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得让司令官亲自上前线,也绝对不能后退一步。
为了让周涌涛放心,施授良立下了军令状。
至于另外一个主要战场,跟施授良没多大关系。
不过,他看了出来,周涌涛一直忧心忡忡,明显跟东望洋的局势有关。
用周涌涛自我解嘲的话来说,这感受,好比是一个去医院复诊的癌症病人,哪怕早知道患了绝症,也在期望有奇迹发生。
也就在周涌涛与施授良讨论,准确的说是向施授良询问,是否需要向南方战区,其实是向奥洲增兵的时候,林世平与秦风烈赶到,还带来了最新的战报,而且就是由东望洋舰队发来的战报。
当地时间4日上午,8点45分左右,东望洋战争爆发。
纽兰军队在正式宣战之前打了第一枪。
按照东望舰队司令部发来的战报,纽兰战斗机偷袭了在霍努岛以东1000千米,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帝国空军的预警机,还开火击落了护航战斗机,帝国海军的战斗机随后就开火还击。
只是,战斗才打响,具体的情况如何,战报中没有提到。
周涌涛没耽搁,立即就把罗佑宾叫了进来,让他去联系其他内阁成员,并且让外交大臣立即发表声明。
当然,还要着手修改提前拟定好的宣战书。
与此同时,东望洋,霍瓦依群岛以东海域。
在朱廷轩的率领下,小队里的4架“战…9b”正加速朝北面飞去。
大概10分钟之前,收到语音呼叫的时候,朱廷轩还认为是预警机的指挥员在跟他们开玩笑。
只是,随后就收到二小队战斗机飞行员的呼叫。
2架在预警机东北方向飞行的“战…9b”被敌机的火控雷达锁定,而且遭到了攻击,正加速转向逃逸。
敌机来自北面!
虽然万分震惊,但是朱廷轩没敢迟疑,立即下达了战斗命令。
按照任务部署,只要受到了威胁,哪怕没遭到攻击,执行护航任务的战斗机都可以立即开火。
出现在霍瓦依群岛东部,还使用火控雷达,敌机肯定是不怀好意。
其实,在他下达命令前,二小队的另外2架“战…9b”已经转向,启动了雷达,发现了从北面杀来的敌机。
此外,那架空军的“指…8c”也已向南转向。
朱廷轩没多想,也不用多想。
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探测距离,“指…8c”肯定采用的区域扫描模式,把雷达波束集中在东边一个相对较为狭窄的范围之内,并且通过调整雷达波束的指向,实现大范围探测。因为得重点监视东边,所以对其他方向的监视力度肯定是远远不够,也就难以及时的发现从其他方向逼近的敌机。
如果敌机从超低空突防,那就更加如此了。
至于敌机为什么首先攻击护航战斗机,或许是担心被预警机发现,并且遭到护航战斗机拦截。
毕竟,就算是在超低空飞行,随距离缩短,仍然会被预警机发现。
当然,只要击落护航战斗机,预警机就是手到擒来。
只用了不到3分钟,4架“战…9b”的飞行速度就突破了8马赫,而且在继续加速,很快就会突破2马赫。
为了尽快赶到,4架“战…9b”在加速前就抛掉了副油箱。
这不算快,在丢掉外挂导弹之后,“战…9b”能在3分钟内从9马赫加速到2马赫。
现在,速度决定了一切。
预警机刚发来消息,最先遭到攻击的2架“战…9b”已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且均是被敌机发射的导弹击落。
敌机,距离“指…8c”大约350千米,离那两架“战…9b”均超过100千米。
虽然遭到电磁干扰,“指…8c”无法判断出敌机型号,但是从交战距离来看,很有可能是纽兰海军的f…14。
在全球现役战斗机当中,只有3种能够搭载与使用远程空空导弹,f…14是其中之一。
由f…14搭载与使用的ai…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理论射程超过了150千米,实际射程肯定有100千米。
此外,纽兰海军拥有专门执行电子战任务的ea…6b。
为了给预警机争取到转向撤退的时间,二小队的另外2架“战…9b”已经赶到,并且朝敌机开火。
只是,此举没什么意义。
在敌方电子战机的干扰之下,预警机的雷达都无法准确识别敌机,甚至没有能够形成持续的跟踪,“战…9b”的火控雷达肯定无法持续跟踪,也就没办法获得火控数据,更别说控制导弹击中敌机。
不过,2架“战…9b”确实具有很大的威胁。
如果敌机的目标是那架“指…8c”,就首先要赶掉2个拦路虎,不然在距离缩短之后,就会被“战…9b”击落。
冲刺飞行了大约5分钟,朱廷轩才打开了火控雷达。
干扰非常严重,雷达几乎没办法正常工作,而且给出了受到干扰,火控雷达无法正常工作的提示信号。
