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310章

冉魏霸业-第310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为了获取民心,获取军心,冉闵是不可能盘剥这些仆从军的士卒的,只会用战争的红利去刺激他们。

    老实说,冉闵的这三个要求实在是让使者们感到难以接受,但都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

    反正自己还有性命回去,回去之后再跟自己的国君,跟自己的酋长商量一下,被魏国这般压迫了,要不要逃跑。

    逃跑?

    没错,就是逃跑!

    面对大魏帝国,面对强悍而不可一世的魏军,这些小国和部落真的生不出一丝反抗之心了。正是因为跟魏军协同作战过,他们才深深地知道魏军有多么可怕。

    但是逃跑,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

    去投奔鲜卑人?开玩笑,冉闵是铁了心要把鲜卑人消灭掉的,去投奔鲜卑人不是找死吗?

    至于一些诸如高句丽、新罗的小国,那是想都不想,直接答应冉闵的要求了。他们跑不掉,因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接下来,为了震慑这些心有戚戚的使者们,冉闵特意安排了一场动辄五万人的大阅兵。

    在上林苑的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场上,被坚执锐的魏军铁骑兵第一个出现在大家的眼帘中。

    “轰隆隆!……”马蹄踏着大地,发出了让人震耳欲聋的巨响。

    紧接着数千铁骑兵,身穿火红色的战衣,披着铁甲,手持长枪,驱使着胯下的战马风驰电挚地前行。

    “弓弩准备!”

    他们的对手是摆在前面的稻草人,只见这些士卒骑术精湛,训练有素,丝毫不逊于胡人这种马背上长大的的骑手。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而且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当为首的将军喊到“弓弩准备”的时候,那几千个骑兵顿时从马鞍边上别着的箭壶里抽出了一支劲矢,放在神臂弩中,瞄准了对面的稻草人。

    坐在马背上很是摇晃,身子摇来摇去的,虽然有马镫的助力,可以让他们释放双手,但是在马背上射箭,这般骑射的话其实准头和威力是要大打折扣的。

    就像魏国的一众武将,都是一般能拉动八石到十二石的铁胎硬弓,在马上射箭的话则要减半的。

    看到这一幕,还没见过魏军这般操练,不知道神臂弩是何物的使者们纷纷凝神屏气,仔细地看着,似乎不想放过这让人毕生难忘的一刻。

    “嗖嗖嗖!……”劲矢射出去,漫天的箭雨从下往上,再垂落下来,威力不减多少,垂直地射到那些稻草人的身上!

    “夺夺夺!……”其实这整齐划一的动作还不是最可怕,更让那些使者们感到头皮发麻的,还是这些魏军铁骑兵的准头!

    这些魏军通过神臂弩射出去的箭矢,罕有脱靶的,许多箭矢都插到了稻草人的身上,甚至是穿透过去了!

    没错,就是穿透过去了!

    威力就跟床弩一样!

    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这个时代,骑兵在战场上称雄,弩不便于骑兵在马上使用,而且此时讲究使用重甲骑兵,所以进一步向威力强,射程远,使用机械力量的床弩发展。

    但现在有这般强弩,竟然适用于骑兵的使用!这真是太恐怖了!

    高句丽的使者向着冉闵颤声道:“陛……陛下,不知道这些骑兵手中的是何物?”

    “神臂弩。”冉闵淡淡的笑道。

    “弩?是跟床弩一样的东西吗?”

    “差不多吧。这种神臂弩,又可以称之为神臂弓,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射程远达三百四十多步!”

    高句丽使者哑然失笑道:“陛下,不知道此物能不能作为回礼,赏赐给我高句丽?”

    “陛下,我百济也想要这种神臂弩!”

    “我大和也是!求陛下赏赐!”

    看着在场的使者们都想要这种神臂弩,冉闵笑了笑,说道:“神臂弩与红衣大炮一样,都是我大魏帝国的秘密武器,不可外传。或许有朝一日,帝国研制出了更厉害的武器,神臂弩就能传授给你们了。”

    “呃……”众人都感到很失望,不过都不好说些什么。

    冉闵既然都这么说了,他们是强求不得的。

    其实冉闵之所以严格把控这种神臂弩和红衣大炮的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想要控制住这些“小弟”的。

    就跟后世的联合国五大流氓一样,他们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还不允许别的国家拥有。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好地维持世界的秩序。

    现在神臂弩和红衣大炮,就跟“核武器”的威力差不多,对于这些臣服的异族也能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震慑,让他们不敢随便背叛大魏。

    当然了,就跟冉闵说的那样,等到有朝一日,大魏把火铳或者枪械研制出来了,就可能把神臂弩传授给他们。


………………………………

第0638章 大阅兵

    在一望无际的草场上,几千名魏军铁骑兵使用神臂弩遍布箭雨,几乎弹无虚发地射中稻草人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冲了过去。

    “锥形阵!”

    随着为首的将领一声令下,身后的铁骑就跟随着他的大纛迅速结阵,宛如蚂蚁大军一样密集地散布在草场之上,一个全然不同的锥形阵就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这些训练有素的铁骑兵很厉害,但怎么能保证这种骑兵方阵足够整齐划一呢?

