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回忆里的风景-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是他忽然意识到,这话对一个女孩子讲,语气似乎有点重了。所以他又补救了一句:“校庆节目是要评选的,我们不能在形象上输给其他班吧,我觉得我们能超过高中组呢。”
男同学的话音未落,徐白按下一个琴键,目光却落在简云身上。
钢琴的声音拉得很长,一旁还有小提琴助兴。简云略微侧过头,和徐白的视线对上:“你刚才说中午练习吗?好的。”
徐白伸出手,捧住她的脸。
她撩起简云厚重的刘海,两人的双眼直接对视,徐白忽然就笑了:“你的眼睛是褐色的。”
她取下自己的发卡,戴到了简云的头上。
那发卡镶着银边,精致而小巧,照在太阳的光里,阳光都像是新的。
简云脸颊飞红和她道谢,又问:“还有半个月,我们、我们能表演好吗?”
旁边拉小提琴的男生走了过来。他一手握着小提琴,一手拿着琴弓,视线还在徐白的琴谱上:“肯定能啊,简云,你没有信心吗?”
这位男生名叫赵安然,不仅是徐白他们班的班长,也是全年级小提琴拉得最好的人。
他们合奏团平常排练的时候,偶尔没有音乐老师在场,也能进行地有条不紊,其实说到底,都是赵安然计划有方。
赵安然用他那一双灵巧的手翻看谱子,一边拔高了声音说:“我有一个提议,每天午饭结束以后,我们一起来音乐教室,大家一起排练,做最后的冲刺。争取在校庆当天,达到最佳状态。”
言罢,他站到了简云身旁:“简云,你别担心,正常发挥就行。我们是一个团队,谁要是说你不好,你马上告诉我……”
徐白弹出了一串滑音:“告诉你之后,你打算做什么?”
赵安然思考片刻,甩了甩右手道:“我要用琴弓打他。”
他还没说完,在场的同学都笑了。
他们遵从了当天的约定,每天的活动课时间、以及午饭后的休息时间,都被用作了合奏排练。
到了校庆大会的那一天,学校布置好了千人礼堂,近旁架起了摄影机,仪式感非常隆重——由于是五十周年校庆,学校的领导也很重视。但对于学生而言,只要不上课,都是高兴的。
观众席上几乎全部坐满,高三的学生却来得不多。谢平川原本也不想来,但他得知徐白要表演之后,他提前二十分钟就到场了。
季衡就坐在谢平川的右手边,他的书包里装了几罐啤酒,还有一盒番茄味的薯片——他满怀期待地等着校庆节目,手上还拿了一张出场顺序表。
谢平川问:“徐白的节目排在第几位?”
季衡打开节目单,居高临下道:“你求我啊,求我的话,我就告诉你。”
谢平川略微侧过脸,看向了他左边的男生:“同学你好,能不能请你告诉我,初三年级钢琴合奏的节目,排在第几位?”
那个男生马上回答道:“第五位!我看过彩排,记得很清楚!”
他搓了搓手,兴致勃勃地说:“那个弹钢琴的女生,特别水灵,是我最喜欢的类型。待会儿节目结束,我还想去后台,找她要签名。”
话刚说完,他忽然觉得有点冷。
观众席的灯光调暗了,近旁交谈声音变小,大家自觉关闭手机,半点微光都没留下。男生看不清谢平川的表情,只觉得谢平川在注视他。
他小心翼翼道:“同学,节目开始了,你不看节目吗?”
谢平川没有回答,他阴森地笑了一声。
由于身边的氛围实在可怕,那名男同学没有坚持多久,抱起书包落荒而逃,逃到了另一个座位。
如此一来,谢平川的左边没有人,右边也只有季衡了。
季衡递给谢平川一罐啤酒:“来来来,降降火气。”
谢平川掀开拉环,和季衡碰杯。他们两个人各自喝完两罐,却都忘记了一个事实——他们平常都不喝酒,也都没有酒量。
此时台上正在表演第四个节目,那是一个颂扬校园生活的小品,演出者是一帮初二学生,视野也局限在了初二。
季衡拉住谢平川的衣领,同时回忆道:“谢平川,我初二和你分到一组,参加编程比赛,我本来是不高兴的。”
谢平川已经喝醉了,他说:“我也不高兴……”他扯掉季衡的手:“你看起来太弱了,会拖我的后腿。”
季衡指责道:“你太骄傲了,不懂团队合作。”
谢平川端正坐姿道:“我不和咸鱼合作。”
季衡口齿不清地问:“你把话说清楚,谁、谁是咸鱼啊?”
谢平川从善如流,果然讲得很清楚:“初二还不会写大整数加减乘除的人。”
季衡犹自挣扎道:“那可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小程序啊,要用字符型数据结构,来表示整数型的数字,我那时候才初二,我怎么可能想得出来。”
他猛然拍响扶手,狠狠反击:“倒是你,谢平川,你非说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和增强学习结合在一起,我看你才是胡说八道吧?”
