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316章

末世从封王开始-第316章

小说: 末世从封王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陈吉安平静道:“诸位莫慌,此事需得从长计议!”
  实话实说,他们这些人胆子是真的大,这种“大逆”之事竟敢聚众来说。
  一旦消息走漏,在赵维隆盛怒之下,他们必定死无全尸。


第736章 到京
  又是四天时间过去,在此期间,雍军主力军队陆续赶到京城。
  一时间,城外旌旗招展,往来军队络绎不绝,整个城池已被围死。
  除了近两万骑兵游弋,还有数量众多的步兵,其中包括四万精锐步卒,以及赵延洵收编来的三万溃兵。
  剩下的两万多人精锐,被他安置在了永顺府附近,将困守的卢立清钉死在里面。
  当然了,在永顺府外,也有他收拢的三万溃兵。
  济水大战之后,京畿大地上最不缺的就是溃兵。
  为了保证这片土地的安宁,赵延洵才把这些人收集起来,以免他们在外边儿搞破坏。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赵延洵失控人口已破九十万,新增实控人口四十万。
  换言之,赵延洵多了四千一级士兵,以及两千的二级士兵。
  到如今,侍卫司南军四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兵力已扩充到两千人,全都是被升到一级的士兵。
  而侍卫司北军四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则有二级士兵八百名,距完整的千户所已经不远了。
  至于剩下的升级名额,赵延洵则按照军功多少,分给了一至十八卫的军官,以让他加强对部下的控制。
  当然了,极少数的升级名额,赵延洵还给了溃兵中的军官,让这些人变成了他的死忠。
  所以赵延洵的实力越打越强,或者说他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强。
  济水大战后的几天,他的事务繁忙了许多,而重点却已经不是战争。
  占领地区的民生问题,对已经破败村庄的恢复,以及接见任命大量投靠的官员,一路上他没闲过一刻。
  直到此时靠近京城,赵延洵才恢复了“将军”的身份,毕竟仗还没打完。
  打马前行,赵延洵身着灰色圆领袍,仅从衣着来看实在是朴素,让人很难把他和麾下有十万虎狼的雍王联系起来。
  “王兆林……”
  赵延洵马匹一旁,有一官员快步随行,只见他急忙答道:“臣在……”
  “听说你之前在户部任职?”
  “殿下明鉴,一年前臣在户部为主事,后调任知府!”
  正因为此人在户部干过,所以赵延洵才把他找了过来,为的就是了解晋廷的情况。
  “既然你在户部办过差,肯定知晓天下人口财赋!”
  “臣的确知晓一些!”王兆林格外谦逊。
  不谦逊可不行,如果答不上来,那就尴尬了。
  “天降灾祸前,全国有多少人口?”
  王兆林当即答道:“回禀殿下,户部统计有一千三百万户,人口约摸六千七百万!”
  这些数据不算秘密,对户部官员来说如同常识,王兆林自然可以轻松回答。
  六千七百万人,老师说确实很多,毕竟古代生产力并不发达。
  紧接着,赵延洵又问道:“那灾祸之后,朝廷还有多少人口?”
  “这……南方五郡并未遭难,人口基本保持原装,差不多有一千七八百万!”
  “京畿郡、清河郡、淮阳郡、南阳郡,虽然遭受怪物为祸,但还是保全了不少人,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是也有一千多万人!”
  念起这些数据,王兆林如数家珍,可见此人业务能力极强。
  最后,王兆林总结道:“刚才这些人,再加上从北边逃难的人,如今朝廷实有人口,怕是超过了三千万!”
  三千多万人,这是非常大的人口基数,可让赵延洵麾下强兵更多。
  当然了,王兆林说的这番话,也道出了一个残酷的道理。
  在丧尸爆发后,有两千多万人因此丧命,称得上是人口大灭绝。
  短暂伤感后,赵延洵便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事。
  要想掌握这三千万人,就目前来看不是件容易事,毕竟各地百姓有地方官儿管着。
  这些人若是反叛,想要收服还得费一番手脚。
  相较而言,拿下京城这件事,反而变得容易了许多。
  “孤在就藩之前,就听说有流民作乱,你说流民从何而来?”
