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年龄在5岁以上的40余人,又招收邓家近亲子孙30余人,在宫廷中开办,专设教师和保姆,教以经书。”
“据说邓太后每天早晚,都要亲自到邸第对孩子们抚育教导,恩宠到了极点,这是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的学校。”
刘辨倍感震惊:“受教了!”
军师联盟则继续介绍汉朝的教育体系:“此外,汉朝还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官学,郡国设‘学’,县道邑设‘校’,乡设‘庠’,聚(村)设‘序’。”
“所以,汉朝的教育体系还算是比较完善的,只是它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在朝廷的教育机构称太常,是兼管教育的,地方学校则由各级行政长官兼管。”
“专家猜测!”
军师联盟强调道:“可能正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关,教育工程由太常及各地官员兼管,才导致它没有最终成长起来。”
“不过,也正是因为汉朝有完整的教育体系,倒是给辩爷推行科举制,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难度系数骤降。”
纯粹的新鲜事物,不管它再好,想要让人接受,总是非常困难的,它需要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才可能真正被人接纳。
如果大汉没有从中枢到地方,甚至深入到村落的教学环境,专家想要推行科举制,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它相当于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最为重要的是,教育体系虽然容易搭建,但能否被百姓、士族接纳,却是一个非常严肃,且不容忽略的过程。
“没错。”
刘辨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太学的学生为博士弟子,也称太学生为‘诸生’,除由京都直接挑选入学的‘正式生’外,各郡国县邑选送的地方知识青年为‘特别生’。”
“只是在出身方面,太学生中贵族子弟居多,但也有家境较为贫寒的子弟,‘正式生’为公费,朝廷给俸禄;‘特别生’为私费,食宿需自理。”
“……”
“这还仅仅只是官学而已,东汉的私学之风更盛,其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两种:一为蒙学,二是精舍。”
“蒙学即童蒙学习的地方,也称为书馆,教师称之为书师,学习内容主要是识字习字,专注于孩童启蒙。”
“书馆所用的字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急就篇》,相传是西汉史游编撰的。”
“《急就篇》共1244字,内容包括姓氏、衣着、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兵器、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方面的应用字。”
“其全文押韵,没有重复字,句子有七言、四言、三言等,既便于记诵,又切合实用,流传非常广,是自汉到唐的主要识字课本。”
“……”
“至于精舍,相当于民间的太学,是由经师大儒教授,比如说郑玄,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精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
“精舍弟子分为两种:一为及门弟子,是亲身来受教的;二为著录弟子,是把学生名字登录在有名望的大师门下,不亲自听教师讲授,是属挂名求学。”
“……”
刘辨实在是没有想到。
在汉朝的教育体系与环境中,居然可以找到现代的踪影。
而且,在专家介绍过以后,刘辨甚至感觉,所谓的知识被世家豪族垄断,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毕竟私学盛行,不少贫寒人士是有机会学习的。
这的确让刘辨大开眼界!
“当然!”
紧跟着,军师联盟强调道:“太学的教学制度,虽然并不严密,也没有规定学习年限,更不注意考勤。”
“但有一点,对咱们推举科举制,却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它非常注重考试,用考试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太学创建之初,汉武帝便规定,用‘设科射策’的方法,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史称之为‘岁试’。”
“所谓射策,即抽签口试问答;而所谓的设科,则是按照试题的难易,分成甲乙两科,学生可抽签应试,签上写有试题。”
“按照考试后的成绩,甲乙两科各择优录取数名或十数名,授以不同的官职,如郎中或太子舍人等,至于那些不合格,或者不能通一经的学生,即令退学。”
“……”
“而到了汉桓帝时期。”
军师联盟的声音,略微有了一丝遗憾:“改甲乙两科为上、中、下三等,后又改为两年考试一次,不限制录取名额,根据通经的多少,授以不同的官职。”
“或许是因为考试次数变少,再加上其余各种原因,这种教育体制,最终也没能孵化出科举制,却被陈群搞出了个九品中正制!”
“辩爷!”
军师联盟朗声道:“专家一致认为,凭汉朝的教学环境,是完全有可能成功推行科举的,咱们一点点打基础,再加入现代的一些元素,对于辩爷培养人才,大有裨益。”
“包括但不限于经学、医学、格物、算术、几何、历法等等,内容会比较复杂,专家同样在尽可能的编纂材料。”
尼玛!
专家不愧是专家。
居然已经开始准备科举制方面的东西了。
杂交水稻、钢铁、兵器革新、科举……
刘辨脑袋都快大了。
如果不是背靠军师联盟,单凭个人力量,别说匡扶汉室了,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呢。
“殿下!”
“殿下?”
刘辨正沉寂在专家的内容中时,荀彧的声音,一把将自己拽了回来:“恩?文若,可有何事吗?”
