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军师联盟 >

第217章

大军师联盟-第217章

小说: 大军师联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放心吧,像宛城何家这样的豪族,他们潜意识里一定是不愿意的,但若是反抗,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何咸不是傻子,他回去以后,一定会权衡利弊得失,归顺朝廷是保住利益的唯一办法,要不了两天,他一定会回心转意。”
  “何家不是邓家,他没那个影响力,更没那个能力跟辩爷叫板,等这样的政令施行两年,何家尝到甜头,他们的抵触情绪,一定会彻底消失。”
  “别忘记了。”
  军师联盟提醒道:“咱们目前只是把农耕硬件提高了,软件方面,还一个没有动手呢,等把化肥也搞出来,产量继续获得提升,拿捏这帮豪族就更容易了。”
  “到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军师联盟极其自信地道:“跟着朝廷有饭吃,与朝廷作对者,不仅吃不上饭,甚至连反抗的力量都没有。”
  “归顺朝廷,会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没有之一!”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
  “好吧。”
  刘辨颔首点头:“为了咱们的战略,我只能狠下心来,如果对何家心慈手软了,以后就更加难以服众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农业!
  永远都是强大王朝的根基。
  这一点,刘辨必须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绝不能被世家左右。
  不仅是耕地,甚至是矿山、河流、森林,全部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这才是当家作主的真正底气,否则就只能仰人鼻息。
  “放心吧。”
  军师联盟再次宽慰道:“只要能打通何家,其余南阳豪族,至少可以摆平一半,至于剩下不愿意归顺者,就只能继续吃苦,等着被世家吞并了。”
  刘辨试探性问道:“老师,咱们什么时候能正式对邓家下手。”
  军师联盟:“这要看咱们手里有多少资本,可以对邓家、阴家等世族造成多大的伤害?如果南阳豪族能归顺一大半,咱们就更有把握了。”
  “归顺一大半,能行吗?”
  “放心。”
  军师联盟轻声道:“搞定何咸,便完成了大半,等他们真正尝到甜头,南阳豪族必趋之若鹜,到时候说不定全部都会归顺。”
  “只要咱们能在亩产上,占据绝对的优势,早晚邓家、阴家等世家大族,全都会屈服的,即便反抗,也根本反抗不起来。”


第298章 民之道、官之道、帝之道,恪守其道,天下大治!
  何咸出了皇宫。
  不过……
  他没有回自己的府邸,而是一个人在街上逛游,脑海里不停在思考,为什么皇帝陛下要如此的残忍,甚至不惜对自己这个表兄下手。
  何家祖业虽然不多,自己虽然没什么大志向,但坚守祖业,将其传给自己孩子,好让何氏的传承不会断,这是他基本要做的。
  可现在,就连这基本的要求,恐怕都满足不了。
  何咸心乱如麻,不知应当如何。
  走在宛城繁华的街道上,听着喧嚣的吆喝声,不知不觉中,竟来到了史子眇的府邸。
  当初,正是史子眇找到的他,劝他走上协助皇帝陛下的道路。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何咸清楚的记得,当他得知皇帝陛下为了何家,冒险进入宛城周旋的事情,在那一瞬,他感觉自己可以为了皇帝陛下,付出自己的一切。
  可是……
  这样的付出,必须是心甘情愿,而非如此这般的胁迫。
  何咸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鬼使神差地走到史子眇府邸的门口,只是今时不同往日,他是朝廷太常,不可能如在雒阳一般,把府邸变成自己的道场。
  可即便如此。
  何咸还是上前叩门。
  笃!笃!笃!
  敲门声响起。
  良久。
  大门展开个缝隙,从里面露出一个熟悉的面孔:“阿三?”
  阿三同样认识何咸,赶忙出来,面带微笑:“何家主,您怎么有空来这里了?”
  何咸叹口气:“心里不痛快,想出来走走,不知不觉就到这里了,史道长在家吗?”
  “在。”
  阿三肯定地点点头:“您找家师有事儿?”
  何咸轻声道:“有些事儿,想找道长答疑解惑。”
  “那进来吧。”
  阿三摆手做请状:“家师这些日子,研习炼丹术又有心得,如果是这方面的事情,您可真算是来着了,他今儿个心情很好。”
  “这样啊。”
  若是之前,何咸自然是来问道的。
  只不过今天,他心里藏着的,是别的事情:“我今日来,非是问道的。”
  阿三淡笑:“不管问什么,应该都可以,家师难得好心情,你们又是不错的朋友,一起坐下聊聊,终归是好的。”
  何咸想来也是,便点点头:“好。”
  旋即。
  跟着阿三,进入府邸。
  一路穿廊过院,曲径通幽。
  不多时,便赶来一处偏殿,一股淡淡的清雅窜入鼻间,让何咸稍稍放松下来。
  待阿三通禀以后,何咸推门而入:“何某不请自来,叨扰道长静修了。”
  史子眇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哪里!你能来贫道这里,贫道非常欢迎,适才听阿三言,何家主想请贫道答疑解惑?”
