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冉魏霸业 >

第139章

冉魏霸业-第139章

小说: 冉魏霸业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对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由于中正官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等级森严的局面。

    科举制则是华夏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选拔官吏制度。始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北宋,衰落于明清。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

    而现在这个时代,各国用的几乎都是九品中正制,还有部分通过察举制出来的。

    “不错。庾弟,自古以来,选官之法层出不穷,有被君主赏识的,有被大臣或者地方举荐都,有通过世袭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不过这些入誓途经似乎都有些差强人意,被君主赏识的人,固然很有才干,似战国时的商鞅,楚汉时的韩信,他们都被自己的君主简拔于微末之中,看似慧眼识英才,但是像商鞅、韩信这样的人着实少见,而像他们这样一开始就身居高位做得如此之好,完全胜任的更是不多。”

    “世间贤能,更多的还是缺少经验,缺乏锻炼。所以不论是招贤馆出来的人才,还是稷下学宫和国子监出来的学子,或者是通过招贤令慕名而来,被大臣亦或是地方举荐来的士子,他们都无一不通过科考,步入仕途。”

    听到这话,庾文君的神情有些复杂:“冉大哥,你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呃……”

    石闵愣了一下,随后道:“这都是我个饶一些看法。”

    庾文君摇了摇头道:“若不是看着不像,我还真的以为冉大哥你就是当今赵国的魏王呢。”

    “……”

    石闵又与庾文君谈了一会儿,厮就将各种美酒佳肴都摆到了台面上。

    “来,庾弟,你我痛饮一番。为你我的功名,贺!”

    “干杯。”

    见到石闵举起了酒杯,向着自己敬酒,庾文君也不好推辞,便拿起了同样斟满酒的杯子,与石闵干了一杯。

    溧阳酒窖出来的广陵散着实够烈的,只喝了一杯,石闵跟没事人一样,庾文君却是红了脸,感觉有些头晕脑胀的了。

    看着面色红润的庾文君,石闵有些好笑,看来自己的这个“庾弟”还真是不胜酒力。

    建康,晋国皇宫。

    “宣赵国使者秦牧觐见——”

    原本等候在大殿外面的秦牧,听到这话,顿时将宽袖一甩,叉着手,在一名内侍的引路之下,与身后的两个邺城来的大臣一同进入晋国的太极殿。

    晋国的议政殿,太极殿十分的奢华,占地极广,起富丽堂皇的程度,并不下于赵国的议政殿,但是正如晋国的国势一般,富丽堂皇有余,磅礴大气则是不足。

    当着二百多个晋国大臣的面前,在陛台之下,秦牧与其他两个赵国的使臣都行了一礼。

    “赵国大鸿胪秦牧,参见晋国皇上!皇上万年!晋国万年!”

    秦牧的礼节做得还是可以的,有板有眼,没有屈膝跪下,只是躬身叉手,表示恭敬。一方面,秦牧面对的是晋国的皇帝,礼不可废,但是另一方面,秦牧又代表赵国做使者,所以不卑不亢,这才是秦牧应该做的。

    “平身吧。”

    “谢陛下!“

    话的是一个面色惨白,一脸病态的年轻人。

    映入秦牧眼帘的是一张毫无健康气息的脸。

    冕冠之下,十二串琉璃珠子掩盖不住他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坐在龙椅上,却无法正襟危坐,只能一手搀着龙椅的扶手,身子卷曲,好似很吃力的样子,就连话都是有气无力的。

    没错,此人正是晋国当前的皇帝,司马岳。

    看见司马岳的时候,秦牧不禁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晋室多短命皇帝!

    在没有见到司马岳之前,秦牧原本还对这个晋国皇帝心存敬畏的,可惜在见到司马岳这般模样,他就不禁失望透顶!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0277章 邦交

    “贵使此来,不知有何贵干?”

    司马岳病恹恹地坐在龙椅上,半眯着眼睛,向着秦牧问了一句。

    秦牧回答道:“外臣奉吾皇之命,特来与贵国订立赵晋两国互不侵犯、互不干涉之友好条约,同时为了两国之互惠互利,吾皇还愿意开设通商口岸,设置集市,降低关税,要与贵国达成共识!”

    司马岳还没什么,在一侧的车骑将军庾冰便站了出来:“贵国果真有此互好之心?哼哼,只怕不见得吧?下皆知你赵国之狼子野心,自你赵国建立以来,还从未与一国订立什么友好关系的盟约,反而伐战频频,四面树敌,谁知道你们赵国在这个时候提出要与我大晋互惠互利,打的是什么如意算盘?”

    闻言,秦牧淡淡的笑道:“这位想必就是庾冰大人吧?不错,我们大赵现在与你晋国签订友好通商条约,的确别有所图。但是我们赵国打的什么如意算盘,只怕是下皆知吧?”