一个红色的感叹号。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
过了差不多半分钟,雷达屏幕上的红色感叹号消失,随后就出现了几个代表不明身份目标的黄色光点。
只是,信号很微弱,或者说很不稳定。
火控雷达在频繁的调整工作频率,削弱受到的电磁干扰,敌人的电子战机也在根据截获到的雷达信号进行调整。
这种干扰与反干扰,其实是最基本的电磁对抗战术。
火控雷达探测到了敌机,只是没形成持续跟踪,也就没获得速度、高度与距离等具体的敌情数据。
不过,肯定在kk…9e的射程之外。
原因也很简单,kk…9e的射程跟纽兰海军的ai…54在伯仲之间,敌机没用雷达锁定朱廷轩他们。
如果已经进入导弹射程,敌机的雷达就会锁定这些“战…9b”,然后雷达告警机就会发出警报。
只是,这并非好事。
因为离得太远,所以就算4架“战…9b”的速度已经超过2马赫,也没能及时赶到。
在8点55分左右,“指…8c”的指挥员发来消息,二小队的另外2架“战…9b”也被敌机击落。
其实,在大约3分钟前,朱廷轩在编队通信频道里,听到了二小队飞行员的呼叫声。只不过受到干扰,他没听清楚。在预警机发来消息前,胡海涛还在呼叫,努力的跟二小队的飞行员取得联系。
现在,还有4架敌机在追击“指…8c”,预计将在5分钟之内进入导弹射程。
因为离得太远,所以朱廷轩这边4架“战…9b”无论如何都无法及时赶到。
最后关头,预警机的指挥官下达了独自作战的命令,并且提醒朱廷轩,留意来自东边的敌机。
就算已经转向逃逸,可是跟战斗机比,预警机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9点不到,与预警机的通信联络中断。
只是,根本就没有时间让朱廷轩悲痛。
就在预警机被击落之后,雷达告警机发出警报。由他驾驶的“战…9b”被雷达锁定,敌机或许已经发射了导弹。
留给朱廷轩的时间,就只有几十秒了。
第142章 来自北面
霍瓦依群岛的西南海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旗舰“刘长勋”号。
“报告!”
通信参谋突然出现,还大喊一声,把盯着地图沉思的白华伟吓得连着哆嗦了好几下。
没有等他开口,站在旁边的刘尊岭少将就转过身去,从面色尴尬的通信参谋手上接过了电文。
刘尊岭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参谋长。
此外,他是刘向真的小儿子,也就是刘尊山的同族兄长。
在白华伟到来之前,一直是由他指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至于电文,很传统,甚至有点复古的味道。跟过去不同的是,内容是用喷墨打印机打上去的。
迅速扫了一眼,刘尊岭就把电文递给了白华伟。
由珍宝港驻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已经确认在东北方向上的战斗当中,遭遇了纽兰海军的舰载战斗机。
电文当中明确提到,这次是飞行员的目击报告。
也就是说,这份情报有极高的可信度。
纽兰海军的f14战斗机出现在距离霍瓦依群岛不到1000千米的地方,还在100多千米之外,用远程空空导弹发起攻击,不但击落了护航的重型战斗机,还击落了正转向规避的预警机。
这些重型战斗机来自纽兰西海岸?
看完电文,白华伟的目光再次落到了面前的海图上。
虽然在“贺永兴”号上,已经用大型投影屏幕取代了传统的海图,但是在“陈炳勋”级前5艘上,依然是传统海图。
其实就是一块壁板,用防水材料制成的海图就挂在上面。
跟海图桌相比,壁板占用的地方更小,而且不需要弯腰埋头,即便盯着看上几个小时也不会腰酸背痛。
刘尊岭走上去,用水墨笔在海图上圈出了一片扇形海域。
他没有做解释,也不用解释。
如果情报没错,搭载那些f14战斗机的纽兰航母就在刘尊岭圈出来的那片海域里。
刘尊山的这个举动,其实是在告诉白华伟,他并不相信那些战斗机来自纽兰西海岸。
派岸基战斗机奔袭数千千米,至少要进行3次空中加油,还得出动大型加油机,那么有什么理由不用空军的重型战斗机?
相对于海军舰载战斗机,空军的重型战斗机明显更适合执行这类任务。
再说,纽兰空军的f15并不比海军的f14差。
不说别的,f15进行空中加油的效率更高。
为海军的f14服务,还要出动安装软管加油系统的kc135,无法使用加油效率更高的kc10。
只是,白华伟考虑的并不是这个问题。
“你觉得,纽兰海军为什么要把舰队放在北面?”
