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争霸 >

第241章

帝国争霸-第241章

小说: 帝国争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按照计划,派空降兵夺取敌人防线后方的机场之外,陆军的装甲部队还从正面发动进攻。
    对于严重缺乏反装甲武器的波伊军队来说,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崎岖复杂的地形。
    在同一天,陆军的突击部队开始向西挺进。
    不过,先锋是忒尔共和国的骑兵部队。
    其实,这也是计划的一部分。
    按最初的计划,由陆路进军夕梵运河只是为了牵制敌人。
    现在,则成了主攻方向。
    所幸的是,忒尔共和国并没有反对这样的调整。
    不管怎样,这关系到迢曼帝国的生死,忒尔共和国加入协约集团,主要是希望维持跟迢曼帝国的关系。
    要说的话,忒尔共和国反到不太重视跟梁夏帝国的关系。
    在迢曼帝国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忒尔共和国没理由作壁上观,肯定需要顾全大局。
    基布要塞这边,进攻行动也比较顺利。
    在11月22日夜间,陆军的突击部队一反常态,在没有进行任何前期准备,特别是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发起突击,一举突破布兰军队设在要塞西北的最后一道防线,并打开了迂回南下的通道。
    到23日清晨,陆军已经扩大突破口,还击溃了发起反击的布兰军队。
    因为南面就是一马平川的索马里半岛,再无险可守,所以布兰军队在23日开始向要塞方向收缩。
    可惜的是,撤退速度太慢了。
    激战持续到25日,陆军突击部队在支援舰队的炮火掩护下,或者说是支援舰队用炮火开路,突破布兰军队设在要塞南边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要塞实现全面包围,夺取了最关键的胜利。
    到此,基布要塞完全被包围。
    上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陈炳勋殉国之后!
    在此之前,只有不到5万布兰关进及时撤回了要塞,因此要塞的总兵力肯定不会超过10万。
    被堵在要塞外面的,至少都有20万!
    要塞被围,海运航线又彻底断绝,别说只有10万守军,哪怕有百万大军,也别想守住要塞!
    何况,帝国军队是有备而来。
    在完成了对要塞的全面包围之后,陆军没急着攻打要塞,而是着手建起了工事,并且在要塞南面修建临时港口。
    在运输船只能够靠岸后,陆军首先就把无法从地面运输重炮拉了上来。
    虽然有海军的舰队支援,但是陆军更愿意用自己的炮兵,特别是专门为攻打要塞研制的重型臼炮。
    就是大口径迫击炮。
    这个超级杀器来自迢曼帝国。
    在大战爆发前,为了能够一举突破洛克共和国沿边境设置的防线,尤其是阿登森林里的堡垒,打通地面交通线,确保突击部队的后勤保障不会断绝,迢曼帝国花了很大功夫研制攻打堡垒的专用武器。
    结果嘛,就是这种能发射1吨重特种炮弹的超级炮击炮。
    因为炮管单独锻造,所以每门攻城炮的口径都不同,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给炮弹配备按口径打磨的弹带
    确实有点麻烦,不过跟价值相比,那就不算什么了。
    在骆沙联邦反水后,帝国弄来了攻城炮的设计图纸,然后仿照了几门,送到西北战场上进行实战检验,效果是好得出奇。
    关键就是,攻城炮的弹道非常的弯曲。
    当然,这也是迫击炮的特点。
    依靠高抛弹道,攻城炮能直接轰击敌人的防御工事,配备使用延迟时间引信的炮弹,对付工事最有效。
    在理想情况下,1吨重的炮弹几乎是垂直砸下。
    显然,这是海军重炮无法做到的。
    因为是直接从顶部攻击,所以再是坚固的要塞也挡不住。
    要说的话,还是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
