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02年,当时还是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的拿破仑,委任勒克莱尔将军(波利娜公主的第一任丈夫)为法国远征军总司令,6000名波兰人随同另外2万4千法国士兵,一同踏上远征海地黑人起义的不归路,瓦尔德夫斯基也在其中。1803年11月,海地黑人攻陷法军最后一个堡垒佛悌埃斯,勒克莱尔将军阵亡,剩余法军被迫投降。在这次远征中,法军几乎损失掉所有兵力,至于那6000名波兰士兵,仅剩下如今落魄马德里南郊的205人。
作为波兰贵族自由派的代表,41岁的谢里科。瓦尔德夫斯基是一个矛盾型的人物,受到法国大革命的熏陶,其政治思想倾向于解放农奴,建立全波兰民族平等,但贵族的身份使他反对变波兰王国为彻底的共和国,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原有的波兰大贵族联席会议制。因此在波兰,谢里科。瓦尔德夫斯基与维比茨基将军为代表的雅各宾派,与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为代表的大贵族派,都显得格格不入。
1804年,拿破仑称帝集权之后,谢里科。瓦尔德夫斯基上校连同其他战俘,被海地黑人释放回法国。数年后,瓦尔德夫斯基对于波兰军团的创始人,波兰军团派的主要代表,东布洛夫斯基将军也不再信任,因为那位连波兰语都不会说的波兰将军支持拿破仑建立华沙大公国,而不是恢复真正意义上的**波兰王国。
原本,谢里科。瓦尔德夫斯基想带领参与海地远征军残部回到华沙,为统一的波兰王国而努力。但拿破仑皇帝下令解除了这些流亡波兰人的武装,将他们送往那不勒斯王国,交由兄长约瑟夫看管。1808年,谢里科。瓦尔德夫斯基等人,随同约瑟夫来到西班牙,成为雇佣兵团的一员。
当拉斯蒂进入雇佣兵团的军营时,已是下午4点多。此时,雨水渐息,天气变得暗淡无关,倘若再过片刻,就要打着火把前行。即便是凭借有德赛上校出具的推荐信,冒充为前波兰军团流亡士兵的拉斯蒂,还是被全副武装的波兰哨兵细致盘查了数分钟后,才获得允许通过雇佣兵团军营的检查哨所,直接进入波兰人控制的北部辖区。
“尽管您的波兰语相当流利,但您根本不是波兰人!”瓦尔德夫斯基接过拉斯蒂的密函,却没开启,直接放在桌面上。他那鹰眼一般的锐利目光直视不请自来的陌生人,继续问道:“告诉我,法国人,为何要冒充波兰人潜入我的军营?”
一旁的波兰卫兵已掏出手枪,对准拉斯蒂的胸膛。
拉斯蒂镇定自若的微笑着,丝毫不在意对方的敌意,“我只是某人的信使,与您一样,他也是有着想要效仿索别斯基陛下时代,光复伟**兰王国的梦想者。”什么时代与梦想,都是拉斯蒂随口而谈的产物,却给德赛留下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或许也是冥冥之中的机遇与挑战。
瓦尔德夫斯基示意身旁的卫兵放下手枪,并退出房间,他接着追问道:“谁?维比茨基将军?东布洛夫斯基将军?,还是那位华沙的****,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
拉斯蒂摇摇头,他毫不客气将桌上的葡萄酒倒入一个空酒杯里,自斟自饮的解释说,“维比茨基将军倾向于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认为要建立纯粹的波兰共和国;东布洛夫斯基将军只对拿破仑皇帝的惟命是从,无穷的征战才是那位将军的归宿;至于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的确是位****哥,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勇士,他始终相信大贵族的联合统治才是波兰国王安身立命的基石。所以,这些人都不可能是您,瓦尔德夫斯基侯爵的同道者。我建议您,可以先看看这份信函。”
德赛上校的信函一如既往的那么简短,上面仅有一句话,“尊敬的瓦尔德夫斯基侯爵阁下,华沙保卫者,卢博米尔斯基公爵的外孙,安德鲁。德赛,向您致敬!”
