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妻攻略-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地人初来乍到,总要想法子多了解一下本地的风土人情。不想跟人打交道露了怯还好,有书摊嘛。城门边上的书摊,主要经营具有本地特色的府志游记,乃至轶闻话本等书册书是很贵的,虽然可以卖,但大多数人都是租来看看。
阿爽从马车上下来,眼花缭乱了一会儿之后,很快找到了书摊,心中不禁暗暗佩服了姑娘一把。老周则握着一把铜钱,过去跟几个帮闲打听消息。
夏小冬没有急着进城,让老周将马车赶到偏僻些的地方停下,买了些饮食回来,先休整了一番,一边吃着肃州特色的裹饼一种类似煎饼果子的小吃,一边研究着肃州图志。
所谓肃州图志,是一本类似带地图的游记,只是其中的地图相当简略,好些地方都缺了重要的道路标识。
“咦,这肃州居然盛产石灰。”夏小冬看到开篇的介绍,不觉自言自语了一句。石灰用途甚广而价钱便宜,自然是好东西。不过现在不是研究石灰的时候,夏小冬很快翻到了后面,对肃州的地理位置和州府官职配置有了大概的了解。
守门的士卒摇起了一枚铜铃,铛铛铛。
“还有两刻钟关城门了要进城的赶快”配合着铜铃的,是士卒不耐烦的呼喝声。
随着铜铃的声音,门外的节奏一下子加快了。小贩们此起彼伏地喊起打折甩卖低价倾销的吆喝,要趁着最后的时机将所剩无几的东西统统卖掉。
夏小冬意犹未尽地收起书册,让老周开动马车,拿出文书来以备查验。
进门还算顺利,不过是例行的搜检,老周熟练地塞了两角银子之后,也就敷衍了事地算了。
天色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黑了下来,赶到客栈的时候,居然已经全黑了。好在那间客栈果然如帮闲所说,价钱虽然贵了些,好在十分干净。过来招呼的掌柜彬彬有礼,忙前跑后的伙计相当殷勤,令人感觉很舒服。
住下来的第二天,夏拔山来了,一个人。
人如其名,夏拔山个子高且壮,颇有几分气拔山河的味道,两道一字眉,一双眼睛冷冰冰的带着上位者的审视,将老周一家吓得立时躲了出去当然是在夏小冬点头示意之后。
“”夏小冬不知道该用什么礼节对待这位便宜爹爹,虽然这位是被自己让老周去送信找过来的。
“你跟你娘还是有几分相像的。”夏拔山凝神注视了夏小冬半晌,目光渐渐柔和起来。
相像,据说美女总是有几分像的。
“你娘的嘴角也有一颗痣。”夏拔山盯着夏小冬的下巴:“不过她的痣在这里。”说着夏拔山在自己左侧嘴角上方轻轻点了一下。
“你小的时候,你娘看着你这颗痣,还很忧心。说女孩子长了美人儿痣,美则美矣却是福薄,就像她一样。”夏拔山好像回想起从前的某一幕。
夏小冬眨了眨眼睛,感谢神感谢主感谢圣母玛利亚,幸好有这颗痣听起来便宜爹娘的关系好像还不错,怎么嫡妻死后,就将嫡长女丢在道观不闻不问呢
答案马上就来了。
“你这些年在咸宜观还好吗爹爹每年给你送去的东西都收到了吗跟着真人们修行果然对身子有好处吗”夏拔山一口气问了好几个问题,还没等到答案,又想到了更重要的问题:“你怎么忽然自己回来了我赶来这一路都觉得奇怪呢。”
天杀的余观主,果然没完全讲实话,看样子那些夏家送来的东西,应该都被她笑纳了罢。
夏小冬从袖子里拿出帕子,擦了擦尚不存在的眼泪擦过之后就存在了,开口道:“爹爹,女儿被人骗了”
爹爹二字一旦说出了口,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眼看夏拔山脸色剧变,在他想到岔路上之前,夏小冬连忙开始讲述回家的故事。
