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并不觉得如今这位是什么英主,爱新觉罗家的人每一个在我眼中都不过是渣滓。”
“万岁爷他就快要驾崩了,我只是想要问问姐姐,仍旧觉得自己当初所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吗?”
桃叶是个从一而终的女孩子,她的倔强是天真的,是一往无前的。
到了此刻,她也并不如其他的宫女一般担忧自己的前程出路,她只不过是想要婉襄认错。
可明明是桃叶从一开始就搞错了。
婉襄不想回应她什么,她要回到桃花坞去,或者……
她刚刚借助那些太湖石的力气从阴影之中走出来,柳堤之上是一群肃静的宫人。
他们手中捧着各种祭器,银蜡台、黄签盘、剪烛罐、锡座壶、柿子壶、莲子壶……
婉襄有些木然地辨认着这些东西,直到最后一个捧着天蓝釉香炉的小太监经过她,她不自觉地缀在队伍末尾,跟了上去。
她跟着他们一路往西北方向走,桃叶又跟在她身后。
她跟着他们一直进了佛楼,终于有人发现了她,捧着祭器不恭敬地窃窃私语。
这些祭器并不是为帝王崩逝而准备的。
婉襄于是松一口气,越过他们,走到队伍最前,抬起头见金身完美的漫天神佛,忽而又感觉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迫。
那些神佛都不说话,最中间的释伽牟尼似乎洞悉一切,拈花微笑。
婉襄望着他慈悲的脸,试探性地问他:“你知道我的来处吗?”
神佛没有回答,微笑的弧度都不曾改变分毫。
婉襄一下子就确定了,他们分明什么都不知道。
不知道她的来处,亦不知她的去处,什么如露如电,梦幻泡影,世人为何敬仰他们?
婉襄莫名其妙地恼怒起来,她跌跌撞撞地从蒲团上爬起来,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之中朝着大殿外面走去。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四野茫茫,在她眼中尽是荒野。
她不知道她又开始发起了高烧,在她决定好方向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身体一软,又是桃叶拽住了她。
“姐姐……姐姐你要去哪……姐姐你跟我回去,回去吃药,快跟我回去……”
可这一次桃叶没法将婉襄从地面上完全地拽起来,她还是一点一点地摔到了地上。
地面上有来不及蒸发去的积水,婉襄的身影倒映其上,她伸出手,和倒影中她的手完全重叠,却什么也感受不到。
这张脸是她,又不是她。
婉襄更用力地去按压着水里的那个倒影,可是她不动,她便不动。
她忽而明白了,越过界限的,只是她对雍正的爱意。
她希望他是个完美的人。
“贵人主子!贵人主子您怎么在这里!桃叶,还不快将贵人主子搀扶起来!”
桃叶冷眼望着小顺子,反而越加松开了手。
婉襄没有抬起头,她此刻万念俱灰,并不在乎小顺子带给她的会是什么样的消息。
又开始下雨了,小顺子在她面前蹲下来,把手中的剔红荷花纹圆盒递给她。
“这是万岁爷吩咐奴才送来给贵人主子您的,无论如何,求您打开看看吧。”
第75章 交代
婉襄跪在勤政亲贤殿; 雍正的床榻之前。
夜晚很安静,夏夜里的虫声蛙鸣都被隔绝在雕栏画栋之外,入目皆明黄色; 也同那一片白茫茫大地无干。
到这样的时候了; 他和她之间仍然隔着一重一重的帷幔,朦胧到只能看见彼此的身形。
轻纱上更有烛光; 将他们各自的边界都模糊。
