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宣帝伟大的宣言,必将在刘辨的时代,真正得以实现。
刘辨深吸口气,又缓缓呼出:“既如此,孤立刻给唐郡守写信,让他通知阴家,争取派人过来,出使大谷关,一探究竟。”
“殿下。”
荀彧立刻打断:“此事宜早不宜迟,现在派人赶往阴家,中途耗时费力,等回来时,或许局势已然大变。”
刘辨听出了荀彧的话外弦音:“那文若的意思是……要亲自走这一遭?”
荀彧一揖,毫不犹豫:“阴少府于彧有恩,殿下又命在下为军师,难道还有人比在下,更适合此行?”
“可是……”
刘辨神色忧忧:“这样太凶险了,万一发生意外,孤悔之不及。”
荀彧急急起身入帐:“殿下放心,凭在下三寸不烂之舌,虽身处险境,必安如泰山。”
“这……”
正当刘辨犹疑不定时。
军师联盟言道:“辩爷,的确没有人比荀彧更合适,至于他的安全,有徐荣坐镇大谷关,肯定不会有事,你若实在担心,派邓展、何云陪着即可。”
“好吧。”
得到军师联盟肯定,刘辨这才松口:“既如此,你稍作准备,孤命邓展、何云陪你同去。”
荀彧诧异:“殿下,这可使不得,他们是您的护卫,在下岂能……”
刘辨摆手打断:“必须让他们随同,否则你也别去了。”
“这……”
不得已,荀彧只能拱手应命:“诺。”
刘辨淡笑:“速回去准备吧。”
荀彧:“诺。”
……
滔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小平津。
西凉大营。
中军,大帐。
董卓皱眉盯着地图,不知思考什么。
正在这时,李傕掀帘而入,疾步上前:“丞相,打探清楚了,袁绍的兵马刚过了温县,照目前的速度怕是还得数日,才能抵达河阳津。”
“温县?”
董卓的目光立刻锁定地图上的某点:“怎么回事?袁绍的行军速度为何如此缓慢,难道他不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吗?”
“怕是未必。”
李傕再次拱手一礼,朗声道:“从末将获得的情况上推断,问题很可能出在粮草供应上,冀州牧韩馥的粮草供应,大有问题。”
“哦?”
董卓眼神骤亮,兴致大涨:“稚然的意思是……韩馥在暗中掣肘袁绍此次行动?”
李傕点点头:“极有可能!毕竟韩馥才是州牧,袁绍不过是个太守,作为手握重兵、声望极高的太守,难免会受到州牧的猜忌。”
“哼!”
董卓轻蔑地哼了一声:“瞧见没有,这便是士人的嘴脸,关东鼠辈如此行事,不败若何?”
李傕意气风发,颔首点头:“丞相,您下令吧!此一战,便是咱们西凉骁骑反击之战,让这帮关东鼠辈好生瞧瞧,谁才是真正的精锐!”
“好!”
身经百战的董卓已然有了想法,铿锵道:“传令!擂鼓聚将。”
李傕拱手抱拳:“诺。”
咚!咚!咚!
咚咚咚~~~
营中响起一阵密集的鼓声。
随后。
军中司马及以上军官,尽皆入帐,听候调遣。
董卓站在牛皮地图跟前,抬眸扫过众将军,没有丝毫废话,直奔主题:“据可靠情报,如今袁绍的兵马才过温县,距离河阳津仍有一段距离。”
“本相原意,等袁绍等人合兵一处,再将其歼而灭之,一举消灭河北方面之兵,但如今情势危机,他们耗得起,咱们可耗不起。”
“因此!”