谢平川理了理衣服领子:“不要用胡说八道,来形容你没有见过,或者无法理解的东西。”
言罢,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步履稳健,冷静地走向后方。
季衡乍一回头,小声问道:“谢平川,你上哪儿去啊?”
“去后台,”谢平川斜挎着书包道,“徐白快上场了,我要到后台等她。”
过道上标着绿色的“安全出口”,发出星点微弱的淡光。他沿着安全出口向前走,成功离开了会堂中心,来到了一片光明的大厅。
大厅里有几个忙碌的身影。
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发问道:“后勤在哪里?怎么没人送水?”
金白镶嵌的地板砖上,放着两箱矿泉水,一个男生站在一旁喘气:“后勤是我,我太累了,你让我歇会儿。”
那名工作人员便道:“行,我去里面叫几个人,帮你抬水。”
他还没有走远,谢平川就来到近前。他扛起一箱矿泉水,跟着那人走向后台。
此时此刻,第四个节目即将结束,徐白那一组快要登场。
后台人满为患,道具组四处奔忙。
徐白和她的同伴坐在一起,她早已穿好了长裙,头发也盘了起来。除了徐白以外,其他人都有点紧张,而她若无其事地坐着,腰扣上的流苏垂落,也被她拨弄了一下。
离她不远的地方,谢平川放下矿泉水,他穿过拥挤的人群,径直走向了徐白。
徐白诧然望着他,脱口而出道:“哥哥,你怎么混进来的?”
谢平川站在徐白身边,视线扫过她的同学——尤其是她的男同学。然后他说:“扛了一箱矿泉水,他们就让我进来了。”
徐白听完他的话,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黑色的裙摆微微一荡,拖在深红交织的地毯上,像是蔼蔼红尘里开出的黑色鸢尾。
而她本人呢,天然去雕饰,轻盈不自知,大概是一朵白芙蓉。
周围还有不少人,徐白全然不在意。她直接问道:“我今天漂亮吗?”
谢平川回答:“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徐白想了想,谨慎选择道:“假话。”
谢平川就像往常一样:“还行吧。”
他的语气冷淡而敷衍,徐白露出失望的表情:“那真话呢?”
谢平川难得坦诚:“非常漂亮。”他压低了嗓音,微微弯下腰,在靠近她耳边的位置说:“不止今天,你每天都很漂亮。”
第七章
谢平川的话开启了循环,在徐白的脑海里不停翻转。
她忘了自己是怎么上台的,只记得踏上台阶时,谢平川还对她笑了。她看见人流攒动,光影混杂,听到人声鼎沸,笑语喧哗,但这些感触又好像离她很远。
她在三角钢琴边坐定,裙摆如浅川曳地。小提琴的余音响起后,她弹出极流畅的前奏,全体的配合堪称完美。
演出不可能不顺利,因为他们排练了很久。
谢幕以后,掌声经久不息。
徐白提着裙子跑向台下,很快就找到了谢平川。她挨着他坐好,再次求表扬道:“我们先说好了,你要和我讲实话。”
谢平川反问道:“讲什么?”
徐白看着他,意有所指:“你听见刚才的合奏了吗?”
谢平川拎起他的书包,打开侧边的拉链后,拿出来一本……宽约一指的厚书。他翻了翻书页,确认准确无误,没有丝毫破损,才把整本书交到了徐白手中。
第7节
徐白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谢平川便和她解释道:“这是给你的奖品。”
徐白低头,终于发现这是一本——英法互译的剑桥辞典。
谢平川道:“听你爸爸说,你想当法语翻译。我记得你也说过,想当英语翻译……”
于是,谢平川买了一本英法互译的辞典。他觉得这样一来,问题就都解决了。
徐白没有吱声。
她低头看着这本辞典,双手使劲掂了掂,可是辞典真的好重,她其实有点抱不动。
“好丰厚的奖品,”徐白用指尖摩挲扉页,“我爸爸都不相信我能做翻译。”
她略微颔首,敞开心扉道:“我想当翻译,也想读语言学。因为语言就像桥梁一样,我想做架桥的人。”
讲完这句话,徐白抱起辞典笑了:“这个比喻好像不对,我说得不好。”
谢平川却道:“不用解释,我明白你的意思。”
徐白心想,人生难得一知音,更难得的是,想做的事总有人支持。她翻开辞典的第一页,把书推到谢平川的面前:“你能不能在扉页上给我写一句话,再加上你的名字。”
她说:“这样我学习的时候,就会很有动力了。”
徐白的语气十分诚恳,谢平川没有拒绝的理由。他拿出一支笔,在扉页上写道: “祝你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
句尾之后,他打了一个破折号,跟上自己的签名。
谢平川写得一手好字,行云流水,苍劲有力。因他的笔迹落在了扉页,徐白愈发珍惜这一本辞典。她重新把书抱进怀里,斩钉截铁道:“好的,我会让它发挥作用。”
徐白和谢平川如此励志的时候,另一边的季衡却在门口徘徊。
他没有谢平川的好运气,无法在此时混进后台。不过他没等多久,面前来了一个熟人。
那人正是简云。
简云乍一见到季衡,并不敢直视他。她抿了抿嘴唇,提着裙子绕到一旁,低头打量脚下的地板,然后才说了一声:“学、学长好。”
季衡闻声,偏过了头。
“哦,你是那个……”他想不起她的名字,用满面笑容来掩盖,“你是合奏队的成员吧。”
简云道:“是的。”
话刚出口,她不由感到落寞。
落寞的原因在于,她想和季衡交流,却又无话可说。
简云尝试着问道:“学长来找人吗?”
