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谦妃后我在清宫修文物-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高祖是刘邦; 传言中他是赤地之子,斩杀白帝之子化成的白蛇起义。
而鱼腹丹书与狐狸作人语,高喊:“大楚兴; 陈胜王!”都是陈胜和吴广的把戏。
他们都是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 但婉襄当然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所以雍正一周岁就能写“敕”字; 当然也是无稽之谈。
婉襄原本也就是随口一说; 不指望当真得到些什么; 她还是兴致勃勃地看着今日抓周,宗室女眷们送给弘曕的礼物。
“兆佳福晋送给弘曕的是一只黄色玻璃做的水丞,我记得四哥从前也用过两只差不多的,一只是黄色玻璃光素的,往里面插一支细的笔,便像是一只梨。”
“还有一只是椭圆形的,质地是不透明的乳浊玻璃,虽然很小,但是做得很精致,线条流畅,质地也很细润。”
雍正正在批奏章——儿子过生日,可碍不着老子什么事,该加班还是加班。
闻言抬头看了一眼,“这恐怕还是当年十三弟用过的,特意找出来送给弘曕,盼着他能像十三弟一样成才。“
婉襄下意识地就想说,为什么弘曕不是像自己的阿玛一样成才,很快又反应过来,那这“材”,一般人还当真成不了。
“裕妃娘娘送的是一套象牙管宝翰宣纶狼毫笔,这样多的笔,啧啧啧……”
也不知道弘曕要用到什么时候去。
清代皇子一般六岁就会上学,运气不好一些的,像雍正这样,要一直读书习字到大几十岁。
野史上记载有一个故事,说弘曕幼时在圆明园中玩,偶然遇到了乾隆。
乾隆喜爱自己这个幼弟,招手让他过去,结果他却害怕自己这个皇帝兄长,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乾隆倒是也没跟他生气,只将他身边的宫人全部惩罚了一遍。
弘曕真不愧是她的儿子,若是有人天天押着婉襄天不亮就去读书,一年只有寥寥几日能够休息,婉襄也只想溜之大吉。
“富察福晋送的是两方墨,一方是星聚万年枝墨,另一方是吴天章龙宾十友集锦墨。另外高侧福晋也送了松花石素池砚。”
都是康熙年间的旧物了,十分珍贵。
“水丞、笔、墨、砚……送给男孩子的全是些文房用具,好像男孩子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似的,当真是没意思。”
雍正撇了她一眼,“也就是你这个额娘实在不着调,送他什么走马灯、毽儿、琉璃喇叭、布噔的,全是些小孩子的玩意儿。”
婉襄不服,“弘曕本来就是个孩子。人生的前几年不需要那么上进努力,四哥瞧嘉祥,她不就长得很好么?”
弘曕今日抓周,眼前之物水果、糕点、官诰、笔砚、算盘、四书五经并一本诗集。
而弘曕一生,就像是他抓周时抓到的那本诗集一样,原本于国家也没有什么贡献成就,又何必那么辛苦。
这社会没有那么多出路,男子的想法总归和女子不一样,他们没有继续讨论下去。
“我还是最喜欢四哥送我这柄青玉嵌彩色石荷鸟图如意。”
弘曕周岁,于婉襄也是喜事,所以雍正疼爱婉襄,也送了她许多礼物。
这柄如意青玉质,如意首为卷云式,首与柄上各以碧玺、碧玉与青金石镶嵌出一副荷塘对燕小景,色泽淡雅。
燕趾端雕琢海水纹,“荷”、“燕”为“河晏”,取“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之意。
“大海风平浪静,黄河河水澄明,便是‘海清河晏’。却并没有提及长江。”
“日前内阁学士凌如焕奏言,伊奉差湖北学政之时,知自湖北彝陵州至四川夔州府,数百里之间两岸对峙,滩险石巨。”
是长江天险之地,“此处商民往来,若遇风涛之险,便只能依赖江边之小船救援。然而归州城外如今不过只有救生船三只而已。”
“上百里流域,只有小船三只,那怎么能足够呢?”