  没等王兆林回答,赵延洵接着说道:“除去天灾,其实更多是因人祸,你说然否?”
  所谓人祸便是指土地兼并,王兆林家就有良田千亩,也是所谓“人祸”的受益人。
  听到赵延洵问话,王兆林纠结一番后,还是答道:“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殿下所言极是,所谓流民多因土地兼并而起!”
  这算是个实在人,赵延洵心底给出了评价。
  “如今怪物横行,想必无地百姓更多,孤既膺天命,便要解百姓之急!”
  “王卿……”
  从直呼姓名到“王卿”两个字,显示着关系在拉近,此刻王兆林越发谦卑道:“臣在!”
  “若以你为户部尚书,你能否担起迁移流民的职责?”
  听到“户部尚书”这四个字,王兆林心中一阵狂喜。
  如今的他不过五品知府,如果直接成为户部尚书,相当于是连升六级。
  雍王起兵对朝廷对皇帝是坏事,可对他们这些中低级官员,则是难得的一飞冲天之机。
  至于自己能否成为户部尚书,只要有赵延洵一句话,王兆林没有丝毫怀疑。
  所以眼下,王兆林觉得必须把握好机会,让雍王充分信任自己。
  “回禀殿下,臣愿为殿下分忧,扑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个时候,王兆林没有回答自己能不能,而是直接向赵延洵表忠心。
  说实话,为官十几年的官员,个人能力都差不了太多,要想获得青睐表忠心更有用。
  “只要殿下有命,无论多难的差事,臣拼了性命也会完成!”
  好家伙,王兆林前后两句话,着实让赵延洵感到肉麻。
  当然了,也仅仅是感到肉麻而已,这种谄媚的话听得多了,其实也就有了免疫力。
  “很好!”
  这是赵延洵给出的回应,让王兆林心情不上不下,户部尚书给还是不给呢?
  同时,王兆林心中还有疑问,迁移百姓要往何处迁?
  是让大地主们吐出土地,还是由朝廷大军开辟安全区。
  若是前者对他而言就很难办,因为得罪得人实在太多。
  而如果是后者,对他个人来说倒轻松了,但要对朝廷来说更难。
  七八个郡无穷无尽的丧尸,想要完全清理干净,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
  王兆林没来得及解开疑问,就见到胡大彪打马从前方返回。
  “王爷,那就是京城的城墙了!”勒住缰绳,胡大彪遥指京城方向。
  果然,此刻京城已经在望。
  看着前方一处小山坡,赵延洵打马赶了过去。
  这里有更好的视线,可以看到前方城池。
  而此刻,得知他赶来的消息,一群高级将领正飞速赶来。
  众人齐聚山丘之上,赵延洵笑着开口道:“围城数日,尔等恐怕早想着一战而下了!”
  没错,在雍军强大实力面前,城内虽然有几万兵,但他们仍有把握一战而下。


第737章 九叔我来了
  赵延洵来到了京城南面,这里已经给他搭建好了营帐。
  按照他的要求,这处营帐距离城墙,只有区区五百米。
  此刻,营帐内正在议事。
  除了武官列席,营帐内还有十几名归降文官,其中就包括有王兆林。
  说来也是好笑,赵延洵身边过多的归降文官,让远在陇右的文官们,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危机感。
  这些人作为原始“股东”,一心想着利用从龙之功,最后能够加官进爵,位列中枢。
  可现在,这些归降的官员,环绕在了雍王身边,等于占据了陇右官员们的位置。
  所以,陇右的官员们由右长史成文光领衔上奏,请求入关辅佐赵延洵。
  只而赵延洵在深思熟虑后,同意了成文光的请求,让长史司各衙门整体搬迁。
  陇右和北地的事务,由巡抚衙门和都司负责,如今正处于交割阶段。
  赵延洵之所以同意成文光的请求,是因为他需要一股绝对忠诚的力量,来制衡大批量投靠的文官。
  简单来说,对这些归降的文官,赵延洵心里是不大信任的。
  这些墙头草自私贪婪,欺上瞒下的事儿难保会发生,要把这帮人给利用好,着实不是件容易事。
  现在他的视野,已经是放眼天下,而非是一地藩王。
  “都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如今京城已是囊中之物,你们在这里围困了好几天,可有攻城之策?”
