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风起上海滩 >

第17章

风起上海滩-第17章

小说: 风起上海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连串的话,如同在拷问,让梁琇一时搞不清状况,只能极力压着自己烫人的呼吸。她甚至开始怀疑面前这突然变得如此陌生的秦定邦,到底是敌是友!
  秦定邦看到她额上贴着濡湿的头发,呼吸越来越急,一副克制着难受的模样,他平抑了一下自己的语气——
  “你告诉我那两个孩子在哪,我不会伤害他们……”
  之后,梁琇就听到了她此生中最不可思议,却又让她如梦方醒的话——
  “在做秦定邦之前,我是向长松。”


第21章 “你是什么人?”
  梁琇愣了足有好几息,等明白过来,只觉眼前一阵眩晕。
  难怪她初到秦宅见到秦定邦的第一眼,就觉得他似曾相识。
  原来竟是这样。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这张脸——眉宇轩昂,棱角分明,五官刀劈斧凿一般,每根线条都写满力量与不容置疑,是个威仪堂堂的男子。
  向政委比他瘦,但和他一样挺拔,有种傲骨嶙峋的气度。相比之下,他比向政委要更显凌厉,更让人难以接近。
  梁琇忽而又想,向澧长得像向政委,等长大以后,应该也会像他父亲……或是眼前的叔叔这样,成为一个风度翩翩的俊美男子吧。
  一想到这,她突然眼底发热,但还是忍住了眼泪——这两个孩子,在这世上竟然还有一个叔叔。他们本来以为,在这人世间除了彼此,再无亲人的。
  可笑昨天她还让两个孩子管他叫“秦叔叔”。
  这哪是什么秦叔叔,这分明是亲叔叔啊!
  但是,他们俩和这世上唯一的骨肉至亲,竟只见了一面就分开,不但没有相认,还充满了提防与敌意,生怕多透露一点信息。而在之后的人生里,更不知叔侄几人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秦定邦看着梁琇这么凝视着自己,抓着她手腕的手,又紧了一些,“告诉我,他们到底在哪里。”语气里已经失掉了耐心。
  梁琇沉了沉气息,让自己冷静下来,“他们去了安全的地方。”
  “哪里?”
  “现在不能说。”
  “为什么不让他们待在上海?这里难道就不安全?”
  “……因为他们父母。”
  秦定邦像蓦地被惊醒,霎时明白自己马上要面对的,可能是多少年来最不愿揭示的谜底。时间在此刻仿佛格外漫长,几经犹豫,他强压下心底涌起的无措和彷徨——
  “我哥和我嫂……还……”
  他没有让自己问出“活着吗”,可但凡理智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世上并没有童话。
  梁琇垂眸,“国民党清剿游击队,牺牲了。孩子被当地老乡收养,后来逃难,逃到了公共租界。”
  他之前不是没想过,但是答案却比料想的更惨烈。
  许久未有过的木然,眼前仿佛尽是虚空。
  他努力让自己从这一刻的恍惚里走出来——
  “你是孩子的什么人?他俩为什么管你叫‘小姨’?”
  “当年向政委和成大姐救过我的命,所以孩子们会这么叫我。”梁琇没有继续挣扎,抬头静静看着他的眼睛。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还一直抓着她的手,倏地松开,向后退了一步。
  被秦定邦握得几乎不过血,她下意识地活动了下手腕。
  “抱歉,冒犯了。”他靠在书桌旁,手指不自觉地蜷了蜷,良久,问了句,“你还知道些什么?”
  “向政委在转移途中,受了重伤,为保全大家,跳崖了。”
  “……孩子们的妈妈,我嫂子……”秦定邦刚确定自己哥哥娶了妻有了儿女,就要去确认夫妻二人分别是如何死的。这人世间的残忍啊!
  “在后面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
  “在哪?”
  “浙江。”
  “什么时候?”
