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王-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于拿破仑派遣他的特使来曼雷萨进行政治勒索,德赛自然没理由去怀疑热罗姆在信中陈述的事实。如果穿越者不是在为拿破仑统一欧洲的野心,继续在葡萄牙战场厮杀,手中还掌握一支效忠德赛本人的精锐部队外,类似路易与热罗姆的这般悲剧或许就将很快轮到自己。
令人不安的情况出现之后,德赛在心中愤怒之余,当下也只能寻求妥协。作为一名日益的成熟政治家,他不会效仿战死沙场,耿直而倔强的父亲,当众对着拿破仑大声说“不”,提早暴露自己的勃勃野心,而招致处于权势鼎峰状态的拿破仑皇帝的猛烈报复。
然而,妥协不同于无原则,无条件的退让,更不是让自己始终保持着忍气吞声的态势。
尽管在明面上,德赛依旧对皇帝,以及他的代理人法国公使,持续保持谦逊恭顺的态度,但在私下里,他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各项策划。于是,德赛与造访的塔列朗有了共同的语言,一个潜藏心底的共同敌人,尽管德赛并不承认后一种说法。
对于皇帝,自己心态的微妙变化,源自德赛信心与野心的膨胀,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的实力,以及个人能力的日益增长。如今的安德鲁。德赛,不再是跟随拉纳元帅身边,寂寞无名的中校参谋,他已是成长为威名显赫,大名鼎鼎的法国陆军元帅。
在3年来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之中,德赛几乎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的境界。数十万的西班牙军队、葡萄牙军队、英**队都在德赛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就连即将开始的阿赞布雅会战,德赛业已取得战略与战场上的绝对主动权,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加泰罗尼亚王国,之前反对德赛的各种杂音在一番巴塞罗那大清洗之后,全部消逝的无影无踪。这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并拥有5万常规军队(主力正规军与警备部队)的新兴地中海王国事实上已牢牢掌握在摄政王手中,德赛的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国家的最终命运。
作为掌握权柄的年轻上位者,心高气傲的摄政王不希望自己头顶还供奉着一位指手画脚,颐指气使的皇帝,力图摆脱现状的私欲便在德赛心中悄然滋生。但这一切的变化都隐蔽于内心世界,除了像塔列朗这类志同道合,配合默契的政治盟友外,德赛还不希望其他人捕捉到自己心态的重大转变。毕竟,除了俄国与英国,整个欧洲没人公开敢于反抗拿破仑。
………………………………
第147章战场上的会晤(上)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以安德鲁。德赛的精明头脑,自然感觉老德赛之死的阴谋论没有任何实质性根据。同样的,以他对拿破仑本性的认知,皇帝也不屑于采取如此卑劣的手法。但告密者的目的很简单,以看似低级的方式做挑拨离间,为开始存有异心的摄政王寻找一个主动背叛皇帝的借口。至于其间的太多疑点,大家都故意做了选择性失明,而这就是政客们的通常做法。
