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第3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不打的选择权不在我们手上。”
“也不在我们任何一方手上。”
“不管怎么样,我们没主动挑起这场战争,也没有……”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
林世平愣了下,随后苦笑着叹了口气。
“就像你说的,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而且早在10年之前,把我选出来那时,已经有类似判断。”
“战争还没有爆发,或许还能够挽回。”
听林世平这么一说,周涌涛锁紧眉头,目光中满是疑惑,怀疑林世平的手里还捏着一张王牌。
林世平也没做解释,朝办公桌上面的电话看了一眼。
周涌涛立即就明白过来,随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林世平是在让他给迢曼宰相沃尔夫冈?莱因哈特打电话。
“不管怎么样,莱因哈特不是侯赛因那种不可礼遇的独裁者,至少还会讲道理,或许还有谈判的余地。”
“如果真的有得谈,也就不会走到这一步,至少还轮不到我来打这个电话。”
听周涌涛这么一说,林世平不禁叹了口气。
莱因哈特确实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可是当前的局面,显然不是讲道理,或者打个电话就能化解的。
关键就是,莱因哈特没在发表声明之前给周涌涛打电话。
这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根本没得谈。
“时间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行,等到有新的消息,再跟你联系。”
从书房出来后,林世平遇到守在外面的罗佑宾。他本打算叮嘱罗佑宾一番,只是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
罗佑宾也只是秘书,没有必要为难他。
其实,林世平来到首辅官邸,而且耐心的等了周涌涛一个多小时,也就是希望周涌涛打这个电话。
当然,林世平不是空手而来。
在之前十多天里面,他通过各种渠道,跟迢曼帝国情报头子西姆斯取得了联系,并且获得肯定的答复,可以通过西姆斯联系莱因哈特,也就是通过情报机构保持接触,不用担心被外界知道。
前提就是,得由周涌涛给莱因哈特打电话,并提出这件事情。
按照林世平的意思,不管未来怎么样,只要能保持联系,由最高统帅直接协商,总会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关键还有,西姆斯也透露出了类似的意愿。
不是情报欺骗,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迢曼帝国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并不是希望在战场上打败梁夏帝国,只是为了转移内部的矛盾,也有就有可能控制住局面,从而避免发展成全面战争。
至少在林世平看来,这是阻止全面大战爆发的一个办法。
可惜的是,周涌涛的情绪显然不大好,或者说并不认为莱因哈特愿意跟他携手阻止大战爆发。
林世平没据理力争,跟一个强势首辅,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在周涌涛提到军事会议的结果,林世平就已想到,现在推动局势往前走的恐怕不是周涌涛。
不是说周涌涛已经被军人控制了,在帝国还没有哪个将军能够控制他。
能推动周涌涛往前走的,就只有“大势”。
说得直接一点,在这个节骨眼上,就连周涌涛都得顺从大势,不然汹涌的民意就会把他压得粉身碎骨。
可见,这根本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正是在想明白这些之后,林世平才没坚持己见。
只是,他同样知道,仍然有那么一丝阻止地区战争演变成全球大战的希望,还没到说放弃的时候。
其实,有这个想法的可不是林世平一个人。
在他离开之后,周涌涛把罗佑宾叫了进去。
除了吩咐罗佑宾安排上午的内阁全体会议之后,周涌涛还给罗佑宾安排了一件事情,联系农承培。
让农承培尽快带着特使外交团启程去西大陆的瑞士。
至于去瑞士做什么,周涌涛暂时没做安排。
瑞士是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承认的永久中立国,也是西大陆上仅有的一个,还没加入西陆集团的国家。
显然,如果需要在将来的某一天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纷争,就需要借助瑞士。
由此可见,周涌涛同样相信还有一丝机会。
可惜的是,像林世平判断的那样,在帝国上下对迢曼帝国那份声明愤怒不已的时候,哪怕周涌涛是廉旭升之后,威望与号召力最强的首辅,也不可能违背8亿军民的意愿,更别说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废弛军备!
