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

第84章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84章

小说: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如今女子十五岁就要出嫁,男子也是十五岁娶亲。

    因为官府规定,所以对于这些要求很严格,朱雄英如今年岁,早就该娶亲了,可是他依旧没放在心上。

    而且皇宫贵族们到了十二三岁,身子稍微成熟一点,就要进行良性启蒙教育,多看美女,使得他们对美人不那么沉迷,防止储君将来沉迷美色。

    朱雄英到了如今身边也只有两个女子,一个紫英,一个雨荷,的确是有些说不过去。

    朱雄英道:“皇爷爷,大明未复,何以家为啊,我大明还有许多疆域未收回来,我有何颜面成家?我知道您本来想的是将漠南以及辽东作为嫁妆,让我与北元皇帝的女儿成亲,可是咱的目光不能光盯着漠南和辽东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我大明想收,几年前就能收回,我想要地方是日月不落之处,使我大明疆域十万里!”

    “不说别的,李太白的故乡碎叶城咱肯定得收回来吧,安南在汉唐时候都是我汉家故土,连元朝都能打下,没理由遗落在外,不将这些故土收回,我愧对天地祖宗,”

    “另外,咳咳,孙儿练了童子功,需得到十八岁才能那啥,不宜娶亲,还是缓缓吧……”

    “皇爷爷您不知道,童子功好厉害的!”

    朱雄英咧嘴嘿嘿笑道。

    (



    第125章 文打和武打的区别

    

“听说了吗?北元的天元皇帝要投降了,连天元皇帝都投降了,那大明岂不是天下之主了?”

    从漠南到漠北,东到辽东,西到极西之地的撒马尔罕,喀什噶尔,八剌沙衮等地,甚至更远处的金帐汗国,无数的蒙古部落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与此同时,很多流落在草原上的小部落纷纷投奔到了北元时期的上都开平。

    因为开平,成为了大明在长城之外,唯一指定的口岸,拥有许多大明长城里才有的商品货物。

    长城的作用,除了防御,也是经济长城。

    它在经济上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防御。

    此时的开平称已经成为了大明的“蒙城”,因为他是大明蒙王朱允炆的就藩地。

    而另外一些部落,如维拉特部,还有自认为北元皇帝背弃了祖宗的自称鞑靼人的蒙古部落,却远离了蒙城,他们决心固守成吉思汗的荣耀,坚持蒙古的传统,实际上他们并非是黄金家族。

    蒙古之地的格局,现出众多的变局。

    几乎是同时,自帖木儿汗国有一支使团来到达了长安,秦王朱慡还有王妃王敏亲自在长安迎接了这支使团,使团的首领赫然是窝阔台的后裔,鬼力赤。

    他奉帖木儿汗国大汗的命令,前来表达对大明的诚意。

    实际上,他根本不服从帖木儿汗国,刚一到达,就对秦王朱慡表示,希望大明能够资助他,让他对付帖木儿那个黄蒙古瘸子,着实让秦王朱慡摸不着头脑,但是王妃王敏和侧妃邓氏都是对视不语,对这个鬼力赤忌惮颇深。

    一个懂得左右逢源的蒙古部落首领,若是栓不牢,必成大患。

    而在漠南蒙古,天元帝派遣他的长子天宝奴与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人,率领千人的求亲队伍,启程前往北京,回复大明天子朱标的赐婚,并且觐见大明太上皇朱元璋陛下。

    辽东的纳哈出听闻,坐不住了,顾不得其他,亲自率领一万精兵,将在大明和高丽边境铁岭搞事情的高丽人驱逐,并且将高丽赶出图门江,一路杀到高丽境内四百多里,基本上将高丽之前趁着大元内乱侵吞的国土夺回,直到大明太上皇陛下传令让他前去北京觐见才停下。

