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37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37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位须发皆白的藩王开口道:“伪帝已死,如今天下太平,我等可以安心了!”
  此人已六十多岁,论辈分是太安帝的叔叔,就连他也差点儿被迁了封地。
  有他这句话,本来死气沉沉的藩王们,此刻都倒起了哭水,把死去的赵维隆骂得狗屁不是。
  见众人七嘴八舌,赵延垣大声道:“诸位,赵维隆已死,咱就不必为死人多费心,还是先办正事要紧!”
  “九哥他现在,可还在乾安殿等着诸位!”
  赵延菘让到了一边,说道:“诸位,请吧!”
  众人这才继续赶路,通过皇极门往禁宫深处走去,一个个神色间格外谨慎谦卑。
  如果说,他们对赵维隆是怨恨,那对赵延洵则带有恐惧。
  一个只用了两个月,就把皇帝落下龙椅的人,值得他们所有人敬畏。
  这样的人,很大可能残暴狠辣,他们这些藩王被赵维隆打压,会不会也被赵延洵收拾?
  毕竟,赵延洵称帝合法性较差,他们这些人威胁更大,受到打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人家连皇位都敢抢,杀他们这些无反抗能力的藩王,是轻而易举的事。
  越是靠近乾安殿,他们心中的恐惧就被放得越大,以至于有人面色苍白起来。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赵延洵召集这些人时,并未向他们说清缘由。
  大概几分钟后,众人来到了乾安宫外,经霍安通禀后得以入内。
  此时的赵延洵,身着蓝色云纹袍,头发只用网巾束着,和入殿的几十名藩王相比,他的穿着实在太简单了些。
  但进入殿内的众人,却丝毫生不起轻视之心,尤其赵延洵一双眼睛,看向何处那人就得低头。
  “见过摄政王殿下!”
  赵延垣三人先行拜见,算是给其他人打了个样。
  众人都是人精,于是有样学样跟着做了一遍,这个时候没人会觉得,同样是王差距太大不对。
  放下手里的奏疏,赵延洵端起茶杯,问道:“诸位宗亲,可知这次叫你们过来,所谓何事?”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赵延洵什么意思,一个个都没说话。
  “伪帝赵维隆,弑君篡位,残害宗室,实为禽兽!”
  “这次请你们过来,一是议伪帝赵维隆的身后事,对此你们有何看法?”
  实打实的说,这个问题极其突兀,以至于现场众人不知如何回答。
  关于赵维隆的身后事,主要是墓葬规格,谥号评定,以及身份确认。
  要说这件事,赵延洵完全可以自己处置,只不过为了“避嫌”,他觉得让宗室公议最好,反正也费不了多大事。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见众人不答,赵延洵接着说道;“近期有不少官员上奏,有的说把他以庶人下葬,有的说以王侯下葬……”
  “你们也都说说吧!”
  大殿内陷入死寂,几息之后便见赵延垣开口道:“九哥,赵维隆弑君篡位,乃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为我大晋宗室!”
  “所以臣弟以为,该将赵维隆初去宗籍,以庶人之份下葬!”
  “臣弟也是如此认为,对此等恶贼,九哥切不可心慈手软!”赵延菘神色冷厉道。
  一直没说话的赵维恒,紧接着站出来说道:“臣侄附议!”
  好家伙,他们三个把话说到了这份儿上,现场众人那还不知该怎么选。
  “殿下,臣也附议!”
  “臣愿附议!”
  一时间,在场宗室全都表态,同意将赵维隆除去宗籍,以庶人的名义葬掉。
  既然是庶人可,谥号和葬礼规格也就没必要议了。
  待众人全都表态,赵延洵平静道:“既然诸位宗亲,都有如此意见,那就如此办理吧!”
  “霍安!”
  “奴婢在,请王爷吩咐!”
  赵延洵肃然道:“向内阁传话……”
  “就说经宗室公议,削赵维隆宗籍,以庶人之礼下葬!”