开始的会议上,秦风烈就已提到,现在向迢曼帝国妥协,那就是倒行逆施。
不管是谁,都不能让40多年前,用伤亡300多万将士,耗费与损失数千亿金元的惨烈代价才取得的辉煌胜利,给无缘无故的葬送掉。做出自毁长城的蠢事,必然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
何况,现在的迢曼帝国早已比不上当初的迢曼帝国。
其实,秦风烈这么说不但是在提醒周涌涛,更在警告周涌涛,千万不要拿自己在帝国的威望打赌。
要说的话,帝国的“强人时代”早已过去。
廉旭升就是帝国的最后一位“强人首辅”。
波伊战争遭受惨败,以及在此后几位文职首辅,彻底葬送了强人政治。
不是说再也不会出现像廉旭升那样的强人首辅,而是需要适当的条件。
这个条件,其实就是一场大获全胜的战争!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如果周涌涛能够带领帝国打赢这场战争,哪怕是在战争初期打几场胜仗,就能成廉旭升那样的强人首辅,也才能随心所欲的推行自己的政策,而在此之前还是得以民意为主。
这话不大好听,不过是事实。
当了6年首辅,周涌涛不可能不明白其中厉害。
其实,周涌涛一直以政治眼光独道而出名,不然白止战不会力保他坐上首辅的位置。
最有代表性的,其实就是个人的终生大事。
在40多年前,也就是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周涌涛就迎娶了张家的大小姐,成为白止战在名义上的侄女婿。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才正式步入帝国的政坛。
有趣的是,当时还有很多人认为,他会效仿白止战,成为帝国的乘龙快婿,娶当时的小公主,也就是当今圣上的亲妹妹。
如果成了帝国驸马,荣华富贵肯定少不了。
可问题是,以驸马身份,周涌涛能取得的最高成就,也就只是取代李铭博,成为白止战之后的帝国海军总司令。
要想以帝国驸马的身份住进首辅官邸,基本不可能。
关键就是,所有人都会把“驸马”当成皇室代言人,从而动摇帝国的政治根基,至少会影响基本政治架构。
此外,还有“违宪”的嫌疑,即违背了由始武大帝发起的宪改的初衷。
关键是对各大利益集团构成威胁。
在很大程度上,白止战没在廉旭升第一次辞职之后出任帝国首辅,从而导致帝国基本战略在当时反生逆转,就与他的驸马身份存在很大的关系。当时包括薛远征在内,都反对由他担任帝国首辅。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是帝国在战后犯的第一个战略级别的重大决策失误。
当时,新历110年到新历115年之间的国内外局势,在廉旭升离任后,如果是由白止战出任帝国首辅,帝国就很有可能避免接下来的战争泥潭,不会在忒尔共和国难以为继的时候卷入波伊国的独立战争。
要说的话,波伊国甚至不会因为独立爆发战争!
据后来解密的资料,波伊的民族独立运动组织选择铤而走险,就是觉得廉旭升之后的文职首辅缺乏果断的决策能力,未必敢于或者愿意在第一时间出兵参战,也就有希望趁此机会提前获得独立。因为受外界欺骗,所以波伊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一直觉得,那些玩弄权柄的政客不会兑现承诺。
不要忘了,按照战争期间签署的协议,只需要再等几年,波伊地区将为是否独立建国而举行全民公投。
如果是白止战,波伊的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绝对不敢做出这样的判断。
此外,军人领袖的可信度肯定在政客之上。
在廉旭升执政期间,波伊地区的局势一直都很稳定,而且民族独立运动组织对帝国抱以厚望。
从这个角度看,帝国的霸权地位就能一直延续下来,并且通过加强对波沙湾的控制削弱另外2个超级霸权。
要说的话,甚至不会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的是,白止战没能住进首辅官邸。
当然,往根本上讲,这也是廉旭升的责任,廉旭升在战后推行的重建计划,也就是常说的“战略重建援助计划”太过激进了。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廉旭升提出帮助包括战败国在内的,所有遭受战火荼毒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让世界恢复正常秩序,不但是为了获得长久和平,同样是在为帝国谋取利益,而且长久和平本身就是最大的利益,但是同样没人能否认,要在战后那种环境下,在短短几年之内,拿出相当于大战军费总开支的资金,而且全部由帝国当局承担,还要帮助战败国进行重建,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
不然,廉旭升也不会在遭到内阁全体反对,而且论议两院准备发起弹劾的时候,才被迫辞去首辅职务。
也就是这件事,让周涌涛认识到,除非想在海军干到老,不然得学聪明点。
当前局面就是如此。
虽然还说不上凶险,但是在取得重大胜利,也就是获得足够大的威望之前,周涌涛必须得以大局为重。
用白止战教导他的话说,在获得超越薛远征的威望之前,得低调做人。
这意味着,必须先打上几仗,准确的说是先打几个胜仗,才有资格站出来喊领导帝国的口号。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没让林世平把话点破。
当然,在之前的军事会议上,周涌涛也已格外强调,哪怕必须得在巨大陆战场上跟迢曼帝国决一死战,也要争取用最快速度在波沙湾那边取得胜利,还得打垮伊拉克,不再只是解放科威特那么简单。
之前可以在解放科威特之后停手,而在全面战争爆发后,必须干掉侯赛因。
为此,周涌涛并没有强调一定要在一个月之内取胜。
按照周涌涛的意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可以不考虑地面战争,继续在空中打击上面发力,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确保能够一举推翻侯赛因政权。等大战爆发,帝国名正言顺的进行战争动员,征兆预备役官兵,乃至准军事人员服役之后,就能够调集足够多的部队发动地面战争。
至于空中打击,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就是了,没必要做太大的调整。
当然,在必须加强在西北与西部战区投入的情况下,也就肯定不可能继续向波沙湾地区增派空中力量。
在适当的时候,恐怕还需要降低投入,特别是把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撤出来。
最后,也是最键的,就是为了全球大战而做必要的战略收缩。
不是战略撤退,只是在大战爆发之前,缩短帝国的战略防线,避免在意义不大的方向上耗费宝贵兵力。
至于能否在最后的关头,在局面彻底失去控制之前阻止全球大战爆发。
周涌涛说不准,他能够做的,也就只是让农承培以特使身份前往瑞士,通过迢曼大使跟迢曼高层保持联系。
不管希望有多么的渺茫,都不能放弃!
