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来寻 >

第146章

来寻-第146章

小说: 来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他想了想,很认真地说道:“听起来,你说的那个萧逸,他不擅长这些啊。”

    颜恪一愣。

    不擅长这些?

    那分明是自己见过最博学聪明的人,又身在帝王家,怎么也比你这个跑堂出身的擅长。

    颜恪急道:“我虽因杨将军之死,心中有些郁郁,却不认为他不擅长这些。这是觉得,大梁朝不是这样便能中兴的。”

    “他就是不擅长,一个搞发明的变态,又不是搞政治的。”林启碎碎念道,“而且我看你这个大梁朝没救了,从根上就坏了,只能推倒重来。”

    颜恪愣了一愣。

    推倒重来?那样的代价太大,绝对不行。

    于是颜恪摇了摇头。

    他其实并没有完全听懂林启的话,也并没有感到安慰,反而感到有些生气。

    但他确实振作了一些。

    这个执拗的青年决定向林启证明:大梁朝是有救的。

    林启却不太在乎这个大梁会如何如何。

    他只知道,自己找到李水衡了——皇四子萧逸。

    居然,是个皇子……

    但林启忽然发现,自己并没有心急火燎地想去找他报仇。

    事实上,在地下室里开过那一枪,他的心结便已然解了。

    生活不止过往的仇恨,还有眼前的苟且。

    这句话,他不仅是用来劝别人的,他自己也是如此想的。

    此时,他反而在想如果萧逸真的能中兴大梁,往后没有金人南下蒙古南下,自己或许可以和身边的人安安稳稳的将日子过下来。

    只要这位老朋友不会来找自己的麻烦。

    “我过来了当跑堂,你却是个皇子,shit!”

    少年低声咒骂了一句,在风雪中走去……

    此时身处辽境腹内,绝不是安全的地方。

    然而六万人在手,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身边,林启反而有些安定,有种天下之大任意驰骋的感觉。

    于是整军过后,这支平辽军便开始了誓师。

    誓师前,他们还把所有的食物都吃了个精光。

    大抵上是算是,年夜饭。

    分到了银子还吃饱喝足的平辽军将士再看向林启,目光就便有些敬爱。

    没想到这位让人敬爱的林将军说起话来,却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给大家介绍一下。”林启身子一让,现出了身后的韩眉,“这位是太行山十三峰十六寨的总瓢把子,韩大当家的……”

    他这一通介绍,场上认识韩眉的不认识韩眉的都有些莫名其妙。

    “这分明是个女娃子啊。”

    听了这声惊呼,就连总瓢把子本人都羞红了脸。

    “肃静!”

    林启面不改色,喝问道:

    “知道为何朝庭让我把总瓢把子带来吗?”

    “知道太行山十三峰十六寨是做什么买卖的吗?”

    “因为,你们这些官兵毫无血性!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说的就是你们这样的兵!”

    “何冲,你来说,太行山十三峰十六寨,原先是做什么勾当的?”

    突然被点名的何冲有些无所适从,只好道:“打……打家劫舍的。”

    “大点声。”


………………………………

第337章 打劫

    当天夜里,这支平辽军便离开了这片风雪之中的驻地。

    他们要抢掠的第一站,便是蓟州城。

    蓟州城并没有什么防备。

    如今梁朝的八十万大军已被耶律淳打得灰飞烟灭,虽说有小股的溃军还在四处逃窜,但也各有辽骑追杀。

    辽国的兵制与梁不同,常备军很少,又都被带到了北方或燕京。各地则是兵民合一,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畋渔为生。

    如今战事已毕,蓟州城便只保留了两千人的节镇兵。

    是夜,当六万平辽军攻入蓟州城时,这两千节镇兵甚至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来的人马。

    厮杀声持续了一夜,当蓟州城的百姓再次打开门探出头来的时候,他们发现一支梁军并没有在城中驻扎下来的打算。

    他们竟是像土匪一样,将城里的粮草洗劫一空,然后大摇大摆的往下一个城池而去。

    *************

    在辽国燕京,耶律淳已登基称帝,号称天锡皇帝。

    同时,随天祚帝出征的副都统耶律章奴率兵叛奔上京,表示拥护耶律淳。

    正在征伐女真的天祚帝听闻消息,欲领七十万大军回撤。

    完颜阿骨打捉住机会,率轻骑追击,集中兵力猛攻辽国中军。

    此战,金兵驰冲横杀,辽军大溃死者甚众、血流成河。

    护步达岗之上,遍布辽兵之尸体,天祚帝弃军而逃,一时不知所踪。

    从此,金辽易势!完颜阿骨打之威名震动天下。

    而继耶律淳在燕京自立之后,辽国东京裨将、渤海人高永昌也是跟着拥兵自立,占据辽东五十余州。

    在击败了梁国八十万大军之后这个极短的时间里,辽国竟是迅速土崩瓦解,风雨飘摇起来……

    对于这一系列事,颜恪看在眼中,心里实在是五味杂陈。

    辽军在梁军面前是那样不可战胜,但辽军和金军对阵时又是那样脆弱。

    颜恪甚至不敢去想,若有朝一日,梁朝直面金人的锋芒,会是怎样的情景。

    而对这个情景,萧逸与林启都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担忧。

    “无咎,你也和殿下看法一样,认为梁国可能会覆灭于金国之手吗?”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林启随口道。

    后面还有更厉害的呢。

    他却懒得和颜怀解释,又道:“我们先不想这些。下一步,我打算去抢这里,颜兄觉得如何?”

