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315章

帝国争霸-第315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步兵战车在正面,而且是稍微远一点的地方用反坦克导弹压制对手,就能够让坦克从侧面包抄。
    必须承认,第22装甲师确实是东骆沙陆军的精锐部队。
    当然,这跟常年与帝国陆军进行对抗训练有关。
    至于这套战术,其实是从帝国陆军那里学来的,关键就一点,西骆沙陆军的那些坦克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命中率都不太高,因此得尽量控制交战距离,避免太早进入到2000米以内。
    至于弹药消耗,反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然,需要担心的,就是敌人的炮射导弹。
    不过,对于“zt99ag”来说,问题不太大,即“zt99ag”的炮塔与车体正面装甲的防护强度都相当于1000毫米均质装甲,而配备给t80u的9119炮射导弹,破甲深度肯定不到1000毫米。
    按照军情局的情报,9119的破甲深度在800毫米左右,最多就900毫米。
    不是看不起西骆沙,而是坦克炮的口径限制了导弹破甲战斗部的药罩直径,也就限制了破甲威力。
    后面那些步兵战车,才需要担心。
    这也是步兵战车与坦克保持2000米以上距离,推进速度要稍微慢一些的关键所在。
    不要忘了,炮射导弹的射程也就5000米。
    相反,步兵战车搭载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能够达到8000米,实际射程也肯定超过6000米,也就能在敌人炮射导弹的射程之外开火,避免过早的进入到炮射导弹的打击范围。
    至于实际射程比最大射程少2000米,不是导弹的问题,而是观瞄系统的问题。
    如果看不到或者瞄不准,导弹打得再远都没用。
    不过,局面几乎在瞬间就发生了逆转。
    当那些如同流星一般的物体从空中砸落下来的时候,廉明阳一下还没反应过来,不过随后就被吓呆了。
    不是炮弹。
    是火箭弹!
    至少一个远程炮兵营的集火打击!
    这也太狠了吧。
    飞来数百枚火箭弹,而且很有可能全都配备的反装甲子弹药,撒布范围足够覆盖绝大部分“zt99ag”。
    显然,敌人早就发现了这支反击部队,只是准备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
    关键就是,在西边,也许是在伏尔加河的对岸,肯定有一支集团军级别的,配备了远程火箭炮的炮兵部队。
    要说,远程火箭炮也一直是西骆沙陆军的强项。
    绰号“龙卷风”的9a52,最远射程达到了70千米,而且能一次发射12枚配备了反装甲子弹药的火箭弹。
    一个炮兵营里的9门“龙卷风”同时开火,在理论上能够摧毁处于集结状态的一个装甲旅的所有坦克战车。
    对付行进状态的装甲部队同样很给力。
    在大规模战争当中,远程火箭炮的主要价值就是阻击敌人的装甲部队,尽可能的消耗敌人的装甲力量。
    其实,帝国陆军也有远程火箭炮,同样配备给军级作战部队,主要就用来对付西骆沙的钢铁洪流。
    也就只是一次覆盖炮击,一个营的30多辆坦克就损失了一大半!
    实在是太惨了!
    剩下的10来辆“zt99ag”在第三次开火之后,立即释放烟幕弹,而且看得出,全都在倒车。
    此外,正面的那些步兵战车也在这个时候开火,就连机关炮都用上了。
    损失了一大半坦克,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再不撤就会全军覆没!
    所幸的是,西骆沙装甲部队也遭到了重创。
    连续遭到三轮攻击,始终都没能还手!
