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炮王 >

第245章

炮王-第245章

小说: 炮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任免权,但不是继续效仿但泽走廊,被划归为君主的私有领地。

    对于那些主动投靠,并宣誓效忠自己的市政官员,城市贵族和工商业主,德赛大公向他们公开保证,将留用之前的行政官员,延续西里西亚正在施行某些的成文法律,比如说继续废除不合时宜的农奴制;德赛还承诺减少苛捐杂税,整顿边境、道路、桥梁、河流附近的稽查关卡;并由地中海银行为工商业主与商人们提供贷款等便利……

    继续执行洪堡在普鲁士教育总局的做法,用征集的国家税赋,来兴建各种中小学与弗罗茨瓦夫大学等高等学府。唯一的改变,就是波兰语和法语被指定为官方语言。至于西里西亚的众多德语学校,被德赛大公强令要求在1周之内全部改为教授波兰语,另外学校广场必须悬挂华沙公国(波兰)的国旗,全体师生必须每天向华沙大公的肖像鞠躬行礼……

    这是一项法律,不同违抗的铁律。

    触犯者,一律以通敌叛国罪论处。轻者被流放,重则服苦役,甚至遭遇死刑。

    因为从1807年起,德意志境内就掀起一场猛烈的民族运动,而洪堡等人推行的普鲁士改革教育,使得数十万受德语教育者,率先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先锋战士。

    1808年,费希特在柏林发表了《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影响了整整一代德意志青年,激励他们为德意志民族的**和复兴而英勇战斗。

    数年之后,阿尼姆在海德堡,塔诺海在弗罗茨瓦夫,用抒情诗歌与纪实文学,宣扬德意志人的民族权利,燃起了一股吞噬法国人的熊熊烈火。

    这些的普鲁士或德意志的勇敢爱国者,就是借助当地学校的各种庇护,躲过法军与秘密警察的搜捕,公开煽动讲演或暗中秘密聚会,竭力宣扬和发动民族反抗与民族起义。

    等到1813年的德意志反法战争,各地大中学生踊跃参军,并成为普鲁士军队中最具素质与奉献精神的强大生力军。所以,先知先觉的穿越者绝不希望《最后一课》的爱国情节在西里西亚上演另外一个德语版。

    相对于教育体系的森严管制,德赛在西里西亚宗教事务方面,表现的极为理性与仁慈。

    由于上西里西亚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了近80年,原本占绝对多数的天主教徒大都南下奥地利境内或是东入波兰领土,剩下来的居民与从德意志诸侯国迁徙的新移民,一同信奉路德新教。在德赛的军队顺利收复西里西亚时,当地居民中的80%以上都不是传统的天主教徒。其中新教徒占了总人数的近7成。

    无论是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德赛大公表现的一视同仁,他重申宗教自由的基本国策。所以,在进入西里西亚首府弗罗茨瓦夫的第一天,就召见了包括犹太教在内的各个教派宗教领袖,意在安抚教徒。

    此外,他以君主身份进入代表罗马天主教的传统教会,以及路德教派、联合教派和革新教派的另外三座基督教堂,参加不同神父举行的弥撒仪式。

    这是德赛从伊比利亚半岛总结的成功经验,只要教会与教徒不主动策划、参与、组织与煽动暴乱,那么被占领区的治安状况将变得容易控制,至少大规模民变现场就绝不会发生。除非是德赛的军队被普鲁士彻底击败,无法再对各个教区施加影响与控制。

    从心底来说,穿越者更乐意接受基督新教,而非保守的天主教。理由很简单,也很势利,那是后世的几大发达国家都属于新基督教会或革…命教派的地盘,诸如美国、英国、德国与法国。此外新教会对世俗科技、近代文明、教育领域营造的人为阻碍,并不算太多。

    可惜,德赛控制的两个国度,加泰罗尼亚与波兰,都是天主教的传统势力范围。尽管他心存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至少天主教会截至目前为止,还属于他本人的坚实盟友。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德赛不会愚蠢到公然触碰罗马天主教的权威,而是小心翼翼与之虚以委蛇,等待最佳时机。