    林启说着,手在地图上又划了一个圈。

    颜恪颇有些无奈。

    林启最近十分热衷于打劫。

    从蓟州抢到景州,从景州抢到檀州,现在又要从檀州去抢顺州。

    自己是一榜探花,是读书人,还是一州刺史。三个月来,却一直在为他出谋划策,为他想怎么去打家劫舍。

    因为自己这一支人马不停的劫掠,辽境流民四起,乱成一片。

    纵使是两国交战,颜恪也有些与心不忍起来。

    此时看着林启兴致勃勃的样子,他只好苦笑道:“我不明白你在做什么,这一路而来,你抢了粮食也不带走,吃不完还要烧掉。遇坚城而不攻,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简直像……”

    “像无头苍蝇?”林启笑道。

    “你也知道。”

    林启在地图上随意划着,问道:“颜兄认为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颜恪默然不语。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这几万人既打不过完颜阿骨打,也打不过耶律淳。甚至连高永昌我们都不是对手。我们现在做的一切,看起来毫无意义。在你们读书人眼中,看不上这些小伎俩,因为这其实,无济于世。”

    “但如果把目光放远一点呢?”林启道:“把目光放在五年后,十年后,当我们需要要有一支军队能与金人一战,能与蒙古人一战。这支军队从哪里来?”

    颜恪深深愣住。

    林启笑道:“萧逸说他需要时间,我也需要时间,很多时间。我们现在能做的很少,我只能试着一点一点消除兵士们的恐惧,让他们知道辽人也是可以被打败的,金人也就那样。异族之所以凶狠,是这样在冰天雪地里一次一次挨饿,一次次在生死之间扎挣出来的……而如果我们直接登上去登州的船回去,这些他们都不会明白。”

    “你在登州安排了船?”颜恪惊讶道。

    “哈哈,是……但船还没有到。”林启有些尴尬,“所以我们要劫些吃的,随便等船到。”

    颜恪深深地有些无奈。

    等船就等船,何必说的冠冕堂皇。

    他翻了个白眼道:“所以‘为了练兵’这是借口?”

    “是也不是,我确实是想会一会耶律淳,李水……萧逸说的其实也不错,但他只会算数据,却没有算人心。”

    “数据?人心?”颜恪若有所悟。

    “他能算出什么是利益最大化,却忽略了人心。比如,杀了杨老将军会寒了你的心,比如伐辽战败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这一次北伐,或多或少需要一个结果,而我想试试能不能得到这个结果。”

    颜恪道:“比如打败耶律淳?”

    “对,但我不会傻乎乎地冲到燕京。”

    林启揉了揉头,试着将颜恪解释自己的计划。

    “怎么说呢,就好像打游戏,我打算……先游走,然后放风筝消耗他的血量……”

    “放风筝?”

    颜恪的眉头深深地皱着,冥思苦想起来。


………………………………

第338章 别业

    “接下来,耶律淳应该会亲自来攻我们。”林启道。

    “若是耶律淳亲征,我估算他能调动八万人来围堵。”徐峰道:“我们就无法像之前那样腾转挪移。”

    颜怀有些心疼道:“三个月下来,我们目前能战之力不到三万人,不如撤吧?”

    “撤不了了,瓦桥关以北皆是耶律淳的兵马。”颜恪说着,瞥了林启一眼。心中暗道:有人安排的船也还没到呢。

    “如今我们人人有马,不如再向北劫掠?”万渊道。

    徐峰眼睛一亮,这个提议其实颇让人心动。

    林启却是摇摇头,道:“意义不大,我们需要的是能振奋人心的结果。”

    “侵扰了三个月,就是为了这条大鱼。如今鱼闻到饵味了,怎么能走?硬碰硬打不过,那就擒贼先擒王,试着把鱼钓起来。”

    他在地图上细细看了一下,手指在上面轻轻划过,心中念念有词。

    这里应该是东六环,首都国际机场……

    那这里,应该有条河吧。

    几个人一直议到夜色深沉,才出了营帐。

    “你们先回吧,我随意走走。”林启说着,挥挥手向另一边走去。

    颜怀走了一会,忽然回头一看。

    “咦”他拉了拉万渊:“万老头……”

    语气颇有些神秘。

    “怎么?”万渊打了个哈欠。

    颜怀低声道:“我刚才看到无咎他居然……进了南姑娘的帐篷。”

    “嘶。”万渊一挑眉,颇有些讶然。

    “真的?”

    ……

    南灵衣正在打坐。

    林启也不客气,自己坐下来倒了碗茶水喝。

    “我一直很好奇,像你这样打坐,是为了练内力吗?”