    其实方法真的很简单,而且不需要操练太多次。

    就用一根长杆子,挑着一块布,士兵们看着这块布前进,这就是“旗”的本意。

    一个将军领一支军马,那么多的士兵怎么能够分清是跟着哪一个将军呢?

    就在旗帜上写字,这面旗帜就叫做“认军旗”,简称“认旗”。

    比如,冉恪的士兵跟着有“冉”字的旗帜,卫辽的士兵跟着有“卫”字的旗帜。

    而在所有的冲锋阵形中,最常用的就是方阵和锥形阵。

    而魏军的铁骑兵惯用锥形阵而不是方阵,其原因不外乎方阵尽量密集一些,这种阵型有一个问题,如果最后阶段速度提得太快,必然导致阵型散乱,无法保持密集状态。

    反之,密集的阵型也会对骑兵产生桎梏,使得后者很难把速度提得太快。

    若骑兵纪律性不够强的话,这种阵型很难保持足够的密集程度!

    而锥形阵的话适合突破,由于有最前面的勇士,或者说倒霉蛋在前引领,所以阵型可以保持较为密集的状态。最后的冲锋速度应该比方阵要快。

    众所周知,骑兵除了追逃时大杀特杀抢人头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关键时刻撕裂敌人,以此迅速击溃敌军一部,扭转战局。

    为此,骑兵冲锋时的阵型应以突破为主,故而冉闵在锥形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

    传统的锥形阵,中间和靠后的人很难起到积极作用,当前方的骑兵与敌人接触时,后面的骑兵并不能对敌人造成威胁,反而在冲锋被步兵阻挡后,严重影响前面的骑兵机动,造成拥堵。

    所以根据冉闵的要求,魏军铁骑兵把锥形阵弄成两排,并在中后部留了一些骑兵应急。

    如果前两排的骑兵冲锋时阵型变得松散,导致某处的步兵没有受到冲锋,应急的骑兵就可以冲上去补位,避免没受到攻击的步兵杀伤前两排的骑兵。

    这效果还是不错的,铁骑兵冲锋到距离稻草人那里不足一百步的时候,那个为首的魏将便喊道:“上枪!”

    所有铁骑兵顿时把挂在马鞍边上的长枪取出,横在手中。

    终于抵达稻草人的面前,便狠厉地一枪刺过去,顿时戳破了稻草人的身子,穿体而过!

    “好!”

    “彩!~”

    看到将士们这般英勇的身姿,在场的魏国文武都叫好喝彩起来,脸上都洋溢着骄傲的神色。

    这就是我大魏帝国的不败之师!

    但战斗还没有结束,等所有铁骑兵都往稻草人身上戳上一枪的时候,又回过身来继续结阵。

    “上刀!”

    这一回,铁骑兵们是把腰间的战刀取出,随着大将的一声令下,顿时砍翻了稻草人的头,跃马而起。

    这时,在一侧观战的魏军方阵那里,顿时轰然叫好。

    “大魏威武!魏军威武!大魏威武!魏军威武!……”

    这心潮澎湃的一刻,这些魏军的铁骑兵终于退下了。

    紧接着出场的,就是魏国的重甲骑兵。

    每个重骑兵的装甲坚固,全身完全覆盖,甚至连眼睛也完全防护,这种装备很显然不利于近身搏斗。

    他们的眼睛视野很小,基本上限制在正前方。这种制造模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装甲骑兵在战场上的使用方式——冲锋,掉过头来再冲锋,但是绝对不能停下来肉搏!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这些出现在草场上的魏军的重甲骑兵,一个个好似坦克一般,面对稻草人直接横推过去,瞬间就将稻草人冲击得七零八落的!

    看得在场的各国使者是面色发白。

    看着一侧的高句丽使者铁世文,冉闵笑着道:“铁世文,朕听说你们高句丽的重骑兵也很厉害,不知道跟我大魏的重骑兵一比,孰强孰弱?”

    铁世文顿时苦笑道:“陛下还是莫要取笑了。我高句丽虽以重骑兵闻名于世,但比起大魏的重甲骑兵,那是远远不如啊!大魏的重骑兵,都是百里挑一的魁梧的勇士,身穿重甲,刀枪不入,甚至连战马的器具都一一齐全,就连战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高句丽的重骑兵哪里能跟大魏的重骑兵相比较呢?”

    冉闵笑而不语。

    重骑兵下场之后,接着出场的是万众瞩目,备受关注的神机营。

    神机营的炮手们操控着一百门红衣大炮,目标是二百步之外的土墙。一轮炮击,整个土墙就被炸裂了,夷为平地了!

    看到红衣大炮的威力这么大,使者们更是战战兢兢,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有这种利器,难怪魏军攻城略地,无往不利,无坚不摧。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魏军的步卒。

    步卒演练的方式不是稻草人,不是土墙,而是实打实的“打群架”!

