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偶尔也会有客人来买,卖的慢主要是因为她这糕点切的小块卖的又贵,有的人喜欢吃的也就买个二十几片而已。
不过山楂糕确实味道不错,买的人不少,慢慢的光光背来得山楂糕就要卖完了,于是她又喊“快点来买啊,最后两斤咧,卖完收摊咧。”
不多会儿茶楼大门里出来了个四五十岁的微胖老头,中等个头,白净的脸膛,颌下有须。
穿着暗红色绸缎对巾衫,下摆袖口都用金线绣着团花,头上用一根金簪束着发。
他身后还跟着两个随从小厮打扮之类的人,老者往街对面的兄妹两人望了望,又跟小厮吩咐了什么,由于跟光光他们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也不清楚老者说了什么,就看那小厮快步向光光和孝延来了。
那小厮还算客气“两位,您这糕点我们家老爷买了,您移步到我们茶楼里来,我们老爷有话跟你们说。”
孝延有些紧张,不过看妹妹宠辱不惊的样子,也就大着胆子跟着那小厮进了茶楼。
茶楼里很是气派奢华,茶客也有很多,那位胖老头此时就坐在一个角落里,颇有些低调行事的样子。
来到他的面前,孝延和光光都恭敬的行了礼,光光更是先把山楂糕放到了他坐着的桌子上。
老头呵呵一笑:“小娃娃,伶俐非常啊!”
光光轻笑“这位老爷既然看出来了,还愿意买我家的山楂糕,定然是有大胸襟之人。”
老头被逗的哈哈大笑“你先是故意在我的茶楼门前叫卖什么糖葫芦,后又兜售你的糕点,还故意喊的那么大声,不就是为了吸引老夫买你的糕点吗?”
孝延这才明白,光光为啥要挑在这么个地段叫卖了。
孝延赶紧给老者赔罪“我们都是乡下孩子不懂规矩,还望这位老爷恕罪。”
“老夫姓贸,贸端礼。这家贸记茶楼和隔壁的点心铺子都是我的。”
贸这个姓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在淮锦县,贸却是大姓,和齐家一样,都属于豪门大户,就是不知道这位贸老爷家是贸姓的旁支还是嫡系?
然后贸端礼就拿起了一块山楂糕尝了尝,遂点头“不错,外型好看,味道酸甜可口。我听其他人说你这是八文钱一块?”
听其他人说?光光神色一动,看来这位贸老爷定然是已经派人打听过了“是的,贸老爷。”
贸端礼又问“山楂糕?名字倒是新奇,就是不知道是用什么做成的?工艺复不复杂?”
光光就说“是一种叫做山楂的果子加工做成的,就是我们家卖的冰糖葫芦里面的果子,那个就是山楂。”至于制作工艺光光选择忽略这个问题。
贸端礼呵呵一笑,这小娃显然是不会告诉他制作方法的“这能不能大量制作呢?”
“贸老爷,现在是山楂成熟季节,做起来自也是太难,就是季节过了就要等下一年了。”
“不是常年有啊?”贸端礼在脑海中思考了一会。
“你这个一块我看最多三两重,我给你算二两重一块好了,二两一块八文钱,一斤就是八十文钱,你们回去以后能做多少做多少,回头给我送来,你们有多少我收多少,你看如何?”
光光等得就是这句话“贸老爷,山楂糕原料难找,制作也复杂,我们不一定啥时候能做出来的。”
“哈哈,小娃娃,你这是还想抬价不成?可不要贪心才是。”贸端礼不由地赞叹这么小的女娃子却如此的聪明伶俐。
“我以你们卖的价格收购你们家的山楂糕,省得你们到处叫卖奔波,你应该知足才是。”
光光据理力争“贸老爷,您从我这儿是八十文钱一斤够买的山楂糕,可是您转手在茶楼里有可能就能翻到八百文,我们不过是挣点辛苦钱罢了,每次来城里得交进城税,来回还要车马费。”
贸端礼失笑“那这样好了,你们每次来送货,不管多少我都给你们另外出了车马费如何?”
