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快到钱包里来浮云翩翩-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不过应该还在涂山城。”屈成周非常肯定地道:“因为其他的地方,并没有这些孩子的下落,那么就是说,这些孩子还在。”
“我知道了。”浮云暖点了点头。
“说起来……有个事情,我得提醒你们俩。”屈成周突然想起了什么:“最近江湖上突然有传言,说是有人闯入了太祖皇陵。”
“……”浮云暖和雨翩翩同时不语,屈成周虚起眼睛道:“据我所知,太祖皇陵确实藏着不少秘密,其中有一个关于得之能得天下的秘宝。”
“真的有这种宝贝?”雨翩翩皱眉,实际上,他们闯入皇陵之后,也根本没拿到那宝贝嘛,只有一个匣子,而且那个匣子似乎还在阿暖被邪气冲击的时候遗失了。
“确实有传言说真的有,而且地图被正一天道和太乙玄道分开保管了。”屈成周想了想道:“朝廷已经派人去请了正一天道的人出山,要查到底是什么人私闯了太祖皇陵。并且晋王也派了侍卫护持正一天道弟子的安全。这件事你们知道吗?”
“……”浮云暖沉默,雨翩翩皱眉道:“皇陵的事情这么严重吗?”
“据说真的丢了太祖的秘宝,而且盗宝之人还留下了以血气修补的结界。”屈成周看着浮云暖,然后道:“我曾在你们正一天道的藏书阁看到过,太祖皇陵实际上密布道法,你为什么会突然下山呢?”
“……”浮云暖没说话,屈成周道:“现在朝廷局势不稳,你们两个到底知不知道?”
“朝廷局势不稳?”雨翩翩想了想,然后道:“不就是听说陛下跟晋王关系不好嘛。”
“傻呀。”屈成周看了雨翩翩一眼,然后道:“你就没想过,陛下今年是要二十九的人了,按照皇家的惯例,他怎么说,也该有皇子了吧?为什么陛下到现在还在没有子嗣,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
“这是人家的私事,管我们什么事。”雨翩翩撇嘴,屈成周摇了摇头道:“翩翩,先不说你。就小暖你来说吧,你是正一天道的弟子,难道你不知道每年曌国的大小祭祀你们正一天道都要派人主持吗?”
“知道。”浮云暖点头,屈成周道:“正一天道和太乙玄道不止是正道第一和第二的门派,更是我们曌国国教的支柱,目前道门正宗,属你们最正了。朝廷若是有个风吹草动,你们两派都跑不掉。”
屈成周说得非常有道理,屈成周看两人在听,于是继续道:“陛下为了年近三十还未娶妻生子?你们想过,要是陛下突然发生什么意外,谁来继承皇位?”
“晋王或者馨王。”浮云暖对这种事儿还是有所耳闻的。屈成周点了天,继续道:“所以,陛下久无子嗣,若是此事陛下突然崩了,那么必定由晋王或是馨王还继承皇位。而馨王在朝廷上毫无势力,你说他如何与晋王争?”
“而皇陵之中有关于为霸天下的宝贝,自然晋王想要。若是晋王想要,我们的陛下也绝不会是傻子,自然也要为了皇权而反击。”屈成周道:“不要小看了江湖势力,正一天道与太乙玄道虽然是大门大派,然而若是有心人勾结邪道,想要对付正一天道与太乙玄道,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说起来,你们也不适合在此地久留,你们年纪都还小,不要成天往青楼跑。”屈成周想了想,补充道:“另外,别把我在这里的消息告诉飞花书院的人啊。”
“知道啦。”雨翩翩点了点头,然后道:“那我们先走啦,屈叔叔你自己注意安全。”
“放心。”屈成周笑着打发了两人。
两人离开青楼之后,雨翩翩半晌才道:“怎么办,他们开始查皇陵的事情了,要不然我们去跟他们说明白?”
