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幸存者-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本来想告诉何嫣他的故事,让她不要太难过,但是他还是把故事烂在肚子里了,也许有的伤,心伤,只能让受伤的人自己去痊愈……
(作者:这是我所知道得最详细完整的一个老兵,包括他的出身和最后身故;他还有很多故事,会伴随着主角走完整个抗战年代。如果本书不被和谐,这将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最善良的老兵的故事串联。)
………………………………
第三一零章 通胀
(……我们经常会在行军到达某个地方时想要在当地买些粮食物资,却发现物价奇高或者当地人根本不收法币;原因很多,包括法币的滥印;但在开始时,滥印的却不是我们而是对面阵营的人;他们用假货币破坏我们战区的物价,经常能造成一个地区出现粮荒和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大水把南线的战火生生浇灭了,整个苏北地区都在水中担惊受怕,所有的军人农人都在加固着每一处可能会被大水淹过或者泡坏冲毁的堤围。每个晚上都有由民众组成的监察队在每时每刻盯着水位变化情况,很多胆小的住在地势较低的民众也已经弃家搬到地势高的亲友家甚至是在山岗上露宿。
但是这一切紧张气氛却无法阻止那些早就习惯在生死边沿打滚的官兵,他们不关心大水会不会把他们淹了,他们只关心肚子是否吃得饱!在那些被水漫了上来的平地上,仅仅积了很薄一层水,如果不跑动溅起水花,看上去就是绿茵茵的草地。每一块这样的草地上都可以看到很多**士兵在拿着长竹竿,忽然一下子蹲倒狠狠地把竹竿往地上一鞭!''
这是他们在抓青蛙。因为水涨了,很多青蛙到了岸边的草地上栖息和觅食,早就饿得发慌的官兵们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虽然他们很多人原本并没有吃青蛙的习惯,甚至很恶心吃这些黏黏糊糊的东西;但是在全椒出来的那些吃了一个冬天癞蛤蟆的官兵可不管这些,在他们带动下,全军都开始了捕青蛙!
青蛙很警觉,走得近了它们一下子就窜得远远地,根本抓不到;但是青蛙实在很多,太多,看上去甚至可以用密密麻麻来形容。很快战士们就找到了这个最简便的方法,一根竹竿往下一砸,然后过去捡。(蛙群出现、怎么捕捉,这可都是老兵们口述发生过的真事,不过地点是在武汉一带,当时在雨季出现的蛙群可算是拯救了大量营养不良的伤员。)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青蛙让很多原本奄奄一息的官兵脸色开始红润了起来,这些死里逃生的人们恨不得大水一直涨着别退,否则他们又要挨饿了!
曹小民也来到了河边凑热闹,他原本是过来视察水情的,但是却意外地发现了这热火朝天的一幕。因为腿上的刺刀伤很深,他现在走路还很不方便,但他实在无法让自己坐着轿子去看水情,于是便坐在大板车上来了,从路上到河边的几步是用一支步枪当拐棍撑过来的。
官兵们看到曹小民出现,刚开始还没什么,因为大家没认出是谁,但是当有人开始嚷开了曹长官来了之后,整个河边就马上沸腾起来,很多人开始“喔喔”大叫,可以看到很多青蛙被吓得纷纷跳进水里……
“怎么?你们打算做青蛙干啊?打这么多?”曹小民看到这一幕居然有些不忍,毕竟那些小生灵在后世可是不多见了。难道人类天生下来就是要破坏这个世界,杀死那些无辜的生灵吗?人类真是万物之灵而不是万物之祸?
“回长官,抓这些青蛙也得赶时间啊,就这么几天吧估计,要是水退了或者其他原因青蛙群散了,那可就想打也没有了,现在可得多存些货,免得到时挨饿……”一个老兵提着一整个篮子的死青蛙走过来。很多士兵都是这样,其实他们都见过司令,但却没有那么近的见过,这些淳朴的小兵胆子小,不敢贸然走到近前来,但却总是借故靠近些多看几眼,就好像长官是什么稀奇事物一样。
除了青蛙,还得要有些别的吧,这样下去可真没办法养活这几万人啊……曹小民看见这在河岸上热火朝天的一幕,但心里却是忧虑重重:刚刚和郑州的联系中他知道很难得到物资,因为北线扛不住了。目前还在死战的六十军也已经开始退兵,真正在断后的除了他们就只有七十四军抽调出来的**旅,也就是在原来曹小民的老部队“模范营”基础上扩编的部队。现在虽然由于水势阻隔,从淮阴一线到东部的道路还是通的,但在淮阴西边的各条路上都挤满了后撤的部队,根本无法把东西逆着人流送过来,如今的苏北只能靠自己。
眼看日军短期内是不会发起进攻了,堵在泰州一线的部队也不用那么多,原本可以往南通方向继续撤,但是问题来了:能走到南通的都是需要留下防守的有战斗力的一一二师各部,参战过的游击总队和暂九十九师大多数部队几乎都有半数人员还躺在老百姓家里!
