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孤儿院有很多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这些书杂七杂八的门类繁多,有医书,有科普类书籍,偶尔还有些少儿不宜的书,孤儿院的电视节目也很少,大部分时间,他喜欢看某农业频道,纪录片频道,学到了不少的农业知识和历史军事知识……
因为没有玩具,没有家人,书曾是他的一切。
所以他读起书来更纯粹,对很多书记忆深刻,此时写出这些书对他而言,不过是把脑海中的记忆复述一遍。
周宽见状,无比心疼,很是难受地劝诫朱雄英,颤声道:“小主,不然歇一会儿吧?”
就这么两三个时辰,朱雄英已经默写了十几本书了。
《基础数学教育》《基础国防理论》《简化汉字》《基础拼音教学》《步兵操练手册》《南北两京轮戍可行性论》《海洋崛起论》……
周宽是懂得一些文字的人,当年在军中多次帮助朱元璋传令,朱元璋便命令李善长等人教授自己的亲兵懂文字,否则也不会被专门选来贴身侍奉朱雄英。
他一眼就看出,这些书都是惊世大论,随便拿出去一本都会惊动文坛,而朱雄英却随手写下,一写写了十几本,对脑力和精力耗费颇重。
成年人都受不了,何况是朱雄英一个八岁孩童?
朱雄英摆了摆手,毫不在乎地笑道:“养生千日,用在一时!”
“我养生三年,身强体健,这点辛劳不算什么,皇爷爷和父亲都还在加班处理国事,我又有什么借口偷懒呢?”
周宽闻言,老脸皱在了一起,抿着嘴一言不发。
郑和则是呆愣地看着朱雄英。
小主真乃天纵之才啊。
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居然就默写出了这么多本书,而且是下笔就有,落笔如有神。
别说一本,现在让郑和写半本出来他都做不到。
不过,如果他知道前世朱雄英在孤儿院十分无聊,为此把许多书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也就不会这么吃惊了。
郑和深吸一口气,朱雄英在写,他就在一边整理,郑和家学十分优秀,是受过这个时代顶级的贵族家学培养的,按照他眼光来看,朱雄英这随便写的每本书都堪称精专其艺,言出为论,下笔成章!这已经不是天才或者神童可以比喻朱雄英了,简直是神啊,是圣人……
郑和本来在家道中落之后,再也不信神鬼之说。
此刻他却深深的怀疑起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么?因为眼前的皇长孙朱雄英,毫无疑问就是神,他所做所为,只有神能做到啊!脑中不由浮现出那个黑衣大和尚的话语……
郑和皱着眉,凝重规劝道:“小主,明日你还要去文渊阁听讲,不如今晚就歇着吧!”
朱雄英却呆呆地看着自己写好的书,呢喃自语:“不用,我善于养生,不怕熬夜……这几本书都是跟农业医疗相关的,还有《高产作物引进种植》《土地肥力改良方法》《海陆贸易与大明税收》等好几本书没写,我还不能歇息……”
抬起头来,看着眼中含泪,有些悲戚地望着自己的侍女雨荷,还有乳母张氏,朱雄英不由撇嘴搵怒道:“我养生了三年,辛苦辛苦怎么了!”
“你们愣着干什么,接着奏乐,接着舞!”
“嗯,不过,我好像已经免疫了她们的美色,提不起神了,有其他人嘛?”
朱雄英撇着嘴不满地看向周宽。
周宽还没回答,郑和却在一边疑惑地问道:“小主,你的意思是再叫一些宫女进来奏乐跳舞助兴?”。。
朱雄英顿时大怒:“什么叫再来十七八个小姐姐啊,你这厮着实可恶,我朱雄英岂是那种好涩之徒?”
郑和忙道:“那不叫人?”
朱雄英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嗔怒道:“看腿?看大白腿!?我岂是那种俗人!你这厮瞧着浓眉大眼,却不当人子,这个提议不好,下回不准提了!”
