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来寻 >

第121章

来寻-第121章

小说: 来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璃话说到这里,林启已然一惊,帝王之师在他印象里大抵是太傅一类的人。

    温瞻那么牛,也只是个太子太傅,这魏渠公自己如何能请得动?

    却听萧璃接下来还有三个字:“……的儿子。”

    哦。

    林启松了一口气,白眼道:“你为什么一句话要分两段说,吓我一跳。”

    “这样显得厉害嘛。”

    “换言之,他是魏太傅的儿子?没有官职?”

    “魏渠公早已致仕了,年纪很大了。总之很德高望重,所以父王让你去请他来当媒人。”

    林启愣道:“我都不认识他。”

    “魏渠公明日会在钟山开文会。父王说,你若能得文魁,自然可以要求魏渠公为你作媒。”

    “钟山文会?”

    林启想了想,往袖子里一掏,摸出一张烫金的小请帖来。

    萧璃讶道:“咦,你好厉害。原来你都猜到了?连请柬都备好了。”

    “这是你三哥给我的。”

    “三哥?”萧璃拂然不悦,道:“听父王说,这请人作媒的主意也是这小子出的,我虽然也不想麻烦,但父王说这关系到王府的安危,又说你一定能办成。”

    林启苦笑道:“我大概能明白。”

    “你不要生气,回头我找人痛揍三哥一顿。”

    林启思索了一会,露出一个了然的笑来,道:“我只是奇怪,你三哥给我帖子之时为什么不直说,要绕个圈子让你来告诉我?”

    “唏,三哥那人一向是这样的。”萧璃想了一会,露出嫌弃的表情来:“他此刻一定在那群狐朋狗友中卖关子,像这样……故弄玄虚地讲‘你们看着吧,林启一定会去明日文会’。”

    林启看着眼前的请帖,无语至极。

    这歧王父子,惯会装模作样,故作高深。

    :。:


………………………………

第277章 钟山文会

    萧琦喜欢文会,是因为他确实适合这种场合。

    而歧王世子萧琼也喜欢文会,却是因为参加文会时,他便不需要活得那么拘束。

    在萧炣还没死之前……换言之,在还没有继承王位之前,萧琼活着,更像是一个礼仪、一个符号。

    归根结底,因为大梁朝太穷。

    穷的原因有很多,反正朝庭没钱,他们这些皇室宗亲在士大夫眼里,便像硕鼠一样讨厌。

    既不事生产,只享受好处;又不能参致,便失了权柄。

    于是御使台像野狗一样盯着他们,稍有行差踏错,便要参上一本,从他们身上咬下一块肉下来。

    而就藩的几位王爷便是其中那几只出头的鸟,看起来最有钱,又最不得皇上的青眼。

    总之谁都不希望歧王一脉在江宁城这个富庶的地方世袭罔替的流传下去。

    因此,萧琼必须保持完美的德行、完美的礼仪操守,才可以不落人口舌,才可以保住父辈祖辈的这个王位。

    别的兄弟可以躲懒,萧琼却不行。每天该请安的要请安,该参拜的要参拜。当今皇上、皇后的诞辰他要上表;先皇、先王的祭日他要哭祭;每逢佳节他还要为民祈告。

    做这些的时候,衣冠、表情,甚至每一步的距离都不能错……

    如果今天不是去参加钟山文会,萧琼便需要在府里做些无聊的事。

    比如为太后的诞辰写一封贺书。

    写贺书并不难,萧琼文采还很好。难的是:每年都要写一封,还不能重样。

    他甚至都不认识那个身在京城皇宫里要过生日的那个女人。

    好在因钟山文会,这封贺书可以明天再写。

    虽然细想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萧琼还是感到松了口气。

    反正文会上都是些爱逛青楼的人,他也不必太拘束。

    歧王府侧门。

    马车排了一路,显得有些嘈杂。

    萧琼的马车被堵着出不去,伴当上前催促了几句之后,回来向萧琼告状道:“前面是老三的车,堵着不走,说是想等小郡主出来。”

