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美人养娃日常-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孟喜继续试探道,“当年您也算救了小婉姐一命,我相信以苏大娘的为人,会……”
张大娘的手摆得更猛,“可别提了,要不是我把她带进这个狼窝,认识那猪狗不如的玩意儿,现在小婉说不定还好好活着呢……”
核桃皮一样的脸上,泪水绘出岁月的痕迹。
卫孟喜心里终于松口气,看来她没看错人,张大娘真的是个很不错的老人,有良心,也有分寸感,不是见谁能帮助自己就随便求人的人。
“对了大娘,您说您会做菜,会做几个菜?”
张大娘擦了擦眼泪,掰着手指头,“咱们农村老家办事的正经土八碗,我都会。”
她是石兰省人,她们那边以白族居多,真正的土八碗也就现在还能吃上了,以后的土八碗就都不够正宗。而且白族的土八碗跟宣城的土八碗又不一样,比宣城的更显色泽鲜艳,美味滋补,很适合红白喜事的时候待客。
“土八碗”由红肉大炖、炸酥肉、千张肉、粉蒸肉、香干、煮白豆、烧笋汤、杂碎汤八个菜构成,兼具煎煮烹炸蒸腌等多种制作手法,十分考验厨师的手艺。
尤其是那道红肉大炖,卫孟喜其它的都会做,就这道做得不怎么样,总是掌握不了红曲米和白酒的比例,要么就是染色不行,要么就是口味欠佳。
在很多年后,这种很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菜,可是十分受欢迎的。她一开始也不会做,她连那个地方都没去过,但后来有一次是一位当地的老者病重,已经无力回老家,他的儿女全城寻找能做正宗土八碗的厨师。
卫孟喜正好看见,就去报名了。最后她的其它几个菜都受到了老者的夸赞,唯独红肉大炖不满意,让他带着遗憾离世,卫孟喜即使拿到钱,也很愧疚。
一个老人,没能在生前回乡,只是想吃一口正宗的家乡味,她事先学习过,演练过,可真到了老者面前,就是做不出那个味儿,没能让他有落叶归根的感觉,是她作为一名厨师的失职。
“大娘,那您会做红肉大炖吗?”
“那简单,我闭着眼都能做。”老太太摩拳擦掌,其实就连俩儿子也不知道,她可是当地名厨的后代,她的老父亲以前是当地有名大地主家的厨子,做的土八碗香飘十里,很多达官显贵都慕名而来。
只是后来地主家没落,父亲失业,只能出去打零工维持生计,她小小年纪也不记得多少了,但土八碗是怎么都不会忘记的。
“我记得,以前我父亲做的土八碗,跟卫家宴的八碗是齐名的。”
她顿了顿,“你估计不知道卫家宴,那可是咱们老石兰人里鼎鼎有名的大菜,大厨啊……”
她的神色是怀念的,仰慕的,卫孟喜莫名的感动,在她以为已经没多少人记得卫家,尤其是她这样一位乡下老太太,可她却能如数家珍的时候,那种骄傲与感动,她从未体会过!
“大娘,不瞒您说,我就是卫家人,我父亲是卫衡,爷爷是卫承济。”
张大娘哪里知道卫衡和卫承济啊,她只知道卫家宴的名气,但她相信小卫不会说谎,一把拉住她的手,看着大房大院,以及不远处炊烟袅袅的加工厂,“好孩子,你现在也算给你祖上争光了。”
卫孟喜笑笑,“这才刚开始,还没争光呢,大娘您要不留下来帮帮我吧?”
“一定会争光的,我第一面见你就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你心地善良,以后一定会有好报的……诶等等,我怎么帮你?”
“你可以让我留下来吗?”现在回去天寒地冻,舟车劳顿不说,就是能安全回到老家,粮食也没多少,祖孙俩要怎么活下去?
对她和小秋芳最好的方式,就是暂时先别走,要走也等开春,天暖和了,回去种粮食也还来得及。
卫孟喜点头,“我有办法能让您留下来,不用看他俩脸色,还能膈应死他们。”
好人为啥要退让?为啥要败走老家?真正的坏人却能舒舒服服留城里,这不公平!