    “秦大人此话怎讲?”司马岳很是配合地问了一嘴。

    秦牧道:“诚如庾大人适才所言,我大赵自立国以来,连年征伐,穷兵黩武,百姓和国力早已困苦不堪。吾皇怜悯黎庶,故而有罢兵止戈,与民休养生息之心。”

    “秦大人这话倒是得过去,只不过。”庾冰嗤笑了一声道,“据我所知,现在你们赵国当家做主的,不是所谓的皇帝,而是魏王石闵吧?”

    当着赵国使臣的面,如此质问,着实太过无礼,饶是秦牧的肚量够大,也不禁眉头一皱:“我不知道庾大人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只是空穴来风的道消息,难免言过其实了。魏王在我赵国确实是权柄甚重,但也绝非凌驾于皇帝之上,所以还请庾大人勿此言。”

    庾冰闻言,便道:“贵国打算与我大晋建立互不侵犯,互惠互利的关系,吾君臣十分乐意,但是兹事体大,还请大人先下去,容我等商议过后,再给大人一个准话。”

    “外臣告退。”

    等到秦牧他们退下,庾冰便对龙椅上的司马岳叉手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同赵国订立互好之盟。”

    “为何?”

    “如今,虽然臣也不想承认,但是不得不,赵国的确很强大。晋赵两国的国力几乎是势均力敌,甚至赵国的人口和军事力量要强于我大晋!正所谓,穷则思变。”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其国力,国力强,国则强。而国力是什么?国力,综合国力的体现就是政治、军事、人口、城池土地、财富等方面,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具备先进的政治制度,强大的军事力量,众多的人口,广袤的疆域和数之不尽的财富!”

    “战国时众多强国,七雄争霸,为何独独秦国脱颖而出,扫灭群雄,建立了大一统的秦王朝?盖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体先进,军事强大,这才能使秦国在秦王政的时候扫灭六国一统下。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三国归晋,我大晋又为何能一统下?那都是因为大晋建立在魏国的基础的,而原先的魏国经历数十年的励精图治,这才彻底强大起来的。”

    “如今下已经分裂成了几个国家,与我大晋势均力敌的便是赵国。倘若我大晋给了赵国如此喘息之机,使其励精图治,提高国力,只怕将来的赵国便会如同秦、魏一般,有了足够强大的国力,有了足以横扫下的国力!陛下,此不足虑也?”

    听到这话,司马岳很是沉重地点零头道:“不错。庾卿所言,与朕的想法不谋而合。赵国据有中原十州之地,土地富庶,人口众多,军力鼎盛,倘若给了赵国发展的机会,不难想象,日后赵国的国力将会多么强大!”

    庾冰又道:“陛下!羯赵强大,当此时,绝不能给赵国这个机会!三国时代,诸葛武侯深知蜀国弱而魏国强,故而屡屡北伐,六出祁山!到了姜维统军的时候,蜀军更是九伐中原!何以弱的蜀国要屡屡进犯强大的魏国?盖因蜀人很清楚,一旦魏国彻底强大起来,以蜀国之孱弱国力,将不复存在!”

    “现在我大晋面临的便是如此恶劣的态势。眼下晋赵两国的国力可谓是势均力敌,不过赵国在军事上和人口上和耕地面积上要强于我晋国。正因如此,我晋国更不能坐视赵国变强。”

    闻言,司马岳的脸色很凝重:“庾卿,你打算怎么做?”

    庾冰的没错,当年蜀国屡屡进攻曹魏政权,是为了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刘备去世以后的几年时间里,诸葛亮采用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蜀国军队数量逐步上涨到了7万人,这个数字是国家财政所能维持的最高数字。

    即便如此,军队还需要自己屯田种地。

    出来十分凄惨,在汉灵帝时期,汉朝的人口尚有4000余万。可是到了三国中期,全国人口也不超过800万!

    当然还有那些黑户,不过即便如此,全国人口也只有1000余万。

    在账面上,曹魏政权总人口为400多万,东吴政权为200多万,蜀汉政权最为无奈,只有90多万人。中原地区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为此曹丕制定了休养的计划。

    曹丕计划在10年尽量不发动战争,全力发展生产力,这样一来,10年以后,曹魏的国力将是吴蜀两国无法相比的。认真的,这个计划非常宏大。

    诸葛亮看出了问题所在,如果不进攻魏国,任由其休养生息。

    那蜀汉虽然可以享受几年的太平岁月,可是一旦曹魏发展到一定高度,蜀汉拿什么对抗强大的曹魏。

    所以,诸葛亮必须不断的进攻曹魏,以此打破曹丕的休养计划。

    诸葛亮先后多次进攻曹魏,但每次带的军队都只有3万多人。依靠这点军队击败曹魏,未免也太不现实了。利用不断的进攻,打破曹魏的发展计划,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时间。

    其实曹魏政权真正的对手是东吴,两国在江淮地区反复鏖战。

    诸葛亮、姜维等人多次北伐,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都很难成功。北伐,自己会灭亡;不北伐,自己还会灭亡。

    北伐反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这就是蜀汉的生存之道。

    庾冰回答道:“陛下,当此危难之际。我大晋更应该众志成城,犹如当年的蜀汉一般不断袭扰赵国,疲其兵,累其民,掠其地,以此搅乱赵国的发展计划。”

    “这……诸卿认为庾卿之策可行否?”