10月14日,在威灵顿率部抵达圣塔伦的第二天,塔列朗接受了一项来自德赛的私人任命,在特茹河边的一栋乡间别墅里,正式启动同英国驻葡萄牙公使亨利的双边和谈。
转呈德赛的真实意愿,塔列朗向英国公使提出一揽子要求,第一:大英帝国必须公开承认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巴伦西亚联合王国**,及其王位继承人的合法性。1810年的圣诞节前后,伦敦与曼雷萨互派一位全权公使;第二,威灵顿的英国远征军必须宣布战争失败,要么主动向南线法军投降,要么主动撤离圣塔伦,放弃辎重与火炮,从大西洋东岸撤离英国本土;第三,伦敦内阁与议会必须向德赛支付300万英镑的战争赔偿,从1810年开始,大英帝国每年给予加泰罗尼亚王国的财政援助不低于加的斯政…府,即120万英镑;第四,伦敦必须视波兰为俄罗斯一样的同等重要国家,英国将承诺将为波兰训练一支强大的海军,并…。。
“尊敬的亲王殿下,这不是和谈,简直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讹诈,没有哪位英国外交官能够接受这些屈辱的条款!”亨利气呼呼的阻止了塔列朗继续宣读条约的努力。
在英国人看来,所谓的和平建议更像是战败协定,除了第一项可以考虑接受外,其他各项条款都会令伦敦议会的议员们群情激奋,继而将自己撕成碎片。更为气愤的是,这份据说由摄政王亲自草拟的条约中,均表现为大英帝国对加泰罗尼亚或波兰的义务,却没有德赛对伦敦的有力保证,尤其是摄政王直接回避了唐宁街方面急切希望前者加入反法同盟一事。
对此,老练的塔列朗也不着急,但凡在政治交易中,很少有对方不给一段答复的时间。他更清楚面前的年轻英国外交官承担不起这样的重责,所以亨利的兄长,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理查德。威尔斯利知道如何取舍。不久前,军情局派驻塔列朗身边的特工告知,英国外交大臣已从伦敦议会中获得外交全权,明天,最迟后天便将抵达里斯本。
所以,塔列朗殷勤的为英国公使送去一杯波尔图的上等红酒,并示意当日的谈判结束。很快,两位外交官一如往常的乘坐奢华的马车,带着他们各自的情妇,趁着雨季间隙,天空晴朗之际,兴致勃勃的赶去郊外的王家园林里,狩猎红鹿。
至于战争还是和平,或许要取决于数十公里之外的阿赞布雅战场。
……
10月14日,阿赞布雅镇。
在拿下希拉镇之后的第三天,德赛元帅下令将葡萄牙南线法军指挥部搬到该城,并在城市以北构筑一系列野战工事。与此同时,在距离阿赞布雅8公里外的圣塔伦,威灵顿指挥的联军部队在休整数天后,也做好了进攻前的所有准备。
战争的硝烟重新汇集在小城的上空,阿赞布雅会战一触即发。
上午,当副官马尔丹中校(晋升)刚为德赛元帅做完军情汇报时,情报官雅克中尉便风尘仆仆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告诉元帅说,联军统帅威灵顿将军已经同意与德赛元帅的会晤。时间就在今天下午3点;而地点,位于阿赞布雅北郊3公里外的一条河溪边。
忙于收拾文件的马尔丹中校感觉很奇怪,随口询问上位者:“元帅阁下,您不是决定在战后约见威灵顿子爵吗?”所谓约见,自然是胜利者对战败方的高傲姿态。
德赛笑了笑,他指着自己的情报官,让中尉负责解释缘由。
雅克中尉接着说:“据我方的情报显示,无论未来阿赞布雅会战的结局如何,威灵顿都将放弃第三次葡萄牙战争。明天开始的战斗,仅仅是那位英国将军在为自己的荣誉而战。所以,元帅阁下不愿意翻山越岭,在联军的逃跑线路上召见有自杀倾向的英军统帅。”
