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福运娘子山里汉 >

第339章

福运娘子山里汉-第339章

小说: 福运娘子山里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妧贴近他,小狗似的不停耸动鼻尖。
  “我说是抽的什么风,有人的老陈醋坛子又打翻了啊。”
  关山不介意被她打趣,单臂箍住她的腰,将人放到自己身上,话题又转了回去。
  “再嫁一次。”
  季妧蔫头蔫脑的趴在他胸口。
  “有必要吗……”
  “有必要。”
  关山轻柔的抚着她的发,话却说的斩钉截铁。
  之前身份不明,草草成婚,连份像样的聘礼都没有,他始终觉得亏待了季妧。也一直想着,有朝一日,定要让季妧风光大嫁一次,让世间女子都羡慕她。
  季妧叹了口气,捧住他的脸狠狠亲了一口。
  “别人羡慕不羡慕我根本无关紧要,我有你,便不会羡慕世间任何女子,这个很重要。”
  关山的眼底氤氲出一抹柔光,盯着季妧看了许久。
  就在季妧以为他被自己感动了的时候……
  “你想我后半辈子都翻墙?”
  “呃……也可以走后门。”
  “咱们的孩子呢?”
  季妧瞬间蔫了。
  “好吧,结就结……”
  横竖也就这一次了,总不至于再结第三次。
  “什么时候?”
  关山亲了下她的额头,得偿所愿后连声音都带了丝柔意。
  “交给我。”
  “好吧好吧交给你,等结婚那天通知我出席就成。”
  转眼来到了六月。
  彻底休养好的季妧搬出了闵王府。
  毕竟是所谓的天子潜邸,她一直住在那多有不便,而且如今她也有了自己的府邸。
  说到这处府邸,不得不提这三个多月里朝堂上的惊涛骇浪。
  说起来这惊涛骇浪还是因她而起。
  季妧醒后,大宝卸下了心中大石,亲手写下了他即位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令——要册封自己的义姐为长公主。
  关键他还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翻了本朝史书,有根有据。
  本朝确曾有过和皇室无血缘关系却因有恩于皇家而被册封公主的先例,但那位公主本身就出自贵族。
  季妧虽有恩于当今天子,可她毕竟是民间女子——谁让她自己不肯认归汉昌侯府的?
  而且长公主和公主又是不一样的,长公主地位超然,天子又年幼……
  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表层问题,真正的原因还在于张相。
  他是知道季妧和关山关系的,一个手握权柄的大将,若再来个地位尊崇的长公主,平衡只怕要被打破。
  张相摆明了态度,群臣自然放心大胆的反对,不对,是劝谏。
  然而谁劝谏也无用,小天子根本不听,还第一次在朝堂上发了怒,最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甩袖而去。
  任性是任性了点,却也让群臣看清了一件事——天子虽小,心志却极坚,不是个任人摆布的主。
  张相毕竟是老狐狸,不想让天子难堪从而引得天子记恨,在拉锯了近一个月后,勉强同意了册封季妧为县主。
  这可是亲王之女才有的待遇,不算辱没了季妧。
  然而在小天子看来,他是皇上,季妧是他阿姐,他的阿姐理当为长公主。
  事情再次陷入僵局。
  季妧最初也认为大宝是胡闹。
  她如今有着自己的商业小帝国,每日光坐着就能财源广进,有钱万事足,长公主县主这些封号在她看来更多的是束缚——有人深怕她操纵天子插手朝政,若再来个封号,只怕更会成为别人的肉中之刺。
  所以这事刚闹起来时,她私下见大宝就明确了自己的态度,甚至还勒令关山不许在朝堂之上就此事发表意见。
  结果呢,她低估了大宝的倔劲。
  大宝不只是在朝堂上发了怒,也跟她发了脾气。
  他就是要季妧做他“名正言顺”的阿姐。而有了长公主之名,季妧就可以经常入宫陪伴他。
  滕秀竟然也不拦着。
  季妧这厢正烦恼怎么说服叛逆期少年,张相那厢就派人请她过府一叙。
  文人说话,绵里藏针。
  换句话说,骂人也不带脏字,一般人还真不一定听得出来。
  偏他面对的是季妧。


