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

第65章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65章

小说: 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年底,整个韩家也进入了忙碌的阶段,收账盘账,清点存货,包括给工人分发红利。

    一大堆账本账册,堆满了书房的书桌,几个账房里的管事把一项项账目仔细的说给光光和韩得平听,韩福拿着账目副本打着算盘核对。

    一年当中所有的账,光光都会仔细的盘查清点,对于管事们的报账和有无纰漏是一清二楚的。

    有些项目也会出现对不上的情况,如果是主管那个部门的管事平时还算兢兢业业,只贪一点小钱,光光就会让韩福造册记录下来。

    下一次再盘账的时候,如果贪墨的银钱持续增多,光光就不会再给他机会,会从重处理。

    韩福把算盘打的“噼啪”做响,几个账房先生对账对得口甘舌燥。

    这时外面来了小厮通报:“老爷,姑娘,外面来了县衙的差役,要见你们。”

    韩得平就带着光光出来了,果然院中来了两个县衙里的官差。

    “韩二老爷,韩二姑娘,我们县太爷差我来说一声,京城来的钦差马上就到大柳村来传旨了,县太爷让您快做准备。”

    韩得平一脸的震惊懵逼:“传旨?给我们家?”

    他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是底层老百姓,跟那什么圣旨是接不上轨的,乍然听到圣旨来到他们大柳村,不亚于是天方夜谭一样。

    光光心里却有了计较:“爹,肯定是为了旱稻的事情来的。”

    衙役对着光光和韩得平笑的谄媚:“韩二姑娘说的不错,听县太爷说,那钦差大人去过府城您家的宅子了,韩三公子已经接过一道封赏的圣旨了。”

    父女两又惊又喜无比:“啥封赏?”

    “具体的我不知道,听说赐了个同进士的功名。”

    同进士?那不就是连科举都不用参加了?(所谓“同进士出身”,即:不是“进士出身”,但按“进士出身”来对待。

    这就好有一比,古代社会往往会尊称对方的妾室为“如夫人”,这里的“如夫人”,就是“如同夫人”,不是夫人,但按夫人的礼节来对待。“同进士出身”,基本就是这个意思。)

    这功名已经有了,而且还是来的这么突然这么快。

    光光就让家里的下人拿来了几两银子的赏钱给这位衙役,并问了接旨的步骤。

    等人走了,韩家就忙了起来,打扫庭院,更是把门口的大路打扫得干干净净,里正和二叔公一众人等得到消息都早早的换了新衣,到村口站立等待。

    因为家里男丁孝延孝正不在家,韩得平就只带着林氏和光光,唐城小棉,都换了整齐干净的衣服,让小厮备好了香案香炉抬到了村子口。

    不多会儿,大路上果然来了黑压压的马队车队,旗帆招展掀起了好大的灰尘。

    到了近前,先出来的是窦知府和县太爷等人,他就命韩得平点了香案面朝京城的方向叩拜,然后马车里的官员才头顶着圣旨下来,一众村民就都跪了下来。

    光光偷眼瞟了一下这位传旨的钦差,四十上下的年纪,矮胖矮胖的,穿一身绯红色的圆领官服。

    光光想着,看这位传旨官朝服颜色,他的的职位应该是不低的,最起码是个三品大员。

    最主要有特色的是他把明黄色的圣旨是顶在头上的,并不是电视里演得那样手捧或者是用托盘拖着出来的,很是奇怪。

    等他从头上拿下来圣旨后,众官员官兵也都跪了,钦差这才宣读“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

    尔淮阳府淮阳县梨花镇韩姓得平,德惠广济,慈爱布施,能捐金谷,赈济充荒助皇恩于沾足之外,裕饥民于转散之中。

    农官通判知府奏闻,朕实嘉之。今特奖尔为荣身官为司农少丞,锡之敕命于戏,民康物阜,黎庶无遗漏之憾,家给人足,皇恩鲜冒滥之敝,褒嘉忠厚,表励风俗,钦哉。”

