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风华 >

第279章

盛唐风华-第279章

小说: 盛唐风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于乱世,追随先帝以兵戈奠定大隋天下,少不得出生入死性命相搏。回顾自己一生,所遇凶险无数,死里逃生的经历也不是一次两次,早已经磨练出过人胆量。如今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于生死二字更是早就不放在心上。可是代王杨侑、大兴宫乃至整个城池的存亡,却容不得他不在乎。为了维护这一切,不管是牺牲性命还是名誉,他都在所不惜。

    正如他对阴世师所言,卫玄对于长安有着别样的感情。他亲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诞生、繁荣,自然不希望看到其毁灭,至少不应毁灭在自己手里。何况陛下以血脉相托,自己就有义务保护杨家子弟周全,而不是如同阴世师那个疯子一样,把大兴城连同凤子龙孙的性命当作武器武器向李渊发起进攻。

    事实上早在关中讨贼不利上书请辞时,卫玄就看出大隋江山气数已尽。京畿之地哀鸿遍野盗贼蜂起,这怎么看也是王朝末世才会出现的景象。更可怕的是,天子对这民生艰难并未加以重视,依旧沉迷于建功立业打压世家,天下大乱社稷倾覆也就是迟早之事。差别无非是这杨家天下断送在谁手里罢了。

    作为受杨广信任以关中相托的重臣,卫玄也想尽忠职守,延续大隋国祚。是以他竭尽所能支持阴世师,乃至连掘李家祖坟这种事都做出来,自然不是首鼠两端贪生怕死之辈。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阴世师的行为越来越酷烈,越来越失去束缚,让卫玄心中大为不安,总觉得其心思与自己并不相同。

    自己想要保住城池、保住千岁,阴世师则更执着于消灭李家。虽然从表面看,二者殊途同归,但是在行事之时往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实在大意不得。他把阴世师请来饮茶的目的也在于此,就是试探对方的真实态度,以及其是否值得自己冒险。

    若是阴世师的计划顺利实施,他也会如之前一样为其遮风挡雨。可事态显然正在失控,那支看上去不入眼的精骑已然成为逆转乾坤的胜负手,自己不得不在事态不可收拾之前做出决断!

    卫玄带兵多年经验老道,已然判断出这支人马多半和蒲津易手乃至鱼俱罗之死有关。说不定新近崛起的那位神武乐郎君,就在这支人马之中。虽然阴世师表现得胸有成竹,可是自己能断定,这支人马阴世师根本无法对付。或者说在眼下这种内外交攻的情形之下,阴家子弟拿不出足够的兵力解决这一队骑兵同时扑灭这越烧越旺的大火。而且在阴家人的盘算中,显然守城墙的重要性远高于灭火,甚至可能故意放纵火势蔓延,希望城池化为白地。

    这帮狂徒!他们又怎知这城池修建何等艰难,又花费了多少资财?大隋江山已如风中残烛,就算这次侥幸保全,两三年间也要土崩瓦解。既然江山保不住,就把这座雄都留下。至少可以向后人证明,杨家父子并非有一无是处。他们曾经缔造了一个繁盛的时代,百姓安居国力强盛,这大兴就是明证!

    除此以外,他也得为杨侑的后路着想。李渊素有仁厚之名,和大业天子又是表亲,和那些穷凶极恶的反贼终究有区别。杨侑若是上书请降,或许可以保住性命。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李渊不大可能下毒手。至少从当下情形判断,这是保住杨侑性命的唯一方法。若是真的放任城池被焚,就算杨侑从火海中逃脱,李渊也必然杀他泄愤。于公于私,这场战斗都必须尽快停止!

    当卫玄来到宫门外时,留守在此的甲士蜂拥而至,不等卫玄身边亲卫呵斥,这些甲卒已经纷纷跪倒行礼大呼道:“卫公总算来了!我等有救了!”