    从11月30日开始,也就是第一门攻城炮部署到位之后,开始以每小时一发的速度轰击基布要塞。
    从这一刻开始,这座要塞就变得不再安全。
    攻城炮的威力非常巨大,准头却不是很好。
    主要是身管短,而且每一枚炮弹都要套上弹带,而弹带是临时制作的,肯定存在很大的误差。
    对守卫要塞的布兰军人来说,没人知道下一枚炮弹会在哪里爆炸。
    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必要强攻要塞了。
    在理论上,只要制海权还在帝国海军手里,那么只需要通过围困,就能逼迫要塞里面的布兰军队缴械投降。
    其实,当年就是通过围困夺取了要塞。
    关键就是,要塞里面没有充足的水源,而且储备的物资不可能多到哪里去。加上持续不断的炮击,守军最多也就能够坚持几个月。哪怕做了充分的准备,要坚持半年,都只能指望发生奇迹。
    正是如此,在陆军包围要塞之后,海军采取了新的行动。
    从11月23日开始,海军就派出数十艘扫雷舰进入曼德海峡,清扫布兰皇家海军布设的水雷。
    到11月最后一天,终于清扫出一条能够让舰队通过的安全航道。
    正是如此,在当天晚上,第十一特混舰队率先进入曼德海峡,以“南珠海”号为首的突击编队还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第569章 进军窄海
    白止战原本想前往“南珠海”号,只是李铭博等人坚决反对。
    只是,这个晚上一点都不平静。
    虽然扫雷舰已经反复清扫了三遍,现在还有几艘在前面开路,没必要担心触雷,但是白止战总是觉得,在拿下基布要塞之前进入窄海,存在较大的风险,保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遭到攻击。
    关键就是,窄海沿岸有很多能够让鱼雷快艇躲藏的港湾。
    在靠近曼德海峡的南部,还有很多的孤岛。
    要说的话,随便藏个几十艘,甚至是上百艘鱼雷艇,也不是什么问题。
    因为鱼雷艇的吨位很小,尺寸也大不到哪里去,还肯定做了伪装,所以就算在白天派侦察机搜寻,也未必能够发现。
    到了夜间,那就更加如此了。
    在东望洋那边,纽兰海军的鱼雷快艇给帝国海军制造了很多麻烦。
    比如在攻打中转岛的战斗中,帝国海军损失的舰艇里面,半数以上跟纽兰海军的鱼雷艇有关。
    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证明,布兰皇家海军早就获得pt艇的设计图,而且在夕梵运河北面的亚历山大港,就有一座能够生产pt艇的小型造船厂,而建造鱼雷艇不需要太多钢铁,对配套工厂的要求并不高。
    至于鱼雷,对布兰皇家海军来说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布兰皇家海军有理由在窄海部署鱼雷艇,而且以鱼雷艇为主要作战平台。
    如果同盟集团已经完成军力整合,实现了统一指挥,那么藏在窄海里面的或许还有纽兰海军的鱼雷艇。
    此外,还要担心布兰皇家海军的潜艇。
    虽然布兰王国是无限制潜艇战的第一个受害国,布兰皇家海军也非常重视反潜,但是不等于说布兰皇家海军的潜艇就非常的差劲,更不等于说,布兰皇家海军因为高尚情操而无视潜艇。
    要说的话,只是一直没有获得合适的表现机会。
    在陆心海,至少有20艘布兰皇家海军的潜艇,而且全都是非常适合在近岸海域活动的小型潜艇。
    在此之前,这些潜艇主要用来监视封锁罗利王国的大型港口,特别是军港。
    虽然数量不多,获得的机会更少,但是取得的战果,却非常惊人,不但击沉数艘罗利海军的大型战舰,还击沉了不少的运输船只。尤其是马耳他被迢曼军队占领之后,这些潜艇变得非常的活跃。
    罗利海军不愿意派舰队出海作战,跟这些布兰潜艇不无关系。
    此外,迢曼军队一直没向马耳他增兵,特别是部署防空部队,连弹药物资的运送工作都无法保证,也跟海运航线被封锁有关。
    显然,向窄海派遣几艘潜艇,不存在任何困难。
    别说几艘,哪怕只有一艘潜艇悄悄靠近了舰队,抓住机会把鱼雷发射出来,说不准就能干掉2艘大型航母。
    在狭窄的海域,特混舰队不可能散开。
    白止战的这些担忧,还跟他不太清楚反潜作战,不相信新式反潜武器有很大的关系。