光光又跟贸老爷一番讨价还价,好容易贸老爷才给每斤山楂糕加了一文钱的价格收购。
谈妥了以后,桌上的山楂糕有个两斤的样子,贸老爷就让人拿来了两吊钱“呵呵,我连这次的车马费都给你们报了,娃娃可别说我老头子抠唆。”
光光自是欢喜的接了,然后跟着孝延两人辞别了贸老爷出了茶楼,延着街道一路出了城,然后找了骡车往梨花镇来了。
回到家以后,两人把钱数了数,今天糖葫芦卖了百十串,就是六百多文钱。
山楂糕二十斤卖了一两六钱银子,这一趟下来除去昨天用的冰糖白糖还赚了二两一钱多,比卖一天凉粉强得多了。
第六十章 小本生意
等韩得平回来,光光和孝延就把今天去镇上的事情说了。
韩得平发愁:“那凉粉咋整?我们家就一口锅,哪有那老些时间做这么多东西。还要给工地上的人每天做三顿饭。”
光光就想了个办法“不如让三婶家每天帮忙做早中晚三顿饭,我娘和姐每天实在是太忙了。
大不了就是每天都给三伯娘一些工钱,做饭的粮食和菜我们家买就是了,凉粉也接着做,我三叔不是空着呢吗?
雇他每天去看摊子,每天拿出去的凉粉都是有斤数的,也不怕挣的钱没数。
等忙完这段时间,房子盖好了我们再把生意都收回来。”
孝延觉得这是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好。”
韩得平不确定的道:“那咱们出多少钱给你三叔三婶合适?”
光光想了一下“咱们村里现在有十几个壮劳力在帮咱们家盖房子,一天也就是二十五文钱,按照这个来吧。”
韩得平点头,然后就去西厢找韩得富把事情说了,韩得富高兴的不行。
他每天去找短工做,又累还不稳定也才一天二十文钱左右,现在他二哥叫他帮忙看一个月摊子,还只是看半天,凉粉卖完了就可以回家了,还二十五钱呢,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二哥,你放心,我指定给你们看好摊子。卖的钱也保证一文不少。”
韩得平失笑:“每天拿出去的凉粉都是差不多重的,来买得人也都是老主顾,也没啥差的。
摊子也有固定的地方,桌子啥的就放在王记酱油铺的后院里。
那里的掌柜得跟我是处的不错的友人,明个我会带着你先卖半天。
以后你有啥不懂的也可以问问王掌柜。”
韩得富点头“晓得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需要弟妹的帮忙,你嫂子在家要做凉粉凉皮还有其他的实在是忙不开了。
想让弟妹帮着给盖房子的泥瓦匠每天早中晚做三顿饭,粮食和菜我们会买好,弟妹帮着做就行了,一天也同样是给二十五文钱。”
周氏在一边听了喜出望外:“二哥,这个我能做,反正我在家也没事干。”
只要有钱赚她还是很乐意动的。
韩得富乐了:“我要是回来早了还附带给你把饭菜挑到工地那边去。”
他们两口子一天就是五十文,一个月就是一两五钱银子,关键是钱拿的轻松啊。
又不像村里那些在工地上帮忙的人要出苦大力,而且二哥家这样子是越过越好了,跟着他们混准没错。
说定了这个事,韩得平就回家了。
吃了午饭,光光和孝延又得去山上摘山楂,他们两个人能力有限,就去找孝元和小菊一起去,并承诺他们帮着摘一天果子并背回来给十文钱。
然后四个人都背着背篓出发了,他们今天就把近处的几颗山楂树都摘了个干净。
因为他们同一个院子住着,上房的人肯定是知道他们摘果子加工卖了钱的,回头谁也说不准他们还能不能摘到山楂。