基本上就是事实改编而已。只是将自己早已看穿骗子伎俩之事隐瞒下来,自有人假扮夏家人来接讲起。后来能脱身,则说成是偶遇凤世谦得到了援手,如此一说,跟着凤世谦和镖局车队一路而来,也就合情合理了。
至于老周一家,当然也是凤世谦送的。反正以夏拔山的身份,总不至于跑去找尚书公子对质。
“女儿进城之后,觉得贸贸然回家似乎不太合适。”夏小冬垂头道:“终归是女儿年幼无知,被骗子们诳了一回,令家门蒙羞。故此请了爹爹前来,看看爹爹的意思。”
“呼”似乎没听到自己最担心的情形,夏拔山不觉长出了一口气,连连点头:“你想得不错婉儿啊,你年纪小不知道轻重,虽说得了凤公子贵人相助,但这被骗之事,好说不好听。若是传到外头去,不定说得多么不堪绝不能说出实情来”
婉儿夏小冬觉得有点儿头疼,难道这是夏家大小姐的闺名虽然挺好听,可很不习惯啊。
“嗯女儿在咸宜观的时候,真人们都叫我小冬。”夏小冬尝试着为自己争取命名权。哼哼,余观主你可以隐瞒,难道我就不可以增加
“小冬”夏拔山略有意外,随即点头道:“可能是你去的时候是冬天的缘故吧。那就叫小冬好了。反正婉儿也只是你的小名。”
这么容易就达到目的了夏小冬反倒呆滞了一下,随即赶紧转移话题,生怕便宜爹爹改变主意。
“那么女儿以什么名义回家去好呢”
夏拔山摸了摸下巴。
“那当然是你爹我派人接你回来的了。”
第二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新家
按照夏拔山的嘱咐,夏小冬在客栈里安心等候。奔波了好些天,真心有些累了。
第三天的时候,夏拔山带了两个人过来,一男一女。不用说,自然是他的心腹。
“这是钟二和他媳妇。”夏拔山将夫妇二人介绍给女儿:“他们就是去接你的人。”
夏拔山还有事情要忙,何况他还要回去等着夏小冬回家,交待了几句就走了。
钟二看起来比老周略大两岁的样子,目光精明内敛,筋骨结实,显然是练家子。他媳妇却是年轻,不过二十出头,模样十分秀美,未语先笑是个和气人儿。
“今年天灾已成规模,估计有流民四下流窜,故此老爷忧心姑娘在云昌府那边儿会被波及。”钟二将夏拔山准备好的说辞讲给夏小冬听:“兼且姑娘年将及笄,也该准备婚事了,故此派了小的夫妇过去,接姑娘回来。”
“原本跟着姑娘服侍的人都在当地嫁了,路上也不甚太平,人手不够,所以又买了老周他们三个回来。”
说着钟二冷冷地看了老周被一家三口一眼:“若是姑娘担心他们嘴不紧,小的就将他们带走便是。”
老周一家虽然不知道夏小冬被骗之事,但平白多了两个接人的人,肯定能看出些不对头的地方来。
被带走之后,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转卖几乎是最好的了,看钟二的模样,灭口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阿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吞了口口水,向自己的父母看去。老周哆嗦了两下,却死死拉着媳妇和女儿,垂着头不说话,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
钟二反而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既然还算老实,便先留着也不妨。姑娘身边总要有人,先带阿爽进去,老周两口子先留在外院。回头姑娘有了嫁妆庄子,再打发到庄上去就完了。”