“肯定不行。”浮云暖撇嘴道:“要是说得明白我师父也不会让我下山,而且如果是请了正一天道的弟子,不知道是派谁来查了,我觉得我们没那么快会被抓。”
“为什么?”雨翩翩不解,浮云暖道:“师姐肯定会给我们拖延时间的。”
“但是我们要干什么啊?”雨翩翩揉了揉额头,浮云暖道:“猜。”
“嗯?”雨翩翩鄙视地看了浮云暖一眼,浮云暖道:“猜猜看用意是什么。”
“而且如果这次的事情与朝廷有关,那么一定会有线索的。”浮云暖道:“至少我知道皇陵的事情牵涉了皇位。”
“你打算怎么办?”雨翩翩道:“反正这个祸我也闯了,但是我不想连累任何人。”
“是不是闯祸还不一定。”浮云暖走在前方,安慰道:“也许这场争斗的关键在我们手上呢?”
“什么意思啊?”雨翩翩仔细回忆当时的细节道:“当时你那么重的伤,皇陵又要塌的样子,我当时根本没拿那个什么秘宝,带着你就跑了。”
“我知道。”浮云暖微微皱眉道。
“那你还觉得我们掌握了关键。”雨翩翩撇嘴,虽然知道浮云暖是安慰自己,但是事到如今,还是要认真思考一下了。
“你当初闯皇陵的时候怎么没想这么多?”浮云暖突然这么问,雨翩翩愣了一下,然后道:“不是说,天下将乱,皇陵的秘宝不能落入坏人手里吗?”
“好吧,坏人是谁?”浮云暖这么一问,雨翩翩挠了挠头道:“也许就是不怀好意的?其实具体指谁我还真的不知道耶。”
“……”浮云暖看着雨翩翩,雨翩翩瞪了浮云暖一眼道:“你什么眼神?”
“你这么好骗,以后怎么办啊?”浮云暖突然说出这一句话,雨翩翩道:“等你成年了再说!”
“……”说得好,浮云暖竟然一时无言以对。
“我们找菱姐好好问问吧。”浮云暖与雨翩翩一同走回客栈。
“菱姐。”雨翩翩敲了敲初菱的房门,初菱开了门道:“你们两个进来吧,这么晚,找我有事?”
看房门关好之后,浮云暖设下了结界。
“菱姐,我们想来问问,朝廷到底怎么回事?”雨翩翩问得比较直接,初菱只是皱眉道:“怎么说呢?你们两个江湖中人,卷入朝廷之争,非是好事。”
“可能,一开始我们就被卷入了。”浮云暖大概说了一下,两人一开始的相遇,在皇陵的详情。
“翩翩遇上一名女子说天下将乱,而阿暖你的师父正好让你带着半卷地图去皇陵?”初菱之前并没得知得这么仔细,觉得可能只是个巧合。
但是细细想来,琉璃元君用几个字就打发了浮云暖,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好象事先安排好了的一样,雨翩翩正好知道浮云暖所疑惑的全部答案,无意间帮浮云暖解决了所有难题。
就连后来浮云暖会受伤,都仿佛一开始就预料到了一样。
浮云暖道:“所以,菱姐,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乃是卫太后所出,而晋王乃是宠妃刘太妃所生。卫太后似是因为家族遗传,身体一直不好,因此并没有成为陛下的助力,反倒是刘太妃一路支持着先皇。陛下三岁的时候,有人在皇宫之中使用邪术,虽然那时琉璃元君斩了邪祟,救了陛下,然而也因为陛下这次生病,卫太后一急之下,病情严重,半年后薨逝。”初菱决定给二人从一开始说起。
基于卫太后家族的考虑,先皇选太后的堂妹入宫,就是卫太妃。而自从卫太妃入宫之后,卫家渐渐失势,卫家也未再出什么人才。于是先皇疏远了卫家,反而与刘家关系渐渐密切。