    借着灯火光芒卫玄已经看到,宫墙上站满了人。虽然阴世师驱逐百姓,可是宫女内侍不能驱逐,依旧住在宫里侍奉贵人。宫中规矩森严,那么多宫人跑到宫墙上观看火情,显然不是自己作主,背后必然有贵人授意。比起外面的兵马,城中大火更为凶险,宫中众人难以安心也在情理之中。

    倒是这些甲士的行为,让卫玄心里颇有些疑惑。宫廷重地自然不会无人照管,阴世师的侄子阴弘光长期坐镇宫门统率甲卒,本来卫玄已经准备靠着自己的威望名声擒贼擒王,先把阴弘光拿下再说。可到了宫外只见甲士不见阴弘光,让他心里颇有些不安,连忙问道:“阴弘光何在?”

    几个军将互相对视神色慌张,卫玄又问了一次,一名军将才大着胆子说道:“时才城中火起,我等询问将军怎样防范。可是阴将军既不许我等取水灭火,也不许搬走那些干柴木料。我等……我等只好请阴将军先到房间里休息,自行准备,以免祸及宫掖惊扰千岁。”

    原来如此?卫玄闻言心头一块石头落地,同时又有几分伤感。大隋的气数果然是尽了,就算自己全力支持阴世师,结果也是一样。本地军将、宫中贵人乃至这些甲士,他们并不想为这座城池陪葬。如果放任大火蔓延,不用李家兵马杀进来,自己内部就要杀个血流成河。

    眼下这些军将显然担心卫玄动怒降罪,全都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等候老人家发落。却见卫玄把手一挥:“这件事你们做得没错!阴弘光身为主将处置无方理当问罪,把他绑了等候发落。其他人都去准备水。老夫这就进宫求见千岁,用不了多久,这火就该灭了!”

    “卫公英明!”

    所有甲士再次齐刷刷跪倒行礼,感谢卫玄恩德。眼看众人如此,人心向背不问可知。等到宫门开启,卫玄策马入宫时,心中不胜唏嘘:这大好宫室一如大隋锦绣江山,很快就会迎来新的主人。但愿李渊手下留情,能让杨家后裔安度余生做过富家翁,也算是自己对得起天子一番厚爱。

    盛唐风华最新章节地址:

    盛唐风华全文阅读地址:/123693/

    盛唐风华txt下载地址:

    盛唐风华手机阅读:/123693/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五百八十六章 雄都(二十九))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盛唐风华》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

第五百八十七章 雄都(三十)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盛唐风华 热门()”查找最新章节!

    杨侑早已经冠带整齐在嘉德殿内等候,虽然他努力保持镇定,可是那入土面色以及轻微抖动的袍服还是暴露了他此刻的真情实感。方才宫墙之上观看火情的人群之中,是否也包括这位小千岁,更是只有天知道。

    “卫公……如今情势紧急,该当如何处置,还望老人家教我!”

    顾不上礼仪体统,杨侑一见卫玄就急着开口问计。他眼眶发红语声哽咽,看情形若是卫玄稍有迟疑他不是大哭出声就是跪倒在地。

    到底不是守成之主啊!卫玄在心里叹了口气,心中更觉凄凉。为了风水考量,大兴宫选址所在乃是长安最为低洼之地,复引城南清明渠与漕渠之水入宫,宫中整体偏于潮湿水源无缺,只要指挥得当根本不必怕火烧。只是看杨侑这副模样,就知道他方寸大乱,根本不可能以人君身份指挥宫宦灭火。这不是治国安邦,只是指挥灭火,杨侑不但没有这个能力甚至没有这份勇气,这种人登上帝王大位也未必是好事。

    大业天子刚愎自用,以至于江山成了这副模样。后辈子孙又暗弱得过分,这江山怎么可能稳固?就算没有李渊兴兵,这天下也持续不了多久。看来自己的选择没错,早一点认输,对于眼前少年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卫玄不敢迟疑,开口道:“当务之急在于灭火,倘若火势蔓延无从扑灭,整个城池化为白地。到时玉石俱焚,便是这大兴宫也难保全!”

    “这是自然,小王身负守城之责,若是城池被焚烧一空,便是百死也难赎己罪。可是……可是如今城中无人可用,又该派谁去灭火?”