    缴纳了这个投名状,高丽再也不敢越境。

    毕竟,纳哈出将他的兵丁全都部署在高丽和大明边境,足有十余万人。

    整个大明的东北方向,都振动起来。

    燕王府中。

    朱棣听说自己将要去安南坐镇,总理南方军务,激动的坐立不安。

    他和自己的王妃徐妙华正在促膝长谈,这时忽然侍卫前来禀报,说是太子殿下驾到。

    朱棣慌忙出来迎接,朱雄英已经到了门厅。

    他笑道:“我说今日喜鸟叫的欢快,原来是太子殿下驾到。”

    说着就要行礼拜见。

    朱雄英忙拉着他道:“四叔你这般做作就过分了,侄儿可是有好消息告诉你。”

    上前去攥着朱棣的手,朱雄英道:“四叔这几年是不是觉得在家里很委屈?”

    朱棣淡笑道:“怎么会呢?”

    朱雄英撇了他一眼,拍了拍朱棣的胳膊意味深长地道:“四叔,您不用这样,我知道您是个坐不住的人,尤其您对军事十分的上心,我大明封允炆为蒙王之后,我大明的东北,西北短时间内可以安定,不过这只是羁摩之策,我大明想要对西北地区真正的实施治理,还需要几十上百年之功,绝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但这毕竟走出了一大步。”

    “我前来找你是因为我爹说大明要北守南攻之事,来给四叔您说一说西南地区的军事要义!”

    朱棣心说,你还真是说道我心坎上了。

    说着朱雄英将安南陈朝的军事要点说了出来。

    大元时期,元世祖皇帝忽必烈曾经三次征讨安南,还曾经派遣皇子,镇南王脱欢镇守在缅甸占城。

    当时,元朝前两次征讨多用的是南宋投降的新附军,也就是江南军,其一是为了削弱江南军的势力,其二也是想要看一看安南国的实力,但三次都未能完全征服安南,虽然打下来一些地盘,可是叛乱不断,而且无法长治久安。

    当时,陈朝有个大将叫做陈兴道,此人深受汉化,写下了一篇安南千古名篇,叫做《檄将士文》,率领安南陈朝将士和元军大战,最终击退元军多次进攻。

    要知道,当时的大元,饮马多瑙河畔,正是军事实力巅峰时刻。

    朱雄英说道:“攻略安南,第一个是要克服安南等地的瘟疫,安南的温疫对如今的北人来说比鼠疫还要要命,当年元军前几次进攻,多用南宋降兵就是因此,您千万不可操之过急。”

    “侄儿建议,您去了之后先在广西练兵,广西练兵有两个地方可选,一是广西北海,二是琼州,只是这琼州和广西北海都是瘟疫横行的地方,所以我要您在出发之前先在南京收集足够多的药材。”

    “此为重中之重,首先要做的大事!”

    “其次,就是统兵的大将,您手下有张玉,有朱能,有丘福这等骁勇善战的千户,已经足够,那练兵难就难在兵员,我建议您在广西就地招兵,多用广西狼兵,另外就是从云南招一些土司兵,沐英叔叔说云南的土司兵如打仗悍不畏死,虽说军纪松散些,但是只要钱粮给够,乐于效命!”

    “而且云南和广西的兵员也适应当地气候,解决了兵员和大将,那接下来就是战略战术问题。”

    “怎么打?如何打?咱希望您多多研究元朝三次征讨安南失败的案例,从中吸取教训,这一仗我希望大明胜利,因为一旦我们败了,那我大明之前养生五年积攒下来的几千万块银元就全都打水漂了,没有任何回报,而且会影响到我们的海洋战略!”