第45章 主动撤离
9月9日,奥克尼群岛,斯卡帕海军基地。
看着从旗杆上缓缓降下的帝国海军旗,李深智产生了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就像是睁着眼睛做梦。
从第一艘帝国海军战舰驶入这座港湾,在码头上升起帝国海军旗的那一天算起,至今已有47了。
虽然按照战后跟布兰王国达成的协议,7年之后将归还整座军港,包括港口附近的军事基地,但是做为帝国海军战后的第八任夕落洋分舰队司令官,帝国海军最后一任总司令李铭博大元帅的亲侄子,李深智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后一个在斯卡帕海军基地降下帝国海军旗的司令官。
在年初的时候,李深智一度认为,这种倒霉的事情怎么都轮不到自己。
其实,斯卡帕湾还是帝国在北夕落洋上最后的海军基地。
鼎盛时期,上次大战结束的时候,仅仅是帝国海军在北夕落洋这边就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军事基地。
因为离孤大陆太远,所以当时的斯卡帕湾反到不是很受重视。
在跟纽兰共和国恢复邦交前,帝国海军在北夕落洋上的头号基地是百慕大群岛,其次是古巴关塔那摩。在鼎盛时期,波伊战争的初期,部署在这两地的岸基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就超过了1000架。
跟纽兰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才按照建交协议,逐渐放弃了在北夕落洋西岸的军事基地。
当然,主要的原因依然是波伊战争之后的战略收缩。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斯卡帕湾的地位得到巩固,最终成为帝国在北夕落洋上唯一的海军基地。
只是,“唯一”并不代表“重要”。
在很大程度上,斯卡帕湾更像是一个象征,帝国海军曾经是这里,是整个夕落洋与整个西半球的霸主。
就算现在不撤,再过几年也得撤。
当初,跟纽兰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放弃第二次全球大战期间在北夕落洋上夺取与控制的军事基地。对等的,纽兰共和国承诺搁置霍瓦依群岛的争议,且不以武力破坏现状。
为了绕过这个问题,帝国当局就跟布兰王国签署了一份协议,租用斯卡帕湾20年。
通过这份协议,帝国海军保住了斯卡帕湾。
虽然协议里面规定,在到期前的一年,只要双方不反对,租期就自动延长5年,并且一直此类推,但是以当前情况,特别是布兰王国已经明显倒向了纽兰共和国,没理由继续延长租期。
这么一来,7年后就得把斯卡帕湾归还给布兰王国。
不过,归还与撤退显然是两码事。
码头旁边,最后出发的“武州”号巡洋舰拉响了起锚的汽笛。
那也是帝国海军北夕落洋分舰队旗舰,一艘已经服役了20多年,排水量还不到1万吨的巡洋舰。
够寒酸的!
鼎盛时期,北夕落洋分舰队有大大小小14艘航母,以及上百艘舰艇,此外还有近千架作战飞机。
时至今日,只有不到10艘舰艇,以及区区数架直升机。
不过,这能怪谁呢?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帝国由盛转衰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廉旭升。
首先就是,在大战结束之后,廉旭升提出帮助包括战败国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重建,并且拿出数百亿金元。正是依靠帝国的援助,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大陆国家,才能在战后迅速恢复元气。
虽然在帝国的援助对象当中,还没有当时并没建交的纽兰共和国,但是纽兰共和国同样获益匪浅,其完成重建的资金大部分来自出口贸易,而把订单送给纽兰企业的就是西大陆的国家。
其次,廉旭升积极主张出兵波伊,而帝国就是在这场战争中跌落神坛。
显然,这样的观点其实非常片面。
在大战结束后,帝国帮助其他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更像是资本输出,而帝国也由此获得了金融霸权。
换个角度,如果没有战后的资本输出,就不可能有以帝国金元为主的国际金融体系。
即便在由盛转衰的情况之下,跟石油绑定的帝国金元依然是全球主要结算货币,而帝国也以此牢牢的掌握着石油定价权,并且靠此主宰国际金融与贸易,通过掌握铸币权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利益。
这个,能说是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