    萧琼听了点点头,并不应话。

    多说多错,沉默是金。

    ‘沉默是金’四个字是他偶然听萧璃说过的,萧琼觉得有道理便记下来,时常用来自省。

    这一点头的功夫,前面的萧琦回过头来与他看了个对眼。

    萧琼微笑颔首。

    萧琦冷笑一声,张了张嘴,吐出两个字。

    看嘴型便知道是“无聊”。

    萧琼也不生气,他其实觉得挺有趣的,眼见车马备行的场景,一幅乱糟糟的模样,让他觉得有生活气。

    又过一会,萧珀出来上了轿子。

    又等了一会,萧璃挽着一个少年笑嘻嘻地出了门。

    “三哥,要是今天事情不顺。你就死定了。”

    “妹妹且安心,你男朋友是何等诗才你又不是不知。”

    “哼,你不安好心,我还是要找人打你……”

    萧琼端坐在轿上,看着弟弟妹妹玩笑,心中有些,隐隐的羡慕。

    萧璃一回头见到萧琼,却是难得行了个万福,道:“见过二哥。”

    “妹妹免礼。”

    萧琼有心说笑两句,但想了想,还是在心中念道:沉默是金。

    与自家兄弟姐妹玩笑是无妨,但万一养成了习惯却不好。

    他将目光一转,看向萧璃身边那个少年,含笑,点头。

    林启亦是含笑点头。

    这便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林启吗?

    相看了一眼,萧琼便留心起林启来。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林启与萧璃却并不上轿子,两个人手牵着手便堂而皇之的步行起来。若没有身后那几个护卫,倒像是一对上街闲逛的平民小夫妻。

    萧琼看着两人的背影,摇了摇头轻轻笑起来。

    “有意思的人。”

    走了一个街口,却见他们拐了个弯,往另一个方向走去。

    “林启难道不去钟山文会?”萧琼心中疑惑道。

    ********

    钟山。

    钟山位于江宁城东,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气象雄伟,有‘钟山龙蟠’之名。

    自东吴孙权开始,钟山即成为帝王陵寝及功臣勋戚的葬地所在,其间风水,可见一斑。

    这等风物荟萃的地,自然是开盛会良址。

    何况今日这文会,是为称颂朝庭北伐,比起秦淮河,钟山要适合的多。

    此时山涧边已或坐或站聚了密密麻麻的人。

    “魏公。”

    “魏老……”

    随着一声声恭敬的招呼,魏渠公穿过人群,在上首的位置坐定。

    他已到了六十知天命的年岁,却依然能徒步上山,身上穿着的黑色袍子有些汗湿,唯有长缕白须和深邃的眼能让人知道这是个德高望重的诗文大家。

    魏渠公虽然致仕,却官至银青光禄大夫,这样的身份,这么早出场,算是非常给在场诸人面子了。

    江宁知府范鹏程与推官司施明对望一眼,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暗暗庆幸自己赶在魏渠公之前就到了。

    江南文风鼎盛,文士如云。此时便三五成群的寒喧,或者说八卦着。

    “今日文魁想必非卢子雍莫属了。”

    “卢子雍文章不错,但论诗才,还是王睿更胜一筹。”

    “鼠目寸光,只知在几家书院和国子监当中看,论诗才,歧王世子不输于这两人。”

    “今天在场的,有意文魁者多是为了明年会试能有助益,他与我们这些士子争什么……”

    “说起来,歧王世子这个无趣的很。”

    “嘘,君子不背后论人是非。”

    “背后什么背后,他不就在那吗?”