的确,在近9万法军南北两路夹击之下,处于绝对劣势的联军已危在旦夕。即便威灵顿有了上帝的协助,能够在阿赞布雅会战成功击退德赛的部队,但其最大的战果,不过是为英国远征军赢得撤退大西洋东岸的时机。至于其他的,都显得毫无意义。
威灵顿非常清楚,在缺失了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之后,这场葡萄牙战争毫无胜利的希望,他们既没有援兵,又缺少补给,大部分葡萄牙民众也不再甘愿冒险支持即将失败的英国人。所以,一为纠缠于对法军的全面胜利,等待英国远征军的最终结局,只是被人无情的宰杀。
……
阿赞布雅北面的地形是一片零星点缀着栓皮栎树和山毛榉树的开阔盆地,中间隔有一条名叫诺克的溪流,它由西向东,从山区的崇山峻岭流经盆地平原的中部,然后朝北弯曲,汇入特茹河。诺克溪的存在,把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切割成为南北两部分,等到地中海的雨季到来之后,诺克溪流淌的充沛水量将3米左右的河面,一下子拉宽至20米,原本仅仅漫过脚脖的浅溪,如今已涨到大腿,成为一道进攻者难以克服的军事障碍。
在法国抵达希拉镇之前,诺克溪的上面曾架设有一条坚固的木桥,宽阔的桥身可供两辆马车同时并行。或是由南至北,到中部重镇圣特伦;或是由北向南,沿特茹河抵达里斯本。数天前,得知希拉镇失守的消息后,驻防阿赞布雅城的一名联军军官在率部回撤至圣塔伦要塞之前,奉命拆除了诺克溪之上的木桥,以防止法军尾随追击。
10月11日,由巴尔巴内格尔将军指挥,担当前锋任务的第二步兵师并未乘胜追敌。在抵达诺克溪南面之后,法国人随即停止了进军的脚步。似乎是要彰显法军坚守此地的信心,几名法国士兵还拿来动物油脂涂抹于断桥桥面,放火焚毁已经千疮百孔的诺克溪木桥。
当天,法国工兵与炮兵在联军主力部队来到之前,赶制了一系列工事加固了诺克溪以南的地区。其中,法军的四十二门火炮部署于距离诺克溪仅有1。2公里,地势不高的宽阔舒缓的斜坡,这条斜坡从特茹河河边,一支蜿蜒延伸到西部的山区丛林。法军选择在这里布阵,这样炮手们可以充分利用低坡和溪流作为“护城河”,随时攻击想要或正在渡河的联军。
另有,还有两个机动炮队,合计12门炮布置在法军阵地的左翼,防止联军暗中以大迂回方式,从中部山区的侧翼威胁到己方的正面战场;至于法军的右侧,那是河水暴涨的特茹河。无论是德赛本人,还是威灵顿自己,缺少炮舰掩护的两军统帅都不会选择从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特茹河面,向对方发动实为自杀性质的攻击。
在德赛元帅的部队中,工兵团的传统战场使命依然是开挖防步兵壕沟,配合炮兵修建炮台,构筑步兵的阻击胸墙,并在重要的防御阵地前沿铺设铁丝网。除此之外,一支组建不久的工兵通讯连也在悄悄履行自己的职责,他们要负责在漫长的8公里战线上,在各个师部、旅团,与位于中央地带的总指挥所之间,架设一道道通讯线路,既化学式电报。
经过近三天的不歇努力,在10月14日上午,法军一线的所有炮位与防御阵地均已构筑完毕,战地通讯系统也在统帅部与师旅团之间建立起来,并顺利的通过了测试。午餐过后,德赛元帅和他的近卫旅离开阿赞布雅镇,进驻了两公里外的战地指挥部。
与此同时,一支法军工兵连来到诺克溪边查探地形,在他们身后,充当驭手的黑人劳工正赶着一辆辆装载着桥梁建筑材料的大车,缓缓驶来。按照工兵团长的要求,这支工兵连必须在60分钟内,于诺克溪架设一道简易浮桥,方便德赛元帅与威灵顿将军两人的桥面会晤。
……
诺克溪北岸的1公里外,一颗枝叶茂盛的山毛榉树下,面无表情的威灵顿放下手中的高倍望远镜,他转过身来,对着一旁站立的工兵指挥官问道:“法国人用了多长时间?”