周宽脸上苦涩,笑却笑不出来,对着外边的内侍挥了挥手。
郑和也是躬身埋头青涩苦笑,小主还能开得出玩笑,好哇,好哇。
片刻之后,朱雄英的寝殿内便多了十几名宫女,这些宫女全都是姿色上佳者,站成一排,手放在腰间,盈盈行礼,美眸顾盼,对于这些宫女来说,如果被皇长孙看上来做侍奉,待遇可是比起其他宫殿好很多,也更轻松,因此一个个全都笑不露齿,皓齿眸盈。
“一号晴月,来自江西。”
“二号晴雪,来自杭州。”
“三号蛮花儿,来自撒马尔罕。”
“俗,俗不可耐!”
……
宫女中有两个是色目人,身段儿窈窕更为高挑,体型婀娜曲线分明,且大胆活泼,笑嘻嘻地看着朱雄英。
“不错不错,会一字马嘛?”
朱雄英眼睛一亮,咧嘴笑了起来。
只是清雅南音,奏乐翩翩起舞一曲,朱雄英的精神就恢复了七八分,双眸再次明亮起来。
“还是汉服小姐姐好看呀,谁不喜欢小龙女和神仙姐姐呢?”
“唔,学习外语也很重要……”
“这腿,啧啧啧,咳咳,郑和,你这厮看起来乖巧伶俐,却是个登徒浪奴,以后不准劝我听曲儿看舞,会带坏小孩子的,听到了吗?”
郑和面色古怪地研着墨,点了点头。
朱雄英这才满意地咧嘴笑了,拿过郑和沾满了墨汁的毛笔,又开始伏案认真书写起来。
“果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古人诚不我欺!”
写了半晌,他忽然抬起头看向那轻盈跳跃,长腿婀娜的宫女小姐姐,苦着脸撇嘴暗骂道:“嘛的,这腿搞不好比我的命都长……”
第29章 此物后世当大兴
翌日。
天色还很暗淡,月亮和星星闪烁着淡淡光芒。
浅睡了一个时辰的朱雄英,已经起床慢跑了半个时辰,他缓缓地停下脚步,深吸了一口气:“如果纯粹的养生,慢跑就可以长寿练内腑,但是这还不够,我起码要给大明留下一个足够支撑大明强盛五百年的基础底子,数学,物理,火药,火枪……”
“我华夏民族勤劳,勇敢,聪明向上,为何会在后世落后于西番?民智未开,为何民智未开?民生不富,为何民生不富?吏治屙疾,土地不足!如果能做到国土广阔,民众富足,未来必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大放异彩……”
在脑海中盘算着自己昨晚写的书,还有许多他遗漏的地方。
大明如今有很多政策没有确定下来,这是最好的时机。
很多事,就是要在一开始便打好基础,譬如数学,如果科举中加入吏科,考数学,也考专业理论,那么起码能给各类专科型人才留下一个上升阶梯,医科也得十分关注,还有工科……
“启民智是把双刃剑,如今大明初定,而且北方吏治糜烂成这个样子,的确是件难搞的事情。”
“现在的关键是保民生,用五年时间,让大部分皇明能掌握的老百姓都吃饱饭,才能考虑逐步启民智,否则就现在北方这个模样,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秘教横行,保不准闹出什么祸端。”
想到大明如今北方的局势,朱雄英不由重重地皱了皱眉。
燕云十六州,从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开始,遗落了四百四十余载,实际上要严格算起来,从安史之乱,安禄山占据河北开始,北方就已经沉沦了,而且后来北方历经辽国,金国,蒙元统治,和南方的风俗文化已然有很大差异,四五百年岁月,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如今北方大地宗堡林立,乡吏如狼似虎,百姓宗族保甲自立,要想大治,非得数十上百年之功。
而且,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有极强政策执行力的大明。
既要有强横的武力手段,以理服人,也要有良好的物质后勤,尤其是粮食,有了粮,能让北方的老百姓吃饱饭,很多事情就容易解决了。