  “六年前的秋天,前后不过几天。”
  梁琇并没有把夫妻俩头颅都被割下来,悬挂在城门的事告诉秦定邦。
  “秦先生,我不会害两个孩子。他们去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而且会在那里得到保护,会好好长大。你相信我。”
  秦定邦眼底泛起猩红,他忽然抬头,眯起眼睛凝视着梁琇,“你是什么人?”
  梁琇只平静地看向秦定邦,没有回答。
  但此刻,其实也不用再多问什么了,秦定邦已经明白了。
  他就这样冷冷地看着梁琇。
  仿佛是无声的对峙,又好像在寻找值得确信的佐证——“善待他们。”
  说完转身,离开了屋子。
  然而没走两步,突然身后“砰”的一声。
  ……是跌倒的声音。
  秦定邦一愣,立即返身冲回屋里。只见梁琇已经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他大步上前,蹲下来托起她的上身——额前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浸透,脸色白得像纸,呼吸异常急促。他拿手背试了下她额头的温度,烫得惊人,后背的棉袍摸起来竟有种湿乎乎的潮气,看来身上的汗也透了。
  “梁琇,梁琇!”
  唤不醒。
  他抄起她的腿弯将她一把抱起,刚要下楼,却发现她脚上只有袜子,赶忙把她放回床上,穿上鞋。之后又抱下楼,把她放到车后座上,一路疾驰,驶向了医院。
  金神父路离广慈医院非常近,所以几乎没被耽搁,梁琇就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她刚刚输完液,躺在病床上,但还是昏睡着,什么也不知道。
  秦定邦就坐在病床旁边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她。
  刚才救她的时候,微一抬身就抱了起来,很轻,手腕也细,一折就会断一样。
  这么单薄的一个人,成日里忙忙碌碌不知停歇,而且,竟和自己的兄嫂一家,还有过这样的一层渊源。
  秦定邦觉得这个姑娘的身上,有时,像蒙了一层又一层的纱,他望向她,朦朦胧胧的,看不真切。
  但有时,又感觉她干净透明得像一杯清水,一眼,就可以看得到底。
  只是没想到,她也是一个刀口舔血的人,随时,会命悬一线。
  还这么瘦。
  大夫说可能是疲劳过度,受了风寒。
  如果再加上胃的毛病,几个病同时叠加在一起,人当然就受不住了。
  是啊,这么不惜命地作践自己的身体,哪怕是个强壮的男人,都不见得能吃得消。
  他昨天上午刚去给送的胃药,这人恐怕也是记不得按时吃的。
  方知意例行查房的时候,不期然遇到秦定邦正守着梁琇的病床,她又去把祁孟初叫了来。
  他们之前听池沐芳说过梁琇,高兴安郡得了个好老师,教孩子堕甑不顾,多往前看,领着她一步步从一片漆黑中走了出来。这是他们夫妻俩第一次看到梁琇,没想到是在医院这么个地方,还是在人昏迷不醒的时候。
  见秦定邦在那守着,俩人都没说别的,跟他打了招呼,让他有事随时找他们。秦定邦谢过了两位长辈,让他们继续忙,梁琇这边有他。
  又过了大约一个钟头,梁琇醒了。
  她头好晕,但知道是躺在床上。身子沉得动不了,意识却在漂浮,像在云端。她觉得自己又僵硬,又软塌塌的。
  不舒服,身体里有几股不对付的力量相互较劲,最后却合力把她这个宿主给击垮了。
     奇!书!网!w!w!w!。!q!i!s!u!w!a!n!g!。!c!c
  她喉间溢出一声微不可闻的低哼,几经努力终于睁开了眼睛,头顶的天棚好白。她下意识地慢慢转过脸,发现不远处椅子上坐着秦定邦,正在看着她。
  “你昏倒了。”秦定邦面无表情道。
  梁琇缓了口气,“谢谢秦先生救了我。”
  秦定邦站起身,“你安心在这养着吧,医生说你疲劳过度,风寒着凉。”
  梁琇想试着撑起自己,可上身刚从病床上挣开一点缝隙,就又塌了下去。
  她没力气。
  还真是秦定邦说的那样子。这几天太累,着凉了也没当回事,而且胃也一直是那个德行。然后她就被撂倒了。
  她看了眼窗外,这个时节天黑得早,天色已经开始一点点抹去窗外的世界。
  突然,她想起了什么,掀起被子就要下床,结果差点一头栽到地上。秦定邦一步上前把她给捞了起来,又按回病床上。
  他生出了陌生的无力感,“你就不能听话老实躺着吗?”
