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54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54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楼下的喊话,陈鸿青看了看前方,最终选择跟上了王歆。
  陈鸿青可能学问不是最好,但他自忖看人尤其准,这些天交际下来,让他对科考前列者有了估计。
  人的才华能力,可在其言谈举止中观察出,而陈鸿青尤其三次此道。
  在他看来,王歆才能出众,位列一甲的可能。
  当他追上前去,却见王歆已在提笔书写。
  迈着轻盈的步伐,陈鸿青进了房门后,王歆发现后也没理会。
  走到王歆身旁,陈鸿青仔细一看,才发现情况跟自己所想大相径庭。
  这位根本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列出了乱七八糟的东西。
  南方豪族,土地清查,赋税征收,安置流民……
  每一条后面,还写了相关情况分析,看起来条理分明。
  “王贤弟,你这是……”
  “自然是温习!”
  陈鸿青不由笑道:“这样温习,却是闻所未闻!”
  毕竟是乡试杀出来的举人,陈鸿青很快洞悉了王歆的意图。
  “这都是近期朝中大事,你的意思是说,本次会试的考题,会与这些事情有关?”
  王歆笑了笑,说道:“陈兄机敏,我不及也!”
  “那你觉得,皇上会以那一条出题?”
  王歆答道:“难说,所以最好是都准备着,如此方可从容答题!”
  陈鸿青点头:“长见识了,等会儿回去,我也得准备了!”
  通过分析时政热点,然后倒退科考题目,这法子不算多新鲜,但往往容易被忽视。
  二人又讨论了一番,才听陈鸿青叹道:“如今新皇登基,虽有扫平乱世之威,却只怕治国亦如掌兵,到时候只怕对百姓不是好事!”
  这时王歆说道:“陈兄,这些话,你可不要往外说!”
  见王歆表情严肃,陈鸿青悚然一惊,连忙道:“是是是……我胡说八道!”
  此刻,他想到去年被诛杀的大批官员,还有大批被抄家流放的勋贵大族。
  妄议皇帝,这要是传出去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见陈鸿青面带惊惧,王歆笑道:“赶紧回去温习,多想想文章之事,最好能打出腹稿来,本次考试才能大有作为,亦不负平生之所学!”
  陈鸿青起身,对王歆郑重一拜,说道:“多谢贤弟指教,也祝贤弟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王歆连忙答道:“愧不敢当,若能考取三甲,便已是万幸了!”
  实打实的说,虽年纪轻轻中举,但相比于那些年长举子,王歆自觉学问还是差了些。
  但他却不知道,寒门出身的他,能在十七岁时中举,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
  当陈鸿青离开,王歆又详细思索起来。
  对他而言,分析题目不算什么,顺着皇帝的意思解题应答,才是真正困难的地方。
  文章写得再华丽,言之无物也不行。
  这就意味着,王歆必须更加全面分析,赵延洵继位前后的各种事,提炼出皇帝陛下的真实想法。
  “历朝历代,皆因土地兼并,导致税赋崩溃,朝廷分崩离析!”
  “也因土地兼并,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田连阡陌……”
  “皇上流放勋贵豪族,且由派人清查田亩,想来是为了土地税收改制做准备!”
  “作为臣子,我自当顺皇上之意……”
  在脑海里,王歆仔细思索着。
  同时他另拿了一张纸,开始书写自己的文章。
  在陈鸿青面前,王歆表现得很谦虚。
  但实际上,王歆少年得志,又岂会没有凌云壮志。
  好容易盼到科考重开,王歆自然有独占鳌头的之志。
  如今新朝伊始,万象更新,正是大展抱负的时候。
  新朝第一位状元,对王歆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第819章 射箭
  “几位大人,有旨意……此宫门当下不许通行!”
  宫门外,侍卫伸手拦下了几名官员。
  “为何不许通行?”被拦官员问道。
  “这是旨意,诸位还请绕行吧!”