    “内力?”南灵衣讶道。

    “恩,内力。大既就是像降龙十八掌。”

    “哪有那么厉害,”南灵衣捋了捋头发,道:“我打坐,为了心静而已。”

    “心静?”林启颇有些不解。

    南灵衣问道:“你们商量好了?”

    “商量好了,想来想去,没有别的办法。”

    “那我来杀。”

    林启道:“不考虑一下?如果失败了,可是要死的。”

    南灵衣道:“义之所向,我从来就不怕死。”

    “好吧,到时候,徐兄负责创造机会,我负责勾引他,你负责杀。就好像当时在李府我们杀殷九那样。”

    说到这个,南灵衣笑了笑,道:“你只会这一招?”

    “哈,一招鲜,吃遍天。”

    南灵衣道:“但殷九与耶律淳却不一样。”

    她说着自己也觉得有些好笑。

    一个是李府下人,一个却是一国之主,这家伙却想用一样的方法糊弄。

    林启却道:“同样是血肉这躯,能有什么不同,殷九武艺比耶律淳还要高些。”

    他说着放下茶碗,站起身来。

    “说起来,我欠你良多,此番若是败了,我赔你一条命吧。”

    南灵衣看着林启的背影,颇有些无奈。

    我要你的命做甚?

    但这一生孤寂,若有朝一日死的时候有人同巢,却也不算太坏……

    *******

    四月十一日。

    潮白河岸边,平定军的兵士们很是忙碌。

    林启却颇有些悠闲,一脸笑意。

    他希望这样能让大家看到他的笃定,让大家心安下来。

    但有人却觉得他笑得……不太正经。

    这人便盯着林启,表情颇有些八卦。

    他看到林启和南灵衣漫步河边。

    忽然林启抬手遥遥一指,向南灵衣说道:“我以前在那边有个别墅。”

    口气颇有些怀念。

    “别墅?”

    “用你们的话说,应该叫别业。”

    “那边?但听徐姑娘说,你是苏州人士啊。”

    “偶尔也来北京出差。”

    南灵衣只当他还没睡醒,于是摇了摇头轻笑起来,辽国只有上京城,哪来的北京。

    林启本就是自说自话,满足心中那点小小的趣味,便随口地道:“所以这一带我熟得很,你看那边就是机场。潮白河畔,燕京桥东,择水而居……”

    南灵衣原本当他在胡言,但此时抬眼看去,眼前的男子眼中一片清明,表情极是坦诚。

    她突然福如心至,暗想道:莫非他的意思是,等收复了燕云,与我在这河畔结庐而居?再圈个地方养点鸡。

    似乎,很有些……只羡鸳鸯不羡仙。

    她正想着,转头间忽然见到颜怀正在不远处盯着自己与林启看,似乎在探查着什么。

    “南姑娘,你脸为何这么红?”颜怀道。

    南灵衣吓了一跳,倏的一下从就林启身边跑开。

    “我去看看林青。”

    颜怀便走过来,盯着林启的脸又看了一会。

    “你看什么?”林启奇怪道。

    颜怀道:“我家在苏州,也做些园林生意。”

    “所以呢?”

    “你牛皮吹得也太大了些,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建什么别业。”

    颜怀本还有下一句“是不是为了骗南姑娘的欢心?”一时却有些说不出口。

    林启道:“这地方离燕京不远嘛,六环嘛,只比五环多一环。”

    “不远你个头,在顺州与燕京之间。两头都不着!”颜怀见不得林启侮辱他的生意经,忿忿说道:“颜家做园林生意五十年,这我会不懂吗?”

    “若有朝一日,你我把燕京打下来,好好经营,把城池扩大几倍,直接把顺州包进来呢?”林启笑道:“到时候,就叫顺义区。”

    “哈,先打败耶律淳再说吧。”颜怀朝河对岸一指,道:“看,他来了。”

    ……

    耶律淳终于追上了那支让他恨的牙痒痒的平辽军。

    这支军队,从名字开始就让人生厌。

    更让人讨厌的是,他们从不正面与自己交锋,只会绕着燕京城不断袭扰。

    这支平辽军就像是放下了所有的顾忌与规则,将自己的国土当作一卷画卷,在上面无所顾忌的涂鸦,天马行空,横冲直撞,支离破碎。

    但耶律淳是用兵的老手,在不停地分兵围堵之下,终于把这支军队堵在这里。

    这天清晨,当雾气散去,辽军终于看到了平辽军。

    却还是隔河相望。

    河叫潮白河,横在燕京城与顺州城之间。


………………………………

第339章 追逃

    望京桥。

    此桥连接着顺州城与燕州城之间的官道。全桥由石制而成,桥墩结实,能并行五匹马。

    耶律淳两个时辰前已经从这里经过了一次了,这次返道便很有些经验,大军重新列队,五骑一排,很是有条不紊。

    但速度还是慢了下来,让人等得心浮气燥。

    等三万人有一半过了桥,耶律淳便在亲卫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