    对此,晋国的朝堂上顿时出现了分歧。

    有的认为庾冰的计策可行,有的则是认为不可校毕竟主动进攻赵国,一旦赵国倾国之兵攻来,则他们晋国只怕是损失惨重。

    百;镀;一;下;“;冉魏霸业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

第0278章 穷山恶水

    秦牧回到驿馆之后,便召集一同出使建康的人。

    “立刻收拾东西,准备返回邺城。”

    众人闻言俱是一惊。

    一个随从莫名其妙地道:“大人,可是在与晋国君臣的谈判中出了什么差池?”

    秦牧摇摇头道:“晋国的朝堂中不乏有识之士。现在晋国的执政大臣是庾冰,此人深恶我赵国,又知道与我大赵和好之利弊,断然不可能同意与我们签订什么盟约的。而且我已经可以确定,庾冰在明白我赵国的意图之后,绝不会放任咱们离开的。”

    “大人是说,庾冰会派人来抓拿我们?”

    “必须马上离开!”

    秦牧猜的没错,在他们乔装改扮,偷偷溜走之后,庾冰派出的兵马便冲入了驿馆,到处搜查他们一行人的踪影,可惜翻了个底朝天,却连人影都没见着!

    劫后余生的秦牧一行人为了迅速北上,回到邺城,便改水路而走。

    与此同时,负责出使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的荀稷带着使团一路北上。

    荀稷的使团走的是陆路,一行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之后,终于过幽州,抵达辽西,在令支递交了通关文牒,随后就进入了燕国的地界。

    这燕国的土地还是贫瘠得很,荒凉得很,一路走来,都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模样。

    “轰隆隆!……”在荒凉的草原上,一股巨大的铁骑洪流冲击而来。

    这些马背上的骑士个个膀大腰圆,头戴大毡帽,穿着灰色的皮甲,里面穿着兽皮,脚蹬马镫,足踏蛮靴,身上都无不散发着剽悍的气息。

    而这支铁骑的统领,便是冲在队伍最前方的一个青年男子。

    “吁——”

    在这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骤然碰上这支铁骑,荀稷的使团这一行二百余人都不禁肝胆俱裂,纷纷结阵,以备不测。

    草原上有马匪肆虐,各个部落更是仇杀不断,虽然慕容氏已经成为这东北草原的霸主,但是不服者也不少,而且鲜卑人是游牧民族,不服王化,桀骜不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干出杀害使者的事情?

    荀稷骤然看见这支铁骑的时候,的确是吓了一跳,不过神色却是迅速冷静下来。

    对方的铁骑虽然来势汹汹,散发着阵阵的煞气,但是以荀稷观之,这数百名铁骑兵衣甲齐全,装备精良,远胜于普通的草原部族。而在这片草原上能打造这么一支铁骑劲旅的,估计只有慕容氏一家。

    至于来者是敌是友,这个荀稷不好判断,毕竟鲜卑人狼子野心,会不会趁机截杀他们还很难说。

    而为了护卫荀稷一行人,石闵也是派出了二百名精锐的龙腾卫士,即便不能全歼这股骑兵,至少能护的荀稷周全,或者是突围出去。

    很快,这股鲜卑人的骑兵就将荀稷一行人包围起来。

    荀稷镇定自若地挥了挥手道:“把我的旄节竖起来。”

    统领这支鲜卑狼骑的青年人看见荀稷这般镇静的样子,不禁在心里浮现一种敬佩的神色。

    “不知尊驾是何人?何故在此挡道?”荀稷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

    “在下燕国慕容恪,足下可是邺城来的使者?”

    “你就是慕容恪?不错,在下正是赵国使者荀稷,对于慕容将军之名早已如雷贯耳,没想到今日能得一见。”

    荀稷的确早已听说过慕容恪的名声。

    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先是率军败赵国的二十余万大军于昌黎,接着又大破赵军于三藏口,攻高句丽,战败宇文部族的军队。

    前不久,据说慕容皝亲自带兵攻宇文逸豆归,以建威将军慕容翰(于咸康六年回到燕国)为前锋将军,刘佩为副将;命慕容恪与慕容军、慕容霸及折冲将军慕舆根等率兵分三路并进。最终大破宇文军,燕军乘胜追击,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辽宁朝阳西北)。

    宇文逸豆归败逃,死于漠北。

    对于这位年轻的名将,与石闵齐名的燕国名将,荀稷真是不心生敬佩都难!

    “荀大人客气了。”慕容恪那英气勃发的脸上尽是笑意,说道,“关于赵国遣使的事情,贵国已经向我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