    没错,就是前面提到的声纳。
    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帝国海军是以提高扫雷的效率,特别是清扫沉底雷与锚雷,投资开发了声纳,但是在大战爆发之后,随着潜艇威胁的增加,帝国海军才发现,声纳同样能用来探测潜艇。
    要说,还是唯一的有效探测手段。
    在此之前,反潜战舰只能通过听音器搜寻潜艇。
    因为被动探测,所以存在很多的问题。
    在发现了潜艇之后,最多能大致判断出潜艇的方位,也就是所在方向。即便后来用无线电监听电台的定位原理,同时使用两部听音器,通过探测角度确定潜艇的位置,那也需要离得足够近。
    此外,声波会在海底与海面反射,会对听音器产生干扰。
    正是如此,在依靠听音器的时代,反潜战舰主要是依靠续航力的优势,呆在潜艇出没的海域,一直等到潜艇的电能或者氧气耗光,不得不浮上来充电与换气,再用舰炮或者深水炸弹将潜艇击沉。
    为此,反潜作战往往就是一场耐力的比拼。
    此外,还需要那么一点运气。
    有的时候就算蹲守2到3天,最终依然是一无所获。
    对于以护航为主的反潜作战来说,这个办法显然不可行,不可能因为发现了疑似潜艇的海下物体就让一艘反潜战舰留下蹲点。
    直到声纳出现,反潜的局面才出现了转变。
    关键就是,声纳能够准确的锁定潜艇,从而让反潜战舰知道该往哪处海域开火,大幅度的提高了升水炸弹的命中率。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声纳把反潜驱逐舰的攻击效率提高了20倍!
    正是如此,从年初开始,帝国海军陆续给反潜战舰配备声纳,利用休整与维护的机会组织舰长等主要军官进行技能培训。从今年开始,海军学院还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专门负责培训声纳操作员。
    当然,帝国海军拥有的反潜利器不止声纳。
    与声纳一起交付给海军,在反潜作战中发挥作用的,还有火箭推进的深水炸弹。
    依靠火箭推进,深水家弹第一次具备远程攻击能力,让反潜战舰能在几千米之外向潜艇开火,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必须航行到潜艇上方才能投弹,也就能更有效的发挥出声纳的作用。
    此外,为了提高投弹的密度,帝国海军还开发出了专用的发射器。
    其实,就是从陆军的火箭炮那获得的灵感。
    简单的说,就是把发射管组合到一起,向目标海域投资大量深水炸弹,通过加大投弹密度提高命中率。
    也可以说成是覆盖打击。
    与火箭炮不同的是,发射管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有一定夹角,确保发射出去的深水炸弹遍布整片海域。
    现在,还用上了子母弹,也就是一枚火箭安装几枚,甚至几十枚小型深水炸弹。
    这个灵感,其实来自一个大胆的推测。
    那些受伤后返回的潜艇,几乎都遭到重创,丧失了下潜能力,反到没有多少损伤较轻的潜艇侥幸返回。一名潜艇部队的年轻参谋提出,没有返航的潜艇全都战沉,因此不受重视的轻微损伤更加致命。
    正是如此,才有了单枚质量为50千克,装药量才8千克的微型集束深水炸弹。
    因为更轻更小,所以在投掷量相同的时候,能把投弹的数量提高数倍,等于把覆盖范围扩大数倍。
    后来,帝国海军开发出了磁感应近炸引信,让深水炸弹能在潜艇附近引爆,不需要直接命中潜艇,也不需要在发射之前确定引爆深度,不但提高了作战效率,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命中率。
    当然,即便用水压引信,以集束方式发起攻击的火箭助推深水炸弹也极具威胁。
    帝国海军也是被逼出来,毕竟纽兰潜艇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让帝国海军必须大力发展反潜技术。
    正是有了反潜利器,也才有了攻入窄海的资本。

第570章 坏消息
    在那架“霹雳”鱼雷攻击机飞过来的时候,白止战正在跟李铭博吹牛,担心会在夜间遭到敌人的偷袭。
    等鱼雷机降落,看到从下面上来的人,白止战立即就锁紧了眉头。
    竟然是郑江明!