“好。”夏小冬抱着少说多听的主意,点头同意,随手摸出一枚五两的小银锭子,塞给了钟二媳妇:“我刚回来,好些事情都不清楚,你们跟我说说家里如今的情形。”
钟二媳妇大方地接了银子。其实不用夏小冬提出来,本来他们也是要说的。
“姑娘离家的时候,老爷还只是千总,如今已经是指挥使了。”钟二先介绍夏家的整体情况。
原来肃州的行政级别甚高,乃是宣南省的首府之地。夏小冬的便宜爹爹夏拔山,如今便是此地最高级别的武官肃州指挥使,手下足有好几千人马。
“庄夫人是守备家出来的,从小跟着哥哥们练武。”钟二媳妇负责介绍内院,对此她显然比钟二要知道得多些。
自多年前夏小冬的母亲杨氏去世,后来夏拔山便续娶了一位守备的女儿庄氏,在夏小冬之后又生了一子一女,而夏拔山的两名小妾,也给夏小冬增添了三个弟弟。
说不定以后还得跟后妈对练一番。夏小冬暗暗腹诽,实在没想到有个武将爹爹就罢了,居然还有个武将闺女的后妈。至于那些弟弟妹妹们,实在是听得头晕脑胀,几乎全没记住。
以后日子长着呢,慢慢再说吧。
该说的说明白了。当天傍晚,钟二夫妇便风尘仆仆地带着夏小冬等人回到了夏家。
估计夏拔山这两日里已经找机会跟老婆说了,庄夫人并没有对夏小冬的到来表示特别的惊讶,只有几个小的面露好奇的神色。
庄夫人长着一张端庄的脸,相貌不过中上,但容长的脸儿看起来颇有些严厉。
唯一的一位便宜妹妹夏玉容,长得与庄夫人差不多是一个模子,身量颇高,若是站在夏小冬旁边,几乎看不出那个大那个小。
几个弟弟都很壮实的样子,从高到矮一溜下去,乌溜溜几双眼睛看过来,甚是惹人喜爱。
初见的情形乏善可陈,吃过一餐有些拘谨的晚饭,夏小冬便被安置在了倚云楼的楼上楼下就住着妹妹玉容。
夏家宅子不小,但结构上有些特别,外院很大而内院很小。
第二天夏小冬辰时就从床上爬了起来,这还是在咸宜观养成的作息时间。阿爽麻利地服侍姑娘梳洗,神色却有些怪异。
“你怎么了不习惯么”阿爽人如其名,是个爽利的小姑娘,从未有这样有点儿焦急欲言又止的样子。
“姑娘,”阿爽犹豫着说道:“咱们好像有点儿晚了。”
晚了夏小冬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固然已经天亮,但天际不过是淡青色,确实是辰时刚过罢了。
“外面静悄悄的,二姑娘已经出去了。”阿爽补充道。
夏小冬匆匆套上衣裳,出门下楼一看,果然,一个人影儿都没有。
这样子就晚了夏小冬眨了眨眼睛,难道夏家要鸡鸣即起也就是大概五点来钟这不是要命嘛。
夏小冬郁闷地出了院子。内院小有小的好处,至少没有迷路之虞。
庄夫人的院子里早已济济一堂。敞厅里摆着长条桌,玉容妹妹和军威、军仪、军鹏、军雄四个弟弟都已经落座,总算还没有开吃。
“小冬过来了,快坐下,马上开早饭了。”庄夫人笑眯眯地冲夏小冬招手:“你父亲已经到军中去了。”
夏小冬看了看以军命名的弟弟们和上首庄夫人身边空着的座位,深深地感到了夏拔山对军伍的热爱。
“夫人见谅,我居然来迟了。”在夏小冬看来,庄夫人的年龄大概跟自己的实际心理年龄差不多,这母亲二字实实是叫不出口的。
庄夫人毫不介意地摆了摆手:“没关系,总要休养几日。等回头你跟玉容一道去闺学的时候,再早起不迟。来来,趁热先吃。”
早饭很简单。馒头、咸菜、粥。
这真是堂堂指挥使家的早饭吗不是军粮
幸好真的开动之后,夏小冬发现这早饭的味道真心不错,白粥熬得火候极好,粘而糯,咸菜鲜香爽脆,馒头麦香十足,一个能顶俩。
大家都安静而快速地用餐,玉容找了个机会,冲夏小冬促狭地眨了眨右眼。
这小姑娘还挺好玩儿。夏小冬想起来了,对了,闺学,按庄夫人的说法,过几日要跟玉容一起去呢。
第二十七章 肃州特色书院