    光光听的云里雾里的,一大通骈文念下来,她反正是没听懂两句,只在最后几句听懂了一点。

    大家都还在懵逼呢,窦知府拉了拉韩得平的衣服小声道:“韩兄弟,快谢恩呐。”

    要是以前,窦知府是不会如此自降身份跟韩得平称兄道弟的,他如此转变,让众人也都对韩得平无限尊重起来。

    “啊?哦,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在窦知府的提醒下,韩得平这才从懵逼状态中回神,叩头行礼,其他人也跟着高喊万岁。

    光光无语,这也不像电视里演得那样结尾来一句钦此,接旨啥的,果然电视剧害死人啊。

    韩得平接完了旨,就恭敬的请钦差官到自己家里去歇脚,矮胖的钦差官笑起来很是和善,也没啥大的架子就跟着韩得平一起往韩家宅子来了。

    到了宅子里,交接了皇帝的赏赐,送上了带来的官服等物,请众人都坐了,韩家备上了不少自家的吃食。

    韩得平有些不好意思的跟钦差官聊着天:“上差大人,我就是一个种地得,那啥少丞使俺也不会做啊,我也不识字。”

    钦差官被韩得平淳朴的样子逗得哈哈笑了:“韩大人,是农司事,就是一个虚衔罢了,陛下的意思是让你在淮阳府内和周边府郡负责推广和教授旱稻的耕种,插秧育苗各种事宜,其他的公事文件你不用受理的。”

    韩得平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个农司事是个专门教人种地的官。”

    钦差官一口茶水给喷了出来,他满头黑线的道:“额,也可以这么理解吧!”

    窦知府笑的前仰后翻的:“韩兄弟真是会说笑。”

    原来这个司事也是属于农官的官称,同属司农部门的,而大司农就是农业部门最高的长官,是正二品官员。

 第一百五十七章 齐庆贺改换门庭

    而韩得平受封的这个农司事后稷少丞使是个正六品官衔,上面还有个顶头上司司农使少卿,是地方上的农业最高长官为正五品。

    而通过交谈了解才知道,这位钦差姓蒋,就是府城里蒋参将的五叔父,官职是巡查都御使,就是负责替皇帝纠察百官的监察官,是个正经的二品京官。

    韩得平询问了一些关于他上任之后的事情,蒋大人都一一解答了,然后他又嘱咐道:“不过,韩司事,你受了皇封,按照道理来说是要进京叩谢皇恩的。”

    “啊?进……进京?”韩得平都有些结巴了,他还真有些害怕和紧张。

    蒋大人又细细的跟韩得平说了进京事宜,和谢恩步骤。

    因为韩家跟蒋参将有些来往,他从府城来的时候,蒋参将已经关照过了,所以这位都御使大人对待韩家还算和善。

    最后韩得平塞了一沓银票给他,走的时候还给他送了一车葡萄酒和各种吃食糕点,才算是送走了传旨官。

    等送走了传旨钦差,整个大柳村子就像油锅一样都沸腾了起来。

    别说一个六品官了,这些年大柳村连一个秀才都没出过,韩得平从一个乡下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这可是韩家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尤其是孝正,本来是一个少年童生,这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直接成了同进士,那以后得前途可就不可限量。

    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举人都是顶天的官了,就像那位镇西的孙举人,在整个梨花镇来说,他都是数一数二的大户豪门。

    孝正得的这个同进士,可是直接凌驾于孙举人之上的,那县太爷就是个进士及第出任的官。

    不过同进士并不是真才实学自己考出来的,是没有优先补缺的权利的。

    而且这个功名来的太容易,也会被很多读书人所不耻,不过光光并不担心这些,自家哥哥才十三四岁,目前还会继续读书深造。

    而有了各种光环加身,只会让他以后的求学路更便利,他也就能够走的更远更长久。

    村民们都涌进了韩家的宅子里,是热闹无比。

    韩家的这些本家的人更是欢呼雀跃,激动无比。

    韩得富就把官衣官帽拿了过来给大家观看。

    韩老爷子赶紧训斥他:“老三,你可小心点,别给碰了嗑了。”

    二叔公也忙跟着附和:“对。”

    见有几个年轻的后生想要上手去摸,二叔公赶忙拿起拐杖敲了过去:“臭小子,看归看,都不准上手摸,你们那粗糙的手要是给摸滑丝了咋整?”

