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床上还躺着的徐达,眼泪又是涌出。
我大明,终有一日重回汉唐。
(
第117章 安南和缅甸是该收回来了
待到朱元璋走后。
徐达缓缓撑起身子来,这位大明开国猛将,此刻显得苍老脆弱,屋外伺候的侍女见状,连忙将他搀扶起来,他只能虚弱地靠在床边,望着门外。
良久。
将朱元璋送走的徐辉祖回来,见状大吃一惊。
“父亲!”
他忙上前来搀扶着徐达,徐达却轻轻摆了摆手。
他虽苍老,但吃过汤药后,尚可说话,他将那苦药自己端起来一饮而尽,望着天空道:“辉祖,你可知咱为何一定要来北京?”
徐辉祖闻言眸子闪了闪,抿嘴道:“爹你要保咱徐家富贵……”
徐达点了点头。
“一代新人换旧人,咱这位上位,忽然转了性子,没有动李善长家那位李财神,就连郭恒这种神奸巨憝都没杀,不是为了修身养性,是他准备留给当今仁皇帝立威啊……”
徐达轻轻咳嗽起来。
他挥挥手,示意徐辉祖靠近。
“上位给咱透露过,我大明归复汉唐旧土后,勋贵王侯,有功者皆可外地实封,与藩王在边地就藩,这回北元的皇帝和纳哈出投降,咱大明又要扩土数千里,到时,勋贵又要出显贵了。”
他此刻说话,哪里还有先前虚弱无比的模样。
徐辉祖也是智谋之士,虽说比不上徐达,但常年跟随他在军中征战,而且朝中大小事务,也常常参与,此刻闻言细想了一番,哑然道:“爹,您的意思是,宋国公冯胜他们……”
徐达点点头。
“咳咳……”
他又咳嗽了一声,眉头皱起。
“咱拼杀了一辈子,为大明也打下了半壁江山,上位绝不会苛待咱,咱这位上位,也是个念旧的人,但李存义李财神,宋国公冯胜这种不知轻重之辈,上位是绝对容不了的,李存义被调离大明皇家银行,就已经是动手的先兆了。”
“什么时候,如今的圣上朱标,对李存义子侄多有照顾时,就是对李存义,对冯胜动手之时啊!”
徐辉祖皱眉细思。
如今的太子朱标,比起朱元璋更加仁义,这个仁义体现在,他对于官员贪腐,并不深究,之时将官员都贬去云贵川偏远地区,或者广西那种苗蛮横行之地。
这些地方现如今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前世朱雄英在的那个时空,洪武年间,许多蒙古降兵被朱元璋派去南方守卫所,受不了南方之苦,宁愿叛变,被抓回南京问斩,也要离开云贵川这个鬼地方。
别说这几地,荆楚之地,也多有武陵蛮等,湘西之地,不通汉化,其地方蛮民民风骁勇,屡次劫掠大明的驿站和子民。
四川讲武堂的武学子,除了征战云贵,就是在荆楚镇压各类匪徒蛮民。
现如今,南人为北官,北人为南官,已经成了大明的定例。
再加上流放边疆的恐怖,很多官员在吏治上的确收敛许多,不敢过于枉法,以免被贬去边地。
这使得官场风气,好了许多。
“太上皇和皇上,莫不是在为太子殿下养望!?”
徐辉祖大惊。
想到这里,他刷地站起身来。
徐达欣慰地瞧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咱徐家二代子,有你当家,还能兴盛。”
“不错,纵观历朝历代,以汉代为例,文景之治后,是武帝大杀四方。”
“前朝皇帝修身养性,后朝皇帝武断专权,屠戮前朝旧臣的事,屡见不鲜,天道轮回不止,一直是各朝各代的定律,有宽仁的君子,就必有武断的帝王,太皇不动手,是因为他乃和冯胜,和傅友德,和咱淮西老人有打江山的情谊,上位也并非薄情寡义之人!”
“当今圣上不动手,是因为时机未到,如今漠南和辽东尚未收回,大明要经略大海,急缺人才,无论文官武将,能用还可用得。”
“如今,我大明发展迅速。”
“现如今的二五计划,是搞经济,只要官员为经济发展,为民生发展做了贡献,都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五计划,乃是抓军事,到时候必然要操练新军,太子殿下就要为自己操练一支良家子铁杆。”
“三五计划完成后……”
“就是屠刀滚滚,兔死狗烹时啦……”
徐达难得说了这么多话。
他这个儿子徐辉祖也是通透人,转瞬一想就明白,还有不到七年,自己这些个军侯国公,恐怕就要变成神庙中的木偶了,到时操练新军,定然是如今太子殿下朱雄英亲自上手抓,到了那时,也就杀鸡儆猴之时,冯胜傅友德等人现如今瞧着光鲜,太子殿下要军功,要上位,要在大明军中立威的时候,他们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太皇殿下和如今圣上,这是在给朱雄英,磨刀啊!