雍正点头沉思,“无论江河湖海,水上之事,都须得谨慎。朕前几日也得到消息,瑞安营都司佥书林逢春及弁兵遇风溺毙,当真是……”
他觉得惋惜,不想再提。
“三峡之地树木价格颇贱,不过二三十两银子,便可以造一艘小船。朕已令湖广总督并四川巡抚清查三峡之地所需船只树木,嗣后回报处理。”
婉襄总觉得这时候的雍正才是最有魅力的。
她望着他痴痴地笑了片刻,为他察觉,低下头去偷笑,“在那里做什么?朕口干舌燥,去给朕沏一盏茶来。”
婉襄从善如流,很快站起来给他沏了一盏菊花普洱。
小暑已过,阳气旺盛。须得要劳逸结合以保护阳气,菊花普洱最为适合。
雍正还有事忙碌,顾及不上沏茶的人,“苗疆有事,多由于兵役之扰累。过往许多文武官员不知防微杜渐,使得苗人忍气吞声多年,终逞邪谋。”
其实从明朝开始,贵州便有群苗滋事,汉民为其摧残,夷亦受其荼毒,使朝廷有削弱贵州土司势力之意,连续发动战争,消灭了四大土司之三。
到清初时,水西土司又被消灭,使得四大土司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法不责众,苗民深居深山,占尽沿江而出之便利,使得雍正时期贵州苗患更甚于清初土司之乱。
少民之事最是错综复杂,苗族性悍好斗,又居云、贵、川三省交界,谁都不想沾上这麻烦,也就无人管束,更促就贵州苗区的化外之地。
雍正六年时鄂尔泰任云贵总督,便进言雍正曰:“若不改土归流,三省交接皆受其扰。”使得雍正下定了决心,甚至不惜动用重兵。
五年之间,开辟出来的土地便称为“苗疆”,或者“新疆”,设立了占地二三千里的古州、台拱、清江、都江、丹江、八寨六厅,合称“新疆六厅”。
在筑城驻兵、建厅设治之时,因为对清兵恐惧甚深,雍正十年,雍正十一年苗民也都和清兵爆发了不同程度的冲突,但最终胜利的当然是清廷这一方。
不过平定苗疆之意,自雍正六年开始,到雍正最终驾崩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会给他造成很多的困扰与麻烦。
“朕上月已令弘历、弘昼入值办理苗疆事务,希望他们能够得到历练。”
到明年二月,贵州黎平人包利将在古州以“苗王出世”号召苗民反清——果然都要弄出点异像来。
而后因官吏滥征钱粮,古州地区的八妹、高表等寨苗民蜂拥而起,聚众两万余人。
他只能处理部分事务,后面的事……便全都要交给乾隆了。
婉襄简直想劝雍正不要那样上心了,反正结局……
她什么都不能说,她发现她总是以结果论,却忘记了,这结果是原因促成的。
婉襄知道自己在此时不能表现出任何异样来,“四哥好好喝茶,好好烦恼,我要继续去看今日新得的那些东西了。”
方才那柄青玉嵌彩色石荷鸟图如意还只是小意思,雍正更送了她一套木镶各色玉石瓜果的九九如意。
如意九柄成套,最中间的一柄为灵芝,而后是石榴、瓜蝶、佛手、仙桃各一对,分别取义天地长春,喜庆多字,绵绵瓜瓞,福寿吉祥。
如今九柄陈列,只觉得精美富丽之外,的确给她带来了热闹喜庆之感。
婉襄再次欣赏了一番,忽而沉默下来。
“嘉祥因生在怡贤亲王忌辰,所以每年生辰都不得好好庆祝。倒并不是说不该如此,但今日弘曕周岁热闹,我总觉得好像亏欠了嘉祥什么。”
她将嘉祥带到这世上来,嘉祥为她增添了许多欢乐,但是她却也不得不剥夺她出生在皇家应当拥有的许多的东西。
她永远是最爱她的那一个,可是她也没得选。
况且,父母永远会先一步离开自己的孩子。
“我想借花献佛,把这套如意送给嘉祥,往后它们陪伴着她,就像是我和四哥陪伴她一样。”
雍正的笔停下来,同样也是一默,“朕原本想说让内务府再造一套的,但,既你是这样想的,便这样做吧。”
“只别让朕看见嘉祥拿着一柄如意到处乱跑,吓唬人要打人便好了。公主还是要有个公主的样子。”
嘉祥的性格是有些太外向活泼了,不像个小公主,像个女将军。
雍正的话将婉襄逗笑了,她的笑声从含韵斋传出去,连蝉鸣声也听不见了。
第246章 饮酒
“七月是‘鬼月’; 初一日地府要开地门,让地府中的鬼道人间来游荡。七月初二又叫‘开天门’,许多商户都不营业。”
婉襄饮了一口菊花酒; 继续道:“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会在上元赐福; 地官会在中元赦罪,水官会在下元解厄。”
去岁中元,地官是否赦罪她不知道,她揭发了圆明园中最凶的那只恶鬼的罪行。
“而七月的最后一日又叫做‘关地门’; 众鬼都要回到地府中去。果然一整个月,都叫人胆战心惊的。”
雍正将杯中的菊花酒一饮而尽; 满不在乎地道:“心中有鬼,才需要畏惧鬼; 你若心中无鬼; 又何谓如今是一月还是七月?”
