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

第58章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第58章

小说: 青梅她靠种田威震四方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个下等窑子招妓,没想到等到酒醒后才发现嫖的竟然是自己几年前被拐走的女儿。
  他家女儿知道实情后一根绳子上吊死了。
  那家当家的回家后把事情跟妻子说了,自己跑去投河死了。
  尸体寻回来的时候,已经泡得快烂了,他妻子当时就发了疯,过得两年也去了……
  虽说还生一个儿子,可是当年年幼,他父母一死,那些亲戚就把他家的财产给瓜分了,到现在过得跟个讨饭的似的,畏畏缩缩,羞于见人。”
  良笙听了那些百姓的话,神色越发肃杀,挤到布告跟前,毫不犹豫的揭下那张布告。
  一直在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众人突然安静下来,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看守布告的衙役上下打量着他:“你知道人贩子的下落?”
  良笙摇了摇头:“不知道。”
  那个衙役顿时火了:“你不知道还敢揭布告!你知不知道,这种悬赏布告不能随便揭的,乱揭会挨板子的!”
  良笙不以为意:“反正你们现在又抓不到人贩子,不如让我来试一试,看抓不抓得到。”
  看热闹的百姓当中有不少人好心提醒他:“如果抓不到,一样要挨板子。”
  那个衙役却已经推着良笙往衙门里走:“揭都揭了,抓不抓得到都要试一下,不然这板子肯定要吃定了,如果抓到了,不仅不用挨板子,还有赏银可拿。”
  良笙反感的一把推开那个衙役:“我会走路,你别推。”
  似锦加快两步走在良笙身边,那些看热闹的百姓也都跟在后面。
  县令刚刚被古太仆派来的人给骂了一顿,说他如果找不回他的孙子,他要他头上乌纱不保。
  虽说古太仆已经致仕了,但是他的关系网还是在的,并且他还有一个儿子在京城当着四品大员,他说让他头上乌纱不保,并不是在说大话。
  县令因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怒吼那群捕快,责令他们在三日之内必须得把古太仆的孙子找到,不然每个人二十大板伺候。
  见看守布告的衙役带着良笙进来,不禁又惊又喜,连忙问道:“这个人知道人贩子的下落吗?”
  衙役摇了摇头:“不知道,但是他想试一试,看能不能抓到人贩子。”
  县令本来想发火,可转念一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万一这个人真有什么办法抓到人贩子呢?死马当作活马医,且试试看吧。
  他一拍手中的惊堂木,对良笙道:“本官可以给你这个机会,但是丑话说在前头,你如果找不到人贩子是要挨板子的。”
  似锦他这么说,心里有些不痛快。
  怼道:“如果我相公找到了人贩子,并且解救了被拐卖的小孩,这个赏银是多少,是按照500两算还是按照800两算?”