“什么办法?”
卫孟喜轻笑,“您要是不怕坏了他们前程的话……”
“我何止是不怕,我还巴不得呢!”老太太咬牙切齿,对儿媳,她气也就气了,但对儿子,她是极度愤怒之后彻底死心。
卫孟喜其实想试试她,她是真的死心了,还是还怀着侥幸心理,结果事实证明,张大娘真的是个很冷静很理智的女人。“你放心,只要能留下来,我不怕影响他们。”
“他们不把我当娘,我就当从此以后没这个儿子。”至于李秀珍,她提都懒得提。
“行,那你这样……”卫孟喜小声地跟她说了几句,大娘瞬间眼睛一亮,竖起大拇指,“好,我就这么干,凭啥我回去他们不回去,不让我好过,我也不是吃素的!”
张大娘瞬间被激起了斗志。
以前,她还忌惮着三个孩子,自己忍一忍,不来跟前碍人眼,可现在,孙子去省城享福去了,孙女就在自己身边带着,谁也抢不走,她还有啥忌惮的?
再说回“帮忙”,卫孟喜寻思着反正贷款一时半会儿也下不来,干脆先把饭店开起来。
反正粮站楼的门面还没用过,空着也是空着,现在随着气肥煤的开采,煤矿工人收入直线上升,好的时候能到一百五六,最低也能有一百块,她加工厂的煤嫂们收入更是不低,矿区老百姓的日子是肉眼可见的好起来了,很多家庭也渐渐有了下馆子的经济实力和欲望。
卫孟喜觉着,开饭店的时机成熟了,所以想要一试。
“啥,你让我去你饭店里上……上班?”最后这两个字,她舌头打结了,她一农村老太婆居然能去“上班”,居然能有工资拿,她怕不是在做梦!
“对,您会做土八碗,我有卫家菜谱,您就帮我掌勺,洗菜切菜有人干,您只要负责炒就行。”
其实炒菜也挺累的,只是相对于一个人负责从头到尾来说轻松一点,她敢这么安排,也是看出来张大娘的身体底子不错。
她虽然腰弓背驼,眼神也不大好,但手脚粗大有力,说话精气神十足,做事十分麻溜,再炒半年菜应该不成问题。
“您先帮我半年,到时候要是身体还允许的话就随您想干几年干几年,不想干就帮我调教几个徒弟出来,到时候我给您发退休工资。”
不是她圣母心泛滥,而是这个时代,一个成熟的技术过关的大厨太重要了,自己想要留住她的人,就要先想办法留住她的心。
卫孟喜可不想再像以前卖卤肉一样,啥都自己亲力亲为,把自己累死,结果规模上不来,钱也没挣到几个。
钱要挣,生活也要享受,孩子的成长也得陪伴。
“成,工资只要够我们祖孙俩生活就行,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养大秋芳,送她上大学,以后做个好人,文化人,不敢像你家小陆一样优秀,但至少得上个大学。”
卫孟喜竖起大拇指,老太太还是很有远见的,不仅不重男轻女,还坚持要让孙女上大学,在这个年代真的是少见的开明和智慧。
“大娘,您这样的人,福气还在后头呢。”
老太太被她逗笑了,“啥福气不福气的,要真有福气就让老天爷全给到三个孩子身上,我都半截身子入土了,要福气干啥。”
卫孟喜想再劝几句,想想事情还没成,画饼没意思,还是得用事实说话。
“你放心,我不能白拿你的钱,晚上我给你做几个菜你看看,能吃就干,不能吃我心服口服。”
卫孟喜乐呵,当即就去菜店给她买菜,按着她的吩咐,专门割了五斤五花肉,干笋子三两,又让卫东拿碗去刘桂花家端了一碗颜色金黄,酸爽开胃的腌菜过来。