先开口的人是雍正,“十三弟生前已经为朕择定了陵址,此地位于易县永宁山下,山脉水法; 条理详明,乃诸吉咸备之地。”
久不相见; 一开口便是万年之后的归处。
“朕一生不甘居于人下,如若入葬东陵; 则势必要处处以皇考为先; 不能逾越皇考陵寝之制……”
就算是皇帝; 很多话也不是能随心所欲地说出口的。
她的心绪就像是夏夜骤雨的荷塘,为他的话语打击地一团遭。
涟漪都失去了章法,三三两两地碰撞在一起; 一个接一个地碎开。
“四哥。”
婉襄低下头去,打开了小顺子递给她的那只剔红荷花纹圆盒。
去岁她为他修补的那只白瓷茶盏放在其中,另外还有那枚海屋添筹的花钉; 他如今都送给她; 还给她。
婉襄将那只花钉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放在手心里。
它所属于的那只瓷壶曾经被恶意打碎; 那时她跪在他面前战战兢兢; 何尝不是为了他战战兢兢。
海屋添筹碎裂意味着的是天年不永; 他不怪她,她又怎能不怪自己,以至于鬓发散乱,衣衫不整,却也顷刻之间就跪在了这里。
他一定是感觉到了不祥。
“这花钉上的纹样是海屋添筹,您会千岁万岁的。”
重重帷帐之内,她清晰地听见他轻哼了一声。
“这只花钉朕一直用心珍藏,却并非朕深爱其义,人之有生必有死,譬如昼夜……朕既不畏生,便不会畏死。”
婉襄的心中越加悲怆,他今夜似乎一定要在她面前提及生死之事,一遍又一遍地打击着她,将她的心揉碎若齑粉。
“你从前说朕是守财奴,是因为你仍然不够清楚,朕从皇考手中接过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他说完这些话,因为疲惫停顿了很久。
“皇考晚年疾病缠身,又受圣名牵绊,不得不施以宽仁之政,守成而已。以至于臣下耽于逸乐,结党怀奸,阳奉阴违。”
“吏治腐败,民生凋敝,雍正元年国库存银仅有两千三百六十一万又一千九百零十九两,不过如今三分之数。”
他的身体状况太糟糕了,以至于悲伤凌驾在豪言之上,只能令听者心中凄楚。
“朕即位之初,十三弟日日入宫,朕与他便日日都坐在一处发愁。”
“殚精竭诚,志虑精白,方有如今国帑充盈,吏治清明,百姓安堵之貌。”
雍正轻轻地叹了口气,“婉襄,你还记得这只白瓷杯子提醒朕的事吗?”
婉襄的手指落在那只杯盏之上,上面的花钉光洁如昨,历数着她修补它时的心迹。
还有,“勿要倔强,勿要傲慢,勿要伤了爱人之人的心。”
帷帐之内的雍正安静了片刻,他的手放在胸口,压制着的是他的痛苦。
“朕于天下已有所交代,所以朕想,朕也应当于你有所交代。你曾说朕万年之后,你愿将你的余生埋葬于宫墙之中……”
或者是那一夜的争吵于彼此而言都太痛了,他没有再说下去,余音埋藏在一声叹息之后,他给她的是他的交代。
“婉襄。”
时隔一月之后他再一次唤着她的名字,令她心神一颤。
在佛楼前一双手用力按压着粗粝地面时留下的每一处细微伤口都开始疯狂地啮咬、进攻,蚕食着有关自我的意识。
还有……
她分明知道她此时不会失去他的,但她仍然害怕。
“朕会放你出宫,会将雍和宫中的所有钱财、物品都留给你。朕说过不要你做什么节妇烈女,说到做到。”
婉襄原本以为那一夜他提及自己也会死,是想要限制她,想要告诉她她也逃脱不了被一座牌坊压于身下的命运。
却没有想到,原来他准备要放她走。
所有的触觉、感官都在这一瞬间闭塞了。
那些看不见的虫蠹不再蚕食着她身体里属于刘婉襄、或者柳婉襄的意识,不再强硬地要求她二者保全其一。
不要求她做一个完全归化于封建制度的宫妃,或者,一个来自未来,满身反骨的科研者。
婉襄的笑容之中仍然满是嘲讽,“所以我对于四哥而言不过是一件珍玩,不能令四哥满意,改造亦不成,说送走便送走。”