这就是雍正九年嘉祥出生之后; 他特意让酒醋房酿造的。
原本是用于嘉祥出嫁,今日忽而想起来,事情又少; 便让人送了一坛过来,味道十分不错。
婉襄拿起酒壶,重新为他满上酒杯; “但得长留脸上红; 莫辞贵买尊中醁。四哥难得无事,多饮些吧。”
雍正举起酒杯; 正欲饮酒; 闻听婉襄此语; 便又放下来,“若是这样说,便要罚你一杯。”
“朕何日无事?无非是见你无聊,所以才陪一陪你罢了。”
哪里是这样。
分明平日自己常常说若是无事的话要同她饮酒,总想将她灌醉,见她脸红娇媚模样。
婉襄此时也不和他辩驳,只举起酒杯,碰了碰他的,“四哥满饮此杯,我饮一半。”
雍正斜睨了她一眼,“一半又一半,这杯酒都喝了四次了,还不肯喝完。”
婉襄脸皮厚,如约喝完一半就放下,“四哥这般多话,是想要逃酒么?”
雍正轻哼一声,便将杯中酒再一次喝完了,而后豪迈道:“倒酒!”
“四哥不愧是真龙天子,当真爽快。”婉襄拍了拍他的龙屁,再一次为他满上了酒。
“朕就是这样汉子。”雍正的手指敲在酒杯上,“今日你似乎是有些旁的企图,过分殷勤了。”
婉襄便望着他笑,“才看着古书做了解酒方,今日想要试一试。”
她不敢说是要给他试一试,怕最后喝醉的又是她,第二日被他嘲笑。
此时雍正倒也没有忙着嘲笑她,“哦?是从哪里看来,又是怎样做的?”
“是《清异录》中的‘爽团’之方。以新鲜金杏,浸之以甜水,入生姜、甘草、蜀椒、缩砂、白豆蔻、盐花、沉檀、麝香末搅拌均匀,日晒至水尽味透,又加香药添味,一枚即可解宿酒之乏。”
每一颗杏子都是婉襄亲自挑选,洗净,而后再一步一步做下来的,花费了她不少时间。
婉襄越说越兴奋,干脆站起来,从花梨木嵌玻璃多宝阁的小柜之中拿出了她装爽团的黄色玻璃小罐。
不再坐在雍正对面,直接坐到他身旁去,“四哥现在就想尝一尝吗?”
