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联盟-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袁绍能够多坚持两日,那么讨董的局势必然会全面打开。
只可惜……
袁绍居然败得如此迅速。
以致于董卓可以集中兵力,应对汜水关方向的进攻。
曹操皱眉盯着下方士兵:“你可知具体过程如何?”
士兵拱手:“知道的不太全。”
曹操大手一挥:“详细说来。”
“诺。”
士兵应了一声,停顿片刻,开口道:“小人听闻,董卓以执金吾胡母班相要挟,拖延时间的同时,大军从小平津关绕后,偷袭了在河阳津驻扎的王匡所部。”
“嗯?”
曹操听出一丝异样:“王匡所部?那盟主呢?盟主损失如何?”
士兵拱手:“盟主尚未赶到河阳津,因此没有损失。”
嘶—!
曹操惊诧,一脸的不敢置信:“你是说,董卓绕后突袭河阳津时,盟主的兵马尚未赶到?”
士兵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正是如此。”
“这……”
曹操心头巨震:“这怎么可能?”
全面讨董的事情全面展开,袁绍早已快马赶回。
按照常理,大军出发,即便王匡是先锋,但袁绍的兵马应该不会距离太远才对。
但怎么,董卓都已经绕后突袭河阳津了,袁绍的兵马居然没到?
不合理!
太不合理了!
然而,聪慧的曹操已经深入考虑到这一点,但其下的诸侯,却是在暗暗庆幸。
尤其是山阳郡守袁遗,更是暗松口气:“盟主没事便好,没事便好。”
此人从来只关心袁绍如何,压根没有关心过战局如何,就更别袁绍作战失败后,对于全局有怎样的影响。
济北相鲍信皱着眉,面有愠色:“怪不得近日攻城颇难,想来董卓已经调兵至汜水关,河阳津落败,累及我军呐!”
东郡太守桥瑁更是不住点头:“若是河阳津方向可以多坚持两日,区区一个胡轸,必然阻挡不住我军,或许此刻,咱们已经破了汜水关,杀奔雒阳了。”
“唉~~”
桥瑁叹口气:“太可惜了。”
济北相鲍信点点头:“的确非常可惜。”
袁遗神色骤变,厉声而言:“尔等这是何意?难不成,尔等想让袁盟主遭受董卓突袭?如今未伤及根本,对盟军而言,难道不是好事?”
“哼!”
袁遗强行狡辩,怒气冲冲:“河阳津落败,是王匡作战不利,与盟主又有何干?”
济北相鲍信厉声回怼:“王匡的确作战不利,但其落败后,盟主因何不驰援?他难道不清楚咱们的战略吗?”
“已经落败,战机已逝,如何作战?”
“既然未伤根本,又何必休整,继续发兵孟津关,岂不更好?”
“若是再有埋伏,为之奈何?”
“……”
双方立刻争执起来,吵得是不可开交。
上首曹操厉声喝断:“够了!”
二人方才作罢,没再言语。
很明显。
袁绍在盟军中的影响力,不可忽略。
他即便落败了,照样有人替他开脱,甚至洗罪。
至于河阳津战败的王匡,这帮诸侯压根没人关心。
曹操隐隐感觉到不妙,长出口气:“今日暂且作罢,诸君各自回营,明日一早,按照今日安排,继续强攻,曹某自会给盟主去信,邀他于孟津关策应。”
众诸侯纷纷起身,离开大帐。
只剩济北相鲍信迟迟不走。
待众诸侯各自离开,鲍信方才言道:“孟德,咱们接下来如何?”
曹操叹口气,双眸极其坚定:“自然是继续进攻。”
“可是……”
鲍信抬手指向帐外:“他们这帮家伙你也瞧见了,如今袁绍落败,怕是不会再像之前一样听你指挥,以你我军力,如何与董卓决战?”
这一点,曹操又岂能不知。
但他双眸依旧坚定,没有丝毫动摇:“袁绍靠不住,但还有南线的弘农王在,殿下可以逃出雒阳死地,证明我大汉气数未尽,董贼早晚必败。”
“弘农王?”
鲍信深吸口气,脑海中浮现出一个瘦弱的身影。
印象中的弘农王,不过一孺子而已,行为轻挑,毫无帝王威仪。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可以逃出董卓的魔掌,在南阳拉起一支队伍,而且还在南线屡次重创董卓。
不可思议!
简直是不可思议!
尤其跟盟主袁绍相比,更是天差地别。
鲍信点点头,坚定地道:“不论如何,我鲍信始终信你。”
曹操深吸口气:“允诚,谢谢你。”
次日清晨。
曹操召集队伍,准备进攻汜水关。
果不其然,张邈、袁遗、刘岱、桥瑁,没有丝毫动静。
只有鲍信决意跟随曹操。
曹操叹口气,回头瞥向大营:“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远近莫不响应,然盟军虽众,真正为天下计者,唯你我二人。”
“允诚。”
曹操扭头望向鲍信:“此去生死不知,你可后悔?”
鲍信眼神如炬:“信只后悔错信了袁绍,岂会后悔慷慨赴义!”
第212章 杀奔雒阳,刘辨抹书间吕布!