    说话的是顾平,他自诩身份也不差萧琼多少,便用下巴指了指从那边走来的萧琼,嘲讽道:“你看他,明明心里急着要巴结魏老,每走一步还都是准准的二十寸长,傻子一样。”

    顾平是王公子弟,他敢说这样的话,别的士子却不敢,众人摇了摇头也不再应他。

    萧琼确实是远远看见魏渠公已经落坐,心中便有些懊恼自己晚到了些,失了礼数。

    于是到场之后,萧琼先到魏渠公面前行了个规规矩矩的大礼,还为自己的迟到郑重地赔了罪。

    魏渠公见他不同于别的年轻人的热切巴结,表情只有真诚的歉意,对他的印象还不错,便笑着温言勉励了几句。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溪涧之上,终于,巳时一到,这场文场便正式开始了。

    :。:


………………………………

第278章 典故

    钟山。

    彭畅与妞妞在一行人前面边跑边打闹着,黄习看在眼里,心中暗道:幼稚。

    此时参加文会的大多都已经到了,山路上还有些脚步勿勿的读书人,却也不多。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帖子又想过去看看的,或者身子羸弱走得慢以致误了时辰的。

    黄习看别人脚步匆匆,脸上带着朝圣般的表情,看起来都是很有风骨的读书人。再反观自己这帮人,男男女女都有,既有彭畅妞妞这样调皮吵闹的,又有魏黑崽这样嗑着瓜子的,沈焉如这样啃着鸡爪的,林启这样男女关系混乱的……

    “林大哥,我们这样去参加文会,真的没关系吗?”

    “有什么关系?”林启随口应道。

    林启左边是坐在滑竿上的徐瑶,右边是萧璃,与二女聊天又不能顾此失彼,以免让其中一个感觉受到冷落,因此他看起来便略有些焦头烂额。

    此时被黄习一问,林启便含笑看过来,道:“你如今年岁还小,有些道理我却可以先说给你听。比如你看这过往的人们脚步匆匆,赶着去参加文会。但他们却忽略了这山、这石、这微风。人生便是如此,有时候同行的人、路边的风景比目的地更加重要。”

    黄习一愣,停下了脚步。

    林启借着这个机会,从徐瑶与萧璃中间走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问道:“你明白了吗?”

    黄习很是无语地撇了撇嘴。

    我有什么不明白的。

    林大哥你要是应付不来,你就别整天沾花惹草,少拿我作挡箭牌。

    “对了,你最近功课如何?需不需要再给你请个先生?”林启却是揽着黄习的肩不放手,脸上带着殷勤的笑意,嘴里喋喋不休地问道。

    黄习不禁哀叹了一声。

    好在又行了小半刻,一行人终于到了文会现场。

    此时场中在吟词的是一个青年文士,正负手吟到他词作的最后几句:“……这兵书一卷,怎生闲却。万里城边须饮马,八公山上多鸣鹤。待归来、依旧执金吾,万户候。”

    林启正从怀中掏出请帖替出去,听了这半阙词,不禁微微讶然。

    好一句‘万里城边须饮马’,这江宁文风之盛,不是山西能比的。

    “好!”

    “好词……”

    那青年文士吟罢,场中已掌声雷动。

    掌声中,林启一行人在案几边坐下。

    萧珀转头看去,见林启来的这么晚脸上却毫无懊恼,反而还带着淡淡的笑意,便仿佛这掌声是欢迎他入席似的,看着实在是让人讨厌。

    “卢子雍此词,精妙大气,其间豪迈,让人服叹啊。”

    “怕是今日文魁非卢子雍莫属了。”

    “崇文书院有这样的才子,看样子要压钟山书院一头了……”

    议论声中,却有不少人岔了神,转头向林启这边看过来。

    如此文章盛事,竟然有人拖家带口地来参加,成何体统。

    “他……他……他那个护卫居然还嗑瓜子,当吾辈读书人是什么人?来此看戏不成?”

