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358章

帝国争霸-第358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实际测试,使用柴油机的最大行程至少都能够提高一倍!
    仅此一点,就足够让帝国陆军下定决心了。
    道理也很简单,在帝国陆军的战术体系中,主战坦克既是防御支撑点,也是反击的突击力量。关键是,帝国陆军主要面对广袤的大陆战场。这些因素都对坦克的行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帝国陆军在战后装备的坦克,无一例外的全都拥有高于同时代其他坦克的行程。
    比如zt80,最大公路行程达到了600千米,而同时代的其他坦克一般在400到500千米之间。
    为了获得足够远的行程,帝国陆军甚至愿意牺牲一部分其他性能。
    同样是zt80,因为需要增大油箱的容积,导致车体尺寸没办法缩小,结果为了控制住战斗质量,就只能削弱装甲厚度。
    柴油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技术进步得到了解决。
    比如,过去的柴油机对油品都很挑剔,为zt99研制的双增压柴油机,甚至能直接使用汽油!又比如,柴油机的低温启动性能很糟糕,通过安装小功率的辅助发动机,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关键还有,在双增压系统的助力之下,柴油机的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就拿启动速度来说,双增压柴油机不比燃气轮机差多少。在20摄氏度的环境温度,海平面高度,冷车启动达到最大输出功率也就只需要20秒钟。理想情况下,能在大约7秒钟之内,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30千米。
    要说的话,zt99的起步速度绝对不算慢。
    配备燃气轮机,以机动性能见长,战斗全重40多吨的t80,从静止到每小时30千米的加速时间都接近6秒。同样配备了燃气轮机,战斗全重达到64吨的1a1,加速时间差不多7秒。
    如果zt99采用1500马力燃气轮机,加速时间为64秒。
    可见,使用燃气轮机的提高幅度并不明显。
    由此带来的问题却非常突出。
    要达到450千米的公路行程,zt99得拥有1800升的内部油箱容积,而在使用柴油机的情况下,即便是把油箱容积缩小到1200升,都能达到550千米的行程,扩大到1500升就能达到700千米。
    千万不要小看几百升的内部容积。
    在最后定型的时候,zt99内部油箱的容积就只有1200升,节省的空间,多装了12发炮弹。
    如果采用燃气轮机,zt99的弹药基数会低于40发!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陆军决心使用柴油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至于作战行程,可以通过搭载外部油箱来解决。
    在装上一具容积为1000升的外部油箱时,zt99的公路行程能达到900千米。
    关键还有,zt99在理论上能挂2具这样的副油箱,把公路行程提高到1300千米!
    当然,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zt99的柴油发动机的无保养故障周期,在理论上最多也就只有1000千米。履带与悬挂系统的维护周期也在1000千米之内,因此超过1000千米的行程没有任何实战意义。
    因为外挂油箱会阻挡向后的射界,所以在执行作战任务之前,车长往往会直接抛弃外挂油箱。
    在补给的时候,刘尊山下令,让所有坦克抛弃外挂油箱,并且利用加油的功夫做了最后的检查与维护。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zt99a是专门为陆战队开发的坦克,面向的滨海地区,因此在某些方面,没有考虑到在内陆作战的情况。
    最突出的,其实是空调系统。
    zt99a使用的还是第一代空调系统,不是zt99b的第二代空调系统。
    在把zt99ag出口给巴铁等盟友之后,帝国陆军获得的主要反馈信息,就是空调的功率严重不足,在低纬度的热带,特别是热带沙漠里面,制冷效果很糟糕,从而削弱坦克的持续作战能力。
    坦克兵热得受不了,不愿意呆在坦克里面,坦克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部署在巴铁的帝国陆军,也反馈过空调的问题。
    因为车内温度太高,所以驻巴铁的帝国陆军还专门做了规定,把坦克兵在夏季的作训时间限制在2个小时之内。在两个作训周期之间,至少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并做好防暑准备,比如消暑解渴的清凉饮品。
    和平时期,还不是什么问题。
    到了战争时期,坦克无法长时间作战,那肯定是大问题!