四个人来回背了两三躺,才把山楂都背完了,然后没事做的周氏还过来帮忙洗了一下午的山楂。
最后的切山楂,加白糖捣山楂这些活计都是让林氏和孝延把盆子端到里屋进行的。
一家人忙的热火朝天,别人家都熄灯休息了,他们才刚把山楂糕都做好,等做好饭再洗漱一下躺到床上的时候都到半夜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所有人都是全身酸痛,尤其是昨天捣了半天山楂泥的林氏和孝延,两个人抬胳膊都难。
一盆一盆的山楂糕都已成了型,可是要怎么送去县城倒是个问题了。
总不能又全靠背吧,光光想,就是为了家里的生意早晚也得攒钱买匹骡子。
韩孝延背着背篓把两盆完整的山楂糕装了,光光也背了一个,这是昨天一家人的成果。
走时光光还去找了孝元和小菊,告诉他们要是能够替他们家里摘红果子,摘一百斤来就可以换二十文钱。
孝元和小菊一听比昨天涨价了,都是兴奋的背着背篓冲向后山去了。
光光却是知道,一百斤红果子他们最起码都得摘大半天,往返山里两趟,那也是很辛苦的。
反正她的小身板现在已经受不了了,实在是太累了,虽然钱也重要,但是一家人的身体也重要。
反正他们能力有限,何不花点钱找点更轻省得方法呢!
他们到镇上搭了骡车直接进了城,进城以后就直奔贸记茶楼。
到了门口,他们兄妹两昨天才刚来过,门口的小伙计还是有印象的。
然后小伙记就把他们直接带到了茶楼后院的一间房间里,贸老爷果然在里面等他们。
见到他们背来的货,贸老爷点点头“差强人意吧,份量还是太少。”
他的名下有糕点铺,茶楼,酒楼,不仅仅是在淮锦县,在其他县乃至府城都有不少铺子,瓜分这么一点糕点简直是不够看的。
光光叹气,她也很无奈啊,有钱都没法赚到“贸老爷,做糕点不仅仅是做工需要时间,精力人手,就连山楂都不好采的。
你看我们兄妹的眼睛,昨天一家人熬到半夜才做了这些,明天可就没有保证了。
这次我没切开,想要切成多大多重我就留给贸老爷决定了。”
贸老爷捋着胡须呵呵笑:“呵呵,希望你们能够多做些,这样你们能够多挣点钱,我也能够多点利润。”
贸老爷叫账房来称了重,算了银子,一共是六十一斤多点,一盆大概在二十斤左右,得钱就是五两四钱零九十文。
贸老爷做主给了六两整,因为每次他们的来回车马费也要贸老爷出的。
兄妹两收了钱,又急急忙忙往回赶了。
到了家里,才算是松一口气,吃了晌午饭又得匆匆忙忙去摘山楂,还好下午韩得富也上山帮忙了,他们总算是轻松了那么一点。
至于制作方面,林氏一个人也实在是捣山楂泥捣的费劲,她就去隔壁请了宋氏来帮忙。
同样是一天要付二十五文钱,有时周氏也会过来帮忙清洗山楂,才不至于把林氏累倒。
第六十一章加盖
转过天,光光和孝延又去了县里,并带了二十斤凉粉。
这次他们没有走路,从村里搭车到镇上,然后雇了辆骡车直接进城,给他们拉到了贸记茶楼门口。
虽然费用高了点,但是也没办法,他们这次带来的东西有点多。
今天贸老爷没在茶楼里,他们就跟茶楼的掌柜交接了山楂糕,一共是八十多斤,加上来时雇的骡车钱贸掌柜给结了七两五钱银子。
光光就把带来的凉粉拿出来交给贸掌柜“掌柜的,这个吃食叫做凉粉,也是我们家做的,在梨花镇我们家已经卖了几个月了,口碑也很不错。您帮忙问问贸老爷,可不可以在他的酒楼里帮忙代售?”
贸掌柜不解“啥是代售?”