第775章 投机分子
  季妧原本就因着他派人刺杀过自己而心有芥蒂,念在他“情出有因”且是国之柱石的份上,这才没有予以同等分量的回击。
  可这老柱石却得寸进尺,面对季妧,他毫无怀愧之心,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
  尤其这种时时刻刻把人当祸国妖女防着的姿态,着实惹恼了季妧。
  她救下了当今天子,她也养育了当今天子,虽然她不图什么,但不代表她不可以图什么。
  凭什么她要小心谨慎?凭什么她要步步妥协?
  与其诸般退让还不被人念好,还不如理直气壮一些,气死这个老顽固!
  这些是一时气话。深层原因,是张相这一呼百应的架势,引起了季妧的危机感。
  原本想徐徐图之的,却忘了张相已位极人臣,如今又任着帝师,群臣拥附之下,这棵老树盘根错节,若有一日脱离轨道,谁知会撼动什么?
  或许张相现在没有野望,但就此放纵下去就不一定了。季妧可不想大宝做一辈子的傀儡皇帝。
  她的态度转变,关山自然是第一个知道的人。
  翌日上朝,在这件事上一直未曾发话的老安王站了出来,以史为据,支持天子的决议。
  同样未曾表态的寇大将军也站在了天子那边,虽只有寥寥数言,却颇有一锤定音之势。
  轩然大波就此而起。
  已为刑部尚书的潘嘉道一贯和张相唱反调,之前保持沉默的部分官员也跟着纷纷表态……
  朝中局势一再变幻,直拖到五月,张相终于妥协,但只妥协了一半。
  他同意给季妧长公主封号,但也仅止于封号,实封虚封一律没有。
  这在他看来已是破格,没想到小天子比他更破格。
  本朝公主,实封均按朝例,都是六百户,长公主则比公主多三百户。
  唯一的例外是太祖皇帝最疼爱的安平公主,食邑从六百户累加至两千户。
  小天子却直接将给季妧的食邑定在了三千户。
  别说大臣了,季妧自己都惊了,这要是真成了,无异于把她架到了火山口。
  然而那段时间大宝不肯见她,她进不了皇宫,便写了封信让关山转达。也不知转了没有,反正就是一问三点头,具体的回复一句没有。
  张相的只给封号,小天子不接受。
  小天子的三千食邑,张相也不接受。
  那些原本支持小天子的臣僚也开始颇有微词。
  争执到最后,君臣各退一步,将食邑降为一千户。
  比起三千户,一千户就很容易让人接受了。
  群臣深怕年轻的天子再反悔,赶紧催着把圣旨下了。
  殊不知正合年轻天子的心意。
  当晚,大宝微服回了闵王府,告诉季妧,拆屋顶的原理果然有用。
  季妧:“……”
  所谓拆屋顶原理,其实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有间屋子太暗,如果有人提议开个窗子,那么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但如果有人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同意开个窗子。
  从一开始,大宝要的就是这个“折中”。
  季妧就此拜为长公主,封号永徽,食邑一千户,一同赐下的还有长公主府。
  不管怎么说,这场风波算是过去了。
  表面上看这场风波确是因她而起,实际是君臣之间必然的较量。
  而大宝之所以没有输,除了老安王的回护,还在于他背后有关山的支撑。若没有关山,这场较量至少还得往后推迟十年。
  枪杆子才是硬道理啊。
  季妧也就此认清了一个事实——既入局中,再想做局外人,已然是不能了。
  从闵王府出来,季妧并没有立即搬进长公主府,而是住进了卫家。
  本意是陪伴卫家二老一段时间,结果却是麻烦不断。
  自她住进云英巷,云英巷再无一日安宁,请帖雪花似的飞进卫府,登门拜访的更是络绎不绝。
  实在没办法,为了不打扰二老的生活,季妧还是搬进了长公主府。
  长公主的高墙深院依旧挡不住人们的热情。
  坊间关于她的八卦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小小农女,突然有一天成了侯府贵女,以为是麻雀飞上了枝头,谁知人还能飞的更高。
  新帝的义姐啊!当朝唯一的长公主,谁不想一窥真容。
  爱八卦的季妧再次成了八卦的中心,只好终日闭门谢客,将低调进行到底。
  六月底的某一天,话题人物终于出门了。
  不是去皇宫,也不是去赴宴,轻车简从,去了清风观。
  地方还是老地方,清风观却已不是昔日的清风观。
  原本的颓垣断壁消失不见,一座全新的道观拔地而起,规模是原本的十数倍,远远瞧着都觉壮观。
  因为一些真真假假的传说,如今的清风观也成了朝拜祈福的圣地。季妧一路走来,入目皆是香客,虽不如相国寺鼎盛之时,但已有兴盛之势。
  除了香客,季妧还见到了不少道士,其中有些还是她曾经见过的——老道士在邺阳县的“狐朋狗友们”。
  那些人也认出了她,直接将她引去了后山。
  因为扩建的缘故,清风观的主殿移到了半山腰,群峰拱卫,三山怀抱,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
  季妧在一棵千年古松下见到了老道士。
  老道士斜倚在一块大石之上,似乎是睡着了。
  季妧也不着急,自顾欣赏起四处的风景。
  山林空旷,鸟鸣啁啾,愈显得幽静,就连人心也跟着净了下来。
  如此差不多过了一炷香时间,老道士终于睁开了眼。
  “长公主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老道士阴阳怪气也不是头一次了,但这次阴阳怪气的特别真情实感。
  季妧不以为忤:“自然是来看看你这是否生意兴隆。”
  “看到了,觉得如何?”
  “挺好的,至少已经超过了现下的相国寺。”
  老道士哼了一声,依旧不阴不阳。
  “拜长公主所赐。”
  季妧席地而坐,换了个话题。
  “我一直看不透你。”
  疯疯癫癫一道士,萍水相逢、莫名其妙。可就是这么没头没脑的一个人,在很久以前救过关山,在更久以前还救过她。
  若是她和关山没有交集,那么一切或许是巧合,偏偏她和关山相遇后,老道士再次出现了。
  居无定所、神出鬼没,却始终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季妧一度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女,所以才能得此神棍庇佑。
  但不知为何,她心里就是没底。
  “是你们都把贫道想复杂了。”老道士捋了把乱蓬蓬的胡须,“做人简单点,贫道就是个投机分子而已,这个词儿还是跟你学的。”
  季妧挑眉,点了点头。
  “你确实是个投机分子。”