董卓双目炯炯,精芒大放:“本相决定,明日对河阳津王匡所部发起突袭,趁其立足不稳,先行歼而灭之。”
“至于还在温县晃悠的袁绍……”
董卓沉吟了片刻,虽然有些遗憾,但还是决定放弃:“如果他继续往河阳津来,咱们便以逸待劳,其若闻讯退兵,我军便渡河返回孟津,驰援汜水。”
李傕哂然一笑:“丞相放心,袁绍虽统御万军,但不过鼠辈而已,若闻我军战败王匡,又如何赶再来送死,其必逃之夭夭,遁回渤海。”
又有校尉张济点头表示赞同:“不仅如此,河阳津王匡若败,袁绍再来,已然无用,其必退兵,另寻战机。”
董卓自然明白此理,他摆手示意众人安静,吩咐道:“明日寅时造饭,卯时出发,辰时必须发起突袭,绝不能给王匡任何反应的时间。”
众将士齐齐拱手:“诺。”
董卓大手一挥:“既如此,各自回营准备吧。”
第190章 只有跟着吕将军,才能一雪前耻!
次日,清晨。
风微凉。
河阳津王匡大营。
中军,大帐。
王匡浓眉骤拧,背着手,在帐中左右来回踱步,不时咒骂一声:“袁绍到底怎么回事,即便爬也该爬到河阳津了吧?”
“郡守勿急。”
其部大将张彪拱手抱拳:“盟主的兵马已经过了温县,想来再过一、两日,必可赶来河阳津与郡守回合。”
“嘁!”
王匡睨了张彪一眼,冷声言道:“你两日前也是这么说的,可现在又如何?不还是没到,如今董卓把我妹夫挟持在孟津关,逼迫我退兵,我退是不退?”
胡母班!
朝廷执金吾。
河内太守王匡的妹夫。
与少府阴修一样,被派来要挟退兵。
如今的王匡进退两难,退兵便是违抗军令,不退兵便会殃及妹夫性命。
他原本想着,等袁绍来了,好把这烫手的山芋交到他手上。
但袁绍这家伙可倒好,行军如龟,缓慢至极,像是已经猜到了王匡心思,故意如此。
“这……”
退不退兵这种事情,张彪岂敢多嘴。
他怏怏退在一旁,缄口不言。
不知过了多久。
“报—!”
帐外响起一声疾促的传报。
王匡抬眸望去。
但见,一个士兵急匆匆闯入大帐,不等其开口,王匡直接打断:“到哪儿了?”
士兵一愣,但还是拱手抱拳:“到河阳津了,距离大营不足十里。”
王匡顿感惊诧:“什么?已经到河阳津了?昨日不还在温县吗?”
“这……”
面对王匡质疑的眼神,张彪急忙辩解:“郡守,或许是情况有误,末将必定严惩斥候,以后若是再犯,定斩不赦。”
“罢了。”
王匡深吸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能来便好,你我速速收拾一番,准备迎接吧,礼数上务必要周到,命全军集合,准备迎接。”
张彪拱手:“诺。”
旋即。
张彪躬身退出大帐。
咚!咚!咚!
金鼓声震天响起。
不多时。
全营将士快速集合完毕。
此刻,王匡披坚执锐,走出大帐。
他翻身上马,猛一招手:“走,随我出营迎接。”
张彪大喝一声:“出发!”
队伍缓缓启程,出了大营,徐徐向前。
可没走多远。
忽然。
视野的尽头处,一道由烟尘组成的洪流,伴随着轰隆的地动声,由远及近,滚滚而来。
河内太守王匡顿感不妙,如此密集的马蹄声,只怕没有过万的骑兵,至少也有数千精骑,而且是在急行军状态。
袁绍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骑兵?
王匡下意识摆手,示意队伍停止,一双眸子凝神,注视着前方滚滚的洪流。
烟尘中,一杆大纛旗迎风招展,黄底黑字,甚是显眼。
王匡看得极其清楚,其上一个斗大的“董”字,格外引人注目。
“不好!”
王匡面色骤变,眼瞪如铃:“是董卓!”
张彪吓得脸都绿了:“董……董卓?”