而如今,大明已经定下了国策,大明皇家银行的国库要放在北京,日后各地税银,全都调拨北京审计核算,再派遣分配,这就抓了财权。
有钱粮,才可以练军,而要练军,在北京就离不开他们徐家。
所以无论如何,徐达都要死在北京最好。
徐辉祖重重地点头。
“上位一定会让咱陪葬八宝山的,那八宝山,葬着咱十余万北伐牺牲的将士血骨。”
“咱留下一半儿骨灰在这,也是希望日后天子,无论大明疆域有多大,也能念着我等老兵,为大明北伐开疆扩土的恩情,子孙也有富贵……”
“另外,就是太子殿下的婚事……”
“若他娶了北元皇帝的公主,那必以我徐达之女为侧妃,因这北方,皆是我徐达旧部。”
“妙锦,年岁与太子殿下相仿吧?”
“爹,这……”
……
北京的紫禁城在元代时候修建就很大。
此时经过改建,为了体现环保,而且也是为了防止走水,朱雄英建议全都烧制砖块来建,不要用太多大木料。
前世那个时空,四叔朱棣靖难成功后为了修建北京城,动用全国之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明的北方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如今,自然要以环保为先。
饶是这样,从安南,缅甸,走海路运来的良木也不少。
它们还有走云南,以大象拖过来的,走长江水运到南京,然后自南京走海路或者大运河运来,紫禁城的几个主体大殿,还是用的纯木。
至于住处,还有办公场所,则全都用烧制的青砖房,里面还留有火炕,用来烧火炕,前世那个紫禁城,冬天冻得要死,夏天里面主要的大殿为了防止刺客连棵树都没有,又热又冷。
如今,兼具办公区域和住宅区,分别配置。
办公区域,也要安置火炕和火墙。
说来很搞笑,在前世那个时空,明朝和大清时,紫禁城常常有冬天冻死人的现象,这还是皇宫。
如今,这北京的紫禁城不仅多了人性化,而且还实用了许多。
朱雄英站在一处大殿旁边,瞧着这砖瓦房上面的大横梁,不由道:“这么大的树,得长多少年啊。”
“不过,安南和缅甸,这种良木遍地都是,也该收回来了。”
一边却忽然传来一个可爱的声音,疑惑道:“你是何人?”
ps:新书《窃元》已发,内签了可以投资一拨儿不亏的。
(
第118章 小姑娘你身体不错
朱雄英闻言转身看去。
只见一个妙龄少女,约摸十一二岁年纪,双手叉腰,正秀眉倒竖瞪着他。
不过,少女穿着……
她扎着马尾辫,穿着一身改装过后的北京讲武堂将校军装,脚下踏着皮靴,颇有股英气,而且腰间还挂着一柄洪武短铳。
既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但同时……
看人时候,那吊儿郎当的模样,流里流气的眼神,又有些像是前世的鬼火少女……
朱雄英眉头一皱。
退至郑和身后。
他来此地,并未穿着太子服饰,而是穿着大明讲武堂的将校军装,瞧着和一般的军人也差不多,如今大明的北京紫禁城有很多讲武堂武举人行走,所以若是不认识太子殿下的人,的确瞧不出来他身份。
郑和与朱雄英主仆二人心意相通,于是站出说道:“你又是何人?”
那妙龄女子撇嘴哼道:“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家父魏国公!”
那妙龄少女说完之后,又上下打量了一番朱雄英,冷哼道:“我说你这武举子口出狂言,还以为你对我大明国事有些见解,没成想却缩在内侍身后,端是胆小如鼠。”
朱雄英呃了一声。
徐妙锦?
这不是魏国公徐达的四女么。
也就是四叔朱棣燕王妃徐氏的妹妹。
瞧她这装扮,这小妮子似乎很喜欢军事。
郑和看了朱雄英一眼。
眼神中露出求救之意,太子殿下,您让我赚钱,让我掌军,郑和都毫无二话,可是您让咱帮您挡妞儿,奴真做不到啊……
“咳咳!”
朱雄英咧嘴笑道:“小娘子说的对,我的确胆小如鼠。”
徐妙锦冷哼道:“瞧你长的五大三粗,身穿军服,言语还说要收安南,定缅甸,却不料只是动动嘴皮子功夫,银样镴枪头。”
她说完之后,转过身来,以手挎在腰间洪武短铳上,端是英气。
“我大明要定大海,首定辽东高丽与倭国,若是此三国不平,倭寇横行,海贸再发达,商路难保。”
“若有朝一日,我大明女子也可入讲武堂,我必提三尺剑,登敌域作战,立不世之功!”
朱雄英倒觉得有趣。
我收回之前觉得这徐妙锦是鬼火少女的话,她是个花木兰似的人物。
大明啊……
大明初期,老百姓其实很开放,男女之防,主要集中在南方。
因为朱子理学,在宋代时候被重用,南宋时期已经成为主流儒家意识形态。
但是在北方……
大金国,巅峰时期,人口将近五千多万,经济发达,文学也不差,一个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足以孤篇耀同年。
后面的元曲四大家,也以北方人居多。
就譬如元曲第一才子关汉卿,就出生于金末元初,他的很多词曲描写当时北方女子敢爱敢恨,泼辣大胆,互诉清肠。
所以,如今的大明女子,并不是后世满清那种裹小脚,无才便是德的状态。
很多大家闺秀,都识文断字,民间的北方女子,也多性格豪迈开放。
徐达虽然是淮人,但他女儿徐妙锦出生于北平,自幼跟随父亲徐达驻扎北平,在此长大,这性格怎么说呢,放在前世,就是北京大妞儿呢味儿。
豪爽又婉约,大气又温柔。
“小姑娘你身体不错,好好锻炼!”