    他来舰队干嘛?
    还有,这都快到凌晨了,如果没有特别要紧的事情,肯定不会达成舰载机,冒险在夜间降落。
    即便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也不敢保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能够百分之百的降落到航母上。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统计,夜间降落的成功率一直没有超过百分之五十,而且出现严重事故的概率极高。
    在前几天,就有1架执行夜间巡逻任务的“朱雀”坠毁在航母上,所幸2名机组成员只受了轻伤。
    李铭博也立即想到了这一点,主动去召集参谋。
    在司令舰桥打电话,或者吩咐其他参谋就行了,而李铭博这么做,是在避免知道不该知道的事情。
    虽然是舰队参谋长,但是李铭博的涉密权很低,并非所有事情都有知情权。
    郑江明连夜赶过来,必然有很重要的事情,重要到无法通过电报告知,而且得派一个白止战绝对信任的人前来。
    为此,李铭博还故意耽搁了一阵。
    约莫十五分钟过后,在周涌涛等轮休的参谋回来后,他才简单说明了情况,然后去了下面的军官餐厅。
    郑江明正在吃东西,而白止战的脸色非常难看。
    见到李铭博后,郑江明只是点了点头。
    “没有别的事,我先去休息。这一路过来,累坏了。”
    “我带你过去。”
    郑江明没跟李铭博客气,跟着李铭博离开军官餐厅。
    李铭博也没有见外,把自己的单人舱让给了郑江明。
    也就是在来到大型航母之后,李铭博才有了属于自己的住舱,而之前在舰队航母上都是跟周涌涛住双人舱。
    不过,这间单人舱的使用率很低,多数时候都空着。
    等到他返回餐厅时,白止战仍然坐在那里,神色没有丝毫的好转。
    “老郑也正是,过来前,怎么也应该……”
    “我们之前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白止战突然冒出了一句,让李铭博根本就摸不着北。
    让李铭博坐下之后,白止战才把郑江明带来的消息讲了出来。
    就在本月,准确的说是几天之前,首辅薛远征采取雷霆手段,一举铲除帝国内部最大的通敌叛国集团,逮捕数百名为敌国服务的间谍。关键是,绥靖派首领,外交大臣宋教文已经为此引咎辞职,以宋家为首的工商集团也遭到重创。也就短短一个月,帝国国内的权力格局重新洗牌。
    这一切都跟之前的行动,也就是轰炸奥洲西北地区有关。
    其实,那次行动就是针对叛国投敌份子设下的圈套。
    在那之前,薛远征就授意刘长勋,以合作之类的名义把准备轰炸奥洲西北地区的消息透露给宋教文的几个亲信。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恰好证明就是这些人,把相关情报透露给了敌人。
    最关键的就是,之前一直在西南东望洋上活动的纽兰舰队出现在了北梵炎洋上。
    至于具体情况,其实就是让纽兰联邦相信,帝国海军是动用部署在索科特拉岛的岸基航空兵在支持攻打基布要塞的作战行动,2支特混舰队都已开赴东北梵炎洋,在那边寻找决战机会。
    如果没有提前收到消息,而是在帝国海军发起进攻前才开赴北梵炎洋,同盟集团绝对无法在11月发起攻打北玄地区的作战行动,即纽兰舰队无论如何都无法在那个时候赶到北夕落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