    村子里的人都是长年劳作的庄稼人,手上难免都会有老茧子,二叔公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

    韩得富就拉了把韩得平:“二哥,你快去穿上给咱们看看啊!”

    “对,得平,你把这身官服换上,咱们看看像不像那回事。”

    村民们平时看到的官老爷都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到的,这猛然间身边有个比县老爷还大的官,他们难免稀奇。

    韩得平被众人起哄,没有办法,就到里间当真换了衣服出来。

    有人就笑道:“还别说,韩二叔这么一穿戴,还真像那么回事呢!”

    二叔公一本正经的训斥他:“胡咧咧啥?

    啥叫像啊?咱们得平以后可就是正正经经的官老爷了。来,咱们大家给韩大人行礼。”

    韩家这些族人们率先就要给韩得平下跪,韩得平连忙去搀扶二叔公和韩老爷子等人。

    “使不得,使不得,二叔公,大伯,咱们以前是咋样的以后也还咋样,咱不兴那一套虚的,都是自家人,咋能那么见外呢!”

    见他仍然是那么谦虚和善,众人都非常高兴,就有人打趣道:“韩二叔,以后你要是更进一步,做了京官,飞潢腾达了可别忘了乡亲们啊!”

    “对,也提携提携俺们,给个小官当当啥的。”

    韩得平憨厚一笑:“那是一定,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大柳村子人,不管到啥时候都忘不了乡亲们的。”

    光光在后面听的是满头黑线,韩得平这个司农事只是个六品小官,还是虚衔,只有农忙的时候负责教授一下耕种,平时都是不上工不理事的。

    就他这种职位,一点实权都没有,谈何提携别人,这些人敢说,韩得平也敢应,光光都佩服他们的谈话内容过于天方夜谭。

    而另一边的林氏,也被村里的婆子媳妇们围着一阵恭贺谄媚,就连光光这个小主人如今众人都顾不上了,她都被挤出了大厅。

    二叔公和韩老爷子等人兴奋过后,就又要开宗祠,上告祖宗。只是真的焚香祷告了,他们是跪在祖宗牌位前痛哭不已。

    因为从这以后,韩家就改换了门庭,从农飞升进入到了士的行列。

    不要小看这一等级,有多少读书人,寒窗苦读一辈子都无法跨越这一步。

    而那些跟韩家有往来的人家,也纷纷上门拜贺,像王掌柜,柳老板,游四爷,和镇上的一些乡绅,包括县里的齐贡生,孙夫子,县衙里的大小官吏这些人都是有送礼的。

    按照韩老爷子和里正的意思,村子里要大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以示庆贺。

    不过被光光韩得平和光光都给驳回了,他们家虽然如今有了官身,却并不是什么有实际权利的大官,也不是正经的科举考出来的,难免就会让有些人嫉妒不平眼红,所以还是低调一点。

    而且他们也得收拾行囊,打点庄园里的一切事物,抓紧时间上路进京谢恩去了。

    现在已经进了腊月,而京城距离淮阳府还有千里之遥呢,他们要在腊月三十皇帝封笔之前就要赶到京城。

    到了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一起,饭桌上摆放的菜也都还是家常便饭,不过是几样小炒还有面条。