老太太手脚果然十分麻利,都不让卫孟喜插手,自己又是洗又是切又是腌制的,一个小时的工夫就成功做出五个菜。
炸酥肉金黄焦香,外酥里嫩,孩子们吃得哇哇叫。
粉蒸肉是用香米炒黄以后舂粉调的,香喷喷软糯糯,好吃得能让人吞舌头。
腌菜加点白糖拌过,酸酸甜甜的,酱红色肥瘦相间,入口即化。
重头戏当然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粉红色的红肉大炖。这个菜很讲究手艺,卫孟喜学了很长时间,也只是堪堪能吃而已,但说正宗那是说不上的。
“这是什么呀奶奶?”根花看着这碗粉红色的东西很是奇怪,虽然能看出来是肉,“我妈妈做的红烧肉很红哟,不是粉色哒。”
红色和粉色,还是很好分辨的。
这种红曲染出来的,是天然的粉红色,肉选用的是半肥半瘦的五花,切得很大块,足有半个孩子手巴掌那么大,还能看出白色的肉质,有一种奶油的质感,汤里漂浮着一层粉红色的油花,看着就很有食欲。
卫东没忍住想,先夹了一块给呦呦,因为她就爱吃这种半肥半瘦最好是肥多瘦少的五花。
于是,大家就都不动了,静静地看向家里嘴巴最挑的小人儿。
只见她用筷子夹了几次,都滑下去,太丝滑了!
干脆用手拿着,也不是很烫,自己“呼呼”吹两口,冲着最柔软的地方“嗷呜”一口,轻轻的动一下,肉就进嘴了——说明真的很软烂!
可神奇的就在于明明肉的外形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的,一点儿也不软烂啊,怎么口感会这么软烂?
呦呦轻轻咀嚼几下,将东西咽下去,这才慢条斯理地说:“好吃!”
这下,大家立马动手,你一块我一块,一碗肉立马就见底了。
卫孟喜现在运动量不大,还真不怎么敢吃这种奶油一样的肥肉,可神奇的就是,入口软糯,居然一点都不油腻!
张大娘全程只放了一点少少的生姜,其它一样调料都没有,完美的保持了肉质原本的香味,还有股淡淡的酒香味,应该是用白酒腌制过的缘故。
卫孟喜连连点头,“大娘您这手艺可真牛。”
她记得当时那位临终老人的家人就是这么跟她形容的,但她真的做不出来。
托张大娘的福,她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有些菜不是勤加苦练就能做出来的。
吃饱喝足,孩子们开始转战客厅——开始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最近热播的是《笑傲江湖》,什么令狐冲小师妹风清扬的,孩子们眼睛盯着就不会动。
可小秋芳却是个例外,她的两只眼睛像是各忙各的,一只盯着电视机,一只却在看奶奶,刚才吃饭的时候卫孟喜就发现了,这孩子压根心不在焉,生怕饭没吃完奶奶就要走。
现在呢,是生怕电视没看完奶奶就要走。
等电视看完,让她跟呦呦一起去刷牙,她也不动,生怕自己去刷牙奶奶就要走。
张大娘眼圈立马就红了,一把将她搂进怀里,“乖宝,奶奶不走,咱们都不走了,以后就住在矿区,你好好上学,奶上班养你。”
“真……真的吗?”
“嗯!”
她忙看向卫孟喜,好像她只信任奶奶和卫阿姨,“卫阿姨是真的吗?”