    朱雄英深吸一口气。

    朱棣示意王妃徐妙华去倒杯茶来。

    朱雄英又接着道:“打下来之后怎么治理?这又是一个难题,所以您在攻略安南的时候不可操之过急,不能用蒙古人屠城这种方式,蒙古人当年屡次招降安南,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他们的使臣被杀,导致蒙古人报复屠城,引起了安南本地人的反抗。”

    “在我看来,我大明攻略安南,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文打,一个是武打,文打就是经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若是做得好,真的能直接招降!如今我大明皇家银行已经掌控了安南大半的经济命脉,只要我们来个经济封锁,很快他们国内就要大乱。”

    “文打也分几步,其一,在经济上先派使者晓谕他们必须建立我大明皇家银行分行,安南陈朝北方都有我国广西民众自由往来,且经商之人众多,假设他们开了大明皇家银行分行之后,财富会大量的聚集在我大明皇家银行之中,随后我们晓谕他们要给我们开放口岸,就以保护我大明侨民和资产为名义,若是他们不愿意开放口岸,那我们就遣使斥责,再派国安司的谍子煽动他国内各处富商起义,到时候我们兴起王师,举起正义之旗,直接进军,沿途赈灾收民,百姓会箪食壶浆夹道欢迎!”

    “若是他们不愿意建立我大明皇家银行分行,那他们只有建立自己的国家银行一条路走,如果他们决定自己建立安南银行,那就更好了,因为前期他们的钱币和我们大明银币购买力不同,我一块钱等于他五十块,我们可以直接用海量的银币以及宝钞挤兑,把他们的银行击垮,当他们安南经济崩溃的那一刻,我们压根不需要打,安南陈朝的带路党,会争先恐后卖国,将安南送入嘴中!”

    (



    第126章 少女心思总怀春

    

“四叔您是聪明人,我点个题,接下来怎么解,还有许多方法,您自个儿琢磨。”

    朱棣眼眸闪烁,点点头。

    朱雄英又道:“除了武将,还需要治理之臣,姚广孝曾在两广任指挥使多年,在两广做出不小的功绩,对于安南也十分熟悉,就让姚广孝给您负责收集情报,至于钱粮后勤,夏元吉在内阁做的不错,搞经济是把好手,但是他资历尚浅,父皇说他当内阁首辅欠缺功劳,就派他给您筹备后勤钱粮,开发广西和琼州,同时那个还有几个好手我也都派给您。”

    “总而言之一句话,先礼后兵,文打之后再武打,打完经济仗再打军事仗,只要经济上掌控了安南陈朝,陈朝根本没有和我们开战的底气,到时我们只需要经济封锁,安南陈朝自乱,他们会哭着喊着加入我大明。”

    “实在不行,拉拢安南陈朝贵族搞公投,群体表决,政变上台也行。”

    朱棣眼睛一亮点了点头。

    朱雄英撮着牙花子走了几步,又道:“另外就是武器装备,您应该也已经知道我们已经研发出来了很多的新式武器装备,比如手雷和迫击炮,还有最新式的洪武三式,洪武三式如今还有问题,弹药容易受潮,所以我建议您多带迫击炮和手雷,如今新式手雷里面加了白磷,撞击就可以爆炸,比洪武三式稳妥。”

    “除了迫击炮和手雷,就是火箭,火箭的箭矢,里面装有火药和白磷,也是撞击就爆炸,如今最新式的火箭和手雷,都是对付密集兵阵的利器,这两样您多多上心。”

    “此外,就是火油。”

    “陕西和甘肃的火油,如今储存量不低,燕云之地也开采出来不少,北方暂时不会有大战,您多带一些去,此物对付安南的那些堡垒有奇效。”

    “无论是文打还是武打,都要收海盗陈祖义,您去了广西之后,就是我大明广西大都督,全权负责广西琼州以及南海事宜,将陈祖义收服一事就落在您身上了,陈祖义手下战舰有将近两千艘,收服了他,回头将安南海边一封锁,安南就是我们大明的瓮中之鳖。”

    “但是四叔要记着,陈祖义此人不同于其他的海盗,他在吕宋有自己的根据地,所以您收服他得用些心思,您也是久经沙场,如何动用手段我就不用说了。”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海战与陆战不同,但你四叔我绝不轻视任何一个敌人。”

    朱雄英开心地点了点头,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都想到,如此一来我大明必能拿下安南。