    卢子雍脸上本来带着矜持的笑,但当他感觉到有人分散了自己的风头的,便也回头向林启这边看了一眼,随即嫌恶地皱了皱眉。

    哪来的登徒子,真晦气……

    对这首词的讨论还在继续,魏渠公也是点了点头,但卢子雍还是觉得人群的反应比预想中差了一点。

    但文会还要继续,他一时也没有新词,只好拱了拱手暂时坐下。

    马上便有别的才子站起来吟他们的诗。

    林启看了一会,便小声向萧璃问道:“你说我若直接去找魏渠公说媒,他会答应吗?”

    “人家都跟你不熟,凭什么答应你。”萧璃轻声道:“你还是先抄一两首诗词,拿了文魁,更稳妥些。”

    林启道:“你在这看着我抄,我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萧璃好笑起来:“为什么?”

    “便像在做贼,被人捉了个现形。”

    “放心吧,你是贼,我就是你的贼婆。”萧璃悄声在他耳边说道。

    林启与萧璃说完悄悄话,本着公平公证的原则,便也要照顾到徐瑶,便向徐瑶问道:“东家觉得刚才几首诗词如何?”

    徐瑶爱看书,又是第一次来文会,稍稍有些雀跃,便笑道:“刚才这两首诗,都不如那个卢子什么的那半阙。”

    “哦,人家名叫卢子雍。”

    徐瑶白了林启一眼,轻声问道:“以你的诗才,是不是觉得这些诗都不入耳?”

    她问这句话,是真心好奇。

    一是因为林启向来一开口便是传世名篇,二是她看林启在文会之上左顾右盼,极不专心。

    虽然徐瑶这句话声音极小,偏偏正好有人从她身后走过将这句话听到了。

    “哼,狂妄至极!”

    徐瑶吓了一跳,回头却只看见一个文士打扮的人丢下这句话便走的背影。

    她不免有些歉意地看了林启一眼,道:“无端又给你惹了人恨,我……”

    林启笑道:“没事,不招人妒是庸才。”

    正说着,却见黄习探过头来说道:“林大哥说言极是,不招人妒是庸才。”

    林启见他讨好的笑容便知这小子别有用心,果然,黄英已沉着脸将黄习拉着坐好。

    “刚才那句‘八公山上多鸣鹤’是什么典故,你可知晓?”黄英问道,看起来便像个女先生。

    黄习只好无奈道:“八公山处在中州咽喉,乃江南屏障。当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让谢安为大将,谢玄为先锋,领八万精兵迎战。结果淝水一战,晋军大胜。秦军逃至八公山附近,风声鹤鸣大作,皆以为是晋军追来,吓得相互踩踏,死伤无算。《晋书》有言‘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便是风声鹤唳的由来。”

    他身后的魏黑崽不禁咋舌道:“小小娃儿怎么懂这么……”

    黄习回过头,狠狠瞪了魏黑崽一眼。

    “不是,我是说,黄神医……黄先生懂的真多,是夸你呢。”

    妞妞却向黄习问道:“那是因为有了这典故,所以他们说这首词好吗?”

    黄习道:“当年东晋定都建康,建康就是这江宁城,而城中乌衣巷便是谢安故居。今天这个炉子什么的作这首词,意思是有两层,表面上是以古喻今,颂赞杨复北伐。实际上是希望自己功业有成。”

    :。:


………………………………

第279章 中原事业,不付公谁

    林启看了黄习一眼,心中讶然。

    这孩子年纪不大,已经有了一身好医术,没想到诗书文章学得也不错。

    黄习却是转头看向林启,抛出一个求救的眼神。

    这孩子还以为今天是出来玩的,没想到被姐姐逮着机会督促自己诗文,心中极是郁闷。

    原本黄英也是不打算来的。她与徐瑶本想留在城中陪方芷柔,方芷柔却极力将她与徐瑶劝来。

    方芷柔心想的是大家都去了,独留她一人,林启回来后见她可怜,她在他心中份量自然要重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