  一句旨意,挡住了一切质问,让这些官员只能绕路。
  皇宫很大,除了内廷非召不得入,前朝各宫门官员们都可通行,如此也能提高办事效率。
  但今天突然不让走了,官员们觉得极其郁闷,如果从皇极门前面绕行,至少得多走十几分钟。
  可皇帝旨意最大,谁又能多说什么。
  赵延洵下旨封了几处宫门,把皇极殿前大广场隔离出出来,此刻他正在里边儿射箭。
  没错,就是射箭!
  皇极殿前广场,东西宽有两百多米,勉强能让赵延洵施展身手。
  皇极殿是皇权的象征,是无上神圣威严之地,为了免遭人说闲话,赵延洵才让侍卫们封了宫门。
  当然了,他倒不是怕人说闲话,只是单存的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皇上有旨,放!”
  随着太监一身大吼,广场以东的侍卫们打开了笼子,七八只飞鸟扑腾着翅膀飞出,然后毫无规律四散逃离。
  广场西侧,赵延洵身着紫色团龙贴里,头上系着双龙戏珠抹额,正张弓搭箭瞄准远方。
  他这一身打扮,妥妥的练武套装,却是难得拿出来穿一次。
  两百米外鸟儿飞翔,下一刻赵延洵松掉弓弦,箭矢呼啸向外疾驰。
  然而他都没看结果,紧接着又拿起第二支减,依然是快速拉弓射出。
  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
  越往后,鸟儿们飞得越远,让赵延洵必须要调整角度。
  一连七箭,距离两百米外,箭箭命中目标。
  “皇上威武!”
  广场上的几十名侍卫,把刚才情形全都看在眼里,此刻自然忍不住喝彩。
  把手中玄铁弓扔给胡大彪,赵延洵板起脸训斥道:“蠢材,都说了掩人耳目,让他们瞎喊什么?”
  “皇上,您这可就冤枉臣了,上午臣就吩咐过,哪知这些蠢材不带脑子!”胡大彪面带委屈。
  作为戍卫皇城的右禁卫指挥使,胡大彪自然极得赵延洵信任,此刻被骂更是关系密切的结果。
  所以,胡大彪才敢回嘴,否则他就该跪地请罪了。
  “皇上您请坐!”大太监吴宏恭迎。
  不远处摆了椅子,旁边还有太监捧茶伺候,原本多余点心等物,都被赵延洵撤销了。
  正当赵延洵要再射十几箭,宫门外有太监飞快赶来。
  官员们不准进入,这些太监们却可以。
  “启禀皇上,次辅谢孝方觐见,正在乾安门外等候!”
  “再去准备些猎物!”
  “遵旨!”
  吩咐完这件事,赵延洵才接过吴宏递来的茶杯,说道:“叫他到这里来!”
  “遵旨!”
  当谢孝方接到旨意,得知让自己去皇极殿时,他心里满是疑惑。
  历来单独接见朝臣,就没有到皇极殿的。
  难道自己在外两个多月,皇帝又把朝仪给改了?
  当谢孝方进入皇极殿广场,他才发现情况比自己想的还要糟。
  皇极殿是什么地方?这里是舞刀弄枪的地方?
  荒唐,简直荒唐……
  心中虽极度不满,可谢孝方却一句未言,而是恭恭敬敬走到了赵延洵身后。
  此刻赵延洵正拉满弓弦,旁边的吴宏立刻适宜谢孝方,提醒他不要打搅皇帝射箭。
  这要是前面那两位皇帝,谢孝方那还憋得住脾气,早就犯颜直谏了。
  但现在,他还就得把不满藏着。
  “嗖”的一声,箭矢呼啸而出,然后谢孝方便看见,前方飞鸟被射中后落下。
  果然厉害……谢孝方心中赞了句,下一刻又觉得自己无耻,竟会夸赞此等行为。
  而此时,赵延洵拿起了第二支箭。
  背对谢孝方,赵延洵盯着前方,问道:“谢卿,差事办得如何了?”
  “回禀皇上,经过严查,南方五郡,与宁王谋反有关者,共有八十二家!”
  “尊皇上旨意,此八十二家,家中主事者全部斩首,家中族人全部流放西北,家中财产充公!”