    朱雄英拍了拍脑袋说道:“哦,对了,还有一件事,四叔,您在那边别忘了督促当地多种木薯,尤其是广西,广西和琼州的气候十分适宜种植木薯,木薯是我大明的重要救荒口粮,就如同北方的大麦一样,一年四季都可收成。”

    如今,木薯已经在广西和云南,四川一些地方大量种植。

    北方的救荒口粮,主要是大麦,大麦成熟早,而且对水源要求不高,

    大麦在北方是大麦,在青藏就是青稞,十分受用,可惜的是产量并不太大。

    木薯就不同了。

    这种生物种植的多,产量极高,种植在野外会自己繁殖,漫山遍野的长,只要做的时候煮熟,去掉气,除了吃了之后有一些胃酸泛酸水,几乎没有缺点。

    它可以酿酒,可以用作晒干做木薯干,可以磨成粉末,做木薯粉,还可以用来喂养牲畜,牛羊和马都能吃。

    用来喂猪,猪也喜欢吃。

    朱棣闻言之后,沉默片刻道:“木薯种植,已经是广西军屯卫所重中之重,恐怕要视察广西均田土改才行。”

    朱雄英点头。

    是啊……

    他眯眼道:“您到了当地,好好时差当地卫所将官是否有欺压军户的事,另外把广西当地的均田土改,先前多有推诿,估计是当地阻力很大,太学和国子监的学生过去也很难做工作,您去了帮他们好好落实。”

    “同时未虑胜,先虑败,若安南胜,则我大明南海商路断绝,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选择另外一条路线,那就是对安南进行极端的经济封锁和海洋封锁,到时候您应该也知道该怎么做,就是如同我们对北元蒙古人一样,片帆不准下海,多多派遣军船在安南海岸线附近劫掠,而且不准安南的稻谷和商旅来往我大明,阿南其国民众寡而田地多,稻谷多出口我国,我大明不从他处进口稻谷,他们大半稻谷都得烂在谷仓里,这些年,他们的贵族卖稻谷给我大明,可是赚了不少钱……”

    朱棣哈哈笑道:“是的,短期瞧起来倒是安南国富民足,但只要被我大明经济封锁,要不了多久,其经济自然崩溃,尤其是安南民众靠海吃海,只要我们掌握了大海,使他们安南渔民无法下海,陆上也无法通商,国内贵族和名商大贾自乱,只需两三个月,商人卖国之事就会出现!”

    朱雄英心说,不愧是四叔,一点就通。

    他抿着嘴咳嗽一声,说道:“您还可以用别的手段,比如用钱收买安南边民移民,我大明富有它安南穷若,若是我们开出各种优惠,那安南民众必定携家带口来投我国,种种手段您自己斟酌。”

    这时,王妃徐妙华将茶水端来。

    她放下茶水之后,却没有走,而是瞧着朱雄英,抿着嘴犹豫片刻,问道:“太子殿下,可否问您一件事?”

    朱雄英端过茶水喝了一口,疑惑道:“什么事?”

    “敢问,您对我那妹子徐妙锦,做何看法?近日宫里有传闻,说您要娶她为太子妃,可是……”

    “王妃,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还小,不可能成婚的。”

    “再说,你那个妹子……”

    想到徐妙锦那模样,朱雄英脑袋摇成了拨浪鼓:“我可对她没兴趣。”

    “你对谁没兴趣!”

    这时,一个骄横声音响起,三人都吓了一跳,众人扭头看去,只见屋子旁边屏风后,一个身穿女装的扭捏女子,面红耳赤,嘟囔着嘴,俏眸瞪着朱雄英。

    不是徐妙锦还是何人。

    朱雄英吓了一跳,忙向后缩了一缩,说道:“呃,四叔,改日再聊!”

    他说着就朝外面跑去。

    徐妙锦见状大怒,迈步追了出去。

    朱棣和王妃徐妙华面面相觑。

    朱棣有些生气,说道:“你也太分不清轻重了,我与太子谈国事,怎可让四妹进来!”

    徐妙华委屈道:“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