  “不行,我要回去。”
  “你要回去做什么?我替你做。”
  “我要回去浇花。”
  秦定邦眉心拧到了一处,“你那两盆花就那么重要吗?”
  “不浇就死了。”
  “我去给你浇。”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
  秦定邦从没遇到过这么不听话的人,他忍住了情绪,“我送你回去。你先别动,我去给你开点药。”
  他几步出门,找大夫开了包药,等返回病房时,只见梁琇已经扶着墙一步步挪到了病房门口。看样子如果他再晚回来一会儿,她能就这么把自己给挪出医院。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秦定邦狠狠咬了咬后槽牙,一手拎着药,一手搀起她的胳膊——与其说搀着,不如说是架着,一步步朝病房外慢慢走去。
  她走路没力气,全靠借着秦定邦的力。终于,被他一路扶上了车,送回了修齐坊。
  此时的天已经黑了,梁琇一回到屋,就赶紧把窗户打开,好像是及时完成了任务一样,长舒一口气。又拿出一个小盆子,往窗台的秋海棠根上浇了点水。
  忙完了这些,她才侧身跌坐在窗边的椅子上,手肘搭在窗台上,脑袋慢慢枕到手肘上,有气无力地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摸着一片花叶子,就那么呆呆地盯了好半晌。
  秦定邦静静站在门口,看着她这一连串动作。
  焦躁。
  “大冬天的你在窗口吹冷风,你忘了你刚从哪里回来的么?”
  梁琇没吭声。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8 0。 c c
  秦定邦进屋把药放在了书桌上,“这些药你吃了,会好得快一些。”
  仍然没动弹。
  “你这里有没有吃的?”秦定邦阴沉着脸问她。
  “现在不是冬天了,已经立春了。”梁琇盯着花嗫嚅道。她小时候一生病,就会变成一个软糯的小宠物,等着爸爸妈妈来呵护照料,她只管慢慢康复。现在她也没力气分清自己是四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四岁了,就这样吧。
  秦定邦转身下楼,没过多久就回来,带上来了几个烫山芋,一份粥,还有一盒糕点。
  “一会儿过来吃了,明早出去买点热乎的。”说完,又把糕点盒子挪到桌上醒目的地方。
  话虽这么说,但他知道要是没这盒糕点,明早她可能什么都不会吃。
  放好了吃的,他转身急着离开。
  “姐姐叫向沅,弟弟叫向澧。沅水的沅,澧水的澧。”梁琇低声道。
  秦定邦脚步一滞,没有回头,关门下了楼。


第22章 北屋?
  秦定邦赶回家里,先跟池沐芳问了安,之后便直奔厨房去找张妈。张妈正忙活着晚饭,一看到秦定邦不由愣了一下,平日里三少爷很少过问厨房的事。
  “张妈,家里还有二十四年的报纸吗?”秦定邦记得梁琇说的是六年前的秋天,那就是民国二十四年的秋天。
  张妈想了下,“有,报纸都是我收的。”
  “能把所有二十四年的报纸都给我吗?”