  利用宗室的名义办事,对赵延洵来说可以避免脏水,即便有非议也会朝着全体宗室。
  待霍安离去传命,赵延洵再度开口道:“第二件事,则是关于父皇安葬事宜,也需与诸位宗亲商议!”
  太安帝死了一年多,因为陵寝还未建设完毕,如今棺椁还停放在皇城北面的长乐宫。
  前些天,赵延洵亲自去了陵寝地看过,估算其完工至少还有两年。
  而这两年,将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在赵延洵看来极为浪费。
  所以他想便宜行事,但又怕招来骂名,所以才有今日之会。


第782章 帝陵
  严格来讲,赵维隆的事只是开胃菜,重头戏还是这第二件事。
  赵延洵无论宣扬自己是天命之子,还是在世圣人,都无法改变最基本的一条,那便是……孝。
  国朝以孝治天下,这口号在神州这片土地上,已经喊了一千多年。
  在世人心中,仙佛神圣也要遵从孝悌之义,这意味着赵延洵也得遵守这一条,否则便会削弱他的神圣性。
  所以,如果真要违背这一条,那就得让其他人来背锅。
  大臣们肯定不会愿意,毕竟那是要留下千古骂名的,更何况一两个大臣来说也不行。
  而宗室就不一样了,这些人既不能打仗也无法安民,更关键的是不掌握舆论话语权,可以说既无价值也无能量,乃是最好“欺负”的对象。
  更关键的是,先帝下葬虽为国事,同时也是赵氏皇族的家事,让这些宗室发表看法很合理。
  有赵延洵开了头,在场一众藩王们互相望着,一个个极有默契保持沉默。
  赵维隆的事,已让在场众人猝不及防。
  一通“商议”下来,赵延洵以他们的名义,将赵维隆废为庶民,这事儿很可能会留骂名。
  如今牵涉太安帝的安葬,这件事更让众人谨慎起来,毕竟此事牵扯的干系更大。
  泯了一口茶,赵延洵轻轻放下茶杯,目光扫向了站在前方的赵维恒。
  后者虽年轻,但此刻也明白赵延洵的意思,于是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他虽年轻,但经历了这么多事也成长了许多,明白许多事的利益关窍。
  “王叔,先帝崩逝已逾一年,却仍停棺于长乐宫,臣侄以为着实不妥!”
  赵维恒说着,在场众人都认真听着,因为这很可能是赵延洵的意思。
  如今这世道,如果把不准赵延洵的心思,对他们这些藩王来说很危险。
  “世人都讲入土为安,我朝以孝治天下,臣侄以为……应尽早安葬先帝,以安先帝在天之灵!”
  这确实是赵延洵的意思,如今粮食问题严重,几万青壮用于修陵不事生产,这在赵延洵看来极为浪费。
  有了赵维恒引出话题,赵延洵顺势说道:“可如今陵寝只初步完工,如此下葬……只怕不和礼法制度!”
  所谓的初步完工,只是把地面殿宇和墓坑建好,其他配套建筑全都没有。
  赵延洵说了这番话,等于是又当又立,同时也让众人感到迷惑。
  到底埋还是不埋呢?
  这时,只见赵延垣站了出来,说道:“九哥,礼法制度,皆以孝为本,岂可本末倒置,臣弟赞成维恒的意思!”
  虽然是和赵延洵唱反调,但赵延垣的这番话,瞬间让众人明白了情况。
  “九哥,臣弟也是这个意思,父皇他这一生太苦了,就让他早些安息吧!”赵延菘说这话时,脸上甚至带上了哭腔。
  可以说,他们四人都是演员,而且是很好的演员。
  “可这毕竟……与礼不合!”赵延洵面露难色,活脱脱一个大孝子。
  “诸位宗亲,你们以为……此事如何处置?”
