滚蛋,千万不要破坏自己的好事。因为后天下午,席尔瓦将要赶赴莱里达城,参加一场至关重要的面试。

    一个月前,五人团下达了德赛公爵的一项命令,将会在德赛师团、宪兵部、加泰罗尼亚守备师团,公开挑选第二批赴圣西尔军校进行短期培训的预备军官,而并非长官直接指定。

    预备军官申请资格主要有三项:其一,必须是在德赛公爵部队里服役两年以上的现役士官(包括下士、中士与上士),年纪30岁以下;其二,必须得到团级以上军事主官的书面推荐;其三,必须通过法语文化课考核的b级,即懂得用法语流利的读书写字;其四,必须通过由随机抽取的3位军官组成面试官的公开面试。

    1810年保送军校培训生的总名额为62人,比起1809年的30人,增长了一倍有余。然而,竞争越发激烈,因为后备人选多了。之前1千人不到的德赛步兵团,一下子变成了拥有一个主力师团、一个警备师团、一个宪兵旅,3万5千人的德赛军团。

    即便是德赛公爵特别照顾的宪兵司令部,令人羡慕的获得了15个预备军官的保送名额。但包括席尔瓦上士在内,却有114名符合前两项条件的各级士官,积极参与这项预备军官的竞争。等到最后一轮军官团面试之前,仍旧还有40人存在于大名单中。这意味着在后天下午的面试中,必须再刷掉25个倒霉鬼。

    实际上,在战友们看来,席尔瓦上士的紧张情绪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是后者递交的书面推荐信,来自宪兵司令官,卡尔斯上校亲笔书写。这已经确保了席尔瓦获得一个军校保送名额;更别说,上士的马赛老乡兼好友,彭杜瓦斯上尉还是德赛公爵的亲信随从。

    尽管战友以及部下们如此向自己打趣,但不知为何,席尔瓦内心的担忧变得越发焦虑,他决定放弃自己的午休计划,穿上防雨外套,准备再去外面巡视一番。

………………………………

第137章一场间谍案所引发的。。。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加泰罗尼亚步兵团被列为一支“实验性”部队,单指政治意义上而言。作为一支全新地方警备部队,全团仅有764名官兵,均由加泰罗尼亚籍的老兵组成。除了按德赛军团的惯例,配属一支由席尔瓦上士指挥的50多宪兵外,五人团没有再向加泰罗尼亚团派驻任何军官或士兵。当然,军情局的特工除外。

    作为全团最高指挥官,38岁的马丁。拉莫斯上校皮肤黝黑,显然带有摩尔人的血统。幸好他出生于加泰罗尼亚的世袭贵族,消除了血统方面的不利因素,并未影响他在西班牙波旁时代的军界晋升。

    和其他旧时军官(西班牙的波旁王朝时代)一样,拉莫斯上校注重自己的仪表,平日喜好修理雪白的倒八字须。在左前额上,有一长条吓人的带状伤疤。那是去年3月,守卫赫鲁纳的战役中,一个不知名的法国骑兵在临死前奋力一击,留给拉莫斯上校的“特别勋章”。

    每当上校对着镜子,抚摸额头上的英勇勋章时,都会回想与法国人的一幕幕殊死搏斗场景。可斗转星移1年后,昔日的生死仇敌成为并肩作战的友军,一同在德赛公爵,未来的德赛亲王麾下效力。

    历史总喜欢以它的独特方式嘲讽世人。

    和大部分部下一样,拉莫斯上校并怎么喜欢法国人,但并不妨碍他们以职业军人的素质,臣服德赛公爵,并为其效力。其中的缘由在朴素不过,德赛公爵给予加泰罗尼亚人生存的权利、人身安全的权利、自由工作的权利、宗教信仰的的权利、孩童教育的权利。