荀彧轻声道:“再往前不远,咱们便可以下船了,如果我记得不错,志才应该就在那里,前段时间,我们还有过书信往来。”
“好。”
刘辨顿时来了干劲儿:“不管怎样,孤一定要把此人带走,便是绑也得绑走。”
呃……
荀彧脸色略显尴尬。
想当初,弘农王跟自己说过同样的话:“殿下放心,志才有心报效国家,想来他是不会拒绝殿下的邀请的。”
刘辨淡笑:“如此最好,也省得孤动粗了。”
……
通往南阳的官道上。
一支悠长的队伍,正迤逦慢行。
队伍中。
一匹赤红色的骏马上。
相貌身材与弘农王一般无二的男子,神色悠悠,显得有些紧张。
“兄弟,别紧张。”
一旁朱彤压低声音,双目却时刻不停的左右忽闪,警惕着来自四周的凶险:“当初殿下的易容术,可是能骗过牛辅的,绝对不会露馅。”
“没错。”
对面的史阿极其肯定地道:“如果不是我们知道你是假冒的,乍一眼看过去,绝对分辨不出来,何况他们人还不知在哪。”
假刘辨深吸口气,尽可能让自己保持镇定:“朱司马,正是因为不可能被识破才危险,到时候你们可一定要护着我。”
“放心吧。”
朱彤咧嘴淡笑,保证道:“不过是些蟊贼而已,我都怀疑他敢不敢过来,要知道,咱们这支兵马,可足足有三千人。”
虽然,刘辨把绝大多数兵力留给了张辽,但依旧带回了三千人,而且尽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力量,以一当十的超级悍卒。
面对这样一股强悍的力量,朱彤实在是想不到任何被截杀的理由。
这不是来截杀的,而是来送死的。
虽然,在弘农王离开之前,曾经给出个三个刺杀方案,但即便合乎情理,朱彤依旧不敢相信,对方真有胆量,敢截杀弘农王!
“没错。”
一旁史阿也跟着附和道:“说不定孔家压根就不敢过来,咱们只要过了堵阳,就彻底安全了,你小子白当一次弘农王,骏马得骑,高官得做,还有赏钱拿,简直赚大了。”
“这可不行啊。”
史阿故意调侃道:“等咱回了南阳宛城以后,你小子可得请客喝酒,就去邓家的鸿宾楼,那里最有排面。”
朱彤补充道:“关键是花钱多!”
呃……
假刘辨只能呵呵了:“只要我能活下来,请咱全队吃都行。”
朱彤眼神放亮:“行!这可是你说的,待会儿就算拼了命,我也护你周全。”
史阿提了提手中宝剑:“算我一个。”
忽然。
前方队伍缓缓停下。
史阿、朱彤向前凝望,心下好奇。
假刘辨下意识紧张起来:“朱司马,快去瞧瞧,到底发生了何事?”
朱彤瞥了眼假刘辨:“嘿,你小子居然敢指挥我?”
假刘辨嘿嘿一声:“过过嘴瘾而已,别当真。”
“行了。”
一旁史阿轻声道:“朱司马,快去吧,别耽误时间。”
朱彤这才恩了一声:“那你小心护着。”
驾—!
朱彤策马上前:“殿下,怎么回事,队伍怎么停了?”
陈王刘宠皱眉打量着前方:“孤有种感觉,伏兵应该就在前方,而且兵力不少。”
朱彤淡笑:“那正好,一切按照计划行事,记得抓活口。”
“恩。”
刘宠颔首点头:“放心吧,孤记着呢!倒是你们,可千万要顶住才行。”
朱彤拍着胸脯保证道:“殿下放心,别说一个小小的孔家,就算是董卓亲自来了,我们也照样顶得住。”
“何况……”
朱彤微笑着提醒道:“殿下是假冒的,莫非您忘了?”
刘宠皱了皱眉:“这……孤是真忘了!”
“呃……”
“那便没事了,走吧。”
跟着,刘宠把手一招,示意队伍继续前行。
朱彤怏怏退去,返回原位。
“怎么回事?”
“没事儿。”
“没事?”
“恩。”
朱彤点点头:“殿下忘记咱这位是假的。”
史阿一脸黑线:“呃……这都能忘。”
朱彤瞥了眼假刘辨,轻声道:“没事,走吧,早点结束早回家,出来这么久,我都快忘记回家的路长什么样了。”
史阿淡笑道:“是啊,你原本便是南阳宛城人。”
朱彤点头:“对,等结束以后,趁着殿下没回来,带你认认门。”
“好啊,求之不得。”
“那咱们说定了。”
“没问题。”
“……”
二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行不多久。
队伍便踏入了林间小路。
朱彤、史阿下意识警惕起来。
因为按照弘农王给的方案,在这里遭遇伏兵的可能性最大。
哒!哒!哒!
队伍整齐的脚步声,回荡在林子里。
忽然。
史阿眼前晃过一道金属的耀芒。
他下意识扭头望去。
但见……
密林的蒿草丛中,伸出一排宽头弩机,一支支闪烁着冰冷锋芒的弩箭,正瞄准着正中的队伍,随时可能发起进攻。
苍啷!