安德鲁。德赛是谁,消息闭塞的瓦尔德夫斯基侯爵并不太清楚,但华沙保卫者,卢博米尔斯基老公爵则是鼎鼎大名,前波兰抵抗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英勇战死于华沙城下。但更重要的是,瓦尔德夫斯基上校想要建立的全新波兰王国的政治主张,起源于老公爵身前发布的最后一份战斗檄文。
望着瓦尔德夫斯基的诧异表情,拉斯蒂进而信口雌黄的煽动讲演,后者只是一名被俘虏过的法国…军官,既然拿破仑皇帝无情的抛弃了自己,那么唯有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有着波兰血统的德赛团长身上。至于德赛上校的真实愿意,拉斯蒂现在还不太关心。
拉斯蒂不仅向波兰上校,详细讲述了安德鲁。德赛的离奇身世,而且还着重描述安德鲁。德赛的远大理想,继承外公的遗志,新建**兰王国。所以,德赛上校积极投身拿破仑皇帝麾下,利用老德赛将军遗留的人脉关系,为自己聚集政治影响与军事资源。假以时日,德赛必将率部重返华沙,实现老公爵未尽的伟大事业,成为未来的波兰之王。
(说明一点,历代的波兰王国并非欧洲传统的君主世袭制,而是在投票产生于波兰大贵族们的联席议会中,由多数派推荐新一代国王,类似选举罗马教宗一样,君主仅仅是终身制,并非后代可以世袭。所以,国家的权利更多集中在大贵族们手中,名义上,每一位贵族都可以被选举成为波兰国王,导致贵族议会里利益瓜葛,纠纷不断,甚至数十年间,没有一位国王产生。笔者也认为,这就是波兰,曾经辉煌无比的欧洲强国,百年间迅速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什么人容易被鼓动,所谓志同道合的利益诉求者。
拉斯蒂那一番口出莲花的精彩游说,令原本心灰意冷的瓦尔德夫斯基,心中重新燃起熊熊烈火。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拉斯蒂要求波兰营加入德赛团的请求,并派人找来自己盟友,爱尔兰营的首领,奥哈拉少校,与德赛团的特使拉斯蒂,三人一道关门密谋。
………………………………
第61章德赛旅起航(4)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沃森?奥哈拉少校是一位身材魁梧,体型略胖的中年人,头戴高筒帽,一身深蓝色法军制服的他,曾是爱尔兰人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西奥巴尔德?沃尔夫?托恩的副官。
1798年9月,托恩孤注一掷,亲率3000士兵进入多尼戈尔的拉夫斯维利时,即遭到英国人的俘虏,随即其他一些参与者也陆续被捕。在一位英国友人的帮助下,奥哈拉少校隐藏在乡间农舍,侥幸逃脱英国…军警的围捕。
11月12日,爱尔兰人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西奥巴尔德?沃尔夫?托恩在监狱里自杀的那天,奥哈拉少校登上了逃亡法国的走私商船。
在那艘走私船上,奥哈拉少校与卡瓦医生意外重逢,两人一同在巴黎安家。六年后,失望的卡瓦医生来到萨拉戈萨,为抵抗法国…军队的西班牙人效力;十年后,奥哈拉少校也来到西班牙,成为约瑟夫国王的雇佣军一员,向西班牙“叛匪”开仗。
“是的,奥哈拉少校,我可以代表德赛上校答应您的请求:两年之内,在德赛将军控制下的某处领土上,划拨一个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公里的爱尔兰自治领交给你们管辖。我们刚才提到的那位卡瓦医生,可以作为自治领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但前提是,旅居欧洲大陆的爱尔兰人必须为复兴中的波兰王国提供足够的兵源,以及某些的财力与物力支持。