  实话实说,赵延洵的这个问题,在场这些人都认真想过。
  打造攻城器械自不必说,而关于如何攻心,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只听陈玉和说道:“王爷,臣以为……可直接向他们喊话,告诉他们投降才有活路!”
  这话不消陈玉和说,在场这些位指挥使,几乎全都是这样在做。
  攻城攻心的道理,他们自然都懂得。
  所以在陈玉和话音落下之后,众人七嘴八舌都说了起来,现场情况显得格外激烈。
  “好了,你们做的孤都知道了,但还是差了些火候!”
  目光扫向众人,赵延洵平静说道:“你们传令下去,让手下人向城内喊话!”
  “就说我要见我那位大侄子,若是他还顾及城内军民生死,就到城墙上来……听九叔跟他讲讲天下大势!”
  “殿下的意思,是要和伪帝面谈?”王世伟忍不住问道。
  赵延洵笑着说道:“聊聊也没什么不好,若是我那大侄子不现身,反倒落了气势!”
  这时陈玉和问道:“王爷,您何时何地与那伪帝谈判?”
  赵延洵答道:“就明天上午,正阳门外!”
  正阳门乃是京城正大门,自然规格也是最高的。
  吩咐完这些事,赵延洵便遣散众人,接下来他要去各处军营看看。
  再说城墙外,士兵们接到上级通知后,拿着大喇叭就向城墙内喊话。
  这几天,京城守军听劝降的话都已经听腻了,此刻却听到了些新花样。
  那位神秘的雍王,终于来到了京城,要以叔侄名义和皇帝聊聊。
  听了城外雍军的完整喊话,城内士兵都抱有和谈的渴望,否则就根本没必要见这一面。
  众人只希望,朝廷和雍军能握手言和,自己就不用再城墙上拼命了。
  至于往后谁当皇帝,对守城士兵来说根本不重要。
  很快,赵延洵要见皇帝的消息,直接传进了皇宫内,此时赵维隆正在长春宫皇后处。
  听到辑事监大太监刘正的禀告,赵维隆放下了手中象牙筷,神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这个反贼,居然还敢来见朕!”
  一旁,皇后甄湘潋问道:“皇上,谁要见你?”
  “反贼,雍王!”
  雍王赵延洵,自己闺蜜的丈夫,从辈分上自己该叫九叔,也是如今朝廷头一号反贼……一时间,甄湘潋脑海中闪过这些念头。
  想了想后,甄湘潋说道:“他一个反贼,皇上若是见了他,岂不自降身份!”
  话虽这么说,但甄湘潋反对去见赵延洵,是怕丈夫又受到刺激。
  作为枕边人,甄湘潋非常了解赵维隆的性情。
  赵维隆皱眉道:“可他拿一城军民性命要挟,朕若是不去见他……恐怕会让守城军民心寒!”
  “所以,朕不得不去!”
  说到这里,赵维隆对刘正吩咐道:“你去安排,明天朕去见那反贼!”
  瞧了一眼旁边的皇后,刘正当即答道:“是!”