    哪怕在后两次,“zt99ag”的命中率不是很高,只不过依然有所收获,前后总共摧毁了近30台坦克战车。算上之前被武装直升机干掉的,该方向上的西骆沙军队的损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装甲旅。
    正是如此,在“zt99ag”释放烟雾并撤退的时候,西骆沙坦克没有追击,而是派出了bp步兵战车。
    这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zt99ag”就算在撤退的时候,也有致命的威胁,其打出的穿甲弹并不会因为撤退而威力减半。
    何况,所有的“zt99ag”都在倒车,炮口依然对准了西骆沙的装甲集群。
    因为倒车速度相对来说要慢得多,所以撤退的时候,“zt99ag”的命中率反到会提高一大截。
    这场短促,也万分激烈的坦克战就此熄火。
    廉明阳也很是感叹,如果没遭到炮击,第22装甲师的那些“zt99ag”说不定能够全歼西骆沙的装甲集群,在该方向上打出一个反击的小高潮,从而打掉西骆沙军队在该方向上的突击势头。
    只是,战斗没有“如果”的说法。
    也就在廉明阳与姜尚贵目送第22装甲师的反击部队撤走的时候,树林的西边穿来了喊话声。
    来的,正是西骆沙陆军官兵。
    一队约莫有数十人,差不多一个排的步兵。
    显然,他们肯定看到了那架坠落的“直10a”。
    廉明阳与姜尚贵爬上树,就是为了躲避即将赶到的追兵,而不是说想爬上来看热闹。
    当然,在上树之前,两人清理掉了留下的痕迹,还把装在求生包里面,专门用来对付军犬的药粉洒在附近。只是现在看起来,赶来是一支普通部队,并没有刻意搜寻藏起来的直升机飞行员。

第53章 全线溃退
    帝都首辅官邸。
    因为早了4个时区,所以战斗打响的时候,这边已经是上午8点,周涌涛也就刚好吃完早饭。
    虽然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也知道西陆集团绝不会等到最后通牒到期再动手,毕竟只要做好要打的准备,就肯定会选择在对方猜不到的时间发起进攻,以达成战役,至少是战术的突然性,但是在收到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之后,周涌涛依然很是惊讶,或者说有点难以接受。
    几乎同一时间,西骆沙军队在伏尔加河全线发动了进攻。
    重点突击的地点有三个,从北到南依次是乌里扬诺夫斯克,萨拉托夫与伏尔加格勒。
    此外,还在北面的彼尔姆,以及南面的罗斯托夫投入了大量兵力发起佯攻。
    这套进攻打法,本身并没有多少独特之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方集团一直就按照这一套方法在部署防御,而且大方向上的判断并没有错。
    关键,其实是突击力度。
    按照西北战区司令部送来的报告,只是在最初的一个多小时里面,西陆集团就投射了数千枚导弹,其中一半是弹道导弹。
    其实,这个数量比预期的少。
    在过去的预测当中,西陆集团在首轮突击的导弹投送量在1万枚以上,而且弹道导弹就超过5000枚。
    可关键是,在这些导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具备末端制导能力的中短程弹道导弹!
    在数量减少的同时,导弹突击的效率反到提高了好几倍!
    这一个多小时,从伏尔加河往东,500千米内的所有军事基地都遭到重点打击,而且几乎全都丧失了运作能力。
    虽然有部分野战基地保存了下来,但是肯定无法支撑起防御作战。
    即便扩大到1000千米,也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军事基地遭到重创,其中很都已经被彻底摧毁,其余的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当然,参与首轮突击的其实还有西陆集团的航空兵,而且是以战略航空兵为主。
    相对而言,充当主力的还是导弹部队,航空兵所承担的,其实主要是前线支援任务。
    就是掩护装甲部队强渡伏尔加河。
    因为战区范围内的前进基地几乎全部遭到打击,所以从防御的角度看,东方集团沿河伏尔加河修建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崩溃了,而且第二道防线,从乌拉尔山一直延伸到阔海北岸的这道防线,能否守住还是个问题。
    只要西陆集团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而且愿意承受巨大的作战损失,也愿意消耗更多作战物资,那么在本月内突破第二道防线的难度就不是很大,或者说东方集团肯定守不住第二道防线。
    正是如此,西北战区司令部提到,希望采取备用的作战计划,把防御重点放到第三道防线上。
    有趣的是,西北战区司令部把遭受的巨大损失,推到了军情局的身上!
    按照战报中的说辞,关键是,西陆集团大量使用具有末段寻的能力的弹道导弹。
    可问题是,在几年之前,军情局就发出过相关警报,反到是总参谋部与陆军方面没提高重视。
    现在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军情局,只是这种做法就很不负责!
    不过,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第一道防线已经被敌人突破,第二道防线也是岌岌可危,真要退下去,守卫仅存在于地图上的第三道防线?
    显然,这也是周涌涛一直在考虑,而且始终没有能够做出决定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第三道防线,其实是指希姆河到咸海这一线。
    可见,如果退守第三道防线,就意味着必须放弃乌拉尔以西地区。
    先不说能否在第三道防线上站稳脚跟,只是撤退后,恐怕就没那么容易再打回去了。
    更加重要的是,第三道防线其实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防线,而是分成了四段。
    在最北面是以叶堡为中心的北部防线,也就是必须守主东骆沙的行政首都,以及向西挺进必须通过的山口。
    主要还是为了守住叶堡,毕竟这座城市有着无比重要的政治意义。
    此外,守卫叶堡的难度很低。
    就算西陆集团的突击行动取得了成功,突破第二道防线,因为有乌拉尔山挡着,所以只能从南面强攻叶堡,也就必须强攻包括车里雅宾斯克在内的,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几座大城市。
    显然,这需要投入足够多的兵力,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如果西陆集团调集兵力去强攻叶堡,那还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短期内无法在其他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发起进攻,也就没办法拓展防线纵深,更不可能给东方集团施加压力。
    让东方集团缓过气,西陆集团就有得看了。
    可见,就算在取得突破之后,西陆集团也未必会去强攻叶堡。
    从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战报看,当前的战局符合这个判断,即西陆集团把重点放在了南面的伏尔加格勒,不是中间的萨拉托夫,因此有理由相信,西陆集团的重点突击方向是阿斯特拉罕。
    这边,面对的是第三条防线的中北段,即伊希姆河方向。
    要说,这才是关键方向。
    连接东方与西方的2条陆上动脉,第一干线铁路与第二干线铁路,全都得从伊希姆河上通过!