“你放心,日后女子也能为国效力的!”
朱雄英意味深长地道。
徐妙锦又瞥了他一眼,道:“我瞧你眼熟,但不知你是何人,你莫不是郑国公常茂府上的?瞧着与郑国公有几分相似。”
朱雄英正准备说,的确是。
徐妙锦却画风一转,毒舌道:“枉论你来自哪里,若真是郑国公府上衙内,可真是丢尽勋贵子脸面,咱大明开平王常遇春何等勇武,后辈竟是你这种空口泛泛的无能之辈,也就是爹不准我进讲武堂,否则……”
徐妙锦气愤地将腰间洪武短铳捏着跺了跺脚。
朱雄英莞尔。
感情这徐小娘是因为,她无法进入讲武堂,故而对自己这般呀。
不过,确实。
趁着皇爷爷还在,也的确该给大明的女子们开一片天了。
前世那个时空的大明末年,曾经出过一位,正史唯一单独列传的女武将,秦良玉。
别说末年。
现如今,也有不少。
似贵州的土司女头人,奢香夫人。
云南的乌撒女知府,实卜。
都是又有才干,还能带兵打仗的女子,北方诸女子不说,南方云贵川的女子尤其彪悍,女子当家数不胜数。
一个开放的,积极的,傲视于世界之巅的大明,少不得巾帼的光彩。
他对着徐妙锦拱拱手,淡笑转身离去。
徐妙锦身后,一个小侍女忧心忡忡地跟了上来,道:“小姐,咱们可能闯祸了。”
徐妙锦不满道:“怕什么,我不就教训了个夸夸其谈的讲武堂武举子嘛,有何惧之?”
那小侍女道:“小姐,话虽没错,但是……”
“但是那个武举子,穿着大明讲武堂军装,身上却无军衔,有些奇怪。”
徐妙锦面色顿时一滞。
如今,大明已经开始实行军衔制,但是总旗,检校等职务还是在,只是按照九品和从九品制度,结合前世朱雄英那个时空的军衔制,给他们进行了一些佩戴上的改装。
讲武堂的武举子,平时的着装,分为常服和作战服。
常服,便是普通的军装,一般都有军衔。
可是朱雄英的军装,没有军衔……
就连徐妙锦身上穿的改装的讲武堂军装,也有个大兵的胸衔。
这是大明北京紫禁城,一般的武举子,不佩戴军衔没正规身份可进不来。
是啊……
徐妙锦皱了皱眉,她自幼聪慧,将徐达极高的军事天赋全部继承,还青出于蓝,属于年岁很轻却聪慧过人那种。
她疑惑道:“没有军衔的讲武堂武举子,身后还跟着个太监。”
“那小太监也不正常!”
“哪有这么年轻的内侍,就成太监了的!”
徐妙锦啊呀一声,拍手道:“遭了,莫非他就是跟随太上皇陛下,前来北京北巡的大明太子殿下朱雄英!?”
……
高丽,开京。
高丽国的一干大臣,正在激烈地撕吵。
此时的高丽国,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这几年,明军的海军实力越来越强大,而且他们直接派出了一大堆海盗,就在渤海和黄海这些地方打秋风,三天两头骚扰高丽。
高丽国苦不堪言。
而且这帮大明海盗,还十分有选择性。
只打劫不用大明银币,不用大明宝钞的海商……
至于用大明银币,用大明宝钞的,收取了过路费后一律放行。
不过五年时间,如今的高丽国,国内经济几乎全盘被大明银币,大明宝钞掌握!
而随着大明在开发了滇铜和荆铜,贵州铜矿后,高丽国脆弱的经济,也被大明铜钱全部占领,民间哪里还有高丽本国的钱在。
如今,他们真的得跪着去求大明,求求爸爸,快来我们这里开个大明皇家银行分行吧!
你们再不来,我高丽经济就崩啦……
李成桂望着那帮争吵的大臣,内心十分无语,重重叹气。
在大元时期,高丽国本国的货币和经济,就被大元掌握。
如今,又落入了老路……
但是这一次,更狠。
大明的太上皇朱元璋,如今的仁皇帝朱标,甚至还有大明的太子殿下朱雄英,都明确表示,不承认现在这个刺杀了恭愍王上位的高丽王,他是个野王。
这就导致,国内叛乱四起,在和大明贸易中赚取了许多大明宝钞的两班贵族,对于如今的高丽王相当不满。
“这帮杂种,真该好好学学草芦先生的孝经讲义!”
李成桂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