季衡没有承认,他不想说自己来这里是因为谢平川不见了。他抬手搭上简云的肩膀,和她随意攀谈道:“你别老是学长、学长的叫我,听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叫我季衡吧。”
他熟练地介绍自己:“季是季节的季,衡是平衡的衡,好听又好记。”
简云默认了他的说法。
她在意的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搭在她肩上的那只手——在此之前,她从未和异性如此近距离接触过,她觉得自己格外紧张。
季衡也发现了这一点,他问:“你是不是有点怕我啊,其实我是个好人。”
简云尚未回答,季衡便后退一步,他面朝反光的瓷砖,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那天在公园里,我看到你急得快哭了……”
简云微张了嘴:“你还记得我?”
“那当然了,”季衡回头看她,有些好笑道,“不然我为什么和你说这么多话,我也不是自来熟的人啊。”
今天的简云和平时不同。她穿了钩织提花的裙子,头发完全盘了起来,露出一张清秀的脸。别说只有一面之缘的季衡,就连她的同班同学都有几个不认识她了。
她不知自己因什么而高兴,她小声地说:“我不怕你。”算是回答他之前的问题。
季衡笑道:“你话真少,比谢平川还安静。”
他刚提及谢平川,谢平川就从里面出来了。
不过谢平川并非一个人,他的身后还跟着徐白。徐白肩上披着一件外套,手里还抱着一本厚书,谢平川想要帮她拿,她却拒绝道:“我要自己抱回家。”
季衡站在一旁,瞥了一眼那本书,他好奇那是什么玩意儿,让徐白如此看重和珍视——季衡没发现惊天动地的标题,他只看到了几行法语和英语。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或者是“不知其人,视其友”,意思是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可以看看他的亲密交际圈,多少能猜出一点他的兴趣所在。
所以徐白的兴趣,也不是普通的兴趣。季衡心想道。
他问:“徐白,将来你也打算出国吗?”
这个问题把徐白难住。
她是想出国念书的,不过父亲反对,母亲赞同。
徐白的母亲是职业画家,她早年留学意大利,也曾经在荷兰见习,回国后又继承父业,专攻国画,风格融汇中西之长。
或许是因为走过这条路,所以当徐白表达意向时,母亲完全站在她这边。
而她的父亲恰恰相反,经常讲一些她没有听过的、所谓的“大人的道理”,比如“你年纪还小,出去容易吃亏”,又或者是“翻译是没有前途的工作”。
徐白久久不答话,谢平川替她解围道:“徐白初中都没毕业,你的问题问早了。”
季衡双手插进裤子口袋,转而问起了谢平川:“那你呢,谢平川,我忽然想起来你还没告诉我,你申请了哪些美国大学?”
谢平川仿佛一个谜团。
他说出来的话,就像没说一样:“我申请了喜欢的大学。”
徐白在一旁听着,虽然她也不知道谢平川的计划,但是她发自肺腑地希望,谢平川能申上他喜欢的学校。
可惜天不遂人愿。
那一年的十二月,下了一场初冬的雪。于是庭前有枯枝落叶,皑皑白雪,像是残积的柳絮,铺陈了一地新妆。
徐白穿过门外的走廊,绕向了后院的围墙。她戴着一条羊绒围巾,刚好遮住小半张脸,手上却没有手套——那是为了方便她敲门。
敲谢平川的门。
谢平川在家,家里却不止他一个人。
他的父母也回来了,三人齐聚在他的卧室。自从谢平川上了初中,这种盛况一年到头也没几次。
卧室的窗户半开,徐白就蹲在门外,偷听他们的谈话。她听到谢平川的母亲开口道:“你从小学开始学编程,我和你爸爸也支持你,你的编程水平高不代表你的能力强,只能说明我们愿意栽培你。”
谢平川不说话,他很安静地坐着。
母亲继续教育他:“我和你说过很多次,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选择学校的时候,看准了再申请。哈佛和麻省理工是你能尝试的吗?”
谢平川并未反驳,仍然保持一言不发。
他不仅申请了哈佛和麻省理工,他也申请了斯坦福和普林斯顿。
就在近期,他收到了回信。
全是拒信。
如果仅仅是这样,父母可能不会大动肝火。最让谢平川的父母失望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