    从1811年9月2日,德赛在华沙南郊军营出征,到9月下旬,以和平方式接管普属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以及莱格尼察、瓦乌布日赫、希维德尼察、兹格热莱茨、绿山城等地,成功收复整个西里西亚地区,总共仅花费4周不到的时间。

    至此,华沙公国的西南国土拓展到与奥地利帝国接壤的苏台德山;而向西,越过奥得河,就是能抵达萨克森王国的边境,距离首都德累斯顿仅有1百公里不到。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近两百年来,第一次在波兰边境上存在一位真正意义的坚实盟友—萨拉森王国,对于改变波兰目前三面受敌的糟糕状况,有着非同寻常的重大政治意义。

    至于,德赛与梅特涅达成的出让奥得河协定,华沙君主不准备长期遵守,他会在某一个时期后予以公开撕毁。对波兰而言,在1813年之后,没有什么比起同萨克森王国保持水路交通畅通更为重要的事情了。

    对于来自维也纳的愤怒与报复,德赛根本不在乎。

    在已经拥有南方的喀尔巴阡山,以及西南面的苏台德山做天堑防御之后,军情局与雅各宾派就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奥地利境内的匈牙利人、波希米亚人、吉普赛人等少数民族中间煽动一场大暴乱。如果德赛没记错的话,作为国家主体民族的德意志人,比在奥地利帝国的人口总数中间,仅有三分之一不到。

    抛开死敌俄罗斯暂且无论,长期奉行军国主义的单一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普鲁士,才是德赛在1812年之前,持续打击与不断削弱的对象。

    获取但泽走廊,那仅仅是第一步的开端;

    而收复西里西亚,打通与萨克森的通道,属于第二步;

    至于第三步,则是攻占真正属于普鲁士王国的神圣国土,东普鲁士。

    在进军西里西亚期间,普鲁士军队从未与华沙公国的士兵做正面交火,而预想中头疼的游击战争与市民暴动在德赛的怀柔政策中,没能大规模兴起。但凡冒头的抵抗者,则遭遇军队的残酷镇压。2万多波兰军队的最大伤亡,居然是来自是宪兵队对18名犯罪军士的处决。

    然而,进军途中的非战斗减员却多达千人。绝大部分的疾病均是由恶劣的卫生状况、受到污染和不够的食物、肮脏的扎营地和周围烟瘴的沼地所引起的。

    由于德赛本人的疏忽,加之出征前准备匆忙,使得卡瓦医生和众多军医官,以及有经验的护理员大都留在华沙医学院,或是分散于涅瓦河军营。

    很多时候,士兵们没有床垫、没有被盖,尤其是长途跋涉的第二军连基本的护理条件也不具备。尤其是传染性极强的斑疹伤寒,犹如野火席卷了战地医院和众多兵营整整三个礼拜,成百上千的士兵病倒。

    直到9月中旬,卡瓦伯爵亲自带领一支庞大的医疗团队,奉命从华沙紧急赶来支援,两周过后,这才遏制住了传染疾病的迅速蔓延。

    不过,这场疾病传染也并非坏事。

    那些对军营施行严格的卫生条例漠不关心的波兰军官突然发现,90%的病号都来自新组建的第一军与第二军的波兰籍士兵,而大公身边的近卫师团在这场可怕瘟疫中的非战斗减员少得可怜,仅百人不到。至于原有的近卫旅,染病者不过是区区数人,而且很快康复。

    很快,在德赛大公的声声训斥中,以及卡瓦医生的严密监控下,整个西里西亚军团上至将军,下到士兵,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营卫生运动,之前的种种腐朽城规,一切被废除。

    ……

………………………………

第67章在西里西亚(下1)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再过12小时,《炮王》就要离开首页的封推榜了。

    所以,又一次请求朋友们在新一周的冲榜期间,给予《炮王》更多的收藏、更多的推荐票和点击,当然还有更多的打赏!

    万分谢谢!

