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5章

冉魏霸业-第5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莹儿姑娘上前给石闵福了一礼,说道:“多谢恩公。今日若不是恩公出手相救,可能我们父女俩都要命丧黄泉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石闵摇了摇头道。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石闵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三个羯人如此欺负一对汉家父女,石闵对此绝不能视而不见,既然见到了,便不能坐视不管。

    莹儿姑娘迟疑了一下,又道:“恩公,你……你是羯赵朝廷的将军吗?”

    “是的。我是赵国的左积射将军,石闵。”

    “姓石?恩公你是赵国的皇族子弟?”

    “非也。”

    言多必失,石闵并不想在这个莹儿姑娘面前多透露一些自己的个人信息。几乎每一个知道他是赵国的大将,还姓石之后,都会询问一声他是不是羯赵皇族子弟,对此石闵早已见怪不怪。

    石闵不太想说话,而莹儿姑娘似乎心里还有一点芥蒂,暗想身边的这个少年郎,小小年纪便是一个将军,连巡防营的人都不敢动他,即使不是羯赵皇族,也应当是羯赵的某一个贵族子弟,不然是不应该具有这般的权势的!

    可是,看他的模样没有羯人那样醒目的特征,而且今日出手相救,分明是见不惯这种强抢民女的事情!

    莫非这个石闵是一个汉人?汉人将军?

    石闵似乎有点忍受不了这种寂静,又似乎有事要忙,故而起身道:“莹儿姑娘,你爹只要身子骨调理得当,便没什么大碍。你安心让他在我的府上调理身体吧。我军中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先告辞了。”

    “多谢恩公。”莹儿姑娘张了张嘴巴,似乎还想问一些什么事情,不过见到石闵已经转过身,渐行渐远便作罢了。

    在一个走廊里,石闵碰见了刚刚想出来走走的妻子董巧巧。

    “巧巧,你刚刚分娩不过半个月,还在坐月子可不能这么出来溜达呀!”石闵忙不迭地上去将董巧巧扶到一边的亭子里,颇为埋怨地道。

    董巧巧闻言,白了石闵一眼,说道:“闵哥儿,妾身出来晒晒太阳还不行呀?在屋里躺了这么久,真是把妾身的整个人都憋坏了!”

    “闵哥儿,听说你中午的时候,往府里带回来一对父女,那女子生的是如花似玉的,漂亮得很。是不是真的?”董巧巧眨巴眨巴眼睛,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

    石闵闻言,不由得讪笑了一声。

    哪有你这么看人看事情的?关注点不在于那个负伤昏迷不醒的小老头身上,反而关注在人家姑娘是否美貌?!

    石闵心里腹诽了两句,不过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不知道那姑娘是不是生的貌美如花的。莹儿姑娘的脸上抹着淡淡的灰尘,看不清具体的样貌,不过面容姣好,应当是一个美人胚子。”

    “那你心动了吗?”

    “……”

    “说呀?”

    石闵拍了拍自己的脑门,说道:“巧巧,不是我说你,你老关注别人家姑娘漂亮不漂亮做甚?莹儿是一个苦命的姑娘,我又何必起什么色心,对她图谋不轨的呢?”

    闻言,董巧巧盯着石闵的脸庞看了许久,终于忍不住了,“噗嗤”的一声笑出来。

    “嘻嘻,闵哥儿,你跟妾身解释那么多干嘛?解释就是掩饰,这可是你曾经说过的!说,你是不是对人家姑娘有意思?”

    石闵汗颜地道:“巧巧,天地良心。我可没对人家姑娘起什么坏心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闵哥儿你看上了莹儿姑娘这怎么能说是坏心思呢?”董巧巧嫣然一笑道,“若是你对莹儿姑娘中意的话,便纳她为妾,我俩一起侍奉你可好?”

    “……”

    石闵不知道董巧巧所说的是真是假,还以为是一个语言陷阱,故而一脸崩溃地道:“巧巧,哪有你这样的?女子不都是想要独自享有丈夫一个人的宠爱的吗?怎么你反倒将自己的丈夫往外推的!”

    “嘻嘻。闵哥儿,你可别胡思乱想!妾身这可都是为了你好。”董巧巧撅着嘴道,“你想啊,你现在是左积射将军,一军大将,日后少不得要封侯拜将的!一个大将军、侯爷,只有一个妻子这样像话吗?传扬出去,被外人知道了可能不会认为我们夫妻是什么伉俪情深,而是诽谤妾身,说妾身是河东悍妇的呢!”

    “所以呀,妾身这段时间正准备给你张罗一门亲事。如果这个莹儿姑娘你瞧得上眼的话,不妨纳她为妾,我俩一起侍奉闵哥儿你。”

    “咳咳。”石闵假意咳嗽了两声,说道,“巧巧,这种事情你还是不要再说了!大军刚刚班师回朝,我要去军中处理一下军务。”

    “莹儿姑娘和她爹是一对苦命的父女,你一定要安排好人手照顾好他们。”

    “这个妾身晓得。”董巧巧又是黛眉一蹙地道,“不过闵哥儿,这纳妾之事你真的不再考虑考虑?你不必出面的,由妾身这个正妻为你张罗一下便可以大功告成的!”