  终于,赵延洵把皮球踢了过来,让一众沉默的藩王们不得不接招。
  如何处置?当然是顺着赵延洵的心意来咯,日后背上骂名也顾不上了,毕竟安生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作为太安帝事实上的长子,定王赵延毅站了出来,躬身行礼道:“殿下,臣以为……当及时安葬父皇!”
  “先帝被赵维隆所害,本就神灵不安,若长期不得安葬,却不知父皇他老人家……在天上会遭多少苦难!”
  说到最近,赵延毅还流下了眼泪,这厮也是个演技派。
  即便背骂名,那也是因为他太过孝顺,才置礼法制度于不顾,相对来说要好听一些。
  “是啊……诸位宗亲都说得有道理!”
  “先帝崩逝日久,是该早些安葬……”
  一时间,殿内的一众藩王们,全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示意众人安静之后,赵延洵站起身,说道:“这事儿,是由礼部工部在办,诸位既有此心,可向朝廷联名上奏,想必朝廷会有公断!”
  藩王们面面相觑,最终在赵延垣二人带领下,极为干脆的同意了此事。
  正当赵延洵要提议,让在场众人随他他祭拜太安帝时,辑事监总管林全进了大殿。
  “王爷,西南大捷……”
  这样的好消息,林全岂能不大声说出来。
  在场众人知道西南在打仗,此刻全都被林全的话吸引了注意力,纷纷猜测到底是怎样的大捷。
  相比于在场众人的惊愕,赵延洵表现得极为淡定。
  只见他走下了御阶,来到了一众藩王之间,慢悠悠问道:“情况如何?”
  “回禀王爷,西南大捷,蓉城已被攻下,自逆贼李进忠以下,共擒贼首共五十二人!”
  这才个把月时间不到,不但蓉城被拿下了,连李进忠这些人也被活捉,殿内众人再度被震撼。
  此前朝廷的心腹大患,在赵延洵这里和猪狗差不多,这样的对比实在太强烈。
  “恭喜九哥,收复西南!”赵延菘当先报喜。
  随即众人也都跟着道贺,大殿内原本的紧张气氛,此刻反而松缓了不少。
  等众人安静下来,林全接着说道:“王爷,主将陈玉和请您的示下,询问该如何处置李进忠等人!”
  “三品以上的,全都砍了,抄家……”
  什么叫雷厉风行?赵延洵简单诠释了出来。
  他这轻飘飘的一句话,至少要砍十几位高官,然而没带半点儿犹豫。
  此刻众人这才惊醒,眼前这人可不只是爱惜名声的“贤王”,更是起兵夺权的大凶人。
  众人心思变幻时,赵延洵接着说道:“其他人,让刑部派人去处置!”
  “他们叛乱,让多少人家破人亡,绝不能轻饶!”
  “是,奴婢这就传命去!”林全小心答话。
  然后这厮退出了大殿,独留赵延洵站在一众藩王之间。
  “诸位,西南已定,接下来就该拿下南方五郡,我大晋即将浑于一统,当真可喜可贺!”
  “你们怕是还不知道,南边儿的宁王反了,正带着五郡联军,想要北上与我交战!”
  说这话时,赵延洵脸上带着微笑,就仿佛说的是一句笑话。
  立时,惠王赵延淳说道:“宁王狼子野心,其罪当诛!”
  其他众人也都愤愤不平,把宁王骂了个狗血淋头。
  毕竟,在场众人多是秦王系后人,对废弟一系天然带有敌意。
  “行了,别为这些小事坏了心情,如今西南大捷,你我正好去拜祭先帝!”
  “想必听了这些好消息,他老人家在天上,心里也会舒坦些!”
  赵延洵话才说完,只听赵延垣奉承道:“这都全靠九哥用兵如神,也不愧父皇在世时,对九哥您爱护赏识!”
  有人开了头,一时间众人马屁话全都蹦了出来,然后簇拥着赵延洵往长乐宫去了。


第783章 杂鱼
  当赵延洵带着藩王们,赶往宗庙祭拜时,从蓉城匆匆南归的杨洪文,此刻也来到了军营外。
  虽然仓促驻扎,可大军在此已驻守好几天,相应的营寨已被搭建起来,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什么人?”