而当今陛下则因为邪祟入体之故,自三岁开始便落下病根,就在卫太妃入宫不久后,刘太妃诞下了晋王。先皇大喜,普天同庆。而陛下则被交由卫太妃照顾。卫太妃本就不得宠,虽然不至于落得被人欺压的命运,但是门庭聊聊,也就是个清冷的地方。
晋王两岁开笔,先皇为晋王请了曌国学识最高的人为辅臣。加之晋王自幼聪慧,武功练得也非常好,于是先皇对晋王宠爱有加。常有赏赐,而且无论狩猎也好、出游也罢,都会将晋王带在身边,甚至是晋王识字不久之后,陛下便允许晋王旁听朝议。
在晋王九岁的时候,先皇听从晋王辅臣的意见,命晋王前往边关戍边,并且派了镇国大将军辅佐晋王。
相较于晋王,寻常人家的孩子,六七岁也该开笔了,陛下十二岁尚未开笔。好在卫太妃诗书礼乐不差,于是自陛下四岁起便亲自教导陛下识词断句,教导陛下君臣之道。
陛下六岁的时候,卫太妃诞下了馨王。然而毕竟卫太妃并不是什么受宠的妃子,陛下也未将陛下与馨王放在心上。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过去,先皇早已淡忘陛下与馨王是自己的孩子了。但是事情却在晋王十一岁返京那年的新年宴上,那年陛下十四岁,馨王八岁。
新年宴上,各个权贵之家,包括皇族,都会让各家的孩子出来显示一下才华,无论文武,皆是个机会。
往年,新年宴先皇都会带着晋王参加,而陛下与馨王去与不去,却并不是陛下关心的。毕竟先皇早已遗忘了陛下与馨王,陛下十四岁都未行开笔礼,更别说什么辅臣了。
新年宴上,陛下一时兴起,便命百官之子,包括皇族的孩子,都赋诗一首。看看谁家的才华更高。
一般往年,都是晋王第一,然而那一年,百官评来评去,却是晋王与一名未留姓名的诗词无法定夺。
先皇当时对那未留姓名的诗词感觉惊艳,于是命人寻来写诗的少年。在新年宴上,便让少年与晋王一同对诗,看看谁更胜一筹。
几个来回,晋王的诗词,少年皆能对上,少年的诗,晋王也能对上。而少年的相貌面生,甚至没有人看出这是谁家的公子。只是看那公子年纪轻轻,却举止温文尔雅,一把素扇在手,优雅雍容。只是脸上略带病容,说话之时,偶有咳声,似乎是极少出门的人。
当时对诗之后,先皇尽兴,便决定来一场比武。晋王少年气盛,从未想过有人才华上能胜过自己,虽然这少年只是与自己平手,但是看少年的样子,应该是比自己年长才对,于是要求与少年比武。
少年自称自幼体弱,不曾习武。刘太妃虽说不上在后宫一手遮天,但是也是先皇宠妃,见儿子的风头被抢,自然不乐意,于是刻意刁难少年。
当时刘太妃说,不知这少年是何处而来的野小子,竟然如此无礼,权贵之子,哪儿有不习武的道理。
就在刘太妃说话的时候,另一名八岁的小少年上前顶撞刘太妃,自家哥哥本就身体不好,就算习武也肯定不是晋王的对手,已经认输,何必咄咄逼人。
八岁的孩子,公然顶撞刘太妃,刘太妃怒斥,此乃何家的孩子,这么不知礼数。
当时少年只是道了一句:“玉棠树上结双子,不及云桑一实贵,本为禹启同檐下,奈何面对不相识。”
众人皆知,卫太后名玉华,卫太妃名棠语,刘太妃的名讳便是别云。
终于有人认出,少年样貌与已薨的卫太后颇为相像,卫太妃也乘机赶到新年宴,假意责备馨王年幼不识礼数,自己教导无方,望先皇降罪。
当时的初丞相却道:“自古皇子皆有辅臣教诲,何以是卫太妃的责任?”