“52分钟!”工兵上校一边看着怀表,一边为指挥官解答。
“你们需要多久才能在20米宽的河面上架设一座浮桥?”威灵顿再问。
“至,至少需要2个小时,或许更多时间。”脸色显得苍白的工兵上校表情尴尬说。
显然,法国工兵架设简易浮桥的极高效率,已经深深震感了在场的联军各级军官。与传统的采用铁皮或铜皮木材做骨架的舟桥器材所不同的是,这支法国工兵装备了于运输和能变换载重量的、用木质分节式平底开口舟做浮游桥脚的舟桥器材,可以灵活自如,像小孩子拼装积木一样,快速而又简单的架设好一座徒步军用浮桥。
威灵顿在心中叹息道:“对比说来,法军的火炮能在1个小时内顺利过河,而我方的炮兵,必须要多等60分钟,甚至更久?或许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已决定了最终的结局。”
可即便如此,固执的英国将军仍不愿意放弃努力。此时,他的心中或许只留下一个心愿,效仿尊敬的约翰。摩尔将军,在这场关乎个人荣誉的决斗中,英勇的战死沙场。
……
………………………………
第148章节战场上的会晤(中)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当德赛派出他的副官向威灵顿提出,两军统帅在战场上举行一次会晤时,英国将军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了,其原因连威灵顿自己都弄不清楚。或许是威灵顿个人的潜意识里,也想在战斗之前,见识一下在3个多月以来,将自己雄心壮志消磨殆尽的年轻法国元帅。
至于安全问题,威灵顿和他的参谋倒不在意。从18世纪开始,英法百年争霸的战争中,双方统帅一直秉承绅士风度与骑士精神,敌我指挥官在战场会晤之事同样屡见不鲜,从未发生过扣留或暗害对方的卑劣事件,更何况,法国人已处于明显优势,根本不需出此下策。
依照规则,威灵顿与德赛见面之前,他们将各派出一名副官,详细探察会晤地点周围的安全。很有意思的是,无论英国将军威灵顿,还是法国元帅德赛,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派出了各自的专职情报官,内夫斯。科斯塔少校与约瑟夫。雅克中尉来担当此项任务。
法国工兵的造桥效率很高,工程质量也不错。徒步行走在3米多宽的浮桥上,科斯塔少校看到暴涨的溪流从多个开口舟的下方空隙处汩汩流淌,仅感觉桥面带来的轻微晃动。
实地探察的结果,让英**官颇为满意的点点头,他一言不发的继续朝向前,准备通过浮桥,赶到桥头,以威灵顿副官的身份迎接法军统帅。快要行至桥中央时,科斯塔少校抬头发现他曾经的对手,雅克中尉正站立在不远处望着自己。
“下午好,科斯塔少校!”面带微笑的法国人在给“老熟人”热情的打起招呼。
真是世事难料,7个月前,曾被科斯塔带人从里斯本追赶到加泰罗尼亚边境,犹如丧家之犬的约瑟夫。雅克,如今的言行举止展露出胜利者才配拥有的高傲姿态。
的确,自从第三次葡萄牙战争爆发以来,联军情报部在与法军军情局的数次较量中,屡屡落败。就连科斯塔少校将的得力部下吉布森上尉也落在法国人手中,至今生死未卜。由于情报方面的不得力,直接影响了英葡联军在与南线法军的交锋中,屡遭败绩。
对于这些,科斯塔一直深以为耻,然而却无法扭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军不能怂恿自己的盟友,葡萄牙人放弃先行的黑奴制度,而法国人却可以肆无忌惮的玩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煽动性言论,用绳索将获得解放的黑奴套在他们的战车上,以供驱使。
尽管英国少校不太喜欢这位法军同行的傲慢表情,他面色铁青的咬着嘴唇,但最终还是礼貌的回复一句问候,说:“下午好,雅克中尉!”
雅克继续问:“浮桥质量与安全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吧?”
科斯塔点点头说:“的确很好,非常坚固。”
雅克上前两步,笑道:“既然公务差不多办完,我们该谈谈某些私人问题。”
英国人摇摇头,“抱歉,中尉!我们之间可没有什么私人话题。”
雅克将脸上的笑意收起,他表情严肃的盯望着英国少校,一字一句的说:“唐娜。卡达瓦尔,也就是卡达瓦尔公爵的女儿,这两个名字相信你应该听说过。一个月前,你的人绑架了卡达瓦尔公爵及其家人,并将他们软禁在里斯本不远处的一个海岛上。而一周之前,仅释放了唐娜小姐回里斯本,想让她通过我的关系,混入法军内部刺探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