  待刘正离开后,长春宫的气氛凝重了许多,即便甄湘潋说笑打趣,也无法挽回赵维隆的心情。
  刘正是去安排侍卫,皇帝出宫护卫者至少要近千人。
  这一规模的武力调动,很容易被朝臣们察觉,稍稍一打听他们便知晓了缘由。
  皇帝要见雍王,这其实是两难的选择,见或不见都不是好选择。
  于是几位大臣能做的,就是在皇帝会见雍王时随行,一起去听听雍王的条件。
  对于这次谈判,他们也抱有一定期待,希望能谈出让人满意结果。
  时间过得很快,第二天很快来临,正阳门上已被皇宫侍卫接管,另有监门卫的士兵驻守附近。
  随着太阳高升,皇帝的龙辇来到了正阳门。
  下了龙辇,赵维隆在侍卫们护送下,徐徐走上了城楼。
  再说外边儿,打马靠近正阳门的胡大彪,在看到城墙上出现的明黄色龙旗时,便知道城内的小皇帝到了。
  于是胡大彪立刻转身返回军帐,将情况汇报给正穿戴甲胄的赵延洵。
  “他倒是来得早!”
  服侍赵延洵穿戴甲胄的林全当即说道:“王爷是叔他是侄儿,这世上那有叔叔等侄儿的道理!”
  眼下林全很高兴,自家主子入主皇宫已是必然,他这个三年前的小太监,竟也有入主中枢的机会。
  毕竟在雍王府,太监之中除了霍安,就是他林全最受重用。
  几分钟后赵延洵已穿戴完毕,而此刻在京城南边儿,两万多雍军已列队整齐,隔着三百米开外威慑京城。
  出了军帐,赵延洵翻身上马,他将只带一百名卫士上前“谈判。”
  临行时,胡大彪突然问道:“王爷,要不要把弓箭带上!”
  这天下若赵延洵说箭法第二,那绝对无人能称第一。
  胡大彪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是想让赵延洵隔着几百米外,将露头的皇帝当场射杀。
  事实上,这一想法赵延洵也有过,但眼下这么多人看着,如果他“不讲武德”射杀皇帝,将会有损他的“圣德”。
  当然了,只要射杀的利益足够大,损失一点儿名声也不是不可以。
  但眼下京城反手可得,取小皇帝的性命轻而易举,则完全不需要如此鲁莽行事。
  “不必了!”
  说了这三个字,赵延洵徐徐往前走去,他的目光扫向了城墙上。
  他的视力极为惊人,在靠近只有三百米时,就将城墙上身着龙袍的那张脸看得很清楚。
  这还是当叔叔的,第一次看清侄子的脸。
  在距离一百五十米时,赵延洵勒住缰绳停了下来。
  此刻这点儿距离已经很近,雍王只带来百名侍卫赶来,让城墙上的朝廷士兵深感钦佩。
  如此人杰,才能带领军队百战百胜,相较而言朝廷的皇帝就太弱了。
  为这样“懦弱”的皇帝尽忠死战,而且几乎没有胜利希望,这样真的值得吗?
  显然,当士兵们有这样想法时,赵延洵的攻心之策已起到了作用。
  当然了,这也得益于雍军围城这些天,连续不断对城内的喊话。
  “大侄子……九叔我来了!”


第738章 冷眼
  “大侄子,九叔我来了!”
  此刻二龙相见,城墙内外都很安静,赵延洵用喇叭喊出的声音,几乎所有人都能听到。
  城墙之上,听见外面那道轻佻的声音,赵维隆脸上青筋暴起。
  他本想破口大骂,可他也知道眼下不能撕破脸皮,否则就真的如赵延洵所说,是不把城内军民生死放在心上。
  “九叔,你一向可好?”
  赵维隆说出了这句话,在他前面有七名大嗓门的汉子,此刻声音整齐喊了出去。
  “大侄子,得知你杀父弑君,九叔我是痛心疾首……”
  “我们老赵家,怎么就出了你这样狼心狗肺的东西!”
  好家伙,听到外边开口痛骂的赵延洵,赵维隆本就脆弱的心防,此刻完全被打压得崩溃了。
  “赵延洵,你这十恶不赦的逆贼,逆天而行起兵作乱,致使生灵涂炭……你必遭天谴!”
  面对赵维隆的指责,赵延洵直接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