    而小棉现在已经怀有了五六个月的身孕,所以她面前就放了一碗鸡丝人参汤,由于太油,她也不怎么喝得下去。

    林氏看了看闺女,又去看坐在闺女身边的女婿,由于这次进京,不仅仅是谢恩,韩得平还要给她请封诰命,所以她也是不得不去的。

    只是林氏不大放心大闺女,所以就对唐城说道:“城儿,这次进京,你就留下来照顾小棉吧,她这身子重了,离了你,我怕她不适应。”

    唐城点头,要是真让他离开妻子那么久,他还真放心不下:“知道了,娘。”

 第一百五十八章 暗中使坏的光光

    这时外面有门房来禀报:“老爷,夫人,三公子,老太爷回来了。”

    这么说着,韩老头和孝正已经裹着寒风进了屋子。

    如今的韩老头跟半年前在村子里已经大不相同了,整个人红光焕发,精神奕奕,走路仿佛都带着风。

    穿戴装扮的也是非常鲜亮,他今日穿了一身蓝色缎面的长袍,外罩了一件同色系的棉夹袄。

    而孝正还如往常一样,穿着朴素,一身浅色棉长袍,头上绑着文生巾,跟韩老头站在一起,要是他们自己不说,显然就是老爷与小厮随从的组合。

    韩老头的变化,光光看在眼里,她的眼底深处划过一丝冷光,只是被隐藏了下来。

    韩得平和林氏几人忙起来给韩老头行了礼,一家人这才复又坐下,林氏忙吩咐人给韩老头和儿子分别添了碗筷。

    一家人闲唠几句,说到进京事宜的时候,韩老头有些向往:“这我还没出过那么远的门呢,估摸着能够游一圈,我此生可就无憾了……”

    韩得平刚想说要带着老爹一起去,光光就插了话:“爹,京城千里遥远的,一路上车途劳顿,现在又是寒冬腊月里,天气寒冷,没准走路上还会下雪,爷那么大年纪,我觉得还是待家里比较好。”

    韩老头就露出失望之情来:“光儿,爷的身体硬朗着呢,你放心好了,我没事的。”

    韩得平也有些犹豫了“这……”

    光光又再接再厉的道:“咱们是去谢恩和给我娘请封的,又不是去京城上任。

    咱们这次也是头次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又没个落脚的地方,都是住的驿馆,多有不便。

    到了京城,咱们看看能不能置办个宅子啥的,等下次再去的时候,挑选暖和的日子,到时把家里的人都带上,咱们所有人都过去游玩一下。”

    小闺女这么一说,韩得平和林氏觉得有道理,然后就都跟着来劝韩老头。

    而且林氏还说:“那个,爹,娘在老宅也挺孤单,她隔三差五的就会让老四来问问你啥时候回去,趁着过年,您老也好好回去跟娘和老四他们团聚一下。”

    林氏不说还好,她这么一说,韩老头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下,不过碍于儿媳妇说的有道理,他只能干巴巴的道:“哦,好,好……”

    光光在心底冷笑,韩老头现在是千百个不愿意回老宅再去面对陈氏的,他在府城那边过了那么大半年,平时吃穿不愁,起居有人伺候。

    没事的时候就去街上转悠闲逛,同左邻右舍出城游玩,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而且,由于孝正是在府学里读书,受窦知府照抚,又是个少年童生,韩老头是他的祖父,难免就会受到别人的奉承吹捧,所以他就有些飘飘然膨胀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韩老头在府城住着,宅子里平时除了孝正是没有其他主人的,韩老头就是能够当家做主的最高存在。

    他的房里还收了通房丫鬟之类的人选,过惯了温香软玉在怀的日子,他要是还想面对陈氏那张老脸才有鬼。

    对于这些,光光心里是门清的,所以她偏偏不让韩老头离开大柳村。

    并且后面光光还会把府城宅子那边的仆从都叫回村子里来过年,包括韩老头收房的丫鬟,到时老宅那边可就热闹了,就是这么想着,都觉得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