他忙不迭瞭望,“董”字大旗近在咫尺,片刻之间,对方又突进了数百步的距离。
嘶~~~
张彪不禁倒抽一口凉气。
此刻的他,俨然是胆裂魂飞,大惊失色。
没有丝毫犹豫。
张彪拨马转身,便是一声令下:“弟兄们,快撤,速速回营!”
驾!
纵马狂飙,奔出数丈。
在其带领下,出迎的队伍作鸟兽散,逃之夭夭。
“张彪!”
王匡心底的怒火噌得窜到了嗓子眼里,气得张嘴便骂:“你这杂碎,害我!”
实际上,张彪的处置虽然不当,但不是没有道理。
迎宾的队伍带的是仪仗兵器,非是战斗兵器,某些将士手中,甚至没有兵器。
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能与西凉骁骑作战!
不逃,难不成等死?
然而……
面对已然逃走的张彪,王匡只能勒马转身。
不过,他可没有返回大营,而是直奔温县方向去了。
……
大谷关。
北军军营。
中军,大帐。
徐荣捏着颌下一缕短髯,不可思议地道:“吕布以一敌二,居然丝毫不落下风,甚至逼得广成关反贼鸣金收兵?”
“没错!”
帐中士兵点点头:“确实如此,如今吕将军凯旋而归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城关,大家都在议论此事,说只要有吕将军在,一雪前耻必不久矣。”
徐荣皱着眉,急问:“我营情况如何?”
士兵缓缓摇头:“已经有人在议论此事,还说将军您胆子小,远不如吕将军骁勇,更有甚者,还说……说……”
“说什么?”
徐荣尽量保持平静。
士兵吞吐良久,终于还是实言相告:“说跟着将军,只能一辈子窝在这大谷关,当缩头乌龟,只有跟着吕将军,才能真正一雪前耻。”
徐荣剑眉倒竖,一腔怒火腾得燃起。
不过……
他却在短时间内强行压下,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不得不承认,跟吕布的骁勇善战相比,自己死守大谷关的策略,的确显得窝囊。
军营是什么地方?
那是靠拳头、靠战功才能立得住脚的地方。
这里敬佩的是战死沙场的勇士,而不是谨慎小心的统帅。
吕布的行为虽然鲁莽,但耀眼的战绩,足以抹平一切。
只要不栽跟头,吕布永远都是战神。
可一旦栽了跟头,对于全军将士而言,那便是死!
士兵惶惶非议,徐荣不在乎。
可若是影响到军心,他就不得不出手干预了。
“传令!”
徐荣深吸口气,眉目中闪烁腾腾杀气:“任何人不得议论吕布斗将之事,否则军法从事,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士兵拱手:“诺。”
旋即。
士兵躬身离开大帐。
徐荣皱眉,脑海中不停思考着当前局势,以及吕布军中消息的传播,才不过两天而已,居然可以蔓延到自己军中,引起如此大的波澜。
这件事情!
恐怕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吕布是个赳赳武夫,脑子没有那么复杂。
他这样做,的确有他这样做的道理,徐荣不担心吕布胡闹,只是害怕此事会被广成关的反贼利用,如此一来,局势就超过自己的掌控能力了。
“该怎么办?”
徐荣皱着眉,暗问自己:“是否要报于丞相,请其出面?”
第191章 唇枪舌剑!荀彧巧辩,局势拿捏死死的!
徐荣承认自己压不住吕布。
毕竟,从官职上而言,双方属于平级。
虽然在临行前,董卓曾明言让吕布听自己号令,但徐荣不会天真的以为,吕布这头虓虎会乖乖听董卓的命令。
这一点,从董卓离开当日,吕布回身便坐在主将位置上,便可见端倪。
此人不会甘于自己之下。
甚至于,经过这两次的战斗,他隐隐有要反客为主的想法。
可是……
真的要报于丞相吗?