    从1792年底法军反攻比利牛斯山脉南麓开始,整个伊比利斯半岛已持续动乱20年,战乱与饥荒始终伴随着加泰罗尼亚地区。包括拉莫斯上校在内,所有人都厌倦了无休止杀戮,粮食短缺,社会动荡,信仰缺失,经济萧条的糟糕生活。

    德赛公爵结束了这一切,尽管手段不怎么光彩,但血腥味道不怎么浓。从这点上来说,每个加泰罗尼亚人都要感谢他。拉莫斯上校和他的家族更应该为公爵阁下大唱赞歌,因为巴塞罗那纺织业再度崛起,为这个濒临破产的古老贵族重新打开了一条重要财源。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德赛公爵以及法国…军队的到来,赶跑的只是欺压在加泰罗尼亚人头顶的西班牙人。在缺失自我**性的数百年后,谁来当加泰罗尼亚人的统治者都所谓了,只要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能够生活过得好,安全得到保障就行。

    大部分平民逐渐接受这个朴素观,因为教堂神父如此教导他们的。警备团的士兵同样如此,那是随军神父的祈祷声中,总忘不了加上一句感谢德赛公爵的赞美词。

    拉莫斯上校之所以接受任命,组建加泰罗尼亚步兵团,也是受到阿马特大主教的鼓惑,这位巴塞罗那大主教还向上校透露一个消息,德查?桑卢格议员的侄女,莉蒂西雅小姐作为专职秘书,正跟随在德赛公爵的身边。加泰罗尼亚贵族已同德赛公爵的代言人,萨伊教授达成一个秘密协定,后者与莉蒂西雅小姐的孩子,将是未来加泰罗尼亚亲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与昔日仇敌法国佬,在一个校场上操练,一个军营内生活,一个房间里相遇,的确令人尴尬。双方的小摩擦,诸如打架斗殴事件,从来都未停歇过。

    只要双方不动刀动枪,仅有拳脚说话,宪兵队从不在第一时间内干涉,他们会选择一处视野绝佳位置,坐下来静静观望。直到血气方刚的士兵们消耗全部气力,戴着白色铁盔的混蛋们才姗姗来迟,挥舞着棍棒驱散人群,不做任何审讯,便将所有肇事者送到小黑屋里集体过夜。

    几番下来后,无论法籍士兵、还是加泰罗尼亚籍士兵,都将各自的愤怒矛头集中到不问青红皂白的宪兵队头上,双方之间的仇恨反而淡漠下去。

    其中,驻扎在加泰罗尼亚团的宪兵队队长,席尔瓦上士就是所有士兵痛恨的对象。在得知席尔瓦上士分配到警备团执勤时,那些曾与加泰罗尼亚籍士兵打过架,一同被关进小黑屋的法国士兵们,纷纷告诉可怜人,席尔瓦上士最辉煌的两次成就,一次是以贪污的罪名,将一名校官,两名尉官送上军事法庭;另一次,是将300多参与械斗的士兵,统统关进禁闭室。

    事实上,在马赛人入驻加泰罗尼亚团的1个多月时间内,军营内的治安状态好了不少,那些喜欢偷鸡摸狗,寻衅滋事的兵痞子们遇到了天敌。几次,恼羞成怒的士兵们想要暗中报复宪兵上士,却被席尔瓦一一识破。

    围攻宪兵的罪名,与殴打长官量刑相同。事后,28个倒霉鬼被革除军籍,3个主谋念在初犯,发配到军事监狱………一座采石场里服苦役。

    尽管表面上,拉莫斯上校从不给宪兵队任何好脸色看,但团长却在内心感谢该死这群的“白色头盔”。士兵们明显服从自己的管教,各级军官与后勤部门的贪污行为少了很多。

    至于那些不见踪迹的军情局特工,或许就潜伏在军营里的某个落脚,与宪兵队一道,监视自己,以及加泰罗尼亚团的一举一动。这很正常,拉莫斯上校从不以为然。在西班牙人统治加泰罗尼亚时代,军营内的各类密探都层出不穷。