  西北如今人丁稀少,且条件相对艰苦,正是流放罪犯的好地方。
  这些世家大族中人,强取豪夺,鱼肉乡里,草菅人命的事没少干,流放他们一点儿都不冤枉。
  南边八十二家,以及京城上百家族,外加西南那些参与谋反的……
  被赵延洵砍头的有上千人,而流放西北的有三万多人,这些人成了皇权交替的润滑剂。
  再度放出一箭,赵延洵平静道:“也就是说,该结案了!”
  然而,旧案未平新案已起。
  在返回京畿的路上,谢孝方就听到了,关于清查税赋的事。
  对于底下那些脏事儿,谢孝方是再清楚不过,这次大案牵扯到的人,或许不会比剿逆的人少。
  抄没家族,流放边地,皇帝这一手,可谓一举两得啊……谢孝方心中感慨。
  当然了,自身没有足够的实力,这样玩儿必然死路一条,哪怕皇帝也是如此。
  可惜,当今这位皇帝,靠的不是礼法制度上位,自然不会被士大夫用礼法束缚。
  哪怕把国家掀个底朝天,只怕这位的皇位也稳如泰山,除非他手下的军队死绝了。
  “回禀皇上,是该结案了!”
  赵延洵点了点头,却没有继续射箭,紧接着把弓扔给了胡大彪。
  转过身来,赵延洵笑着说道:“这几个月你辛苦了,先回府歇两天,到时候朕会派差给你!”
  一听这话,谢孝方差点儿没晕过去,还要给自己派差?
  去南方审案,让谢孝方名声已经臭了,他现在只求安然致仕,回乡躲起来避祸。
  但如今看来,皇帝还不打算放过自己。
  一想起王庭鹤现在干的活儿,谢孝方就觉得头疼,自己不会被安排这差事吧?
  相较于审案,清查土地触碰着所有士大夫的神经,其中难处可高出了天际。
  即便谢孝方远在南方,也知晓弹劾王庭鹤的折子,比弹劾自己的都多。
  要是以往,这么多弹劾奏折,皇帝基本没可能顶得住,好在当今这位完全无视了。
  “多谢皇上爱护,臣告退!”
  “去吧!”赵延洵笑容越发和煦。
  看着谢孝方离去的背影,只想要不得不承认,这种老臣用起来确实顺手。
  门生故吏遍天下,做起事来办法就多,只要给足支持和压力,他们就能把差事办得很妥帖。
  比如王庭鹤,在这两个月时间里,他所带领的官吏们,已完成了京畿半郡的土地清查。
  “吴宏!”
  “奴婢在!”
  “一会儿派人,去给谢家送些赏赐,就说朕犒劳他的!”
  “奴婢遵旨!”
  搓了搓手,赵延洵说道:“行了,今天就到这里,把这里收拾一番,打开宫门让官员们通行!”
  胡大彪当即答道:“遵旨!”
  “朕也该去看看乖女儿了!”


第820章 求情
  在正月十三,黄蓉蓉给赵延洵诞下了一个女儿,起名为赵灵毓。
  儿子已经有两个,对这个唯一的女儿,赵延洵更多了些爱护,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
  当赵延洵收拾好,往蓉贵妃所居承庆宫赶去时,有一身着命妇蟒袍的女子,在太监引导下来到了延寿宫外。
  延寿门外,老嬷嬷态度和煦,迎下了台阶。
  “少夫人,太后在里面等着你呢!”
  迈步往里走着,这女子同时说道:“三娘,如今你在太后处当差,可不比在伯府!”
  “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这女子,便是曹云辉的正妻,陶阳伯府少夫人柳氏。
  “老奴明白!”
  跟着老嬷嬷一起,柳氏迈步走进了宫门。
  近期,柳氏经常到延寿宫请安,博得了太后的欢心。
  进入了延寿宫正殿,见太后不在此处,柳氏一脸疑惑看向了老嬷嬷。
  “惠嫔娘娘,送了盆白玉兰过来,太后正在后殿观赏!”
