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扫开。
见此一幕,刘辨缓缓点头,暗自称赞:“许褚在近战兵器上,简直吊打冯彦N条街,俩人完全不再同一水平线上。”
“没错!”
军师联盟的声音同样响起来:“许褚还是很值得培养的,冯彦给他打下手,练练兵还是不错的,但当主将就算了。”
刘辨深以为然,心中暗道:“估计等这套流程走下来,冯彦就该彻底服气了,等到再有机会上战场,自然会心服口服。”
演武场上。
许褚轻而易举地闯过第二关,紧跟着便迎来典韦的最终考验。
因为有冯彦的前车之鉴,许褚没有选择兜头猛劈的套路,而是率先以马槊,猛戳向其身旁的士卒,以防止对方的铁索强攻。
可是……
典韦非是死人。
当许褚抬起兵器的刹那,就已经预判到对方的作战意图。
他横向侧出一段距离,挡在士兵面前,掌中铁戟照样磕在许褚的马槊中,跟着双戟飞快进行绞缠,将许褚的兵器彻底锁定。
与此同时,左右两个士兵快速杀出,以铁索猛地扫向许褚,熟悉且悲惨的一幕,似乎又要上演!
但偏偏……
许褚的反应极快。
他没有试图将马槊拔出,而是将槊杆快速挟在肋下,同时单手握紧槊杆,靠着战马冲锋的力量,来应对典韦的攻势。
与此同时,许褚另外一只手飞快探出,竟精准地将铁索抓在掌心,企图将其高举过头顶,彻底摆脱铁索的进攻。
不得不承认。
许褚的想法是极其正确的,只有真正将铁索避过,才算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从而可以专心迎战典韦,撑过二十回合。
但是……
令许褚没有想到的是。
这一伍中的另外两个士兵,同样拎着铁索冲了过来,自己方才将前一个铁索举过头顶,下一个铁索,冲着胸膛便扫了过来。
铛—!
清脆的金鸣声炸响。
许褚遭受铁索的进攻,但却没有从战马上倒飞而出,而是靠两条粗壮有力的大腿,死死地夹住马腹,同时丢掉铁索的手,拼死拽住缰绳。
“驾—!”
许褚发狠,一声爆喝。
他拼死夹住马腹,竭尽全力握住缰绳、槊杆,靠着前期积累的势,不顾一切的向前猛冲,竟将那拽着铁索的亲卫军士兵,都拖拽在地上,足足摩擦了十余丈远。
虽然,典韦的力量非常强悍,但在加速冲锋的具状骑兵面前,依旧难以与之匹敌,脚下的鞋子哧愣愣摩擦着,足足十余步远,方才侧身飞扑,避开进攻。
希吁吁—!
许褚冲破一切滞阻,最终缓缓停下,勒马转身。
此刻,刘辨腾得起身,脸上难掩的兴奋:“哈哈!仲康啊,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身上有虎骑最需要的那种莽劲儿。”
许褚卸甲下马,走上前来,欠身拱手:“末将许褚,谢过陛下。”
刘辨扭头瞥向冯彦:“冯将军,你可服气否?”
冯彦点点头:“末将心服口服。”
“好!”