  “恩。”
  何咸点点头:“有些事情想不明白。”
  史子眇捻须询问:“不知何家主,烦心何事?”
  何咸蹙眉,不知该如何开口:“该如何说呢?你当初帮助过的人,如今却要你死,此事道长可能答疑解惑否?”
  史子眇捻须的动作戛然而止。
  他虽不太关心朝政,当这个太常,也不过是为了帮助皇帝。
  但是……
  如今宛城发生的事情,他还是相对比较清楚的。
  南阳豪族面临“没有收成,却要上交田赋”的事情,各县怨念极深,而何家作为宛城的大豪族,又是皇亲国戚,势必首当其冲。
  史子眇顿感不妙。
  自己若是回答的不好,只怕会坏了皇帝陛下的大事。
  可考虑是何咸,史子眇又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沉吟片刻。
  史子眇终究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何家主口中之人,可是陛下否?”
  何咸恩的一声点点头:“没错,正是陛下。”
  史子眇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对方,极其郑重地道:“你应该清楚贫道跟陛下的关系,即便如此,还要听贫道为你解惑吗?”
  “道长还真是……”
  何咸惊叹于史子眇的坦诚,思索片刻,他无奈言道:“实不相瞒,何某从没有怀疑过道长的人品,当年在雒阳时,您便是超脱世俗之外的高人。”
  “而今,您虽然成为南阳汉庭的太常,但何某明白,您的志向,从来不在于此,这南阳汉庭对您而言,更像是一座牢笼。”
  “可是……”
  话锋一转,何咸神色忧忧:“您还是当了这个太常,归根到底,乃是因为皇帝陛下是他,否则您是绝对不会赴任的。”
  “你说得没错。”
  史子眇丝毫没有反驳,而是顺着何咸的思路:“当初贫道之所以答应当这个太常,正是因为陛下乃是史侯,若非如此,贫道早逍遥离开了。”
  “不过……”
  史子眇抬眸望向何咸:“贫道现在却庆幸自己当了太常,能时常追随在陛下左右,或许陛下便是贫道追求大道之关键。”
  何咸皱眉:“陛下?”
  史子眇点点头:“恩,正是他。”
  何咸心疑,不解道:“道长,陛下对于你我这般人,可是丝毫不解的,他能给你带来什么感悟呢?”
  史子眇懒得解释,只是轻笑一声:“或许我等便是太过沉寂其中,才忽视了道的本源,曲解了道法自然的真正意义。”
  “啊?”
  何咸有些不明白。
  史子眇则是继续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世间万事万物皆蕴含道,草木、山川、日月、星辰,皆有其道,而人不过是自然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已,集天地日月之精,而修养己身,是在下此前认为的道。”
  “可是……”
  史子眇反问何咸:“天地日月之精,是何物?你我可能言明?”
  “这……”
  何咸懵逼,摇了摇头。
  史子眇轻声道:“贫道以为,天地日月之精,便是万事万物蕴含的道,若是连这些东西都搞不明白,又谈何修炼自身?”
  “老庄不曾炼丹,只是一心悟道,便可成至高境界,我等此前追求的,不过是虚无缥缈的道而已,绝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这不是曲解,又是什么?”
  史子眇一句反问,顿时令何咸哑口无言。
  在道这方面,史子眇的造诣,的确要比他高出许多:“可是,陛下从未研究过道法,又如何能给道长您这般感悟?”
  言至于此,史子眇脸上满是倾佩,捻须而言:“所以贫道才说,陛下绝非凡俗,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选之人。”
  “他虽然从未研究过道,但他做的每一件事,皆暗含着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道,绝非你我之前所求的道。”
  “哦?”
  何咸越感惊诧:“何以见得?”
  史子眇捻须言道:“举个简单的例子,稻田鱼生态养殖,想必何家主不陌生吧?”
  何咸点点头:“自然。”
  “它便蕴含着真正的道。”
  “还请道长不吝赐教。”
  “很简单。”
  史子眇给出自己的解释:“如果将鱼、稻分开,那么鱼不可能如此肥美,而稻亦不可能如此茁壮,鱼稻相生,彼此成就,方是正道。”
  嘶—!
  何咸惊诧:“有道理。”
  史子眇淡笑:“若不能悟透鱼之道、稻之道,又如何能汲取精华,彼此成就呢?鱼稻尚且如此,何况天地日月之精?”
  “陛下让贫道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等修道之人,追求大道长生没有错,但首先要明白天地日月、世间万物之道,才能真正汲取其精华,修炼自身。”
  何咸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的确有道理。”
  史子眇由浅入深,继续言道:“我等修道之人,不过是修炼自身,而陛下之道,乃是要修炼一国,修炼万民。”
  “这天下何以大乱?”