  围观百姓起哄道:“当然按照800两算,布告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提供人贩子的下落是500两银子,抓到了人贩子,并且找到了小孩,是800两银子。”
  县令并不在乎赏银的多少,他只希望尽快找回古太仆的孙子,以免乌纱不保。
  当场承诺,如果良笙抓住人贩子,并且找回了小孩,赏银800两,立字为据。
  良笙这才问县令古太仆孙子的个人情况,是什么时候不见的,在哪里不见的。
  县令唤过武捕头:“这个案子武捕头最熟悉,让他告诉你。”
  又吩咐武捕头:“你协助这位夏爷办案。”
  站在县令身边的马县尉认得良笙,是和他妻弟抢卤菜生意的那个妇人的相公。
  有心想阻拦,可是转念一想,人贩子哪有那么好抓的,让他抓去,抓不到是要打板子的。
  那时再偷偷吩咐手下往死里打,不把他打死也把他打残,总比现在拦着他的好。
  县令大人已经乱了方寸,他如果拦着不让良笙调查,说不定挨板子的就是他。
  包主簿也侍立在一旁,他却没有丝毫想要阻拦良笙的意思。
  良笙调查的结果如何又不影响他。
  良笙冲着武捕头拱了拱手:“叫我阿笙即可。”
  武捕头点点头,说起案情。
  “古太仆的小孙子年方六岁,小名阿宝,下人们都爱称呼宝公子。
  古府虽然主人不多,但是下人不少,每天要采买不少食材。
  就在今天早上,管家驾着马车出门采买时,也不知道宝公子什么时候钻进了马车箱里。
  等发现时,已经到了古府经常买粮油的粮油铺里。
  宝公子因为是古太仆嫡出的幼孙,因此家中养得有些骄纵。
  当时虽然被管家发现了,却死活闹着不肯回去,要看着管家采买东西。
  管家别无他法,只得一边遣人回府禀报,一边带着宝公子进了店铺采买。
  怕有人冲撞了这位小爷,管家还特意让店家开了间房,放了几件玩具让他坐在房间里玩。
  没想到他这头正和掌柜的交接了下货物,点了下数量,那一头宝公子却溜出了房间。
  有店伙计看见宝公子去了铺子里专门用来款待大客户的雅间,当时也并不在意。
  谁知道人一进去后就再也没看到出来,等管家进去找人的时候,连根人毛都没有了。”


第105章 破案
  似锦在心中暗叹,从早上到现在都已经过去半天时间了,这孩子未定找得回来了。
  良笙却道:“武捕头,事不宜迟,我们先去那家粮油铺看看!”
  武捕头当即在前头带路,和良笙夫妻一起往那家出事的店铺走去。
  因为古太仆的小孙子在自家店里不见了,那家粮油铺,从掌柜到伙计全都神色惶然,六神无主。
  可能是因为出了事,也没人敢来他们铺子买东西,只有路人经过时往里探头探脑的张望。
  见良笙几人进来,一名伙计勉强撑起了笑脸迎了上来:“几位客官——”
  却因为看见武捕头,话又打住了,一脸的惶惶不安。
  良笙温声安抚道:“不要怕,你现在就带我去宝公子最后出现的地方看看。”
  那个小伙计见良笙既没有穿捕快的制服,又没有穿官服,身上只不过一件寻常的绸缎袍子而已。
  不知道他是什么来路,因此疑惑的看向武捕头。
  武捕头把眼睛一瞪:“让你带路就带路,还傻愣着干啥?”
  那个小伙计吓了一个哆嗦,赶紧把他们带到后头一处院子里,指了指里面的一处房子:“当时宝少爷就是在那间雅间不见的。”
  良笙在院子里先转了一圈,看了整个地形,这才跟着伙计走进了那间雅间。
  一进门就注意到光洁的木质地板上有不少成年人的脚印。
  他低头指着那些脚印问:“这脚印是怎么回事?”
  武捕头在一旁解释道:“这脚印是我们来现场搜查时留下的。”
  似锦在心里暗叹,第一现场已经被破坏了,还能找到什么线索?
  她抬眼去看良笙,他神色倒还平静。
  良笙细细的打量着整间房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漏过。
  就连房屋里的字画他都要伙计取下来给他看看。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窗台案桌前的一只香炉上,这只香炉不是用来上香的,而是用来点香,把屋子熏香的。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暖香。
  良笙问伙计:“你们早上才点过香?”
  伙计连忙应答:“是的,爷。”
  良笙盯着香炉里面的香灰看:“你们有燃过香然后倒香灰的习惯吗?”
  伙计摇头:“并没有,一般是等到香炉里的香灰已经堆满了,才会倒掉一小部分,不能倒太多,否则不好插香。”
  良笙微蹙着眉问:“那现在香炉里的香灰怎么这么少?”