    “……”

    “巧巧,我先走了。”石闵吓得落荒而逃。

    看着石闵逃之夭夭的身影,董巧巧又不由得“噗嗤”地笑了出声,旋即起身,往莹儿姑娘父女所在的屋子走去。

    初一见到那个脸上抹着淡淡的锅底灰,面容姣好,姿色很美的年轻女子,董巧巧便是打量了一阵。

    嗯,年纪不过十五,是一个美人胚子。身材修长,穿着葛布衣裳,墨黑而有些油腻的秀发披散在背后,垂及双肩,三千青丝用一条布带绑着,整个人看上去很朴素。

    只不过这个莹儿姑娘的脸上还有些许的泪痕,见董巧巧在打量着她,样子还颇为拘谨,有一点忸怩不安。

    “我是石闵将军的夫人,董氏。”董巧巧打破了这片刻的沉寂,笑着道。

    “夫人。”莹儿姑娘赶紧上前行礼。

    董巧巧说道:“莹儿姑娘,不知道你们父女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石闵算是比较疏忽大意的一个人,将人家父女救回来,却连人家的籍贯和姓氏都不曾询问过。

    莹儿姑娘躬身道:“回夫人的话。奴家姓崔,家父名唤崔皓,我们原本是幽州白马人士,奴家的爹是一个教书先生,开了一家私塾,以教书育人为生。后来大赵国与北方的鲜卑人爆发大战,官府征粮,我们又无粮可以上供,故而我爹娘还有奴家,一家三口想要到南方的建康去投奔亲戚。”

    “但是没奈何,在路上遭遇了强人的打劫,盘缠全被抢走了,奴家的娘也因此撒手人寰。奴家与爹爹无可奈何,只好流落邺城,以卖书和帮人家写信为生,想要赚取一些盘缠,不料碰上了那三个羯人,最后的事情夫人你是知道的。若不是将军出手相救,可能这邺城,又要多了两具冰冷的尸体了……”

    听罢,董巧巧不由得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唉,真是一个苦命的姑娘。莹儿,你们父女且放心在这里住下,在这里绝对没有人敢为难你们父女的。”

    “多谢夫人。”崔莹福了一礼道,“夫人和将军的大恩大德,今生无以为报,来世衔草结环,做牛做马,也要报的将军与夫人的活命之恩!”

    董巧巧闻言,不由得笑吟吟地道:“不必你做牛做马什么的。莹儿,要不你下去梳洗打扮一下吧。我看你人长得这么标致,打扮这么朴素可不行。”

    “这……这如何使得?”

    “莹儿妹子,你不必与我客气,将军在临走前便已经叮嘱过我的。他让我好生照顾你们父女俩。”

    董巧巧真是一个妙人儿,她对崔莹的称谓可以说是一时三变,一下“莹儿姑娘”,一下“莹儿”,一下“莹儿妹子”,这三个称谓的层层递进,无疑都在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使崔莹好感顿生。

    崔莹听到这话,不由得一脸含羞带怯地道:“夫人,不知道将军是做什么的?”

    对于石闵的来历,崔莹可是好奇得很,只不过石闵不怎么愿意透露,董巧巧亦是知书达礼,知道石闵的顾虑所在,不愿意在一个刚刚认识不久的女子的面前袒露心迹和说出自己的身份。

    董巧巧于是道:“将军是朝廷的左积射将军,当今大赵天王的养孙。不过请莹儿妹子你不必担心,将军的父亲是汉人,母亲亦是汉女,他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汉人,所以他是不会对你们有什么不利的。”

    “诺。”

    董巧巧能对崔莹说的只有这些,剩下的,就看她日后的造化了。

    若是崔莹真的成为了石闵的妾室,那么知道他的一切都不无不可。董巧巧与石闵这夫妻二人可还没有傻到直接在刚刚认识的人面前袒露心迹,点到为止即可。
………………………………

第0009章 议裁军

    石闵一骑绝尘,很快就赶到了位于邺城漳河北岸的汉军大营。

    羯赵国的军队是互不统属的,就跟三国时候的一般,只有皇帝的圣旨与虎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军中拉帮结派,各成山头的景象。

    诸军并不属于军阀,他们这些做统兵大将的手里有军权但是没有地方的政权,故而无法自给自足,没有征收赋税的权力,出不起钱粮他们怎么打仗?更别说是起兵造反这种事情了。

    当然了,现在羯赵国内,割据一方的军阀还是有的。

    譬如蒲洪、姚仲戈这些人便属于地方的大军阀。他们听调不听宣,你要召集军队作战可以,但是传召他们进入都城可能就很有难度!