  “能,在储物间。”张妈放下手里的活计,擦干了手,“三少爷在这等一下,我给拿上来。”
  张妈快步走到地下室的储物间,秦定邦也跟着下去。
  张妈做什么事都井井有条,家里看完的报,她都会收拾起来。这些报纸,都是被按照日期有条理地叠放到一起的。
  在一堆整齐码放好的报纸里,张妈一下就找到了一九三五年的那一捆,探身一把拎了起来。秦定邦连忙上前接了过来,道了声谢,提着报纸就往楼上自己房间走。
  “母亲,晚饭我吃过了,不用等我了。”
  不说“吃过了”,池沐芳会担心。
  进屋之后,秦定邦侧身关上房门,把整捆报纸放到地上,抓过桌上的一把短匕首,一刀挑开捆绑的绳子。他迅速地先把九月、十月和十一月这三个月的报纸给翻了出来,都是秋天的消息。
  他直接坐在地上,从九月的看起,不落下每张报纸里所有版面的任何一个标题。
  他找得非常仔细,生怕错过一点点,却在内心深处,卑微地希望所看到的每条消息都和哥哥无关,希望他整番的寻找最后都徒然无功。这样,他至少可以抱有一丝丝幻想,仍然可以用“无定论”来麻痹自己的神经。
  也许梁琇知道的都是假的,也许当时只是冲散了,也许他的兄嫂现在正隐姓埋名,也在不知名的某处,寻找着他们的一双小儿女。
  在就快以为什么都找不到的时候,他放下手里的这张,又拿起了新的一张。
  头版,什么有用的都没有,翻开至第二面,他还像刚才那样找着,一个标题毫无预兆地闯入他的眼睛——《浙西匪首倪千峰已成瓮中之鳖,向韫韬已被正法,浙境将再无匪踪》。
  标题左面,是一篇文章,密密麻麻写着国民党军队如何“势如破竹,迎头痛击,毙匪遍地”,“其匪首之一向韫韬者,脱队狼狈逃窜,受伤坠崖,被我军搜获。向匪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受赤化毒害甚深。该匪曾在湘赣一带为非作歹,行踪诡秘,后又于浙境鱼肉百姓,为乡里所不容。故而我军将其枭首示众,悬挂城门,以儆效尤。”
  接着,他看到了那张照片,他一眼就从中认出了哥哥。
  只剩头颅,和其他几颗,一起挂在城门上。
  他的哥哥,身首异处。
  秦定邦后背倚靠在墙上,从头到尾看完整篇报道,没漏掉一字。之后轻轻合上,再也没有翻开。
  上次见到哥哥还是十五年前。后来只得过一封家书,再就音讯全无。
  十五年后,终于再次看到他,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国民党以为杀的是向韫韬,梁琇以为遇见的是向长杨,看来哥哥打游击,是把自己的两个名字都用上了。
  整个穆家岭只有他们一户姓向。当年爹一开始给哥哥起的名字叫向韫韬,希望这个儿子能够韬光韫玉。但是哥哥一天天长大,却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
  他觉得“韫韬”二字实在太难写,名字而已,不用那么费时费力。于是照着自家门前他老去爬的那棵大杨树,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向长杨。
  没想到爹对哥哥擅自改名不光不气恼,反而大加赞赏。
  爹觉得这个自作主张改的,反倒是个好名字。秦汉时候有长杨宫,和哥哥取的两个字一模一样,而这两个王朝恰是顶顶强盛的。所以,歪打正着,“长杨”二字起得颇有古意,比“韫韬”更让爹满意,爹就欣然同意了。等到二儿子出生,就顺着长杨的叫法,取名“长松”了。
  “长松!这把石子都给你,你用这些殿后,我绕过这里再冲锋,打他们个屁滚尿流!”
  “哥,这叫啥?”
  “这叫先敲头…再踹肚…最后再打屁股战法。”
  “这啥名啊,没听过啊。”
  “我发明的!就跟着他们那么冲啊杀的,有什么意思,玩就得玩出个章法。”
  “哇,哥真厉害!”
  跟村子里的那些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哥哥从没输过,总会出其不意把他们遛得晕头转向,哥哥天生就足智多谋。
  “哥,我想吃小河虾,你啥时候给我捞?”
  “别急,我先把这帮兔崽子给灭了,傍晚就去,你晚上肯定能吃上。”
  晚上,桌上就会端上娘给做的热气腾腾的煎河虾。哥哥答应他的从来都会兑现。
  “你哥啊,这眉眼真是精神,像你爹,只有眼角这泪痣,随了娘。就是太皮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