其实那年新年宴本就别有目的,那时陛下已经渐感身体不适,而且太子之位一直悬空,那年的新年宴,陛下本意就是让晋王展示才华,加上晋王戍边有功,正好可以立贤为由,将晋王立为太子。
而突然出现的少年,陛下确实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嫡长子,而是觉得这少年才华不错,可堪在晋王成为太子之后做太子伴读。
朝廷之人皆知,皇子开笔乃是大礼,再不受宠的皇子,也会有礼部主持,然而大皇子与小皇子却全无记录,更遑论辅臣了。
原本应当是为晋王扬名的新年宴,却让大皇子与卫太妃出尽风头。
陛下事后下诏罪己,为陛下与馨王请了师傅,补了开笔之礼。之后赏赐了卫太妃,封卫太妃为贤妃。
从那时起,陛下与晋王开始了太子之位的争夺。
陛下素来名不见经传,然而却在那次新年宴后,在朝中声名大振,迫于形势,陛下只得许了陛下参与朝政。
之后陛下利用卫家仅存的势力,开始在朝中经营了起来,半年后,陛下亲自拜访了初丞相。
刘太妃在朝中经验数年,本就是权贵之女,又有先皇宠爱,晋王成为太子本来并非什么难事。谁知,陛下竟然说服了初丞相,于是年纪尚幼的初菱行了成人礼,初丞相向陛下请旨,赐婚陛下与初菱。
由于得了初丞相相助,陛下终于实在朝堂上有了与晋王分庭抗礼的实力,于是开始了那场太子之争。
恰逢此时,卫太妃突然薨逝,卫太妃因教导皇子游方,贤名远播,竟然在声名最盛的时候,突然辞世。卫太妃一生韬光养晦,只得在辞世之时,写下了一本《棠语集》,记录了所有对陛下的教诲,以及卫太妃毕生所学。
至今《棠语集》依旧是名家大作,陛下登基后虽未刻意推崇,然而诸家教子,皆会参看《棠语集》。
曌国立太子之事,无非立嫡或是立贤。在卫太妃辞世后,众人方知,曌国诸多慈济院皆是卫太妃平时节俭接济而建立,而当今陛下更是在卫太妃的影响下四处奔波,造桥修路,在民间行了诸多于民有利之事。
于是太子之位之争变得更为激烈,究竟是立仁爱之名的嫡长子,还是军功在身才华出众的晋王。
而因为卫太妃之死,朝堂之上,不少正直的权臣认为应当立当今陛下。
“陛下好厉害啊。”雨翩翩感叹,初菱道:“在先皇下诏我与陛下订婚之后,我父亲暗中找上你们雨家,家主出了巨资相助陛下,这也是后来陛下得以顺利登基的原因之一。”
“为何陛下会中咒术,而且卫太妃的死因与卫太后一样么?”浮云暖听完觉得很奇怪。
“陛下三岁中咒术,自然是有心人而为之,至于什么人做的,实际上过去了这么多年,也不重要了,因为无外乎就是那么几位有嫌疑。至于卫太妃,阿暖就没想过,卫太妃也许自入宫开始,就是为了最后的薨逝么?”初菱说得云淡风轻。
浮云暖沉默片刻,方道:“我懂了。”
“啊?你懂什么?”雨翩翩挠了挠头发,实在是有点儿听不懂啊!
“陛下至今未有子嗣,其中必有缘故吧?”浮云暖问道。
“这嘛……”初菱轻轻一笑。
“我下山的半年前,曾有一人来找我师父,我看他有帝王之相,却没有长寿之命。”浮云暖想了想,道:“莫不是,他就是当今的陛下吧?”
“嗯……”初菱不置可否,却是轻轻一笑道:“你这可是咒陛下早死呀。”
“……”浮云暖静静等着初菱的答案。
“实际上,陛下自三岁之后确实身体并不太好,而且卫太后的病,似乎已经在陛下身上显现端倪了,只是此事秘而不发。”初菱道:“晋王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十二岁的孩童了,陛下与晋王争了这么多年,双方羽翼均已丰满,只是不知何时撕破脸罢了。”
“太乙玄道所求乃是天下太平,对于谁做皇帝并不特别在乎,只要不让天下陷入混乱,百姓愚昧无知,人性败坏即可。”浮云暖微微皱眉:“但是正一天道却不一样……”
“正一天道,一定会站在陛下这边吧?”初菱笑道,浮云暖颔首:“是。”
“我记得当今陛下登基之时,琉璃元君确实暗助过陛下。”初菱道。
“至少到目前为止证明,这个决定并没有什么大错,至少百姓安居乐业,陛下毕竟算是怀柔之人,并未对江湖各大门派出手。”浮云暖道。
“或许这就是琉璃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