  伙计扭头可怜巴巴的看着武捕头。
  武捕头道:“我们上午来勘察时,这个香炉是倒在案桌上的,里面的香灰撒了大半出来。
  也不知是宝公子自己爬上案桌踢翻了香炉,还是人贩子抓他走的时候碰翻了香炉。”
  那个伙计这才敢接过话题道:“小的见已经勘察完了,就把案桌给清理了一番,把那些香灰全都清理掉了。”
  似锦此时已生无可恋,现场完全被破坏了,还抓个毛的凶手,阿笙的一顿板子恐怕跑不掉了。
  良笙问武捕头:“你当时看见这些香灰是凌乱的还是怎样的……”
  武捕头回忆道:“不凌乱,不过有几个小脚印应该是宝公子自己踩的。”
  香灰?!小脚印?!
  似锦脑海里突然电光火石一闪,她目光骤然落在香炉里的香灰上。
  然后走了过去,用手捻起香灰看了两眼,秀眉深锁。
  良笙严肃的问:”你有发现吗?”
  似锦没有理他,却问武捕头:“你可知道温记面馆什么时候有的?”
  武捕头回忆了一番:“五年前开的,咋了?”
  良笙忽然醒悟,追问道:“县城什么时候有拍花子的?”
  “自从五年前就有的,之前倒没有。”
  武捕头稍微一想,顿时变了脸色,难以置信的瞪圆了眼睛,“你们是说——温老汉他们就是人贩子?”
  “即便不是人贩子,也有嫌疑。”良笙道,“你赶紧招集人手去包围温记面馆!”
  他则拔腿就往温记面馆跑去。
  跑了两步,突然想起似锦,回头见她跟在后面,忙拉了她一起跑。
  边跑边问:“你是怎么怀疑温记面馆的那对老夫妻有问题?”
  似锦气喘吁吁道:“你可还记得我从竹筒里拿筷子时,筷子不小心掉在地上了,我去捡,无意中发现温老婆子裙子后面有个灰脚印。
  估计是宝公子被抓之后,趁她不注意时踢了她一脚,而她又没感觉到,或是感觉到了也没当一回事。”
  “那个灰脚印很像香炉里的香灰?”
  似锦摇头:“不是,而是香味很像。”
  她当时捡筷子时曾经闻到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和那间雅房里燃香的香气很像。
  两个人一口气跑到温记面馆时,发现武捕头已经带了人手把温记面馆团团围住。
  似锦惊讶的问:“你们是抄近路来的吗?”
  “不然呢?”
  好吧,地头蛇就是厉害。
  本来古人大部分百姓都不吃午饭,再加上已经过了吃午饭的点,似锦夫妻两和武捕头以及几名手下走进面馆时,里面只有两三名客人,再无其他闲杂人等。
  温老汉老两口看见武捕头,眼中飞快地闪过一抹惊惶,不过很快镇定下来。
  他强压下心中的忐忑,上前问道:“武捕头,几位客官,可是要吃面?”
  武捕头哪会跟这些平民老百姓客气?
  一扬手就让手下把他老两口给按住了,然后中气十足地发了话:“兄弟们,给我们仔细搜!”
  衙门里的捕快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可是搜家不比二哈差。
  一通折腾下来,几名捕快很快就从厨房的面粉缸下发现了端倪。
  移开那口又重又沉的面粉缸,一个地窖的入口俨然出现在大家眼前。
  一名捕快下去一看,立刻兴奋地喊了起来:“拐卖的人口全都找到了!”
  不一会儿,那几名捕快就从地窖里依次抱出了七八个小孩,还扶出了几个大姑娘小媳妇。
  其中一个小胖墩儿穿着一身绣样精美的锦袍,脚上一双精工制作的小靴子,靴尖上还有些灰渍。
  武捕头看着那个一身富贵的小胖墩,一颗一直提到嗓子眼儿扑通扑通乱跳的心一下子就落回肚子里。
  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回古太仆的宝贝孙子,自己的屁股会被打得开花了。
  他强忍住没扑上去好好看看那个差点要了他命的小祖宗,而是转回身向良笙深深一揖:“夏爷,多谢了!”