第776章 喝了假酒
  “然而贫道的机缘都被你毁了。”
  老道士突然沉了脸,神情是季妧从未见过的冷肃和陌生。
  “你的机缘指向的是什么?杀尽天下僧侣,让大宝带头信道?”
  “历代天子可以信佛,为何不能信道?”
  季妧没有回答他,问了另一个问题。
  “灵宝道派,抱朴道人,是你的师父对吧?”
  大周立国后,由于对佛教的推崇,直接把佛教定为了国教,佛教自此大力发展起来,上至皇室宗亲,下至民间百姓,信仰者众,跟风者益众。
  天长日久,佛教兴盛,道教衰微。
  清风观与相国寺临近,受到的冲击最大,又因为一些渊源与之交了恶。
  当时相国寺的主持是个佛口蛇心之辈,竟然暗下黑手,令清风观一夕之间观毁人亡。
  那时的老道士还是个小道士,侥幸逃得一命,此后亡命天涯,四处寻找他所谓的机缘。
  万德帝登位时他之所以没有出现,十有八九是因为万德帝推崇佛教的缘故。
  季妧不知道他是如何打听到大宝的存在,但也不觉得奇怪。
  几十年的时间,有心的话,整个皇室都能被他研究透彻。
  又或者如他所说,他看得出天理命数,大宝是他真正的机缘,之前一直机缘未到?
  “清风观与相国寺的恩怨已经过去,当时的主持早已作古,如今的相国寺也已被取缔了国寺的地位,还不够吗?”
  相国寺之所以被取缔国寺地位,倒不是为了报答老道士。
  建寺最初相国寺是面向普罗大众的,后来有了国寺的地位,性质便发生了变化——逐步脱离了人民群众,转而与皇室宗亲联络频繁。
  相国寺历代主持都会被加封为国师,享有诸多特权,还可见君不拜。君王需要解惑之时,常常向他们请教,还把他们给出的建议当做神谕。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借“佛”的名义影响朝局左右朝政。
  “你以为贫道看的只是一家恩怨?这百十年来,佛家将我道家挤的无立足之地,对儒道各教极尽打压之能事。世人常说佛争一炷香,这柱香我道家也要争一争。”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季妧突然道。
  “北魏时,有个姓崔的大臣,他奉道教、恶佛法,经常在魏帝面前贬低佛教,奉劝魏帝接受道教……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还拥有免租税免兵役徭役等特权,借寺院以逃税者越来越多。人数的大规模上升,使得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而且这与魏帝推行的全民皆兵制度不符……随后便有了那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三百万僧人被强迫还俗……好在他没有屠戮僧众,而且某方面来说,他有自己的立场。”
  关于这立场是对是错,季妧不作评价。
  只说大周,佛寺拥有同等的特权,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丝毫也不夸张。
  僧人地位崇高,不必劳动自有百姓供奉,正因如此,越来越多人投身佛门,连罪犯和逃兵都知道借寺庙庇身,然后借僧人身份继续为非作歹
  长此以往,对国家的影响愈加恶劣,也必将为统治者所不容。
  “佛与道,我不了解。我只知宗教凌驾于政权之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在这件事上,我不站佛、不占道,不站相国寺、亦不占你。”
  宗教可以有,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该越线,更不该把百姓当提线木偶操纵。
  然而老道士要的不仅是国教的地位,他还想要屠僧尼、焚佛经。
  若这道圣旨果真出自大宝之手,等着他的何止是千古骂名。
  “今后佛教不再是大周国教,任何教派都不会成为国教,朝廷会扶持发展道教……旧的机缘没了,何妨迎接新的机缘?”
  把该说的说完,四周陷入一片静寂。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道士忽然弹坐了起来,金刚怒目,长须乱舞。
  “你可真是个小白眼狼,以为这样就能打发贫道?贫道给你送话本指明路,又忽悠万德帝老儿戒丹药、住进符望殿、远离郑家父女。你当张相手里那两道圣旨哪来的?还有一大堆你不知道的事……若没有贫道,那小子想登位且没那么容易,到头来你却过河拆桥。”
  发火了。
  发火总比阴阳怪气好。
  季妧的神情恢复了轻松。
  “我说过的话永远算数,我给你养老。”
  老道士愣住,回神后后哼了一声,把头瞥向别处。
  季妧起身拍了拍手。
  “一大把年纪了,看开点吧。你死我活一点也不仙风道骨,各修各的道不也挺好。”
  留下这句,转身朝山下走去。
  在她的身影消失之后,老道士终于转过头来。
  一番神情变幻,定格在季妧最熟悉的那副欠扁嘴脸
  “贫道才不要你养!”
  难得出来一趟,季妧就想逛逛再回去,临近闹市区马车却突然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