史阿毫不犹豫地拔剑出鞘,厉声嘶喊:“林中有埋伏,保护殿下!”
刹那间,亲卫军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最外层的刀盾兵,以最快的速度组成盾阵,将假刘辨及史阿等人,保护在内。
与此同时。
嗖!嗖!嗖!
一波强劲的箭矢攒射,从林中呼啸而出,犹如滂沱大雨般,砸在亲卫们筑起的盾墙之上,发出了密集的笃笃声。
虽然是仓促之间遇伏,不过幸好,队伍早有准备,而且史阿提前察觉到了异样,这才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
陈王刘宠快速做出反应,长剑怒指密林,发出一声雷霆之吼:“弓弩手反击!”
队伍中的弓弩手,迅速捻弓搭箭,冲着密林,便是一波精准的箭矢反射。
对方不过数百支强弩,但刘宠帐下确有近千张强弓。
这一波箭矢反击,瞬间令蒿草震颤,凄惨的哀嚎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陈王刘宠生怕将对方全部杀死,当即厉声喝道:“别打了,冲进去,抓活口,抓住一人,赏钱一吊。”
“冲—!”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当下。
乌泱泱的兵马,拎着盾牌、长剑,冲着林子便奔了进去。
陈王刘宠赶忙招手:“殿下速走,此处不安全。”
朱彤把手一招,铿锵下令:“快!加速出林,到安全的地方。”
众将士疾步向外奔走。
可是……
就在他们即将奔出密林时。
“杀—!”
震天彻地的喊杀声骤然响起。
刹那间,一支队伍从密林中冒出来,他们高举着手中的兵器,冲着史阿、朱彤冲了上去。
“弟兄们,骑红马的是谋逆者,诛杀骑红马者,赏千金!”
“杀—!”
刘宠震惊!
这支兵马可不一般。
他们身披铁甲,头戴铁盔,手中长枪的尺寸也不同寻常,足足有一丈八左右,单纯一个枪头,便有一尺余长,夺目刺眼,一看即知是上好的精铁打造。
单论装备,这支兵马甚至要比刘辨的亲卫军,还要强上数倍。
刘宠先是一愣,跟着一喜,双眸闪烁着贪婪的精芒。
这哪里是来刺杀的,分明是来送装备的。
南阳孔氏真不愧是靠打铁起家的,不入流的部队,也能穿戴超一流的装备。
“杀—!”
刘宠一声令下。
旋即。
捻弓搭箭,加入战斗。
第250章 孔家可真够狠的!自杀式进攻,以破阵法?
吱—!
刘宠左手持弓,右手拉弦,冲着提枪奔来的敌人,嗖的便是一箭。
箭矢呼啸,宛如流星般直扑心口,分毫不差。
铛!
然而……
却是一声清脆,当场摔落在地。
不仅没能诛杀敌人,甚至连滞缓冲锋,都没能办到。
刘宠震惊!
他实在是不敢相信。
自己双臂百十斤的力量,居然没能射穿这铁甲?
与此同时,他粗略扫过战场,自家士兵的长矛直扑敌人,出手时机不可谓不妙,力道不可谓不狠,速度不可谓不快!
但是!
敌人只是稍侧其身,森冷的矛头便擦着铁甲片,哧愣愣滑出一段距离,闪出万千星火,留下一道浅浅的划痕,却没能夺走敌人的性命。
趁此机会,敌人一枪猛刺,其动作虽然很简单,甚至在刘宠的眼里,颇有些外行,明显的属于新手级别。
可令人惊诧的是。
这一枪猛刺,竟然直接洞穿了自家士兵的身体,染血的枪锋散发着森冷的煞气,毫不遮掩对自家士兵的鄙夷与嘲讽。
这其中固然有自家士兵因震惊而导致的片刻分神,但同样可以从侧面窥测出,对方手中的兵器,是何等的锐利。
虽然,弘农王已经提前给自己打过预防针,孔家曾在讨伐黄巾期间,有过惊艳的表现,不是在于他麾下的队伍,而是其手中的兵器。
但是……
当刘宠真正见识到这一幕时,还是不由地为之惊叹。
虽然,这支队伍的刺杀动作比较外行,作战经验没那么丰富,明显是一支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队伍,却硬生生装备成了重装步兵。
有点意思!
刘宠脸上没有恐惧,反倒闪烁出淡淡的兴奋。
装备固然是战斗力的一种体现形式,但也仅仅只是一方面而已,这支兵马在其余方面的表现,当真是不值得一提。
刘宠的目光粗略扫过敌人。
对方的战甲依旧是札甲,只是甲片材质是铁而已,其防御能力虽强,但为了灵活的操作空间,依旧没能全面覆盖。
其面部、双下臂,以及双下肢,尽皆防御的薄弱点,虽然可攻击面小,而且全是能灵活活动处,但对于刘宠这支精兵而言,依旧不是什么难事。
“将士们!”
刘宠扯着嗓子呼喊,声如洪钟,传遍战场:“贼子身穿铁甲,我等须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