“当然是,小傻瓜,以后你就跟奶奶生活,谁也抢不走你。”
小丫头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是在脑海里反应了半晌,忽然抱住奶奶的腿,呜咽起来。
刚开始是压着声音的,呜呜着忽然放声大哭,哇哇的。
这,才是属于一个四岁小豆丁该有的哭。
卫孟喜觉着场面太难受了,不想看,她想给陆工打个电话说一声,结果刚要拨号,小秋芳就往她手里塞了一张小纸条。
“卫阿姨,这是我在我小时候的玩具里找到的,送给你。”
她打开一看,居然是几个歪歪扭扭的爬虫一样的“字”,只有五个字:粮站楼金条。
她一个四岁的没上过学的孩子为什么会写这五个稍显复杂的汉字?毕竟,就是启蒙早的小呦呦现在也还不会写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在以前还是小锦鲤的时候,写下来的。
估摸着,是怕自己记忆越来越淡,趁着还有“那个”意识的时候写下来的,藏在玩具里,想要哪天派上用场讨好妈妈,结果妈妈却让她受了伤,永远的失去了记忆。
昏迷几个月后,她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但对于玩具里这个小东西,却有一股潜意识告诉她很重要,非常重要,所以她一直藏着,谁都没给。
今天,她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送给了卫阿姨。
卫孟喜看着歪歪扭扭的五个字,这一瞬间,看到的不是什么金条,也不是什么狗屁发财翻身的机会,而是一个孩子的内心。
一开始,她“那个”意识觉醒的时候,一定也是很痛苦,很害怕的吧?
她告诉妈妈,自己脑海里有很多不属于她,或者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奇奇怪怪的记忆,但妈妈不会信她,还怪她小孩子家家的乱说话。
那个时候的李秀珍,在忙什么呢?嗯,应该是谋划着来煤矿投奔丈夫,彻底远离婆婆和两个继子。
于是,为了证明自己没瞎说,小女娃把自己记忆里的内容一点一点的告诉妈妈。
记忆里哪座山里有野鸡蛋,妈妈找到了。
记忆里刚跟妈妈干架的邻居伯娘要生命,然后果真生病了。
记忆里堂哥是个病秧子,活不久,大伯自家惦记着要过继虎蛋哥哥过去,第二天大伯果然来谈过继的事了。
记忆里……她非常努力的,想让现实与“记忆”越来越多的重合。
于是,妈妈从中得到了好处,无论是野鸡蛋,敌人生病,还是把不讨喜的继子扫地出门,都是能让妈妈开心的事儿。
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她只是想要妈妈开心。
果然,妈妈一开心,就开始夸奖她这个“不带把儿”的闺女,开始会抱她,生病的时候会温柔的给她喂药,吃饭的时候会把她不喜欢的东西夹走,甚至……甚至还会在开心发财的时候亲亲她,买新衣服给她,买好吃的给她呢!
小女孩觉得,她一定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
可是,她也有点奇怪,她心里像住了两个人。
除了这个妈妈对她好一点点就超满足的三岁小女孩,好像还住着一个不怎么喜欢妈妈的“大姐姐”,总是觉着妈妈蠢,妈妈抓不住时机,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把隔壁卫阿姨比下去,把她踩在脚下的,可这个笨妈妈却总是抓不住。
这个“大姐姐”气愤,骂她妈妈是猪队友。
小女孩和大姐姐吵起来了,她才不许别人说她妈妈笨呢!
可她真的好小呀,才三岁呢,骂也骂不过,打也打不过,“大姐姐”甚至还威胁她,要是再不听话,她就要离开了,让她当不了小锦鲤,帮不上妈妈的忙,看妈妈还会不会喜欢她。
被妈妈喜欢着,这种感觉真好啊,她想继续保持下去,想要妈妈一辈子都对她这么好……可是好景不长,毫无缘由的,当她越是想要想起更多对妈妈有利的事情的时候,就越是想不起,因为她喜欢听隔壁小孩背诗。
他们一背诗,她就跟着背,结果他们没学会,她先学会了,她正在沾沾自喜的时候,脑海里的内存很快被古诗挤占,她能记住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那个讨厌的大姐姐也要很久很久,才能在她梦里出现一次。
妈妈生气了,不许她再背那些没用的古诗,不许她再学数数,也不许她记忆那些跳皮筋的口诀,可她就是忍不住。
她真的好喜欢看隔壁小孩跳皮筋呀,好喜欢欺负背不出古诗的卫东,好喜欢气一气不会数数的根花呀……这种喜欢,不是她能控制住的。
妈妈说了,她要是再记不起事情,就要把她扔回老家,给那个只喜欢孙子的“老太婆”虐待她,让她吃不饱饭没新衣服穿。于是,她绞尽脑汁的想啊想,想到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妈妈十分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