  那些孩子一得救全都嚎哭起来,那声音如同魔音入耳,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良笙听在耳里却如仙音。
  冲着武捕头拱了拱手:“大人客气,这两个人肯定有同伙,大人要赶紧趁热打铁审问他们,好把同伙一网打尽。”
  武捕头让手下押着温老汉老两口,和良笙夫妻一起回到了县衙。
  县令见良笙这么快就破了案,找回了古太仆的宝贝孙子,激动得不得了,当场就要兑现八百两的赏银。
  马县尉对着县令拱了拱手道:“大人,这八百两银子全都赏赐给夏良笙恐有不妥吧。”
  包主簿斜着眼睛开口道:“怎么不妥?之前大人已经立字为据,你这是让大人言而无信?”
  马县尉恼恨的看了他一眼,继续对县令道:“虽说已经立字为据,可是这些被拐去的人口并非夏良笙凭一己之力找回来的。
  他最多只能算提供线索,按照悬赏布告,给他五百两赏银就可以了。”
  似锦当即怼道:“虽然被拐去的人口不是我家相公凭一己之力找回来的,但悬赏布告上并未注明不可以借用衙门的力量。
  你现在文字上玩游戏,不就是想赖掉三百两纹银吗?”
  包主簿也在一旁助攻:“刚才武捕快要调遣人手去抓捕人贩子,你也是百般阻拦。
  幸亏大人英明神武,没有被你影响,当即就派了人手,不然能找回宝公子和那些被拐人口?
  你现在又拦着不让大人按照承诺付给夏小爷赏银。
  知情的,明白你小舅子和夏小爷两家有恩怨,你抓住机会,替你小舅子公报私仇。
  不知情的,还以为你想暗害大人。”
  这个帽子扣得太重了。
  马县尉气得变了脸色:“你、你、你、你血口喷人!”
  “我血口喷人?”包主簿不禁轻笑了一下,“如果大人受你影响,刚才稍微犹豫一下,说不定人贩子就带着拐卖来的人口跑了。
  宝公子和那些被拐的人口就找不回来了,大人这头上的乌纱帽也岌岌可危。
  你现在又不让大人按照之前的约定给赏银,是会影响大人的官威的,你还说你不是暗害大人?”
  马县尉听得冷汗直流,生怕县令相信了他的话,不停的声明自己从没这么想过。
  良笙听说刚才调遣人手居然发生了这一插曲,点火道:
  “我看马大人也不一定是想害县令大人,恐怕和那些人贩子有牵连,不然怎么会想到要阻拦增派人手?
  说不定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好给人贩子通风报信。”
  包主簿和他一唱一合:“极有这个可能。”
  马县尉又惊又怕,刚要开口解释,就听一个衙役来报,说是古老夫人和古夫人来了。
  县令急忙带着下属出门迎接。
  只见两辆豪华马车停在县衙门口,几个管事媳妇扶着一名五十余岁的贵妇和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美妇从马车上下来,脸上泪痕未干。
  年老的贵妇一叠声地叫着:“我的宝儿在哪里,在哪里?”
  立刻有贴身照顾宝公子的衙役把宝儿抱到了她面前。
  老少两名贵妇连忙扑过来检查宝儿,发现他除了精神有点萎靡,一切安好,这才放心。
  年老的贵妇擦了一把眼泪,问县令:“听说宝儿能够找回来,全亏了一个姓夏的公子,那位公子现在何处?”
  县令指着良笙道:“就是他。”
  良笙忙上前行礼问安。
  古老夫人忙道:“你不必多礼,今天宝儿能够找回来,多亏了你。”
  古夫人在一旁也说了不少感谢的话。
  良笙又施了一礼:“两位夫人过誉了,今天能救出宝公子和被拐人口,实在是运气,是两位夫人府上福运泽厚,这才让在下碰了个巧。”
  好话谁都爱听,古老夫人的脸上不由也浮起了一丝笑容:“夏公子过谦了。”
  转身从一个管事嬷嬷手中取出一份名帖,双手递给了良笙:“宝儿这孩子难中得遇夏公子,你才是他的运气。
  这是拙夫的名帖,等夏公子得了闲暇,千万要往我府上走动走动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