刘辨毫不犹豫,铿锵下令:“既如此,从今日开始,便由许褚担任虎骑的主将,由冯彦担任虎骑的副将。”
“仲康!”刘辨喊道。
“在。”许褚拱手。
“这是朕准备的虎骑训练手册,你们二人回去仔细研究,务必要将其吃透,尽快让虎骑形成战斗力,争取早日上战场,为朝廷建功立业。”
“喏。”
……
司隶,雒阳。
张辽军营。
此刻。
张辽站在沙盘面前,一双眸子仔细盯着陕县。
这里是由牛辅引兵驻守的第一防线。
而在其身后,便是樊稠驻守的函谷关。
如今,董卓已死,朝廷已然下达命令,要尽快横扫河洛,为进攻并州做准备。
从河洛进入并州的路,其实有很多条,比如太行八陉中的南部三陉,轵关陉、太行陉,以及孟门陉。
不过……
与之相比,若是能拿下陕县,从这里北上进入河东郡,便可沿着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忻定盆地,一路横扫并州。
这条路线可是要比从上党高地下手,容易太多了,况且,如今董卓一死,牛辅变成了孤家寡人,对于张辽而言,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也因此,经过跟陈宫的商议,他们决定率先从陕县入手,打开进入河东运城盆地的路,这样可以在战略上,取得绝对的主动权。
“将河内交给张杨即可,他此前原本便在上党募兵,对于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有他驻守河内郡,必定可以守住南部三陉。”
“嗯,有道理,此外,咱们还要……”
“……”
正当张辽、陈宫商议具体战略时。
“报—!”
忽然,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张辽抬眸望去。
但见,自家斥候急匆匆赶来,欠身拱手道:“将军,从陕县方向传回消息,城头已经更换成了‘王’字大旗,牛辅可能已经身死。”
“啊?”
张辽顿时一愣,满目骇然:“这怎么可能?牛辅帐下还有数千兵马,况且绝大多数都是骑兵,他即便打不过,照样可以逃走才对。”
“怎么可能……”
言至于此,张辽俨然是一脸的不敢置信:“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已经战死,莫非他投靠了袁隗?”
“这……”
斥候皱着眉,摇了摇头:“小人不知。”
对于斥候而言,他们只是负责打探情报而已,将自己看到的东西,原原本本说与主将听,至于判断,则交给主将自己。
不得不承认,牛辅败得的确非常奇怪,按照战斗力分析,他至少也能坚持半个月,甚至更久,但不过数日便落败,实在是有些蹊跷。
“文远。”
正当张辽惆怅不已时,一旁的陈宫却是开口,轻声道:“牛辅的确有可能落败。”
张辽愣怔,急急扭头瞥向陈宫:“公台,你莫非猜到了什么?”
陈宫嗯的一声点点头:“文远,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袁隗,在明知道要刺董,是否会考虑到,该如何最快的解决董卓旧部呢?”
“这……”
张辽皱了皱眉,顺着陈宫提供的思路细想。
忽地,一道灵光闪过脑海:“公台的意思是,袁隗在诛杀了董卓的第一时间,便派人赶往函谷关,率先收编了樊稠后,又以董卓的命令,诱杀了牛辅?”
“没错!”
陈宫肯定地点点头:“《孙子云》: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在陛下下发的《孙子》注解中,将其称之为信息差,导致的不对称战斗,牛辅不知董卓已遭不测,袁隗便是利用这一点,乘人之不及,将其诱杀。”
“否则,牛辅绝不可能在咱们丝毫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便被长安收编,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对方早已诛杀了牛辅,只是近期方才变了旗帜。”
嘶—!
张辽惊诧,倒抽一口凉气。
他缓缓点了点头,极其肯定地道:“没错!的确有可能,而对方在这个时候,将旗帜更换成‘王’字大旗,摆明了是要引咱们进攻。”
“好一个袁隗!”
张辽露出骇然的神色:“没想到啊,这老家伙平素里不显山不露水,但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实在令人佩服。”
“是啊!”
陈宫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轻声道:“袁隗此人在汝南袁氏,堪称翘楚,不论是经学,还是兵法、权谋,都堪称一绝。”
“如今,他刺杀董卓在先,又快速稳定关中局势,下一步必然会与袁绍联合,强占并州,而河东郡将成为袁隗的主战场,因此他绝不可能放弃。”
“王?”