    关键,受到影响的不止是坦克兵。
    如果温度太高,很多电子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
    其实,这也是zt99的热成像仪一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结果就是,zt99b采用了功率更大的第二代车载空调。
    可惜的是,陆战队的zt99a没采用第二代空调。
    用刘尊山等坦克兵的话来说,负责采购坦克的后勤军官肯定没有去过装甲部队,不了解在坦克里呆上十几个小时是什么滋味,因此在采购坦克的时候才为了降低价格,选择价格更便宜,性能也差得多的车载空调。
    在来到波沙湾之后,为了解决空调功率不足的问题,陆战队官兵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让后勤保障部队准备大量的冰块,每次补给的时候,就往坦克里送一桶冰,以此降低坦克内部的气温。
    如果使用特质容器,冰块能够在坦克里面存放大约4个小时。
    关键就是,陆战队的坦克都针对高湿环境做了改进,所有的电子设备都能在潮湿环境下正常工作。如果是水陆两栖坦克,或者两栖装甲车,还要求所有内部设备在被海水浸泡之后都能正常使用。
    正是如此,完全不用担心电子设备会受潮。
    此外,冰融化之后,还能够用来补充消耗掉的淡水,比如柴油发动机每行驶1000千米就要补充几百升冷却液。通常情况下,特别是战时,所谓的“冷却液”其实就是加入了添加剂的淡水。要是遇到了特殊情况,或着条件不允许,直接使用饮用的淡水,也能够让发动机正常工作几个小时。
    在加油的时候,做的最为关键的工作,其实是最后一次清点弹药,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弹种配比。
    刘尊山下达了一条很重要的命令。
    让所有的坦克,把穿甲弹的携带量提高到五成,以反装甲作战为主要任务。
    下午3点,刘尊山再次带队伍出发。
    也就过了半个小时,后方就发来消息,“指10a”探测到了一支从塞马沃出发,正在向南挺进的装甲部队,怀疑是部署在该地的一个共和国卫队师,并由此推断至少有上百辆主战坦克。
    显然,伊拉克军队已经发现刘尊山率领的突击部队。
    关键还有,刘尊山他们当时在塞马沃南面大约80千米开外,跟北面扑来的伊拉克军队就只有大约50千米了。
    “指10a”没有提前发来消息,主要是没有跟装甲部队向北转移,仍然在沙乌地与伊拉克的边境上空巡逻。
    以双方挺进的速度,将会在一个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之后遭遇。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时间。
    哪怕是陆战队的武装直升机立即出动,因为部署在后方,所以最快也要差不多2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如果天气出现了变化,比如能见度降低,那么陆战队航空兵还很难直接支援。
    至于部署在陆地机场上的海军航空兵,更加不要指望了。
    下午第一轮打击行动在1点左右开始,因此到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执行打击任务的战术飞机都用光了弹药,很多在返航途中,最快也要到5点左右才能再次出动,执行傍晚的打击任务。
    可见,根本就不要指望在与敌人遭遇之前获得空中支援。
    不过,情况还不是非常糟糕。
    一股沙尘暴正在从东北方向扑来,因此“指10a”发来消息,前线指挥官可以选择立即停止前进,争取拖延到5点左右,也就是沙尘暴到达后,就不存在得跟伊拉克军队交战的问题了。
    只是,刘尊山没有采纳空中指挥员提出的建议。
    不是他胆子大,而是现在停下来,整个突击行动都会受影响。
    沙尘暴至少都会持续到天黑,然后在夜间花几个小时做准备,特别是检修坦克战车,肯定无法按计划推进到塞马沃。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未必会在沙尘暴到来的时候撤退,反到有可能就地隐蔽。
    也就是说,仍然得在今晚或者是明天上午与伊拉克军队交战,而且到时候未必能够获得空中支援。
    关键还有,受到沙尘暴影响,所有的战术侦察手段都已失灵。
    要说的话,伊拉克军队肯定更加了解这片荒漠,更加懂得如何应付沙尘暴。
    如果伊拉克军队率先恢复战斗力,那么由刘尊山指挥的装甲部队,反到可能在夜间做准备的时候遭到突击。
    到时候别说进军塞马沃,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显然,现在绝对不能停下来!

第106章 今非昔比
    哈立德国王军事城,联军司令部。
    收到报告之后,丁镇南立即赶了过来。在询问一番之后,他也就放下心来,再也没半点担忧。
    冲在前面的是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应该没什么问题。
    在拟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就反复强调了一点,必须把波沙湾地区糟糕的气候条件考虑进去。
    主要指的也就是沙尘暴。
    虽然高温同样是大问题,但是在适应之后,特别是在加大了相关投入,比如给每间营房安装空调,缩短室外执勤的时间等等,高温对官兵造成的影响已经是微乎其微。装备则通过加大维护力度,缩短维护的间隔时间,经常更换易老化的耗材等方式,也能够达到较高的出勤率。
    唯一过不去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面,因为沙尘暴,至少取消了4000多个架次的空袭行动,导致作战效率降低了一成以上。
    关键就是,沙尘暴根本就避不开!