泰州虽然是丰裕的地方,但在经历了去年的粮荒后如今又因为战火和水灾切断了贸易的道路,要说这一地区的存粮还能有多少,能不能支撑这三个军级单位人员的供应,能支撑多久那是谁都不敢估计的。
正在沉思之际,谢忠也来了,带着一个坏消息和一个通知来的:坏消息是不光是泰州,整个苏北的物价都在飞涨,特别是粮食,已经涨得比去年粮荒时还要贵四倍了!那个通知是说军统有人来了……
军统来的人叫罗浩,是沈醉的得力助手之一,曹小民和他刚见面没多久便清楚了物价飞涨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两党之争!
“这是我们在淮阴关卡查到的法币,数量很多,都是从山西一带运过来的,各种路条都有,如果不是一群饿慌的散兵当是粮食照抢,估计都运到泰州来了……”罗浩道:“我们把运送的人严刑拷打后他招了,像这样的法币他们至少运了五趟进来;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法币用来买粮食,按照行市可以把全苏北的存粮按三倍价格统统买下……”
曹小民倒吸一口凉气:这可如何是好!?自己的部队、地方上的百姓哪个不缺粮?不用抬这粮价就要暴涨,现在对面的阵营运进来了如此大量的法币,那不是要自己的命,要这些在第一线死战的部队的命吗!?
“这……你们那边怎么应对的?”曹小民感到深深的恐慌,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这事情,那些法币看上去完全就是真的啊!打仗,再难打再要命的仗,一咬牙上去拼了就是,但是要在苏北堵截这些分不清真假的法币流通,他完全没办法啊!
心急如焚,愤恨之极,在如此国难当头的时候,两党内争竟然激烈如斯!这次法币大量涌入,不光能够让五十一军、五十七军、游击总队以及暂九十九师的军费全部打了水漂,而且还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很可能会造成苏北这个鱼米之乡饿殍千里的凄惨景象!
“总部的意思是希望曹长官能够采取强硬手段,把粮食以及各种生活必需品、药品等等贸易全部实行军管,全部由政府统一调配,严打走私……”罗浩把一份计划呈上,是后方在很多物资上专控的成功措施:“其实共党一直都有把印制的法币大量流入我门后方,防不胜防;在重庆早就开始对很多物资进行专门调配供应了。苏北地区孤悬于敌后,如果出现了一个政府过于独断,很可能会形成一个不听中央的集团,这是委员长最担心的。这次委座能够同意这份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因为委员长对曹将军的绝对信任。这次将会在整个苏鲁战区同时实行,中央比较担心的是五十一军那边……”
双方交换了很多意见,曹小民也发现如果不是这样做真的不行;如果不是重庆早有经验,他还真是措手不及。但是,作为穿越人他多少还是听过什么金圆券银元券的事情,这法币看来迟早还是要跌得分文不值啊!
“你说,**这样给咱们捣乱,咱们就没办法反击吗?”曹小民心里确实非常愤恨。
“怎么没有?咱们也没少造他们的边区票,但是匪区分散,而且比较封闭;很多地区的流通货币并不相同,我们的工作难度很大……”罗浩皱了一下眉头道:“事实上,在互相冲击货币的较量中,我们很被动;我们的货币都是统一的,流动人口也多,很难杜绝他们浑水摸鱼。如果说不收法币,用银元,那政府的威信却又到哪里去呢?只能通过查禁和物资管制了。但是你也看到,共党的渗透能力很强,我们很多关卡的路条他们都能搞到,唉……”
前线打得那么困难,每一仗的伤亡那么大,物资那么缺乏,但是两党之间互相给对方捅的刀子却那么狠,每一下都是要命的啊!曹小民一时发了呆,他真不知道在以后还会遇到对方什么暗算。
这时,罗浩却又下了曹小民一跳:“我们探得消息,这次共党对苏北的货币大冲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将军。曹将军把他们的东进支队灭了,共党对曹将军那是恨之入骨,除了要在地方统治上搞垮苏北,好像还会对曹将军不利。对了,他们不可能放弃渗透苏北的,曹将军还要小心,他们还会东进……”
………………………………
第三一一章 搜救
(……在没有任何后援的鏖战中,官兵在断粮多日之后会感到身体里火辣辣的,软绵绵的,有过这种经历的幸存者说那是他们把自己的内脏都要消化了;这个时候的人身体是最软弱的,但思想上却是最不要命的,他们绝不会容忍敌人活下去……摘自《我的抗战回忆——曹小民》)
曹小民和罗浩的商议进行了很长时间,为了不让苏北出现因为粮食价格飙涨而饿殍千里的情况,最后马上制定了在全苏北鲁南推行的粮食流通禁阻令,在整个苏北地区限制超过五百斤上的粮食运输,就算是农民要运输超过这个数量到城镇里贩卖,也必须得到军方批条,一旦越界则全部没收,贩运之人抓捕调查。但曹小民否决了限定每家最高存粮数字的方案,因为一旦进行每家巡检,很可能会让不少浑水摸鱼的人借机敲诈民众,可能会造成民众极大不满甚至民暴——虽然这一项曹小民可以安排直属部队进行,但是在上次的征田放水之后,曹小民对这此也已经有了担忧:谁能保证自己的直属部队就不会作奸犯科呢?