张辽皱着眉,思考着长安汉庭中的王姓猛将。
可是,良久后,却依旧没有答案。
一旁陈宫停顿片刻:“文远,王允乃是并州王氏出身,或者现在驻扎在陕县者,极有可能便是王允。”
“袁隗善于用人,他此刻派王允到陕县,而且还收编了樊稠、牛辅的军队,如今又要引诱我等强攻陕县,明显是在横扫并州做准备。”
“这条老狐狸……”
陈宫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忍不住万千感慨:“还真是厉害啊!这一系列的手段,的确令人佩服,文远啊,咱们这次可算是碰到对手了。”
张辽嗯的一声点点头:“也不知玄德公何时能来,如果他引兵到了,咱们便可彻底放开手脚,哪怕从上党开始进攻,都没有问题。”
第364章 想苟?KPI版的紧箍咒,先给你小子套上!
目送张济引大军离开宛城,直至消失在视野的尽头。
张绣回头瞥了眼贾诩:“军师,我今日要去狼骑报道了,可能短时间不会回来,你在宛城呆着若是闷,便自己找点事做,相信陛下很快会有对你的安排。”
呃……
贾诩神经一紧,表情略显尴尬:“小张将军放心,在下目前挺好的,即便没什么事也没关系,至少能有时间看书了。”
“真是个书痴!”
张绣冲贾诩绽出一抹淡笑,旋即将战马上的背囊,拆下来一个,递给贾诩:“军师,咱们这次来得匆忙,你身上没什么钱,这些金钱你拿着用。”
“不必。”
贾诩摆了摆手:“我有书,便够了。”
张绣蹙眉,直接将背囊塞给贾诩:“让你拿着,你便拿着,咱们是同乡人,出门在外便是兄弟,何况此次若是没有你,我与叔父不可能归顺南阳。”
“目前我们叔侄皆有安排,我还是两千石的校尉,以后不愁没钱花,你目前一个人,单靠书能吃饱饭吗?”
“那……好吧。”
贾诩知道自己拗不过张绣的善意,终究还是接过了背囊:“虽然咱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小张将军对贾某之情,贾某始终铭记于心。”
“临别之际,有一两句忠告,不知小张将军可能听否?”
此前的贾诩因为太苟,没什么功劳、战绩,因此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
可是……
他自从跟随了张济叔侄,感受到张绣的那股子同乡善意,心中倍感温暖。
正因为如此,他才愿意在关键时刻,拉张绣叔侄一把,让他们跟随自己一起,归顺南阳,投奔一个好的前程。
而今,张绣在即将奔赴狼骑时,却仍还惦记着自己,更是让贾诩感动至极,实在忍不住,便想要给他两句忠告。
张绣笑了笑,拱手一礼:“在下洗耳恭听。”
贾诩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你胜负心太重,荣誉感太强,狼骑之中尽皆英豪,各个能征善战,你要少说多听多学习,将自己的胜负欲尽可能收敛起来。”
“切记!”
贾诩的眸子骤然间阴下来,带着丝丝杀气:“狼都是沉默的,乱吠的是犬,既然加入了狼骑,就要当一头真正的狼,而非柴犬。”
张绣缄口不言,神色微妙。
起初,他感觉贾诩是在暗自嘲讽他,但对方神色郑重,丝毫没有嘲讽之意,这才让张绣重视起来,跟着缓缓点头:
“好。”
张绣拱手还礼:“在下记住了。”
贾诩对张绣的表现,非常满意:“咱们是降将,尤其还是董卓的旧部,适当的收敛锋芒,对你我皆是有好处的。”
“令叔已经三十余岁,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可你正是年少轻狂之时,太容易犯错,如今虽靠本事入狼骑,但能否在这狼窝中活下来,可绝非本领强,便可办到。”
闻听此言,张绣表情郑重,再次拱手:“军师放心,在下记住了。”
贾诩返身走向马车,从里面取出一本书,递给张绣:“有空时多看看这本书,一来可以让你静心,二来内含兵法、权谋,有利于你成长。”
“哦?”
张绣对静心不感兴趣,但却对兵法、权谋大为惊喜:“这卷书莫非是兵书?”