    ~~~~~~~~~~~~~~~~~~~~~~~~~~~~~~~~~~~~~~~~~~~~~~

    这场突如其来的致命斑疹伤寒在给德赛大公的军队带来大不小麻烦的同时,也给于奥得河支流河谷做艰难行军的奥地利士兵,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疫情灾难。

    由于沿途天气炎热,道路崎岖不平,再加上军需补给不畅,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驻地周围的污秽遍地,以及严重忽视军人的个人卫生,完全没有人关心而引起的瘟疫,导致施瓦岑贝格亲王率领的1万余名奥地利军队中,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士兵先后病倒在进军途中。一些被确认患上不治之症的病员,甚至被置于某个阴暗的角落等死,根本得不到任何帮助。

    9月下旬,当这支奥地利北上部队行至奥得河两条支流,尼斯河与布布尔河之间的日阿里镇之后,遭遇疾病的严重困扰,又极度缺粮的奥地利军队不得不停止了前行步伐。很快,走投无路的施瓦岑贝格亲王派出自己的高级副官作为特使,向德赛大公寻求支援。

    在西里西亚总督府里,德赛大公接见了奥地利亲王的特使,但他摇头拒绝派遣军医官施援,“请转告施瓦岑贝格亲王,我的士兵与人民同样需要医生们的救助,目前还无暇顾及贵军。所以,请你们再坚持一段时间,或是原路返还苏台德山南麓,情况也许会更好一些!”

    奥地利特使强忍心中怒火,他从施瓦岑贝格亲王那里知道,与德赛大公的交涉一定不会太过顺利,但也不至于合理请求遭遇华沙大公毫不留情的否决。

    毕竟在此时此刻,华沙公国与奥地利帝国的关系还算是不错的政治盟友,守望相助本就是友军义不容辞的职责之一。

    现在看来,华沙大公始终心积虑的却是想要撕毁双边的和平协定,并利用瘟疫带给奥地利军队的巨大灾难,迫使己方从西里西亚撤军,撤回苏台德山南麓。

    “尊敬的殿下,施瓦岑贝格亲王希望能购买一些药品!”奥地利特使只得先退让一步。

    “很抱歉,没有!”德赛不容分说的给予拒绝。

    “可是殿下,粮食与面包总该有吧?”

    “嗯,同样也不可能!”

    当看见耐不住性子的奥地利特使脸色大变,准备勃然大怒发出咆哮时,他冷冷的提醒说:“如果您不怕被我的皮鞭抽打,可以勇敢的试试看。另外,你和施瓦岑贝格亲王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考虑,是果断退回苏台德山南麓,还是继续留在日阿里镇病死,或是饿死?”

    在普鲁士主动退让之后,通过某个适当机会,迫使奥地利人主动撤回苏台德山南段,这是德赛重新拟定的基本方针。穿越者从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的规定,更不希望在西里西亚的腹地,奥得河中游沿岸,长期驻留心怀敌意的奥地利盟友军队,从而威胁到自己准备苦心经营的“弗罗茨瓦夫…莱格尼察…瓦乌布日赫”三角工业基地。

    其中,在弗罗茨瓦夫城的近郊,拥有高品位的铁矿资源,以及大量的冶炼工场;而西面的莱格尼察,属于欧洲第二大的铜矿开采基地;至于东南面的瓦乌布日赫,则蕴藏着全波兰最好的优质无烟煤;再加上三地周围四通八达的陆地水运交通网络和丰富的水利资源,以及生活在西里西亚的众多熟练工人,假以时日,足以打造一个波兰式的鲁尔区。

    ……

    等到奥地利特使怒气冲冲,但又无可奈何的离开总督府后,参谋长东布罗夫斯基将军,连同第一军军长莫克罗诺夫斯基将军一起走进君主的房间。

    年近60多岁的莫克罗诺夫斯基将军,恐怕是德赛军队中年纪最大的战地指挥官,他曾参加过1792年波俄战争,并升为中将。1794年,莫克罗诺夫斯基作为卢博米尔斯基老公爵同盟者,参加过华沙起义和科希丘什科起义,并在保卫华沙和立陶宛发挥过作用。