    在进行空中打击的时候,如果遇到沙尘暴,别说是激光制导炸弹,就算是铁壳炸弹,也未必能够正常使用。
    伊拉克军队利用这一点,保存了大量主战装备,包括数千辆坦克。
    地面作战,其实也一样。
    沙尘暴不但会导致能见度大幅度降低,还会产生强静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能烧毁电子设备。
    针对沙尘暴产生的影响,帝国空军在8月初紧急发射了几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
    气象卫星能几个小时的天气预报,无法消除沙尘暴。
    在沙尘暴面前,只能绕着走。
    丁镇南耐心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收到了前线发来的消息。
    其实是“指10a”发回来的一份报告。
    在沙尘暴到来之前,陆战队的突击部队已经机动到伊拉克军队的西南方向,也就是处在上风方向。
    虽然这会提前被沙尘暴席卷,但是背对沙尘暴,能保护红外成像仪等电子设备。
    不过,那些zt99a仍然在向北运动。
    显然,突击部队想运动到上风口。
    原因无二,尽可能的降低横风造成的影响。
    虽然坦克有横风测量仪,而且跟火控系统联动,但是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坦克车长都会设法降低横风造成的影响。
    在理论上,横风是影响坦克炮命中精度的头号干扰因素。
    降低横风影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处在顺风方向上。
    让风向跟炮击方向平行,就能减少炮弹在飞行中受到的影响。
    显然,这也是突击部队向西北方向运动的关键所在。
    抓住沙尘暴到来之前的大约半个小时,突击部队的30多辆zt99a发起冲击。
    与此同时,协同作战的20多辆步兵战车在东南方向上,也对来袭的伊拉克坦克战车发起了攻击。
    步兵战车使用的线导重型反坦克导弹,全程由射手控制,不受横风的影响。
    只是,时间太过短促了。
    不过,也不见得是坏事。
    按照“指10a”发来的报告,从北面来的是共和国卫队的一个装甲旅,有数百辆坦克与步兵战车,兵力差不多是突击部队的三倍。如果得到了加强,还有数百名携带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的步兵。
    要是没遇到这场沙尘暴,哪怕最后击败了敌人,突击部队同样会遭受惨重损失。
    从东北方向上袭来的沙尘暴,其实保护了突击部队。
    根据联合指挥机的报告,在沙尘暴到来的时候,突击部队已经摧毁数十辆坦克,基本上击溃了伊拉克军队。
    只是,丁镇南不敢大意,随后就下令,让陆战队航空兵做好准备。
    在沙尘暴过去之后,立即派出武装直升机,搜寻与歼灭那些没有被突击部队消灭的伊拉克坦克与战车。
    此外,就是派出运输直升机,把物资与给养送上去。
    如果需要,还要帮助突击部队维修受损与出故障的坦克战车。
    总而言之,就是尽快让突击部队恢复作战能力,好继续向塞马沃进发。
    不是丁镇南不体恤基层部队,更不是说相信刘尊山,而是在前线,暂时没有能顶上去的装甲部队。
    沙尘暴同样导致主力部队放慢了前进速度。
    关键还有,后勤保障部队是跟随主力部队活动,很多车辆是临时调配,并没有针对新月地区的恶劣环境做必要改进。比如很多军用卡车没有更换空其滤清器,在沙尘暴的袭扰下很容易报废。
    如果刘尊山的突击部队停了下来,进攻行动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会戛然而止。
    一个师的兵力,聚集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荒漠深处,后果将难以设想,何况伊拉克军队已经发线这路大军。
    不管有多大的困难,突击部队都必须继续向塞马沃进发。
    所幸的是,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夜间9点左右,在沙尘暴减弱后,丁镇南收到确切消息,突击部队的损失不是很大,不过有接近一半的坦克战车因为沙尘暴出了故障,暂时只能组织小部分兵力,大概一个加强连向塞马沃突击。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已被击溃。
    据抓获的俘虏交代,该部队是尼布甲尼撒机械化步兵师下面的一个机步旅,在数日之前部署到塞马沃。
    在当天上午才收到消息,得知联军已经突破边境线,正朝塞勒曼挺进。
    用了几个小时完成准备,该旅就奉命南下阻击联军。
    哪里想到,联军的推进速度太快,竟然在当天中午就越过塞勒曼,因此在与联军遭遇的时候,该旅根本就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甚至没有让装甲部队展开,自始至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关键就是,该旅的指挥官认定联军不会在沙尘暴即将到来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也符合“指10a”之前发来的战报。
    由此能判断出,应该是纽兰共和国的侦查卫星发现突击部队,然后由纽兰情报机构把相关消息通报给了伊拉克当局。因为指挥系统的效率低下,也许跟保密有关,所以前线部队晚了几个小时才收到消息。
    只凭伊拉克军队的侦查体系,根本就不可能发现联军的突击部队。
    当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纽兰共和国已经间接卷入了波沙湾战争,并且取代了迢曼帝国,成为侯赛因政权的最大支持者。只是碍于波伊国,纽兰共和国才没有为伊拉克实质的支持。
    或许,纽兰当局正在积极撮合这两个苦战了8年的国家。
    那么,就必须考虑来自北面,也就是波伊国的威胁。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最让丁镇南头痛的事情了。
    他手里总共只有3个师,兵力本来就严重不足,再把波伊国算上,就算前期以防御应对来自波伊国的威胁,兵力也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波伊国的体量是伊拉克的3倍!
    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