如今,关东局势极其危险,董卓面临三面大军的强攻。
即便真将吕布要凌驾于自己之上的想法,以及相关迹象汇报于董卓,董卓会如何想?
其一:只能证明自己没有能力,让董卓瞧不起自己;
毕竟在临行前,董卓是曾明言过要让吕布听自己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相当于持节行事,自己代表的是董卓。
但饶是如此,却依旧难以扼制吕布,令其俯首听命。
这不是无能,又是什么?
其二:即便将此事汇报于董卓,董卓也不可能出面。
或者应该这么说,董卓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根本没时间出面。
他若没能将另外两路关东军战败,是绝对不可能回来的。
既然回不来,自己上报,又有何意义?
防止意外发生后的提前推卸责任?
哼!
徐荣扪心自问,自己从不是推卸责任之人。
即便没有吕布在大谷关,他同样会严防死守。
如果当真落败,该承担的责任,照样不会推脱。
……
思来想去。
徐荣终究还是没有将此事汇报。
不过,对于军中的舆论,徐荣绝不会心慈手软。
他管不了吕布,难道还管不了自己的属下?
正当徐荣思考接下来当如何行事时。
“报—!”
忽然,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抬眸望去。
但见,一个士兵急匆匆转入帐中,欠身拱手道:“将军,关外有个自称颍川荀彧之人,说是弘农王帐下军师,特为阴少府之事,求见二位将军。”
“哦?”
徐荣没有想到。
一个小小的阴修居然真让弘农王派人来了。
看来南阳阴家在弘农王的眼里,还是非常有分量的。
只要能牢牢将阴修握在手里,还怕守不住大谷关?
徐荣兴致大涨,腾得起身,朗声言道:“让他进来,带入中军等候,待本将军换身衣服,立刻赶往中军,我倒要瞧瞧,此人冒险来此,意图何为。”
士兵欠着身子,神色有些尴尬:“呃……那个……回禀将军,此人目前已在中军,由吕将军负责接待。”
“嗯?”
徐荣面色骤变,心底的怒火腾得燃烧起来:“因何不早汇报?”
士兵喉头上下翻滚,艰难地道:“不是小人不愿意早报,只是被吕布军中的士卒阻挠,这才耽误了时辰。”
“吕布!”
徐荣眉头骤拧,怒目圆睁。
森冷的凶芒从眸中陡然迸射,毫不遮掩这腾腾的杀气。
此刻,徐荣哪里还顾得上换衣服,他只着常服,便直奔中军大帐而去。
然而……
徐荣不知道的是。
此刻的中军大帐中,吕布却是端坐上首,虎掌怒拍帅案,恶狠狠瞪着下方文质彬彬的儒生荀彧,如此凶戾的目光打在对方身上,却如撞在山峰,轰然崩碎,没起到半点震慑作用。
荀彧立在帐中,面容和善,气质儒雅,身上虽没有半点锋芒气息,但却给吕布一种无懈可击的感觉。
自从其入帐以来,仅仅与吕布有过一句交流,“徐荣将军何在,在下有要事与之相商”,不管吕布如何强调自己主将职位,荀彧只是不予理会,仿佛全然没把对方当回事。
那种眼神……
吕布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虽然处于绝对的下风,随时可能死于刀斧,但其心之傲,深入骨髓。
吕布嗞着钢牙,冷声言道:“荀彧,本将军真恨不得现在就杀了你,将你大卸成八块,然后统统丢入荒野喂狼,死无葬身之地。”
荀彧却是神情冷漠,没有丝毫畏惧地一揖:“在下既然敢来,就已然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一颗头颅而已,要拿便拿去。”
呼~~~
吕布强压下心中怒火,长舒口气:“荀彧,其实本将军知道你内心的根源是什么,你是死守你们儒生的王道,始终认为我们边郡之人,不过莽夫而已!”
“不通诗书,不懂礼节,除了会骑马射箭,杀人防火外,与那未开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