光光详细的解释了“就是说我们提供凉粉给你们,你们把凉粉放到酒楼里当一道凉菜来卖,每卖出一斤给你们从一斤卖价里抽多少成红利这么来算!”
贸掌柜就笑“这个凉粉早两个月我是吃过的,城南的刘员外家幼子做百日宴的时候我在他家吃过一次。”
光光并不奇怪贸掌柜知道凉粉,他们在过去的三个月旺季里没少接城里的订单,只是现在天就要转凉了,乡下每天卖出去的量是有数的,她需要打通新的市场,就是不知道贸老爷会不会帮忙?
“回头我们老爷来了,我会禀报他的。”
得了贸掌柜的话,兄妹两就走着出了城,去做了便宜的骡车回镇上,雇的骡车进城里和不进城里价钱上是有差别的,因为进城需要缴纳进城税。
到了家又是大晌午了,周氏现在不仅仅负责把工地上十几个泥瓦匠的饭菜做好,顺带也给他们一家做饭,他们一家都太忙了,加上东厢房只有一口锅,做凉粉,做山楂糕,林氏已经是分身乏术了。
韩得富收了摊子回来就帮着韩得平把饭菜用竹筐装了,兄弟俩一人挑一担挑去了工地上,他们也会留在工地跟泥瓦匠大师傅一起吃饭,就不再转回来吃了。
吃了晌午饭,光光就跟孝延来对账,除去摘山楂要付的人工费,再除去白糖的成本他们还净赚七两呢!
孝延非常满足“这买卖划算,就是太累太忙了。”
一家人现在忙的,连睡觉的时间都变少了。
小妹妹才只有七岁,每天跟着连轴转,孝延既心疼又自责,他要是再多分担一点就好了。
光光叹气:“主要是咱们家没有场地工具,回头咱们弄个作坊,专门来做凉粉,山楂糕,请上工人咱们就轻松了。”
孝延也觉得是这样“咱们家只有一口锅,想多做点也铺排不开。”
光光心下有了计较“下午我去村口那边看看,二哥你们就先去山上摘红果子。”
下午光光就去村口看了新房子的建造,山墙基本都垒好了,光光去找了韩得平说了自己得想法,韩得平又去跟泥瓦匠大师傅商议加盖厢房,加盖作坊和把院墙一起砌上的事情。
他们家这个宅基地跟村里第一户人家中间还隔着两亩菜地的距离呢。
于是光光就跟韩得平说“爹,咱家这房子的计划有变,你看能不能找里正帮帮忙把中间这两亩菜地给买了?”
韩得平估摸着说“大概很困难,人家这菜地种的好好的,咋会卖给你?”
光光就说道:“不行就加钱,不是说财帛动人心嘛!你再送点东西给里正,让他去游说一下菜地的主人。”
韩得平点头“这地是四叔公家的,等会儿我去找二叔公给说道说道。”
因为村口第一家住的就是四叔公家,这旁边的菜地应该也是他家的。
晚上韩得平就提了一些极品去请了里正,二叔公,让他们两人帮忙游说四叔公家卖菜地的话,因为农村人把土地看得都很重要,一般是不会专卖的。
这个时候就要找找能说会道的人在中间来说和说和,农村里办事大多都是如此的。
有里正和二叔公出马,四叔公还是讲究情面的,加上韩得平每亩多出了半两银子,他们也就同意了这事。
韩得平又拖里正在村里再找十个壮劳力来帮自家盖房子,现在工程量变大了,人手就不够了,不然就得延迟完工的期限了,他们一家都很忙,也急需要场地,所以只能多加人手。
有事做,有钱拿的事,村里多的是人争抢,里正笑呵呵的应下了这件事。
第六十二章挣钱很累人
等光光和孝延再来到贸记茶楼送山楂糕的时候,贸老爷这次是等着他们的。
称了重,交了货收了钱,贸老爷就请他们到楼上雅间里去坐了。
贸端礼捋着胡须认真打量光光和孝延“你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