  “夫人请随老奴往后殿!”
  跟着老嬷嬷一道,柳氏一同进了厚殿,果然听见有人谈笑。
  新入宫的四个女人,其中三个只封了美人,处于后宫尊位中最低位阶。
  唯张凤秀被封了嫔位,与侯诗筠周兰芷二人相同,只因太后对她青眼有加。
  进了延寿宫后殿小院内,只见中间太后正拿着剪刀,给盆中植物修剪叶片,张凤秀面带微笑侍奉在侧。
  “太后高见,如此修剪,这花又平添了三分姿色!”
  “臣妾叩见太后,叩见惠嫔娘娘!”柳氏大礼参拜。
  太后微微转过身,看了一眼地上的柳氏,随即说道:“云辉媳妇来了,起来吧!”
  “快快免礼!”张凤秀亲自上前搀扶。
  靠近太后,柳氏面带微笑,说道:“娘娘真是好雅兴!”
  “什么雅兴,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太后转过身说道。
  实际上,柳氏这次入宫,不单是给太后请安来的。
  见她面带忧色,太后随即问道:“云辉欺负你了?”
  柳氏答道:“夫君对臣妾极好!”
  “那你为何面有忧色?”
  看了一眼旁边的张凤秀,柳氏说道:“如今伯府……确实遇上了些麻烦!”
  “什么麻烦?”太后直接问道,没有回避张凤秀的意思。
  “前些时间,朝廷征收税赋,伯府的几个田庄,威逼佃户交了粮食,如今被官府查到了!”
  一听这话,太后脸色便是一沉,说道:“威逼佃户交粮,你们也做得出来!”
  人家辛辛苦苦给田庄做活儿,好不容易收成了,只能拿勉强糊口的粮食。
  让这些佃户交粮,无疑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柳氏连忙跪下,说道:“太后,都是田庄管事自作主张,伯府也被他们瞒住了!”
  本来想给曹家争个侯爵,可这些人净给自己添麻烦,让太后此刻心里很冒火。
  当然了,也仅仅是冒火而已,曹家毕竟还是她的骨肉至亲。
  “既然是被欺瞒,无非落个不察之过,算不得什么大事!”
  然而柳氏却哭诉道:“太后,被抓的几个田庄管事,为脱罪胡乱攀扯,说是伯府让他们胡来,如今刑部的人已派人去了庄子!”
  曹家害怕刑部的人去庄子上查,意味着这件事确实是他们授意,很有可能征粮时还有人去了庄上。
  “蠢材,都是些蠢材!”
  听到太后的喝骂声,柳氏答道:“以往朝廷不征田庄之税,乍然收取伯府应对失措,才让底下人欺上瞒下……”
  柳氏虽说得动容,但太后也不是吃素的,大概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求太后垂怜,救救曹家!”
  见此一幕,太后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过是这点“小事”,就把曹家吓成了这个样子,足可见自己那儿子是何等凶名。
  念及于此,太后也不得承认,儿子确实够狠。
  在京城、西南和南方同时开刀,斩首上千流放数完,几百个家族灰飞烟灭,皇帝行事手段着实酷烈,曹家惊恐也属正常。
  微微转过头,太后目光扫向张凤秀,问道:“你们张家,本次征税可有纰漏?”
  “回太后,臣妾身居宫内,不知外边情形!”
  但在张凤秀心中,已对此有了警觉,回去后她便会派人回娘家询问,家中是否有不法之事。
  曹家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都为这事儿惊慌失措,她张家真要犯了事,那不得死路一条?
  只见柳氏抬起头,声音颤抖道:“太后,父亲风烛残年,臣妾离家特意叮嘱,要给曹家求个活路!”
  叹了口气,太后说道:“来人,去请皇帝过来!”
  “是!”
  待那太监离去,太后无奈道:“你们呐,从来不让我省心!”
  …………
  承庆宫内,赵延洵坐在婴儿床旁,他的宝贝闺女已睡着了。
  个把月大的孩子,正是嗜睡的时候。
  回过头,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