    “我城中有数万鹰扬,用来灭火绰绰有余!何况不少军将家宅亦陷于火海,不管为人为己必然并力向前。老臣担保,只要处置得当,天明之时城中大火定然可制。”

    “这些鹰扬兵皆为阴将军节制,小王下令也难以调遣。何况如今逆贼攻城甚急,想要这些兵马下城救火,怕不是易事。”

    卫玄正色道:“千岁代陛下坐镇大兴,城中文武皆受千岁节制,兵将自然也归千岁调遣。阴世师不过是暂代千岁执掌兵权,岂能擅作威福,篡夺兵柄?今晚城中失火,阴世师救援不力本就罪责难逃,何以还能抗令不遵?老夫进宫前已将阴世师拿下,又令家将四处传令,擒拿阴家子侄。戍卫鹰扬此刻皆归千岁调遣,只要一声令下便可动手扑火。”

    杨侑虽然缺乏帝王训练更没有乱世中守住祖宗基业的才具,但终究不是愚顽之辈,卫玄话里的意思还能听明白。看似平常的两句话里所包含的杀气吓得这位少年差点瘫软倒地,两眼看着卫玄口唇翕动却未曾说出一句整话。

    难道这位自己一向视为尊长的老臣,也和其他人一样生出异心,准备谋逆?竟然不声不响就拿下了阴世师,又把守城兵权控制在手里。这等行为一如兵变谋逆,说不定接下来一声令下,就会有大批甲士杀入,把自己孤儿寡母的人头砍下送到李渊面前。

    母妃不止一次说过,乱世之中人心难测,便是至亲至近之人也不能信任。卫玄方才言语里只提救火不提守城,分明就是暗示这座城池已经没有守卫的必要,接下来必然是放任李家兵马进城。这不是把自己一家卖个干干净净?从祖父到自己对卫玄信任有加委以重任,他就是这么报答自己的?

    一团怒火在杨侑心头升腾,他想要破口大骂,如同所阅读的古籍中那些前辈古人一样,对乱臣贼子口诛笔伐,哪怕不能手刃奸佞,起码也能出一口胸中恶气,也能向世人证明,杨家子不可轻侮!

    可是万事知易行难,事到临头才发现,古籍中那些人之所以能被记下来,便是因为不常见。那股不计生死的一腔孤勇并非人人都有,尤其自幼生于宫中的帝王苗裔,就更缺少这份血勇。乃至于杨侑心里窝了一肚子言语,就是骂不出口。

    卫玄看出杨侑心中所想,抢先说道:“如今城中内忧外患,实乃天数使然非人力可挽。逆天而行绝无善果,唯有顺天应人才可保全宗庙也可保住这城池。千岁放心,哪怕老臣破出性命不要,也要保住千岁安然无恙!如违此言,天地不容!”

    年迈苍苍的老臣忽然从座位上起身跪倒,声嘶力竭地吼出誓言。沙哑的嗓音配上通红的双眼,情真意切让人无从质疑。杨侑一肚子的怒气,被卫玄这番表态压下去,一时不知该当如何是好。既说不上谢也说不上怨,只是觉得茫然。

    自己本来就是被强行推上这个位置,倒也不至于恋栈不去。何况自驱民出城之后,宫中用度短缺,就连日常饮食也大不如前,反倒是提心吊胆总怕被乱军杀入宫中夺去性命。若是能做个富家翁安度余生,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只是从小到大,所有人都告诉自己,大隋乃是铁打的江山万年不易,怎么这么快就换了主人?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才会让事情到这步田地?或者自己并未做错,而是其他人错了?再或者谁都没错,真的是上天安排?