《清异录》中也没有配图,不知到做好的爽团是什么模样,即便婉襄已经十分注意,用油纸将每一个团子都包了起来,但拆开之后,样子还是黑乎乎,不甚美观。
雍正的拒绝展现了语言的艺术,“你做的解酒丸,效果自然是很好的。若是此时吃解酒丸,方才这些酒岂不是都白喝了?未免可惜。”
他到底还夸了夸她,婉襄原本也没勇气逼着他吃下去,害怕吃坏了她,此时便也正好就坡下驴,将这爽团重新收了起来。
“那好吧,还是继续喝酒。”
今日立秋,婉襄在勤政亲贤殿中做汉女装束,前些年在买卖街买的衣服仍然很合身,她私下里偶尔会穿。
立秋时,古代人会剪楸叶戴在头上,取“秋”意。
此时雍正将她发髻上的楸叶摘下来,欣赏了片刻,“也是海屋添筹。”
婉襄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把这纹样在楸叶上剪出来。
其中含义,不言自明。
“给嘉祥剪的是一只兔子,她真是喜欢兔子。问她要什么,她总是这样回答。”
雍正将那片楸叶重新戴回到了婉襄头上,又折下小机之上最后一朵栀子花,别在婉襄发间。
南朝时,栀子花在诗词之间,指代的是恋人。
而后雍正举起酒杯,“这次总该一饮而尽了。”
婉襄笑了笑,和他碰了杯。
又道:“今日剪楸叶时听富察福晋说,京城街市上有卖用新鲜荷叶包的鸡头米,我让小顺子帮忙去买了一些。
“到时我亲自下厨为四哥煮鸡头米,四哥尝一尝。”
鸡头米即是芡实,御膳房做的东西总是太过精致了,反失了食材真味。
她依偎在他身旁,他忽而直起身体,为婉襄倒满了酒,“也就是同你在一起,朕才能从那些繁忙朝事之中短暂抽身,也品一品这杜康之美。”
但开口却又是朝事,“从前藏中有阿尔布巴等事,恐怕准噶尔逆贼乘间来犯,因此朕令□□/喇/嘛移驻泰宁边近地方,以便于照看。”
“而随□□/喇/嘛一同移居之子弟人等,久离故土,不免思乡。如今各处紧要隘口都已经着操练精兵严固防守,藏中已无事,应令□□/喇/嘛回藏。”
“朕已经令果亲王前往泰宁,护送□□/喇/嘛回藏了。”
□□喇嘛是藏传佛教的领导者,也是藏地的管理者,他的回归对于藏地的稳定会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雍正这样重视,要一位亲王亲自前往护送。
“果亲王前往泰宁地方,沿途经过直隶、山西、陕西、四川等处,朕也令他顺便阅看这些地方满洲驻防之官兵。”
这些地方没有战事,反而更容易出问题。
雍正一生勤政,要将这些事完全从他身上剥离,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婉襄也并不催促他改变话题,安静地靠在他怀中听他说下去,只偶尔举杯和他一同饮酒。
“西北军务关系重大,数日之前,朕谕办理军机大臣等,议论西北之事。”
“雍正七年起,于准噶尔用兵已有数年,边境将士鞠躬尽瘁,精忠报国,然久在边外,不得与亲朋家人团聚,想来也是不忍。”
“因此朕以为应当趁此时我强敌弱,直捣黄龙,将敌军尽数擒杀。军务早完,将士方能卸甲归田,休养生息。”
“或者应当遣使者前往准噶尔,使噶尔丹策零知晓厉害,俟其醒悟。”
仍然在纠缠这个问题。她所知的只是结果,而这个结果的诞生,会让做决定的人付出无数的纠结与努力。
“四哥既让军机大臣详细筹划,想必如今已有结果了?”
他和她碰了碰杯,婉襄的注意力都在这件事上,不知不觉便将杯中酒都一次喝尽了。
雍正微笑起来,继续道:“准噶尔蛮夷,世代皆为凶顽之徒,数次举兵侵/犯大清疆域。儿噶尔丹策零之凶顽狂悖更甚于其父策妄阿拉布坦。”
“皇考在时,尽管策妄阿拉布坦数有不轨之行,尽为皇考以宽人之心赦免包容,不加诛戮。朕先时也以圣祖之心为心,屡降恩旨,希望能平息两方纷争。”
但对于噶尔丹策零这样的人来说,便只会觉得大清皇帝软弱可欺,变本加厉。
“然而噶尔丹策零始终不知悔改,数有侵扰众蒙古之举。可那时,朕也不过令西北两路大军驻守边地,以防守为要,无欲毁其巢穴,灭其丑类。”
的确是噶尔丹策零在自取灭亡。
“自贼人于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