  “归根到底,便是破坏了家国之道。”
  史子眇将自己近些日子以来的感悟,和盘托出:“诚如此言,六亲不和而有孝慈,当我等提倡孝顺、和睦时,家中的子女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不然是不需要这些的。”
  “一人如此,一家如此,一国亦是如此。”
  “汉之初,万物合道,是故帝可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乃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可大汉历经四百年发展,并非全部的皇帝皆愿秉持道心,垂拱而治。”
  “帝、官、民不守其道,是以天下大乱,阴阳相冲,方才造成今日之乱世,而纵观陛下所为,恪守帝道,拨乱反正,欲使阴阳调和,重归于大道。”
  “何家主。”
  史子眇躬身颔首,态度极其恭敬:“请恕贫道口无遮拦。”
  何咸拱手抱拳:“道长旦言无妨。”
  史子眇这才继续道:“你何家原本只是南阳一方小豪族而已,却因何太后、何将军,发展至今,成为坐拥万亩良田的大豪族,其过程如何,贫道暂且不论。”
  “不过,你应该清楚,道之本质,谓之阴阳调和,你何家坐拥万亩良田,必有百姓流离失所,道之失衡,乃乱之根源。”
  “贫道虽不知陛下意欲何为,但如今之南阳,已有万物合道,阴阳调和之兆,民守其道,官守其道,帝守其道,南阳岂能不太平?”
  何咸默然,内心五味杂陈。
  史子眇今日之言,令其茅塞顿开。
  民之道;
  官之道;
  帝之道;
  更是令何咸倍感震惊。
  他开始有些理解,为何陛下要收回田亩,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民守其道,令天下再次回归平衡,阴阳调和,天下太平。
  《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这世界应当成为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人人有田种,户户有余粮,没有灾祸、没有战争。
  可惜……
  自己修道多年,却仅仅只得其皮毛,从未触及道之本源。
  一念至此,何咸朝史子眇郑重地行个礼:“多谢道长答疑解惑。”
  史子眇捻须言道:“你我之间,何须言谢,既然何家主疑惑以解,那么该当如何,便自行决定吧。”
  “恩。”
  何咸点点头,起身拱手:“既如此,何某暂且告退。”
  史子眇摆了摆手:“去吧。”
  旋即。
  何咸躬身离开。
  ……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正奋笔疾书时。
  “报—!”
  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停笔,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陛下,尚书鲁肃求见。”
  刘辨皱了皱眉:“鲁肃?”
  朱彤点点头:“没错。”
  “让他进来吧。”
  “喏。”
  不多时。
  鲁肃趋步上前,欠身拱手:“臣鲁肃,参见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平身:“子敬,你此时入宫,不知是有何事?”
  鲁肃一揖作礼:“陛下,适才宛城家主何咸找到臣,言愿意将何氏田产充公,臣细想来,必是陛下与何咸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因此入宫求解。”
  “哦?”
  刘辨眼神骤亮,满目骇然:“何咸这么快便想清楚了?”
  鲁肃皱着眉:“啊,这……”
  他的确不明白整个事件的过程,因此不知如何接话。
  “是这样的。”
  刘辨赶忙转回话题,把将耕田收归国有的事情,和盘托出:“换言之,此后何家的耕田将变成公田,由朝廷稻田使者枣祗统一负责管理。”
  “待每年粮食收成,从朝廷获得的田赋中,划出十之一,给实际耕田持有者分红,这便是朕与何咸达成的协议。”
  鲁肃心中巨震:“何咸竟然愿意将私田国有?”
  不可思议!
  这简直不可思议!
  刘辨同样有些意想不到,但至少面上依旧镇定:“朕虽不明白何咸是怎么想明白的,不过子敬,这难道不是双赢的局面吗?”
  “何家的耕田有百姓耕种,朝廷同时收回了耕田所有权,统一负责管理、规划、使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朝廷发展。”
  鲁肃缓缓点头:“的确如此,不过何咸敢于踏出这一步,依旧令臣倍感震惊,想来他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恩。”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朕从没有强迫过他。”
  鲁肃拱手:“陛下,如今何家既然愿意如此,想来依旧会有别人愿意如此,朝廷当以此出一份章程,方能安其心。”
  “早准备好了。”
  刘辨淡然一笑,起身走到旁边书架,取出军师联盟拟定的东西:“这是朕初步拟定的私田公有化方略,你拿回去好生研习。”
  “还有……”
  同时,刘辨将特制纸张制作的证书,递给鲁肃:“朝廷需要给各家开具,类似于契约一样的证书,这是朕设计的证书样式,以后各家凭此领取分红。”
  “原来陛下早有准备?”
  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虽然预料到皇帝陛下会有应对措施,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陛下竟然已经准备到了这种程度,甚至连章程都已经提前拟好了。
  随手翻开证书样式,依旧是皇帝陛下喜欢的表格,上面从双方关系、耕地性质、数量等基本信息,非常的全面。
  甚至于,在后面会附有田亩的具体信息,包括位置、尺寸、品质、预计亩产等,全部有详细的记录格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