帷帐之后的雍正也很快冷笑起来,“真是个狠心的女人。”
婉襄并不以为忤,“四哥同我说,富察·蒲尔别是您赐给弘暾的妻子,出嫁应从夫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
女子于男子而言无异于物品,她们甚至还要比真正的物品守更多的规矩,更知讨人喜欢。
“我本来也是怡亲王府的奴才,却不忠不孝,在怡亲王孝期出此等悖逆之语。”
“相比之下,四哥今日的‘狠心’,也不算是什么严厉的指责了。”
他伤了她的心,她必须要让他知道。
雍正长叹了一口气,似乎已经十分疲倦了。他没有选择让婉襄走到他面前来,同他相见或者是最后一次。
“朕要召诸大臣、亲王、皇子议事。紫禁中的妃嫔都已经来到圆明园中,万年之后皇后会替朕、替你安排好这一切,你跪安吧。”
从“你走”,到“你跪安吧”,何尝不是一个恼羞成怒的丈夫,与心如死灰的帝王之间的区别。
她知道他要同他的大臣,同他的皇子议什么事。
雍正八年六月,雍正病重,于圆明园中召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以及大学士、内大臣数人,面谕遗诏大意。
自此以后,四阿哥弘历的地位逐步提高,其子为雍正亲自命名为“永琏”,暗含继承江山宗器之意。
他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处理重要政治军务,奉命祭陵、祭天、祭地、祭孔、祭大社大稷。
而熹妃也会成为熹贵妃,孝敬皇后崩逝之后,无人能掖其锋芒。
婉襄拜下去,她等候了许久,帷帐之中的男子郎心似铁,甚至于没有再望她一眼。
良久之后,她终于又听见他极轻地叹息了一声:“去吧。”
去也终须去。
婉襄将那枚海屋添筹的花钉与白瓷茶盏留在原地,而后她站起来,跌跌撞撞地朝着勤政亲贤殿外走去。
她上一次离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夏夜,芭蕉树被困于大雨之中,狼狈哀戚,毫无还手之力。
而今夜更比芭蕉狼狈的是她。
“……宫中的妃嫔今日都来到圆明园中,可安置好了?”
熹贵妃一面同那图说话,一面脚步匆匆地朝着勤政亲贤殿中走,在望见婉襄的一瞬间停下了脚步。
她的姿态仍然优雅端庄,立如玉树,静静地等待着婉襄朝着她走过来,同她行礼。
婉襄此时已经毫无一点仪态可言,蝉鬓山倾,衣饰脏乱,但她还是应激性地低头,同熹贵妃问了好。
“嫔妾贵人刘氏,问熹贵妃安。”
“贵妃?”这个词在熹贵妃唇齿之间流转过一遍,莫名地有了些嘲讽的意味。
她靠近了婉襄,温柔地将她鬓边的碎发都别到了耳后,而后极其粗暴地捏起了她的下巴,迫着她同她对视。
婉襄知道的,熹贵妃是要告诉她,要温和或是狠戾,如何待婉襄,皆在她一念之间。
“这个称呼没有多久了。”
她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因是皇帝生母而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所以一个贵妃之位,旧日的荣光在她眼中根本一文不值。
“不过你还是超乎了本宫意料。你放心,本宫不至于要同一只脚下的蝼蚁为难,会遵循万岁爷的意思的。”
“万岁爷嘱托的是皇后。”
婉襄倔强地提醒了她一句,就像是雍正晕厥那一夜,她和她的对话一样。
“追封的皇后倒也是皇后,只不知熹贵妃娘娘午夜梦回之时,会不会觉得有些许遗憾。”
熹贵妃即时松开了手,用力地推了婉襄一把,“你敢同本宫这样说话!”