    不过自从上周,席尔瓦上士将宪兵队驻地,从弗拉加城内,搬迁到河对面的边防检查站后,拉莫斯上校收到一个极为明显信号:在组建3个月后,自己与加泰罗尼亚步兵团的忠诚,已得到五人军事团,或是德赛公爵的初步认可。接下来的,必须赢得尊重与信任。

    ……

    在距离弗拉加边境检查站5公里外,内夫斯。科斯塔少校指挥着一支装扮成普通阿拉贡流民的特殊部队,正冒着冰冷细雨,踏着泥泞道路开始急行军。这支特别分队的指挥官,科斯塔少校是一名出生在伦敦的葡萄牙人,也是英葡联军总司令,威灵顿子爵的情报主官。

    如果不是一场间谍事件,科斯塔少校应该陪伴威灵顿将军身边,一同在葡萄牙王室的皇家牧场里悠闲狩猎,享受春日的浓浓暖阳。

    四周前,已秘密修建5个多月,意在捍卫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托雷斯…维尔达斯防线(另译托里什…维德拉什防线),出现了重大纰漏。一名受法国人雇佣的军事间谍,成功潜入英葡联军司令部,盗取了该防线的部分图纸。

    事发之后,该名葡萄牙籍间谍被联军的情报部门迅速抓捕,但防线图纸已被秘密送出里斯本。通过对被捕间谍的严格审讯与一番缜密调查,内夫斯。科斯塔少校断定幕后黑手,一定是赫鲁纳军情局的暗中所为,而赫鲁纳自治领驻里斯本的商务代办处充当了不光彩角色。

    尽管,联军少校不明白法国人何时获知托雷斯…维尔达斯防线,这一绝密情报来源,但不妨碍威灵顿将军调集大批军队,围追堵截图纸携带者的出逃路线。然而很可惜,携带防线图纸的军情局特工依然突出重围,毫发无损的逃离葡萄牙境内,顺利进入法军在西班牙的防区。

    事情到这里本该结束,事实上,威灵顿司令官也承认这场情报战中己方的失败,鸣金收兵的同时,他也命令皇家工兵军官弗莱彻上校,重新修整托雷斯…维尔达斯防线的军事部署。

    但科斯塔少校并不甘心,他坚持认为赫鲁纳军情局的间谍,不会将防线图纸交到其他法军指挥官手中。同时,联军少校向司令官威灵顿将军建议,希望亲自指挥一支286人的精锐部队,深入西班牙境内,找到并处死的赫鲁纳间谍,夺回防线图纸;若有可能给予赫鲁纳军情局,以及加泰罗尼亚政…府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在间谍事件上,一切上位者必须保持足够的克制情绪,不能波及到政治活动与经济交往。去年年底,英国间谍策动德赛公爵的前任副官,夏尔上尉叛逃事件后,当时的赫鲁纳官方,如今的加泰罗尼亚政…府,只是将英国商务代办处从赫鲁纳“驱逐”到曼雷萨(内阁所在地)。

    尽管威灵顿将军最终同意了科斯塔少校的请求,但他禁止葡萄牙人查封赫鲁纳自治领(加泰罗尼亚)驻里斯本的商务代表处,强调行动组针对的对象只能是军情局本身,而不能扩大到整个加泰罗尼亚。联军司令官认为,赫鲁纳军情局的盗窃图纸行为的缘由,更多是对去年发生的“夏尔叛逃事件”报复。

    由于得到西班牙盟友的情报协助,科斯塔少校和他的行动队一路死死叮住那名军情局特工,从马德里到萨拉戈萨,直至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的边境小城,弗拉加。

    一名浑身湿透的传令兵踏着满身粘土皮靴,走到内夫斯。科斯塔少校面前。军礼过后,传令兵气喘吁吁的向长官报告,却忘记自己与上司都穿戴着平民服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