南方文党,此刻的权力已经很大了,而且精于算计,如果开启民智,将一些后世的理论提前带过来,保不准南方这帮文党会搞出什么幺蛾子,皇爷爷朱元璋就曾经亲自下令,禁止苏州和松江人氏被做户部尚书,其原话是“户部胥吏,尽浙东巨奸,窟穴其间,挪移上下,尽出其手,且精于握算,视长官犹木偶!”,前世,这个政策是在朱允炆上台后被解除的,所以江浙沪等地的官员对朱允炆是疯狂捧臭脚。。。
与其说,靖难之役是大明朝廷的权力斗争,不如说,是一场事关权利分配,南北不平衡的战争。
如今朝堂之中,浙党,楚党,齐党,已经隐隐有雏形了。
楚党如今的大部分核心仰仗,还是陈友谅的汉国降臣降将,还未发显,反倒是北方的齐党,在朱元璋的有意扶持下,嫣然有了一些势力。
“小主,喝口水吧。”
朱雄英正在发愣,一旁的周宽递上来了一竹筒泡好的枸杞水。
朱雄英愕然。
他回头一看,不仅是周宽,郑和也醒了。
周宽还好些,郑和一双眼睛都熬成了黑眼圈,而之前贴身侍奉着自己的侍女雨荷,也是睡眼惺忪,但他们都定定地望着自己,眼神清亮。
昨晚,他们可是陪着自己熬了一宿啊……
“小主,你写了一夜的书,睡了不到一个时辰,还是歇息一下吧。”
侍女雨荷轻声规劝道,抿着嘴。
“纵然是铁打铜锻的身子骨,也禁不住这么熬夜。”
朱雄英笑了笑,说道:“无妨,不碍事的。”
他抬起头来,瞥了一眼刚从鸡圈中钻出来兴奋地跃上台阶准备打鸣的大公鸡,心中暗道,其他暂且不说,没把大明的土改政策写完,没给大明留下足够启蒙工科底子的教材,他就还得继续努力。
“你们起来的刚好,郑和,这本书你拿去好生学习。”
朱雄英拿出一本书来,递给郑和。
《基础数学教育》。
郑和拿着那本书,翻看了一下,有些懵,这本书中的数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只因这里面的数字乃是朱雄英所写的后世的阿拉伯数字,和现在的阿拉伯数字有较大差别,元朝时有大量的色目人在这里经商,带来了原始的阿拉伯数字,但是华夏的商人和数学家,还是喜欢用“苏州码子”和筹算,因为苏州码子和筹算在此时仍旧是十分先进的。
甚至到了如今洪武十五年和后世很久,苏州码子和筹算依旧是先进的数学符号,后世流行的阿拉伯数字,和现在流行的阿拉伯数字,有很明显的差别,其中经历过几代的演变,是中西方的商人和数学家在交流使用过程中的自我进化。
前世一直到清中后期,洋人开始掌控大清海关,阿拉伯数字才开始大量在民间普及。在此之前,主流的华夏的苏州码子和筹算在商业和数学,天文领域广泛应用。但其实阿拉伯数字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到了元朝时,元朝的钦天监,色目商人大量使用,并未普及到民间。
此刻的大明的钦天监中,仍有很多的色目人担任职务,他们结合华夏的苏州码子,筹算加上阿拉伯数字进行修改,编纂出了许多新式的苏州码子,已经很接近后世阿拉伯数字……这些数学符号随后又被各地经商的色目人,阿拉伯商人,通过海船带去世界各地……
但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话一点也不假。
“此符号有些类似沙阿数字,和我大明的苏州码子不尽相同。”
郑和翻了翻说道。
“这些数字现在看着,似乎并不如苏州码子和筹算流行,但是等到后世,必将大兴,一来它应用简单,不需要和码子筹算那般需要换算,二来,此数字书写简便,三五岁稚童都能学会,还有配套口诀,我将它教给你,你要好生学习。”
“算数是航海的根本,没有数学,航海很难,真不知道前世永乐七下西洋,是怎么解决远航航行中各种问题的?赤道黄道,角度偏差,经纬线,航海钟,桅杆的高度,帆布的角度,船舶的动力配置,后勤船只的配备补给分配,这都需要极高的数学造诣和天文物理学知识啊……”朱雄英小声嘀咕。
“小主,奴一定尽心学习!”