婉襄本在病中,如何经得起她这般大力推搡,循着惯性重重地摔在了勤政亲贤殿前的地面上。
疼痛不足以击倒她,旋即她轻轻笑起来。
“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永远都得不到的东西,熹贵妃娘娘,即便真如您所想,您的一生也会满是遗憾的。”
那图轻轻地推开了熹贵妃僵硬的,指着婉襄的手臂,轻声提醒她。
“娘娘,万岁爷还在殿中等着您,似这般杂事,您实在不必在此时处理。”
婉襄在她们眼中不过是这砖石缝中,为春风带来的一颗草子,即便再是倔强地在风雨中发芽生根,也仍然可以轻易为人连根拔起。
不过她不在乎。
经过婉襄的时候,熹贵妃的衣摆轻轻拂过她的手臂。这样的抚触,躲避是没有意义的。
婉襄努力地从地上站了起来,尝试着往前走。
方才熹贵妃说什么?
六宫之中的嫔妃都从紫禁城中赶到了圆明园里。
那常在也来了,她可以帮她了……
第76章 冒险
“刘婉襄; 我为什么要帮你冒这样的险?翻承干宫或是钟粹宫的宫墙,与勤政亲贤殿是完全不同的。”
婉襄躺在绾春轩中的长榻上,望着窗外一片生机盎然的桃林。
那常在的声音如期粗粝地磨在她心上; 她淡淡地回答。
“我并没有要你翻越勤政亲贤殿的宫墙。”
“皇后娘娘安排了各宫无病无痛的嫔妃前去万岁爷那里侍疾; 你只需要在今日侍疾的时候把这颗药丸放进万岁爷的茶水中便好。”
那常在是身手敏捷,极其机变之人。
“这颗药丸入水即化; 无色无味,不会为人发觉的。”
那常在顷刻冷笑,眸中满是锐利之色,“既这药丸有此神奇功效; 你为何不即时献上以邀宠?”
“万岁爷平时便好丹药之道,不会引以为奇的。”
若是可以的话; 婉襄当然会自己将这颗药拿到勤政亲贤殿,偷偷地喂雍正吃下去。
可是她做不到。
“自五月以来我便生了病; 皇后娘娘没有安排我前去侍疾; 万岁爷也恐怕不会再召我。”
他毕竟都已经同她交代过遗言了; 连他自己以为的最后一面也不肯让她见。
婉襄倦于同那常在解释这些,这场病只不过是一直在消耗她的精神。
其实它若能厉害到一下子夺去她的神志,令她晕厥一段时间; 倒也就好了,免去她今日这一番苦楚。
婉襄收回自己望向窗外的目光,回头望着那常在。
连月不见; 那常在的容色似乎更添娇艳。
她原来就艳丽地像是草原上的日吉娜; 夏日水草丰美,正是时节。顾盼之间神思烨然; 她的美丽总令人惊叹。
“那常在方才问我; 你为什么要帮我冒险。不; 你不是在帮我,你是在帮你自己。”
那常在低头闲适地整理着她的护甲,语气不疾不徐,“汉人狡诈,我是不会被你的诡辩说服的。”
婉襄不以为忤,继续沿着她原本要说的话说下去。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或者你们姐妹所仰赖的皇帝是雍正,而不是下一个。弘历、弘昼,你和他们都没有交情。”
“我已经打听过了,你和桃叶在被下放为粗使宫女之前,侍奉的是康熙的宜妃。”
宜妃,郭络罗氏,生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以及皇十一子胤禌。
胤祺和胤禌都可以勉强不提,皇九子胤禟,因支持皇八子夺嫡而为雍正深为忌恨,改名塞思黑,圈禁而死。
而宜妃本人嚣张跋扈,傲慢无礼。
于康熙丧仪时不敬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搬出宫与长子恒亲王居住之后更数年无有问安折进上,使雍正不愉,未得任何尊封,晚景凄凉。
“一个不讨未来皇帝和太后喜欢的太妃,甚至于小小太嫔会是什么下场,你应该很清楚。”
那常在不再如方才一般敢于向婉襄展示她的目光,整理护甲的手停下来,她已经开始权衡得失。
婉襄在这时候适时地添上一句,“我是要救他,你不必担心。”
“我不在乎你是要救他还是害他,我只关心我自己,还有我的伊尔哈。”
“我又为什么要相信你?满宫嫔妃宫人都知道你被他从勤政亲贤殿中赶了出来,一月不得诏,也许你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