白华伟问出来之后,刘尊岭朝他看了一眼,不过并没有开口回答,随后又把目光转向了海图。
显然,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纽兰海军的目标都是,而且只是夺回霍瓦依群岛。
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纽兰本土的纬度更高,霍瓦依群岛在其本土西南,但是从军事的角度看,纽兰海军要想用最小的代价夺回霍瓦依群岛,就得从东南方向发动进攻,而不是东北方向。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霍瓦依群岛的整体走向是从西北到东南,面积最大的几座岛屿都在东南。如果选择从东北方向发动进攻,就要直接面对东边的几座大岛,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如果从东南方向发动进攻,不但能够避开部署在其他岛屿上的防御部队,还能选择防御较为薄弱的地点发起突击。
不过,关键其实是北面的阿拉斯地区,准确的说是属于阿拉斯地区的阿留群岛。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100多年之前的始武大帝时期,帝国击败当时的骆沙帝国,获得了包括阿拉斯在内的极北地区。只是受国力限制,帝国没能及时出兵占领远在北孤大陆西北角的阿拉斯地区。当时的纽兰联邦趁虚而入,出兵占领与控制了阿拉斯地区。直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才出兵夺回了阿拉斯地区,还将其设为第四十五个行省级辖区,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
严格说来,帝国没有夺回整个阿拉斯地区。
在枫叶国的西海岸外面,紧挨着纽兰共和国的门户群岛,直到现在都由纽兰共和国实际控制。
这也成为了纽兰共和国宣称拥有阿拉斯地区主权的一大依据。
阿拉斯地区的主要问题,其实是人烟稀少。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帝国一直在鼓励向阿拉斯地区移民,比如为长期生活在阿拉斯地区的移民免除个人所得税,为当地居民生活补贴,后来甚至无条件的为任何去当地定局的帝国公民5平方千米的土地,但是相对恶劣的天气,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帝国当局的鼓励政策依然显得不够给力,至少不足以打动帝国民众,移民政策产生的效果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直到现在,整个阿拉斯地区的居民都还不到500万!
跟已经达到10亿的人口总量比,这点居民显然太少了。
此外,在这500万居民当中有大约300万住在南部地区,也就是阿留群岛南端的几座岛屿上。
至于北部地区,几乎全是人迹罕至的雪原。
由此可见,阿留群岛是阿拉斯地区的核心所在。
由阿拉斯地区进军北孤大陆?
显然,这是纸上谈兵才有的想法。
虽然阿拉斯地区是北孤大陆的一部分,东边就是枫叶国,而且其东南的门户群岛邻近纽兰共和国的西海岸地区,但是在极北地区与阿拉斯地区之间,隔着一条几十千米宽,常年风急浪高的海峡。
关键还有,从帝国本土核心地区到阿拉斯地区,没有铁路与公路,只能走海运。
此外,从阿拉斯地区到纽兰共和国西海岸地区,哪怕是到枫叶国,同样没有具有军事价值的道路,依然只能走海运。
既然是走海运,有什么理由不选择霍瓦依群岛,而是去环境恶劣的阿拉斯地区?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阿拉斯地区同样是一片难以逾越的死地。
从阿拉斯地区攻打帝国本土,同样是纸上谈兵。
只是,也不能说阿拉斯地区毫无价值。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帝国耗费大量的资金,在阿留群岛南部的几座岛屿上,建造了数座综合军事基地。
主要就是空军基地与海军航空兵基地。
利用这些基地,尤其是部署在这些基地里的反潜巡逻机,帝国海军在此打造了全球最为严密的反潜网。
简单的说,从阿留群岛往南,一直到霍瓦依群岛最西边的中转岛,沿着贯穿北东望洋的皇帝海山,建立起了一条以海底声纳基阵为主,由反潜巡逻机与反潜舰艇加强,隔断整个北东望洋的反潜壁垒。
这条看不见的壁垒,是帝国核心利益圈的外围防线。
关键就是,在霍瓦依群岛以北的北东望洋,一直到阿留群岛,就没有几座岛屿。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帝国海军的潜艇就充分利用了这个地理因素,通过北东望洋前往纽兰本土西海岸附近海域执行破交任务。也就是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发现了一个秘密,即源自西东望洋,流经了狭夷本土,沿千岛群岛与阿留群岛向东而去,最终到达北孤大陆西海岸的北东望洋暖流。
利用这条平均速度在5节左右的暖流,潜艇能够减少大约五分之一的航渡时间。
到了战后,北东望洋更是成为帝国潜艇与纽兰潜艇斗法的天堂。
当然,从巨大陆东部地区到北孤大陆西海岸的最短航线就要经过北东望洋。
高峰时期,也就是波伊战争期间,在北东望洋活动的帝国潜艇与纽兰潜艇,加起来超过了100艘!
帝国海军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潜艇事故就发生在这里。
虽然帝国海军对外宣称,导致“蛟鲨”号失事沉没的原因是氧气泄漏,但是这么说只是为了应付民众,真实原因是一次差点引发第三次全球大战的潜艇对抗,“蛟鲨”号的对手就是一艘纽兰海军的攻击潜艇。不是纽兰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蛟鲨”号,而是“蛟鲨”号在对抗的时候,超过了最大潜深。
当然,纽兰海军的损失也很巨大。
在北东望洋的海底,至少有3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的残骸,以及约400名官兵的遗骸。
按照传闻,至少有1艘纽兰潜艇在对抗中被帝国潜艇用鱼雷击沉。只是因为综合实力远不如帝国,如果开战肯定会战败,没有任何的胜算,所以纽兰海军才忍气吞声,没敢大张旗鼓的对外宣传。
相对而言,北东望洋对帝国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在北东望洋是防御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