郑和将书本合上,看着这本昨晚朱雄英费尽心血写出来的书,认真说道。
……
用过早膳,朱雄英前去跟太子朱标和继母吕氏请安。
郑和和周宽都跟在朱雄英身后,周宽躬着身子,小声说道:“小主,毛指挥谴人传了信来,鲁王朱檀那几个进献金石的内侍,背后却有些龌龊,怀疑,跟北边的谍子有关。”
“北边的谍子?”
朱雄英皱了皱眉。
此刻的北元势力,依旧是很强大的。
别的不说,就说被刚刚被收复的云南,蒙元的残存势力,在被傅友德蓝玉沐英击溃了三十余万人的情况下,仍旧能在云南纠集起十余万部队,趁着大明需要把守要道,各地卫所分兵之际,猛攻昆明,如果不是沐英及时率兵回援,昆明就陷落了。
更别提北方大地,那就是在北元眼皮子底下……
其中尤以甘肃,陕西等地受北元侵袭最重,这两个区域距离塞外漠北较近,而且战线极长,北元的谍子如同走马观花随意来去,渗透在大明的各行各业。
“知道了,此事我自有计较。”
迈步走进了大殿,父亲朱标和继母吕氏,正在吃饭,与上次不同的是,不仅朱允炆在,年仅三岁的朱雄英亲弟弟,老三朱允熥也坐在桌上。
“大哥!”
朱允炆正规规矩矩地吃着饭,见到朱雄英,眼睛一亮。
而朱允熥,也是朝着朱雄英咯咯笑了起来,对着他挥了挥手。
不过,朱允熥明显是有些大舌头,说话含糊不清,叫的几声哥哥,也不那么清晰。
第30章 人人可挑灯看剑人人可沙场吟诗
“儿臣给父亲母亲请安了。”
昨天夜里,朱标也辛劳了大半夜,此刻宽润脸上仍然有掩盖不住的疲惫。
“雄英,用膳了吗?”
作为大明的开国太子,朱标堪称是劳模第二,第一自然是朱元璋,他们两父子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而且朱标还时常需要代替朱元璋去军营点卯,自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将胡惟庸定为叛党之后,他开始有意识的将权力下放给朱标。
这也使得,朱标日常十分忙碌,很少有休息时间。
“父亲,雄英已经用过膳了。”
朱雄英请安之后,不由看向了自己两个弟弟,一个是朱允炆,另外就是自己那呆头呆脑的亲弟弟朱允熥。
可能是因为某些原因,已经三岁的朱允熥虽然会说话,但是说的很含糊,不那么清楚,他也长得胖乎乎的有些可爱,伸出小手掌,拉着朱雄英的手。
“允熥,可有认真吃饭?”
朱雄英挼了挼朱允熥的脑袋。
乌黑眼眸闪烁,朱允熥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露出稚嫩的童牙。
“大哥,允炆也有认真吃饭。”
朱允炆嘟着小嘴说道。
朱雄英笑了笑,将他们两个拉到了一起,两个人其实都有些像朱标,但是朱允炆无疑更像一些,朱允熥可能是身体不好的原因,显得有那么一丝呆涩。
见到朱允熥这模样,朱雄英心中的猜测更加确信了几分……
那就是外公常遇春家族,可能是有什么隐性的遗传病,或者是高血压,或者是血液病,要么就是心脑细管相关的家族遗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