贾诩摇了摇头:“非也,它不是兵书,但却蕴含兵法大道,书读十遍,你若能知其皮毛,寻常人等,难是你对手,书读百遍、千遍,或许将来,你便是狼骑主将。”
张绣赶忙接过这卷书:“军师放心,我一定好生研读,等明年的骑术大比武时,一定杀入总决赛,让吕布瞧瞧咱的能耐。”
贾诩懒得再废话,若是这样都点不透张绣,证明他这辈子也只能如此了,总之自己仁至义尽,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我走了。”
张绣收起书,翻身上马。
“嗯。”
贾诩颔首点头:“去吧。”
直到张绣策马离开,贾诩方才上了马车,准备返回宛城。
望着田间茂盛的庄稼,百姓满面的笑容,听着孩子们放学后唱得童谣,贾诩感觉这里当真是大同世界一样,美好又令人向往。
若是能在这里安生一辈子,教教孩子读书,闲暇时躬耕南阳,有两、三亩稻田鱼,小日子别提有多舒爽了。
而且从目前来看,皇帝陛下一直没有召见自己,想来应该是把自己忘记了,如此一来,自己不必另寻旁处,在这里生活,挺好。
善!
大善!
贾诩畅想着悠闲且美好的未来生活,唇角不自觉扬起个弧度,发自内心地浅笑出声。
可是,美好总是短暂的,意外总是难免的。
正当贾诩返回驿馆时,三个斜挎寰首刀的锦衣侍卫,迎面走上来:“敢问,阁下可是贾诩贾文和否?”
贾诩眼珠子上下一翻滚,从对方的装扮上看,显然就是宫廷的侍卫,一股不安的情绪,自心底勃发:“不是,你们认错人了。”
“你果然犹豫了。”
面前锦衣侍卫一摆手:“弟兄们,他就是贾诩,给我带走,陛下说了,若是跑了贾诩,咱们全都跟着陪葬。”
呼啦!
身后两个锦衣侍卫斜向窜出,瞬间封死贾诩退路,恭敬地一摆手:“先生,陛下说了,能不动粗,尽量别动粗,但如果您不听劝,那便休怪我等无情了。”
“我……”
贾诩原本想要狡辩,但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因为他很清楚,抵抗是没有用的,所以也懒得抵抗:“罢了,走吧,这一关若是过不去,每日必会提心吊胆,是福是祸,总得面对才行。”
“先生请!”
锦衣侍卫摆手做请状,示意贾诩上车。
贾诩来到旁边,讪讪摇头:“唉,尔等竟将马车藏在巷道,可当真是煞费苦心啊!”
锦衣侍卫随口解释:“这是陛下特意吩咐的,说若是马车在路上,你即便到了驿馆门口,也不会停下,抬脚便走了,我等不可能等得到你。”
呃……
贾诩心头微怔。
没错,自己的确是这样打算的。
想着把张济、张绣安顿好,便收拾收拾,寻个孝经师的活儿干干,每年五十石俸禄,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足够自己一人开销了。
结果没曾想……
自己前脚刚迈进驿馆的大门,后脚还没进来,便被宫廷的侍卫堵住了,本想着耍个机灵,然后开溜,居然还特么被识破了。
贾诩有种被拿捏死死的感觉。
想当年,自己从雒阳辞官归乡,后来又进入董卓帐下,兜兜转转,浑浑噩噩,十余年来,没出过任何差错,这次居然栽在皇帝陛下的手上。
又联想到张泉的忽然造访,以及皇帝陛下的那封书信,贾诩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名不见经传,居然能被皇帝盯上。
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到底是何人向皇帝陛下举荐的自己?
此人又是如何,对自己的性情,掌握的如此清晰?
能做到这一切的,恐怕只有校事府的郭嘉,可自己与此人素不相识,他完全没有向皇帝陛下举荐自己的可能。
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