通往雒阳城的路上。
一支队伍正迤逦慢行。
刘辨端坐在战马上,放眼望向这看似熟悉,却又难以寻找到共同点的雒阳郊区,一片肃杀与萧条,到处都是被焚烧后倒塌的房屋、村落。
“那里是鹊村吗?”
刘辨抬手指向一片灰烬处。
记忆里,他曾带着史阿、王易、唐姬溃逃至此,与游侠邓展汇合。
村口处的那颗大槐树,格外的显眼,但如今却只剩一颗半截的粗壮树干,在春风中孤零零地矗立着,其后的村子已然成为了灰烬。
“嗯。”
朱彤点点头,泪眼婆娑:“是的,就是那里。”
刘辨心痛至极,勒马停顿片刻,朝着鹊村方向颔首致敬:“稍后大军扎营,你替孤来此祭奠一下亡灵。”
朱彤拱手抱拳:“殿下放心,交给末将。”
队伍继续向前。
在雒阳城外十里的建春亭,安营扎寨。
值得一提的是,雒阳城共计十二个城门,由此延伸出十二条道路。
而这十二条道路又被“郭”一分为二,即得二十四街。
为了方便行人休息、遮风避雨,在这二十四街中,又修有二十四座街亭。
在《太平御览》第一百九十四卷中,关于“亭”条引《风俗通》曰:
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
亭,留也。
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馆也。
亭亦平也,民有讼事,吏留辨处,勿失其正也。
汉时的街亭,不仅仅有景观装饰作用,其面积相当于后世的小型街心广场,而且有顶盖,可以遮荫挡雨,设计得非常贴心。
亭旁设有驿站,可供往来客商休息;还有哨所,供警备防卫之用;而且地方官吏公开审理案件,也在街亭中进行,意为让老百姓都看到审理过程,以示公正。
据《后汉城阙宫殿古迹》记载,雒阳城外二十四亭分别为:
芳林亭、奉常亭、广世亭、昌益亭、广英亭、定阳亭、遮要亭、暴视亭、广阳亭、西明亭、万岁亭;
千秋亭、夕阳亭、东明亭、祝中亭、东因亭、建春亭、止奸亭、德宫亭、东阳亭、安众亭、孝敬亭、清明亭;
供计二十三亭,其一名称亡佚。
中军大帐中,荀彧根据探马送回来的情报,绘画出了雒阳城外的敌军兵力部署图,交由刘辨过目,商议对策。
此刻,军师联盟的声音显得非常兴奋:“辩爷,专家让我待为感谢你,这二十四亭的名字以及位置,全部都补全了。”
“是吗?”
能够帮到军师联盟中的历史专家,刘辨非常开心:“那就好。”
军师联盟继续道:“而且根据目前绘制出来的图,这二十四亭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单单是以二十四街为标准建设。”
“其中是有十二亭在郭线附近,即区分郭区和郊区的郭门,以方便来往客商辨识地标,方便行商等。”
“还有十二亭是建设在内城门外的,专家猜测,其目的是为赶不上宵禁前进城的客商住宿之用,毕竟亭旁设有驿站。”
“如今咱们扎营的建春亭,正是在雒阳南门外,平城门南大街上,这是附近四个街亭中最大的一个,正对的洛水上的桥梁,同样最大。”
“……”
听完军师联盟的介绍,再加上荀彧绘图的直观印象,刘辨大致将目前的状况了解清楚,尤其是地理因素。
此刻,荀彧捏着颌下一缕胡须,轻声道:“殿下,根据探马回报的消息,南门处的兵力最多,洛水对岸一刻钟内有至少三次巡逻,兵力约有一队。”
“虽然,目前暂不知对岸具体有兵多少,但依旧其巡逻的次数以及兵力,只怕兵力不会少于八千,甚至更多。”
“至于东门、西门附近的兵马,则相对要少些,他们可能只是起到协防作用,一旦南门方向开战,必有骑兵从东西门方向杀出,袭扰我军后方。”
呼~~~
言至于此,荀彧长出口气,细眉微蹙:“殿下,此时一幕,可比当初在广成关时,还要艰难数倍,乃至数十倍。”
“没错!”
张辽点头附和道:“我军粮草补给,要从大谷关方向送来,中途近一百里的距离,没有半点遮掩,西凉骁骑来去如风,我军不易防守。”
“是啊。”
孙坚同样皱着眉,惆怅不已:“所以,我军此战当速战速决,决不能有半分迟疑,一旦战事拉长,粮道安全问题,必日益凸显。”
刘辨深吸口气:“可派出去斥候打探四周情况了吗?”
张辽点点头:“殿下且放心,已经撒出去了,他们会将整个雒阳城外,仔细巡查一遍,以防有在外隐匿的骑兵,偷袭我军粮道。”
“嗯!”