    上述起义失败后,莫克罗诺夫斯基长期侨居意大利。期间,他变卖了在波兰的大部分家产,倾力资助东布罗夫斯基将军领导自由波兰军团,只是与拿破仑的矛盾,只能赋闲在庄园里。直到德赛在华沙登基之后,他这才重返故土,协助老公爵的外孙担负复兴波兰的重任。

    在西里西亚军团组建时,德赛准备将任命这位精神矍铄的红鼻子老爷爷担当参谋长,但性格直率的莫克罗诺夫斯基更愿意出任战地指挥官,并要求东布罗夫斯基将军与其交换。

    “殿下,现在我们是否过早同奥地利人产生摩擦?”刚一进门,莫克罗诺夫斯基将军毫不掩饰的开口就问。一旁,参谋长东布罗夫斯基将军也同样显出满脸疑惑。

    遵从最初的安排,大公曾告诉他们将允许奥地利军队在奥得河一带,和平驻留在今年年底。可转眼没几天,德赛大公就变卦了,变得翻脸不认人,一副要与盟友做彻底决裂的摸样。

    德赛笑而不语,他手指摆在书桌上的一份书信,示意两位将军可自行查阅。

    这份书信是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亲王派人送来的,尽管没有署名,但信中的内容非常明确,而目的也只有一个:恳求德赛大公以忠实盟友的身份,配合这位奥地利首相,打击以施瓦岑贝格亲王为首的维也纳军事强硬派。因为这些人正在首都煽动维也纳贵族议会,以及哈布斯堡皇族的反法支持者,阻拦梅特涅代表奥地利皇帝同拿破仑共同起草的两国同盟约定。

    在经过数次战争惨败之后的奥地利帝国,其境内生活的少数民族,诸如马札儿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吉普赛人等正在蠢蠢欲动,相互串联着谋求民族**。

    梅特涅深知,这些少数民族的力量集合,足以令整个古老帝国在顷刻间土崩瓦解。所以,奥地利首相竭力避免或是无限推迟战争在哈布斯堡皇族的控制区域里爆发。

    而作为回报,梅特涅亲王承诺会将奥得河中游的控制权,以适当方式转交到华沙大公手中。当然最好的手段,是德赛亲自去“拿”,迫使奥地利不得不撤军,进而羞辱施瓦岑贝格亲王,导致后者在奥地利议会与哈布斯堡皇族中声誉大减,无法阻扰梅特涅的亲法国策。

    这显然是一个双赢的棋局。

    之前,德赛还在犹豫如何撕毁与奥地利的约定,但又不过于伤害和气,避免引发新一轮的奥波战争,导致南部的加利西亚与西南部的西里西亚重新沦为硝烟弥漫的战场。

    如今收到梅特涅写来的这封信,所谓的难题终于迎刃而解了。或许这是德赛政治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次,能心甘情愿的充当冤大头或是打手,为另外一个阴谋者火中取栗。

    “有什么重要事务?”处理完奥地利人之间的内讧,德赛这才意识到两位高级军官的联袂到访,应该是有什么紧急事情向自己汇报。

    东布罗夫斯基与莫克罗诺夫斯基相视一眼,由前者上前一步,负责解释道:“是的,殿下!昨天下午,第一军下属的一个骑兵团配合宪兵队,在莱格尼察城近郊的昆岑村,破获了一桩密谋案,现场抓捕了56名效忠普鲁士的西里西亚反叛分子。当然,按照殿下颁布的军管法令,宪兵部波奇上校已在今天中午,宣判这些阴谋者将在明天日出之后,处于绞刑。”

    顿了顿,东布罗夫斯基继续说道:“这56名阴谋者中,还有一位普鲁士现役将军,他的名字叫做:格布哈德?列博莱希特?冯?布吕歇尔。在被宪兵队成功抓捕时,布吕歇尔身穿普鲁士军队的将军制服,所以他既非波兰的叛国者,也不是一般的普鲁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