    年未及冠的少年面对着波澜壮阔的时代,再一次感到了无所适从。事实上这种无力感不是第一天出现,早在祖父巡幸江都,自己被任命留守开始,类似的感觉就接二连三出现,只不不如这次这么强烈。杨侑真的累了。

    在他这个年纪,本该是身上有着用不完的气力,永远都有精神。可是他却被自己所不能负担的责任所压垮,以至于提不起半点力气颉颃。他只想逃,逃得越远越好,把这一切交给愿意挑担的人承付。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他能够拿个主意就好。

    卫玄还在看着自己,显然是在等自己下决断,可是这个决断……又哪里那么容易下?宫殿内陷入沉默,卫玄跪在那里一动不动,杨侑也迟迟不出声。过了许久不见回应,卫玄才再次开口:“千岁,水火无情,还请早做定夺!”

    杨侑眼看这一关蒙混不过去,只好一咬牙关,以破釜沉舟的姿态做出决断:“快……快去请母妃!”

    坊巷之外。

    连人带马都已是满身血污的玄甲骑军将列成阵势,望着面前与自己对峙的一干甲士。自朱雀大街一路冲杀而来,又有两队步兵成了祭刀的血食。玄甲众将虽然也开始觉得疲乏,但是知道自己身陷绝境,除了舍命厮杀之外再无其他路走,因此还能紧咬牙关努力坚持。再说这里已经是城中官宦居住之处,冲过这里就是大兴宫。一想到可以火焚皇宫,除去韩约这种老成持重之人外,其他人都觉得兴奋莫名,也就忘却了疲惫。

    在他们面前的甲士虽然人数略多且阵型严整不是沿途所遇那些仓促应战的鹰扬兵可比,可是这些玄甲军将并未觉得有什么大不了。自入城以来除了在万钧神弩面前吃亏外,他们就再没受过挫折。挟此锐气冲锋陷阵,便是天兵天将挡在路上也一样冲过去再说,几百甲兵又有什么大不了?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徐乐身上,只要将主一声招呼,大家立刻就会列阵冲上,把眼前的军阵踏碎。

    徐乐也知道,自己这支队伍有进无退,绝对不能停。一旦兵马在原地驻扎,守军就可以调度人马四面八方围困包夹,自己的处境便极为不妙。就算是想要逼迫守军屈膝,也得先制造出足够的压力才行。

    按照徐乐的心思,最好就是把这处坊巷也付之一炬,让大兴宫确实感受到被烧毁的威胁,才能心甘情愿与自己交涉。再说从徐乐本心而言,宁可其他坊巷不烧,也不会放过这里。毕竟阴世师、骨仪、卫玄等人的家宅都在此地。他们害了那么多百姓,又让自己折损许多袍泽,不烧了他们的府,又如何能消心头恶气?

    让他停住马蹄的,不是这几百甲士以及他们所列出的军阵,而是军阵前十几个五花大绑的男子。这些人披头散发看不清面目,但是身上穿着官服或是甲胄,一看就知乃是朝廷官员以及军将。

    甲士中为首之人高声道:“我等奉卫公之令将阴世师、骨仪两人及其家眷拿下,稍后卫公自会派人与你说话。尔等再若向前,我等也只好舍命一搏!”

    “舍命?今晚我等手上已经了结了不少人命,不差你们这几个!”宋宝正在兴头上,生怕征战停止自己不能去烧皇宫,主动抢在徐乐面前搭话。手中马槊抖动:“要么降,要么战,给个痛快话!随便弄几个人就说是阴世师,当我们是三岁娃娃?”

    “慢!”徐乐喝住宋宝,自己催马向前,透过面覆盯着对面军将:“你们是奉卫玄之令,擒拿阴世师等人?可有凭证?”

    “将军且听,城中战鼓是不是停了?这便是凭证。”

    众人都不再作声,仔细向四下倾听。果然鼓号声、喊杀声正在逐渐减弱。虽然不是马上停止,但是众人都是军汉,听得出这种细微变化。正如对面军将所说,似乎战争正在逐渐停止。徐乐望着面前的俘虏,并没去确定身份,但也没有下令冲锋。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如飞般赶来,马上之人高声道:“卫公请徐乐将军入宫,有大事相商!”

    盛唐风华最新章节地址:

    盛唐风华全文阅读地址:/123693/

    盛唐风华txt下载地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