而营地里的俄国人,他们是波兰人的死敌,德赛上校在竭力保护诸位的同时,也需要向马德里的约瑟夫国王做一个相对满意的交代。所以,无恶不作的俄国人必须被消灭,至少是他们的军官必须被处死。至于普通的哥萨克骑兵,以及诸如匈牙利人、波希米亚人、丹麦人,可以补充到两位各自的营队里。
如果两位没有异议的话,我建议突袭行动就在今晚8时,现在是晚上7点10分,50分钟后,德赛团将部署在雇佣兵团营地外,以防止游兵散勇的逃窜。”
瓦尔德夫斯基上校与奥哈拉少校相视一眼后,最终下定决心,同意了法国人的方案,三人分别在草拟好的密约上签字、印章。20分钟后,卡尔斯少校将拉斯蒂与波兰人,爱尔兰人达成的密谋协议,交到德赛上校手中。
德赛完全被协议的内容惊呆了,惊恐万分的他手指这份密约,想要表达自己愤怒与无奈,却被心中无形的大山压抑的说不出话来。原本,德赛给予拉斯蒂的使命,只是想借助波兰人的力量来配合德赛团的进攻,中立爱尔兰人,迫降其他雇佣兵团。
从穿越到现在,德赛从没有想当波兰国王的打算,但现在,这份该死的密约,会让自己走上一条不归路。德赛可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或是政治抱负。在动乱丛生的欧洲大陆时代,守住一份穷奢极欲的富贵生活,也就差不多了。
上辈子辛劳了数十年,何必在拼死拼活,盯住那个虚无缥缈的波兰王位,还要将1200万波兰人的命运,以及数百万爱尔兰人的前途,和自己死死捆绑在一起。要是拿破仑皇帝知道了,德赛的日子绝对不好过。因为未来波兰国王的位置即将被皇帝指定,那是属于拿破仑和他的波兰情人,玛丽亚?瓦莱夫斯卡夫人的私生子(1810年出生)。
已看过密约细节的卡尔斯少校,显然比自己的长官要沉着冷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密谋中的一份子,至少是幕后推动了密约的拟定,否则,拉斯蒂怎么又清楚德赛本人如此多的内幕。只是表现**太强的拉斯蒂显得太过急躁,居然在不经意间,将自己与德尔尼少校的计划,提前暴露给德赛上校知晓。
现在,卡尔斯必须小心翼翼说服自己的长官,“这是两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们会不费吹灰之力赢得这场战斗。另外,还可以得到新的兵员补充;当然,坏的消息,是为了保证这份密约不被外人知晓,必须处死所有参与者,以及知晓人!”
前两个固然是好消息,但后一个坏消息就感觉有些诡异,似乎有一种事成相似的阴谋味道,是的,绝对是阴谋!头脑清醒过来的德赛立刻认识到这一点。他相信,那位警察密探出身的宪兵队少校,与平日忠厚朴实的德尔尼少校,一起策划并参与了此事。
“该死的,难道这也是老德赛的遗产一部分?”小德赛不得而知。
凭借本能的察觉,德赛认为两人不会陷害自己。再从商人的利益角度来权衡利弊,即便是手中的密约暴露,在众位元帅将军的请求下,引发的最坏结果,只是德赛本人会被拿破仑皇帝剥夺军衔,以及贵族爵位,依然可以舒适享受幸福的田园富翁生活;
但卡尔斯少校与德尔尼少校则不同,他们都是拖家带口的10多号人,倘若事情败露,作为教唆者与执行者的他们,一场牢狱之灾可避免不的。
另外,穿越者之前,也不没听说过瓦尔德夫斯基上校,以及奥哈拉少校的大名。他相信流亡西班牙的波兰侯爵,和那位从英军中叛逃的爱尔兰少校,应属于历史上路人甲与路人乙式的人物。没有人会在意他们的复辟企图,更多的只是茶余饭后的笑料。
分析到这里,德赛忐忑不安的心情逐渐淡定下来,他将密约丢给卡尔斯少校,嘱咐后者注意保密,不再提及坏消息的处置方案。一旁的卡尔斯少校与门外偷听的德尔尼少校听闻过后,不约而同的长吁一口气,眼前的这关总算平息过去。
德赛似乎忘记了,小小鱼虾的确掀不起大浪,但蝴蝶的翅膀或许能掀起一场风暴。