  “我……杨洪文!”
  守门的百户认真查看后,方才确定眼前这极度狼狈之人,是他岭北都司的都指挥使。
  百户连忙命属下开门,同事诉苦道:“大人,您可算回来了,如今营里都乱成一锅粥了!”
  “都有那些事?如何会乱成一锅粥!”杨洪文冷声道。
  如何乱成了一锅粥?当然是上面当官儿内斗,但这种事又岂是小小百户可议论的。
  于是这百户转移话题道:“大人,今天上午,宁王派人来了,正在中军议事呢!”
  眼见这百户说不出个啥,杨洪文便不再多问,反正他已有了自己的主意。
  当他进入军营时,此刻在中军大帐内,几位指挥使以及佥事刘程,正与宁王派来的人议事。
  此此刻,议事进入了僵局,军帐内一片沉默。
  “我说诸位,这是王爷的意思,难道你们要违抗?”
  见众人不说话,作为王府长史的胡承文,开始拿宁王来压帐内众人。
  见其他几位指挥使不说话,刘程只能答道:“胡大人,不是我们要违抗王爷,只是军令不可违啊!”
  “是啊,当初都使大人令我等驻军于此,若无都使大人之令,我等岂敢擅动?”
  “军令如山,胡大人要跟王爷说明情况,多多体谅我们这些人!”
  岭北军的几位高官,一时变得团结一心,倒真像是遵纪守法的好将领。
  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们之所以拒绝过江,只是因为没有好处。
  非但没有好处,他们要是先过了河,与雍军交战就得顶在前面,危险性也大大的增强。
  在他们看来,即便要渡河,那样得所有人一起过,做到一碗水端平。
  胡承文不傻,他知道岭北军这些人的心思,所以接着说道:“王爷说了,只是让你们先行渡河,占据城池站稳脚根,等援兵到时再一同作战!”
  “王爷还说了,本次先渡河者记功,日后少不了好处!”
  可这些空口白牙的话,又岂能打动岭北都司这些人。
  见众人仍不发一言,胡承文只能接着说道:“诸位,若是不遵王命,只怕我南方的父老们,会怀疑你们对王爷的忠心!”
  不得不说,这句话极有杀伤力。
  他们所有的军队,都是靠南方士绅提供物资粮草,这些人关系盘根错节,他们这些都司高官也不敢轻易得罪。
  若是被断了断了粮草,可怕没等他们带亲信返回抢粮,就先被麾下士兵给撕了。
  眼见众人有松口的迹象,胡承文接着说道:“诸位害怕违反军法,可都使杨洪文已经遇害,你们又如何能违他的军法?”
  说这句话,不是为了强调杨洪文已死,而是为给在场众人台阶下。
  杨洪文已有半月未归,在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时候,说死了也是很正常的事。
  “那个,既然胡大人话都说到……”
  都佥事刘程开口,可他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军帐外传来的声音打断。
  “谁说老子死了?”
  这个声音,除胡承文外,在场众人都很熟悉。
  下一刻,杨洪文走进了军帐,引得众人大感惊讶。
  “大人,您可算回来了!”
  刘程是最高兴的,杨洪文回来,他就可以卸下担子,不必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
  此时,杨洪文换上了新衣服,只是脸上还有污渍,头发也显得散乱,看起来颇有些违和。
  “刚才谁说我死了?”杨洪文冷声道。
  虽是在问谁说的,杨洪文的目光,直接扫向了胡承文。
  后者只得起身,面带尴尬说道:“杨都使,在下失言,请恕罪!”
  “你是谁?”杨洪文又问道。
  刘程连忙解释:“大人,他是宁王……”
  没等刘程把话说完,杨洪文语气冰冷道:“让他自己说!”
  眼见杨洪文动怒,胡承文一时感到惊惧,生怕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