    他们手持木刀木棍,染了一层白灰,打在人的身上可以留下痕迹,说明这人阵亡了,不能动了。

    先是正面野战,两军厮杀,然后是攻防战,攻守互换。

    魏军的步卒十分的强悍,跟他们的骑兵一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这一场演练死了三个士卒,重伤十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虽然不是实战,不是真刀真枪地干,但还是会死人的。由此可见魏军是有多么凶悍了。

    哪有这样操练士卒的?

    每一场演练都死人啊!

    陆战基本上告一段落,接下来的就是水战了。

    冉闵就带着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河边。

    水师的演练其实很简单,一个是炮击河里的障碍物,一个是登陆,一个是靠船厮杀。

    魏军的水师也是很厉害的,至少大和国的水师被狠狠地教训过。尤其是在吸纳了东晋的一大批水师精英之后,魏国的水师迅速壮大,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不知道是不是世界第一的规模了。

    观看了魏国的这一场大阅兵,在场的使者都噤若寒蝉。

    有这样的强军,有这样的国力,再加上有这样英明神武的君主,这么强盛的大魏帝国,根本不是他们能招惹得起的。

    这些使者已经在心里暗暗决定了,回国之后,一定要好好规劝自己的国君或者酋长好好侍奉魏国,千万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生出什么叛逆之心。

    不然,那死在雁门、河西一带的几十万内迁的胡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

第0639章 出巡

    开皇九年八月,皇帝冉闵决定南巡。

    于是冉闵命令太子冉明监国摄政,自己率领整整三万人的出巡队伍南下。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在出巡的队伍里,冉闵还带上了不少的后宫嫔妃,宫女内侍以及仪仗,那是一应俱全的。

    本来冉闵是不想把动静搞得那么大的,奈何群臣认为江南刚刚平定不过一年,叛逆甚多,唯恐冉闵出巡的途中出现什么意外,必须要带上这么多的军马。

    当然了,冉闵的这种出巡活动,看上去是有些劳民伤财,但确实是有必要的。

    就跟秦始皇一样。

    历史上常常把热衷于巡游天下的统治者看做是耽于享乐浪费民力,如秦始皇巡游天下、隋炀帝下扬州、乾隆下江南等。

    那么,巡狩的目的就仅仅是享乐吗?

    秦始皇频繁巡游天下是为了享乐吗?

    在秦始皇统一全国称帝的十一年间,共有五次出巡。

    其中,秦国一统天下的二十七年的那次为北巡,目的地是陇西和上郡。

    二十八年,从咸阳东出函谷关,登邹峄山,封泰山,后并渤海以东,穷成山,登之罘,作琅邪台,留三月。渡淮水至衡山、南郡,由武关归。

    二十九年,东出函谷关经阳武到琅邪、之罘,从上党归。

    三十二年,东出咸阳到碣石,经代郡、雁门、云中,从上郡归。

    三十七年,出武关向南过宛,经云梦、会稽,沿东海、黄海到琅邪、荣成山、之罘,崩于平原津沙丘平台。

    不过秦始皇出巡的目的,的确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在秦始皇时代,巡游其实并非是容易之事,是时交通条件并不算好,为了巡游,虽然提前修了驰道,改善了秦与六国故地的交通情况。但以当时的条件,颠簸势必难以避免。

    且秦始皇巡游时间较长,二十八年的巡游耗费七个半月左右,三十七年的巡游更是花费了近一年,秦始皇就在那次巡游中病死了。所以,巡游天下在当时实际是对皇帝身体的考验,绝对不是游山玩水那么容易。

    《史记·高祖本纪》曾记载“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就是秦始皇说东南有天子气,可能颠覆秦帝国的统治,于是他要巡游以镇之。

    虽然说得很有方术的意味。但实际上,这句话反映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秦始皇巡狩的目的是维护秦帝国的统治,另一个是秦始皇认为这个导致帝国不稳定的地区在东南,也就是六国,尤其是齐国与楚国的故地。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的巡游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寻觅长生不老的方法。

    从宏观空间上看,秦始皇无论是东出函谷关,还是南出武关,巡游活动始终都绕不开山东半岛,并以齐鲁海滨为主要的目的地。

    而秦始皇也曾有出海的活动,出海看来很难与巩固统治扯上关系,应该看作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独立行动。

    “巧巧,到哪儿了?”在途中冉闵睡了一觉,睡眼惺忪的时候便靠着枕头,询问了身边打盹的皇后董巧巧。

    “已经进入了吴郡的地界,前面就是吴县的县城了。”

    “嗯。”

    冉闵舒展了一下筋骨,便打开车驾的窗户,看着外面亦步亦趋的宿卫,还有天边刚刚升起的旭日,一时之间心里颇为恬淡。

    冉闵的出巡队伍是要路过村庄的,冉闵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的景象。

    通往吴郡的直道正在修缮当中,所以无法通行,出巡的队伍只能走这种乡间小路,每当路过村庄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百姓自发地出来跪拜,跟瞻仰神灵一般,似乎都想要一睹皇帝的风采。

    过了没多久,队伍就一路到吴县的地界,在十里长亭那里,吴县的县令,以及吴郡的郡守、郡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