    各地的军阀拥兵自重,大赵天王石虎不是没办法铲除掉他们,只不过代价太多了,故而石虎犹豫不决。

    这个时代的统兵大将都不同于秦汉王朝,还有先秦时代的统兵大将。

    在春秋战国时代,除了驻扎在边关和一些军事重镇,各国的军队都是驻扎在都城附近的。而那些驻军的将领都可以隔个几年换一次,用虎符和诏命调动军队,不怕他们起兵造反。

    上将军一般都是掌管全国的兵权的。

    而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以后,汉室的威望一落千丈,其权柄亦是一再被削弱,各地的军阀割据一方,渐渐演变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国家之下有皇帝,皇帝之下有大军阀,大军阀之下还有小军阀,犬牙交错的关系,互不统属。

    譬如当年的逍遥津之战。

    此战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以少胜多,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此战直接击溃了孙权亲自断后的后军,差一点生擒孙权!

    孙权为什么拥兵十万,却败给了只有八百步卒的张辽?

    无他,盖因孙军当中的部众互不统属,孙权无法统一号令!

    就跟上一回羯赵与燕国的昌黎之战,历史上的昌黎之战,慕容恪仅仅靠着两千精骑,便一路追杀撤退的羯赵军队,斩首三万!

    一支军纪不严明,号令不统一的军队你能指望他能打什么胜仗?

    不过乌合之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都想保存实力,故而导致了人心不齐,摊上大事就想保存实力的情况。

    石闵现如今被封为左积射将军,统率五万汉军,他的权力跟那些胡人部落的首领差不多,和一方的大军阀差不多,却又迥然不同。

    只有一点,那就是他无法做到自给自足!

    数万汉军,石闵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任命各级将领的权力,所有的军饷粮饷都是依靠朝廷发放的,自己的军队还驻扎在漳河北岸,想要在石虎的眼皮子底下图谋发展,简直就是作死!

    “口令!”

    “万胜!”

    石闵这一到营寨门口,便被守门的士卒询问口令。

    大家都是认识石闵的,只不过这是军中的规矩,是汉军军纪严明的一种象征。

    或许这种事情放在羯人、氐人和匈奴人的军队里那是不可思议的,但确确实实地发生在汉人的军队中!

    石闵乃是汉军的主将,左积射将军,固然他是军中的大将,连这个外出的口令都是他不定时地命名的,但是石闵依旧得遵守这个规则。

    上行下效,上梁不正必然下梁歪之。

    “将军!”

    守门的士卒依旧执戟而立,只不过在见到石闵的时候是低着头致意的。石闵也都一一回应,点头致意。

    来到了中军大帐,不必击鼓聚将,刚刚班师回朝不久的王平、董匡、卫峥三人便接到部下的回禀,然后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议事。

    四人坐下。

    “大王的赏赐之物都发放下去了吗?”石闵询问道。

    董匡回答道:“都下发到位了。根据每个将士的功劳下发的,普通的士卒都能得到五贯铜钱。此外,大王还犒赏三军,奖励不少的酒、布匹。”

    “太少了。”石闵摇摇头道。

    石闵知道这五贯铜钱是什么概念,五贯等于五千文铜钱。现在赵国一斗米约为400文铜钱,这五贯铜钱的购买力不过15斗米!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等于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这样算下来,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等于6。25千克。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广、收支频繁等特点,如交租、纳税、买卖、易物、支付报酬,大都是以粮食作为折算。米斗是随着粮食生产而发展出来的用具,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上写道:“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

    春秋时田釐子任齐国大夫,暗施仁惠于民众,收取赋税时是用小斗量,赐给百姓粮食则用大斗。

    但是,这一时期各地的米斗,并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米斗的大小容积因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小的区别。

    直到秦代统一了度量衡,汉代又进一步制度化,十升为斗、十斗为石的标准才被固定下来。

    而就石闵的推算,一个人一年能吃大概146斤米(折合为11。68斗米,不过十二斗)。

    而这五贯的铜钱,就只够买12。5斗米,只够一个人一年吃的。但是你总不能一年到头都吃米吧?

    而且哪个士卒家里没有老婆孩子的?别人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才得到这么一点报酬……

    下首的王平那个暴脾气,当即不满地嚷嚷道:“就是!太少了!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姚仲戈、蒲洪他们的军中的普通将士能发七八贯铜钱,而我们摊分下来不过五贯铜钱?据说这还是层层盘剥克扣下去发放的,中间不知道被贪墨了多少!”

    “大王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咱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打仗的时候都是我们汉军冲在最前面的!”

    “王平,你少说两句!”董匡瞪着眼睛道。

    王平哼了一声道:“我这是在为我们汉军的儿郎们鸣不平!大家伙儿儿给朝廷出生入死,可是到头来就换得这么一点赏赐!打发叫花子不是?”

    旁边的卫峥亦是附和道:“就是。二哥,这都快过年了,将士们打生打死都盼着过个好年呢!就这么一点微末的赏赐,都不够置办年货的!”

    闻言,石闵不由得叹了口气道:“是啊。年关将至,咱们要让将士们过一个好年!这样吧,大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