看来对付**对苏北地区的经济破坏只能采取其他手段了,在冷静下来后,曹小民想来想去:经过扫穴行动后,**在苏北的活动据点应该不多,只要自己细心查访,还是不难发现他们的活动踪迹;如果他们敢大量采购粮食囤放制造地方粮荒,自己应该还是有能力找到这些窝点的。
在物资地方政府专控这件事上,曹小民是决心下最大的力量去落实,因为他太担心苏北出现混乱了。这是一个孤悬区,再发生混乱,只能是完全失控,更别提阻止其他势力进入,保持一区一统,全力抗战了。为了这事,曹小民是不惜担上独裁、**、暴戾等罪名的,必要时大开杀戒他也在所不惜。
总算是把对付粮价上升的事情有了安排,曹小民和罗浩开始了对另外的事情作出安排:这次罗浩带来了两个女谍,一个是个小女孩,将安排进入司令部通讯科密做电译电员,另一个年纪较大的则会安排在司令部秘书处当会议速记员。她们会被安排和何嫣同住,不光是监视她,同时还会在必要时候通过她传递假情报。在上一次顺利歼灭新四军东进支队后,曹小民已经非常认可何嫣的情报地位了——何嫣的情报传送可以直达新四军的总部!
这次罗浩过来,还带来了很多其他消息,都是不方便在电报中表述,由来人口述的。最重要的一条是让曹小民在短期内把苏北各事项整理顺畅,腾出身子来,到重庆一趟。这一趟可不简单,是蒋介石要亲自给他授勋,二级上将;这之后曹小民将要进入高级将领进修班三个月,然后正式出任苏鲁战区副司令!
因为曹小民在对待**的态度,在事事直接对蒋介石汇报等细节上让蒋介石非常满意,所以蒋介石这次也是推心置腹,把很多话直接挑明了:苏鲁战区,明着让于学忠当总司令,实际上却是让两个副司令把持一切,韩德勤将把持着淮阴以北到整个鲁南国统区的行政军事,而在淮阴以南的水乡地带则全部交给曹小民来统筹。
诸多的事关高层决策事项,每一样都让曹小民不得不花费大量脑筋去思考,甚至让他把前线还在收尾的战事也搁在了一边,他已经不是一个也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了。
不管重庆方面关不关心,不管苏北的曹司令关心不关心,战事还在无情地进行着……
中日双方的部队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对那些被大水围困的官兵的搜救,他们派出了不少船只出去,双方总是不断遭遇。在开始的时候,大家只要一遇到就驳火,打得死去活来;但是在数天之后,大家都发现对方不好惹,每次这样的战斗都会造成对战的船只上人员几乎死伤殆尽,于是大家就形成默契了:当双方遇上时,只要一方实力明显强,另一方就会退让,但是实力占优的一方也不会追击;大家都以搜救本方人员为目的,尽量不开战。(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安徽以及武汉沦陷后长江一带水域是常事,日军也不是动辄就有钢铁汽艇的,很多日军也仅仅是以木船巡逻,只配备机枪,没有机关炮或者迫击炮;因为木船的防御差,当双方在水上相遇时就是凭着机枪对射,没有腾挪的地方,不能取巧,基本是命换命。后来在一段时间的战斗后,大家的巡逻兵就形成了这样的默契……是消极抗日吗?在旁边看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但当事老兵们说起来对此却是很自豪的,他们认为是由于他们的顽强战斗,让武器占优的日军不得不妥协……)
这一处是不是曾经已经有弟兄搜救过呢?看上去那么平静,完全没有人迹的样子,但是“麻子”还是决定上去一下,因为他一直没有找到他的兄弟“小毛驴”。他们一起在全椒当兵,一起在战壕里给张景岳长官当饵诱杀鬼子……他笨,他胆小,如果不是这趟伤亡太大他不可能当官,但是“麻子”现在是排长了,和他的兄弟“小毛驴”一样。只要没见到“小毛驴”的尸体,他都要找他,不是因为要让自己的兄弟知道自己高升了,只是为了要找到他……。
这是一个马鞍形的土坡,或者说是两个连着的土坡,他们登上第一个土坡没有任何发现,但是登上另一个土坡时,却目睹了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几十个双方中日官兵纠缠在一起,互相用匕首刺刀扎透对方的身体,横七竖八地趴满了坡顶,浑身长满了蛆……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大蒜’……兄弟,我不行了……”“地瓜”微笑着看向对面同样瘫坐在地上的波田支队鬼子,在“大蒜”耳边悄悄说道:“浑身都像散了,肚子里又热又软,一点力气都没有,也许熬不过今晚了……鬼子的身体比咱们好,也许咱们全死了他们还能活下去……你说,咱们能让他们活着吗?……”
“今晚行动,在我们死去之前,把鬼子全部干掉……”一条命令悄悄在已经连身子都快挪不动的**弟兄之间悄悄传递着,他们无法容忍自己就这么死去而敌人活着……
“杀啊!杀鬼子啊!……”这是这群战士最后一次喊出战斗口号了,他们很多人连内脏都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