半小时后,来自雇佣兵团内部的战斗,如同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异常干净利落的胜利结束。瓦尔德夫斯基上校与奥哈拉少校,以友军联欢的名义,邀请俄国营的全体军官们参加。浸泡过特制**的朗姆酒,使得十多位俄国…军官醉倒在地,在毫无知觉中,糊里糊涂的升入东正教派描述的天堂。
接下来的战斗,更是兵不血刃。再失去军官们的约束后,对面波兰人与爱尔兰人的枪口,没有战马的哥萨克骑兵纷纷缴械投降,至于匈牙利人、波希米亚人,丹麦人,埃及人,势小力微的他们只能充当墙头草,在大局已定的时候,投诚是惟一明智的抉择。
就这样,德赛团不费一枪一弹,收编了整个雇佣兵团。所有人都在欢呼,但最大的功臣,拉斯蒂却待在某个房间里,单独面见德赛上校,准备承受后者的怒火与指责。
“给我一个理由。”德赛面无表情的问道,掌中还握着一把已上膛的手枪。
两天以来,德赛还是第一次面对拉斯蒂本人,后者的防雨斗篷已脱下,全身是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法军制服。拉斯蒂本高个子,身体薄得像木板,脸色白净,头发淡黄,眼睛细而亮。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表情依然镇定自若。至始至终,拉斯蒂都不在乎自己的生死,而担心无用武之地,何况他还肩负着2万多人的命运。
“请您接收我的效忠!”拉斯蒂内心平静的说道。
“不,先生。皇帝陛下才是我们共同的效忠对象!”德赛摇摇头。
“以前是,但现在不在是了。我和我的同伴回到马德里,只有一个心愿,希望您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营救卡夫雷拉岛上,2万1千名被西班牙人囚禁的法军战俘。那里还有我们曾经的部下,同乡,以及亲人。”
听到拉斯蒂的这番诉说,德赛面容沉默,神情变得严肃,他最终明白拉斯蒂所图何事,手中的枪口被指向了一旁。
拜兰之战的惨败后,拿破仑在将军们的劝说下,还是同意与西班牙人,达成交换被俘军官的协议,但依然拒绝为2万1千名普通士兵支付高额赎金,这位法国君主抛弃了曾经为皇帝事业英勇献身的战士,无视他们正遭受西班牙人残酷迫害的事实。
德赛非常清楚这段历史,也是拿破仑时代最不光彩的几个事件之一。
直到6年之后的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卡夫雷拉岛上的法国战俘才得以释放回国。但那时,侥幸存活的法国士兵已不足5000人,其他1万6千多人,或埋葬于采石场;或死于饥寒交迫;更多的,是在绝望中自杀。
余下5千人战俘,怀着对拿破仑的仇恨,他们中体格健壮者大都加入到波旁王朝的部队,拿破仑复辟时,他们是唯一自发抵抗拿破仑的法国…军人,并护送路易十八逃亡国外。
感叹于拉斯蒂的果敢忠义,德赛默然同意了前者的请求,并任命拉斯蒂为德赛团的参谋官。当然,营救战俘的计划需要时机,目前西班牙人提出的赎金要求实在离谱,一名法国战俘价值500法郎,总计1000多万法郎,以德赛团的财力,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
………………………………
第63章德赛旅起航(5)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摆脱了连续多日的阴雨,3月15日,圣何塞节的第六天,马德里重归春光明媚,万物勃发的好天气。于是,这座城市里的闲人们开始外出游玩,一扫连之前的阴霾晦气。
刚从城市北郊返回伯爵庄园的德赛上校,可不是为了郊外踏青,而是为返回法国的波利娜公主送行。自从那一晚之后,这位年轻英俊的近…卫军上校,几乎每晚都要“潜入”马德里王宫的南苑,与帝国公主幽会。昨夜,更是通宵达旦的陪同,一“日”到天明。
临别前,德赛最后一次朗诵剽窃而来的后世情诗,并向波利娜公主发誓,从今往后,自己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