    此外,伊希姆河是第二防线东面,第一道天然防御屏障。
    要说的话,只要能守住伊希姆河,特别是几座铁路大桥,就能够把敌人挡在这道防线的西边。
    西陆集团继续向东推进,就必须耗费重兵突破伊希姆河防线。
    只是,该方向上的防御也不需要太过担心。
    原因只有一个,太远了!
    从第二道防线,阔海北面的阿特劳到伊希姆河,直线距离超过1000千米!
    哪怕沿途几乎全都是荒漠与平原,没有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可如此遥远的距离本身就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关键还有,西陆集团其实并没有要继续向东推进的意图。
    简单的说,在突破伊希姆河防线之后,还需要推进上千千米,才能到达梁夏帝国的西北地区,然后要继续推进数千千米,才能到达梁夏帝国的腹地,而西陆集团根本就没有完成进攻所需的兵力!
    反过来看,从伊希姆河到阿特劳的1000多千米的荒漠,对东方集团地面部队,何尝不是一道天然屏障呢?
    从军事角度看,也没有必要立即进军伊希姆河。
    主要就是,在进攻初期,兵力与资源都很紧张,因此就算要继续向东推进,也要在其他方向稳定下来之后。
    主要就是扫荡阔海东岸。
    这也是第三道防线的中南段,即从咸海到阔海东岸。
    从咸海到伊希姆河,几乎全是荒漠与沙漠,不但没铁路,公路都很少,基本上不存在需要防御的必要。
    要说的话,这也是最难防御,却必须得守住的方向。
    关键就是后勤补给!
    因为与北面的西伯利亚地区隔绝,所以在阔海东岸,只能依靠通往南部地区的一条铁路获得补给。
    要命的是,这条铁路的终点是在巴铁的卡拉奇,不是在帝国本土!
    也就是说,先要走海运去卡拉奇,然后才由铁路送过来。
    此外,该铁路的中间段还挨着波伊国!
    因为补给线太漫长,还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东方集团部署在该方向上的兵力也最少。
    还不到20万,而且主力部队也就只有一个轻量化的机步师。
    要说的话,西陆集团在进攻时要面对的挑战也不少,同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没法得到充分保障的后勤供应。
    当然,对西陆集团来说,这是必须强攻的方向。
    原因非常简单。
    只有拿下咸海西部地区,也就是阔海东岸地区,才能够封锁阔海,也才能够拿下位于阔海西岸的跋窟。
    只要阔海东岸的几座港口城市还在东方集团的手里,就能够通过航运,向跋窟守军支援。
    其实,部署在阔海东岸的战术航空兵就能掩护跋窟。
    可见,西陆集团在该方向必然会投入重兵。
    不过,真正的强攻方向,其实是南段,也就是枷锁路桥防线。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三条防线上最难守卫,或者说是几乎没办法守住,却又必须死守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东骆沙一直都把重兵放在枷锁陆桥这边,高加索北部地区。
    这里除了有面向墨海的港口,东骆沙仅有的海岸线之外,还有条件最好与规模最大的产粮区,以及比产粮区重要百倍的跋窟油田。
    正是如此,在该方向上,只是东骆沙陆军就有了70万大军!
    为了配合该方向的防御部署,帝国陆军还投入了一支精锐机步师,并部署了数百架作战飞机。
    此外,还用几十年时间,耗费巨资吧新罗西斯克打造成墨海头号海军基地。
    任何时候,在这座军港里面都有十几艘帝国海军的舰艇。只不过除了旗舰,其他全都是几百吨的小船。
    可惜的是,守住枷锁陆桥的概率几乎为零。
    因为是一条完全孤立的防线,而且海运线路在战时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保障,所以只要阔海航运被切断,那么派驻该地的百万大军就将弹尽粮绝,到最后只有投降,连突围的机会都没有。
    关键还有,就算阔海东岸在东方集团手里,阔海航线也未必能够保证畅通无阻。
    此外,西陆集团首先拿下的,也就是跋窟油田。
    这也是西陆集团把重点放在南面,派主力强攻阿斯特拉罕的关键所在。
    按照西北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只是在罗斯托夫这边,西陆集团就出动了至少20个师的兵力。
    在伏尔加格勒那边,投入的兵力高达35个师!
    如果是以强攻阿斯特拉罕为目的,在其他方向只是佯攻,那么投入该方向的兵力很可能多达50个师。
    总共,大约80万官兵。
    只看人数,不算多,可是这50个师是西骆沙陆军绝对主力,至少有10个是战斗力强悍的近卫装甲师。
    其战略意图非常的明显。
    主力强攻阿斯特拉罕的同时,派部队扫荡墨海东岸地区,攻占新罗西斯克与索契等几座港口城市,切断该方向东方集团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线,然后向东南方向推进,协同北面的主力攻打跋窟。
    要说的话,这也在预料之中。
    当前局面,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