刘辨这才放下心来,目光扫过众人:“尔等可有具体的意见?尽可畅所欲言。”
孙坚率先回答:“末将以为,咱们此战当以强攻南门为主,坚守东、西、北三门为辅,各派大将严防死守,突出我军兵力上的优势。”
“文台此言虽然有理,但却不可行。”
荀彧率先摇了摇头,心有余悸地言道:“若是盟军仅有我部兵马,自然可以如此,但有袁术、袁忠等人在,怕是会生出别的事端。”
“你可别忘记了。”
荀彧郑重强调道:“雒阳城外有二十四条桥梁,即便将我部军司马级别的将官全部派出,想要坚守住这些桥梁都是不可能的。”
“贼子可是骑兵,一旦发现防御薄弱点,短时间内便可强行突击,以弓箭袭杀为主,辅之以战骑冲锋,我军岂能抵挡。”
“此战!”
荀彧轻声道:“咱们与之前一样,仍要与袁术、袁忠等人倾力合作,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文若言之有理。”
张辽凝视着地图,沉吟良久道:“此战不仅要在战术上合理,还要考虑到实际可操作性,袁家的那俩蛀虫,连番吃亏,岂能甘心为我所用。”
广成关一战时,袁术便被坑得全军覆没,屁点战功没有捞着,灰溜溜遁回了豫州老家。
大谷关一战时,虽然袁术等人捞到了些许微弱的战功,但等到最终时,最大的功劳居然还是弘农王属于唐翔的。
经此二事,即便是个傻子,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再上当了。
袁术、袁忠到底会如何,目前没人清楚,更不敢妄下定论。
“没错!”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轻声道:“二袁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台的战略虽好,但涉及面实在太广,可操作性略差。”
孙坚的计策虽然被否了,但他却没有半分怨言,甚至还肯定地点点头,主动承认道:“的确是末将思虑简单了。”
雒阳城非常大,想要面面俱到,真的非常难。
而对方又尽皆是骑兵,飞马驰援,快如闪电,不得不防。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前期打得太厉害,把吕布、董卓吓坏了,否则对方不至于放弃自己的野战优势,退而采取守势。
正当众人商议策略时。
忽然。
“报—!”
帐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有侍卫从帐外转入,欠身拱手道:“殿下,军司马高顺求见。”
刘辨细眉微蹙,不由好奇:“高顺?”
侍卫点点头:“正是。”
刘辨摆手:“让他进来。”
“诺。”
侍卫应了一声。
旋即。
躬身退出大帐。
片刻后,高顺来到帐中,趋步上前:“末将高顺,参见殿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免礼:“起来吧,将军此来,可有事否?”
高顺倒也没有废话,直言道:“殿下,末将巡查敌情时,发现洛水对岸的兵马,很大一部分时狼骑,想着对方主将可能是吕将军。”
“因此。”
高顺欠身拱手,恳求道:“末将想前往敌营,帮助殿下,劝吕将军归降。”
刘辨哦的一声惊奇:“你要前往敌营,劝降吕布?”
高顺点点头,极其肯定地道:“没错!还请殿下恩准。”
刘辨自然清楚高顺心系旧主,况且此前自己曾答应过高顺,有朝一日,一定将吕布收入囊中,届时他便不会有违心中道义。
如今,吕布就在洛水对岸扎营,高顺又岂能放过这次机会。
正因为如此,高顺这才壮胆赶来请命。
“这……”
刘辨陷入沉思。
与此同时,直播间网友更是议论纷纷:
“靠!让高顺去劝降吕布?肯定有去无回的节奏。”
“没错,辩爷不能答应高顺,好不容易到手的猛将,岂能再让他飞了。”
“高顺这家伙小算盘打得挺好啊,如果吕布不投降,正好自己也别回来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对对对!楼上形容的太贴切了。”
“虽然高顺忠义,但真的挺冒险的。”
“忠义没错,但请记住,人家是对吕布忠义。”
“我感觉还是不能冒险!”
“……”
不得不承认。
网友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
可是,刘辨既然已经答应过高顺,又岂能言而无信呢?
他皱着眉,心中暗问:“老师,能给点意见吗?我总不能才答应的事情,立刻就翻脸不认账吧?这样也太小人了。”
停顿片刻,军师联盟的声音响起:“辩爷,经过专家的一致商讨,同意让高顺探营,劝降吕布者,达到了77。8%。”
“而且,有古军事研究专家临时心生一计,说不定辩爷可以使用,或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刘辨深吸口气,担忧地道:“高顺会一去不回吗?”
军师联盟肯定地道:“可能会,但可能性不是太高,如果高顺真不打算回来,他可能早逃走了,没必要一直跟在辩爷身旁。”
“即便高顺没有回来,十之七八,也是被吕布强行扣留,他自己不打算回来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
“而且,咱们退一万步讲,如果高顺只是假意投降,心不在辩爷这里,你给一万兵马,他也不可能练出陷阵营。”
“这次命高顺前往敌营,劝降吕布,在专家而言,更是对高顺的一种测试,其实对于辩爷而言,是有好处的。”
刘辨深以为然,暗松口气:“有道理,专家有什么计策,赶紧说吧。”
军师联盟嗯了一声:“好!其实很简单,辩爷应该看过《三国演义》吧?其中有一段叫做曹操抹书间韩遂。”
刘辨心念一动:“嗯,听过。”
军师联盟大喜:“非常好,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