用过早饭,弟弟妹妹们不约而同地告辞而去,明显接下来另有安排。
四个弟弟步调一致地行礼、转身、迈步排着队,看样子多半儿接下来的行动说不定就是步操。
庄夫人冲夏小冬微笑了一下,直接开始了后妈前妻嫡长女的谈话。
和军营一样,这宅子里的人都各司其职十分精简,每个主子毫无例外地只有一名丫鬟或小厮服侍后来夏小冬才知道,主子要尽量自己照顾自己,干不过来的才要人服侍,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这是相当另类的理念。
这样安排的好处至少是:说话办事都挺方便,不需要动不动就来上一句你们都退下去。那些为数不多的你们都忙着呢,没空在主子身边闲站。
“你今年十五岁了,再过两个月就及笄。”庄夫人一开口就解决了夏小冬一直头疼的年龄问题,“到了考虑婚事的年纪了。所以你父亲前两天告诉我派了人去接你回来,我觉得很合适。”
“按说,这事儿本该我来安排。不过,打从你小时候起,你父亲就跟我打过招呼,你的事情他来安排。回头婚事也是必要你自己喜欢的,嫁妆当年你娘也早就备好了。”
庄夫人大大方方地说着,好像跟一名少女谈论她的婚事,是一件天经地义到了时间就该做的事情,完全不需要什么婉转啊羞涩啊或是别扭之类。
这样挺好。
“这几会安排一下,让你到闺学里去。如今闺学请的老师很不错,你可以去长长见识,多认识些人。”庄夫人如是说。
直到三日之后,真的进入闺学的时候,夏小冬才明白,庄夫人口中的多认识些人是什么意思。
闺学并不是夏家的闺学。肃州的闺学只有一家,其实全名是明理学院,听名字倒像是士子们读书的地方,据说是新来的老师给改的,意思是女子应当明白事理的意思。
与夏玉容一道站在书院门口,夏小冬有些疑惑。
书院的大门很小,不过是寻常宅院门户的模样,可是这大门两侧挂着两块牌子,一块是明理书院,另一块是三味书院,难道是传说中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咱们肃州文风不胜,两个书院都是张伯伯上任做知府之后才开设的。”夏玉容见夏小冬盯着书院的牌子看,连忙解释道:“因为书院的人数少,所以这院子里分做两块儿,咱们要去的闺学就在进门左手边儿。”
人数少所以一分为二夏小冬扭头看了看夏玉容,看到一张稚气未脱还带着婴儿肥的小脸儿。好吧,只有小姑娘们才会相信这样的理由。如今也只能姑且听之姑且信之了。
绕过写着文以载道几个大字的影壁,果然里面泾渭分明,另有矮墙间隔开来。穿过月亮门,一座轩敞而不失精巧的书斋,便是闺学所在了。
“哎新来的”身后忽然传来兴奋的招呼声。
夏小冬回头一看,透过月亮门,正好可以看到院子另一侧,五六个半大少年挨挨挤挤正张望过来,也不知这句话是其中哪一个说的。
好一堆中二少年只见年长的能有十七八岁,年幼些的也就十三四岁模样,借着人多胆壮,齐刷刷向对门的女同学看过来。
夏小冬忍俊不止,居然在这里找到重上初中的感觉,真是太有趣了。
本来她不笑也还罢了,对面诸少年只觉眼前一亮,此时佳人含笑,明眸善睐贝齿生辉,站在前面的几位登时便呆了,话也不知道说了,手脚也不知道如何放了,直如木雕泥塑一般。
偏生又有两个从后头赶过来,一时看不到前头,又推又挤之下,转眼间竟跌做一团,将前头两三人压在底下,后头四五个七扭八歪亦是站不稳脚。反将最后一位少年让了出来。
那少年穿的不过是书院统一的青色长袍,只是熨得极其平整,头上束一条大红发带,衬得脸庞如白玉一般,手中一柄紫竹折扇,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