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爹没家什干不了,我也学不了。”关天佑说完瞟了眼关小竹,心里暗暗着急,平时瞧这坏蛋听机灵的,这回咋就听不懂呢?
第130章 各有感触2
关大爷算是半个木匠,说他是半个木匠,是因为他没有拜过师,完全靠着自悟的,他的启蒙师傅就是当年主家府上的木匠,年轻那会他给人家打过下手,但具体一点涉及细加工、精加工的木工活,他就做不了。
是那种“大木作,大木作,差一星半点不用说”的木匠师傅,也确实干不了啥雕花的小木作活儿,可他的家伙斗子(木匠工具箱)值钱。
——里面是什么什么都有,据说了那还是当初从省城带过来的。
反而是儿子关有寿青出于蓝胜于蓝。按照传统来说,他父亲这样的木匠师傅是不被业内所承认,可他遗传了老子的爱较真。
等关有寿学会他老子的木匠活,他就开始四处给那些盖房子的木匠师傅打下手,渐渐地连带着他爹也被乡里那几位木匠师傅所承认。
但他也处于劣势,比如左右几个屯里村里的,有他老子在,他就得乖乖地给他老子充当小徒弟。
因而往年干点零碎活,比如什么马车、犁杖、牛马套等等的收入就落关大爷手上,更别说成立生产队之后,通常直接折算成工分。
而最赚钱的盖房子木匠活,不止关大爷年迈力衰拖了他后腿,更是这十年来一个村子有时两三年都没啥人家起屋子。
就是有的话,除了马六屯和叶家堡两个村子外,碍于情面,其他村子人家都会找当地户的木匠师傅。
关天佑之所以了解这么多内幕。
概因他经常跟屯里泥匠马庆丰他家的大孙子一起玩耍,比他大三岁的马石头常听他爷爷提起,小孩子嘛,总喜欢学嘴几句。
因而他此刻盯上的就是他爷爷那一套家伙斗子。在六岁的关天佑眼里,这个家只有他爹有资格继承。
一旁的关小竹听了他的话,倒是心里一动,但一想起上辈子这死小子每次都一脸无辜陷害自己,她又歇了心思。
反正她就是说了,就她爹那连做一张椅子都不稳的手艺,也不没戏,最后还不是便宜了她三叔。
想到这里她得意地扭头瞥了一眼关天佑。风水轮回转,自己这辈子可不会比他差,一定会比他更有出息。
关天佑顿时一怔:这是啥意思?还真不上当?那岂不是比自己还聪明?这咋行?看来还得再琢磨琢磨。
挤在外屋地的一大家子人,不止孩子们各个心有成算,就连儿媳妇们也不是没有,刘春花是眉开眼笑了一晚上。
可连关小竹都考虑到口粮问题,身为她母亲的赵秋月如何会不愁?只是自家男人离得自己太远,她就是想阻止都没办法。
同样的,马杜鹃也是气得够呛,她知道自己男人是被逼的不得不应下,只能偷摸着朝嫂子们连连翻白眼。
尤其是看到抱起儿子坐到角落的叶秀荷,更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同时,鄙视万分——这个蠢货啥啥都听男人的,真是羞辱了叶家堡的名头。
叶秀荷蠢吗?
其实她比谁都清楚。
按照分家协议,老人往后跟谁过日子,这院子就归谁。只要这个院子在,老大两口子就是死也会拉住公公婆婆。
而且她男人孝顺父母,那不是应该的嘛,二老再不好,还生了他呢。真要连亲生爹娘都不要,她还得担心这男人太薄情呢。
至于分少了东西?
以公公婆婆的为人,一分钱都死抠着,自己都已经打算好了净身出户,甚至最坏的结果还得分债务都想好。
现在嘛,叶秀荷高兴地捏了捏儿子的小脸蛋,又捏了捏他的小手——自己终于能当家作主!
缺口粮怕啥?
就整天野菜团子,她还不稀罕呢,她一大把的粮票,还有一大把的钱,还有一大把的野猪肉……
以后再也不用在婆婆眼皮底下讨生活,以后再有东西也不用避到堂姐那,以后她儿子闺女想吃啥就能吃啥……
明天开始自己也能跟堂姐一样,给孩子们吃细粮炖肉炖鸡蛋,后天就去买鸡苗,买猪仔,以后除了任务猪,啥都不卖,都自己吃……
等忙过这一阵子,给俩孩子做一身新衣裳……以后不止手上的钱票,连工分都是自家的……
叶秀荷越想心里越是高兴,要不是场地不合适,要不是婆婆抹眼泪,她都恨不得放声畅笑。
堂姐说对了!
她叶秀荷终于熬出头。
“娘,我记得家里还有几斤白面吧?孩子嗓子细,能不能分我一点?”
刘春花听马杜鹃这么一说,连忙回她,“弟妹呀,你这就不对了,有好东西咋光惦记自己的娃,不孝顺点老人呢。咱们屯里的孩子哪个像你这样娇生惯养着孩子?这不是要教坏孩子嘛。”
关有寿拎着刚称好的一麻袋还没磨成面的苞米,一麻袋稍微多些的地瓜干,一个转身就听到这两位开始掐上。
他赶紧朝坐在角落里的媳妇抬着下巴使眼色:还不走留着干啥?小心他娘又惦记起那口新铁锅。
对自己老娘,关有寿用膝盖都能猜得到,她是巴不得你们分家了还得在正房,还得在她眼皮底下做饭,正好铁锅再找人换东西。
与此同时,关平安见她们只顾吵嘴,也从角落拖来一个大箩筐,把她祖母分给他们家的碗呀筷子呀什么的往里放。
菜刀没有,可木铲有呀,还有蒸东西的家什,还有水瓢……这些小东西是不值钱,可明儿一早开伙就得用上。
还有她祖母的一对腌腊八蒜的空罐子,这对天青色暗刻花纹的罐子比那些黑糊糊油腻腻的油罐子可漂亮多。
配得上待在小葫芦内。
其实她更想直接搬走一缸大酱和酸菜,她娘可喜欢了,基本上做菜都不喜欢放盐巴,就爱放这俩玩意。
可惜农家很多生活技能,自己还稀里糊涂的,要不然在小葫芦内想腌多少酸菜就有多少,哪用得了愁。
关平安伸腿踢了踢关小竹,抬着下巴示意她看角落一旁的缸缸罐罐:可惜短时间内还得处在一个屋檐下。
关小竹同样不敢说,可她会做,扯了扯她娘赵秋月,又拉过她姐关小兰,娘仨躲在那里一个劲地挖酸菜放在地上木桶内……
第131章 急着搬走
后院三间屋内,点起三盏油灯,这要是换成以为,关大娘早就又是好一顿臭骂,此刻叶秀荷正忙着归整东西。
妥当之后,她这才发现家里地窖内的萝卜土豆,婆婆一字也没提起,就那数量不多的一点东西,这点她倒不在意。
可说得好听,什么菜园子再合在一起,可等入秋后以婆婆的尿性能准她晒豆角干腌渍酸菜?
这些话对关有寿不好直言,等回了里屋,叶秀荷只能问道,“你跟队长他们提了宅基地没?”
“今晚不方便。”关有寿想了想,“你琢磨一下,这附近、村口,还有靠山脚,三个地方哪个合适?”
附近?
第一个被叶秀荷给抛弃,理由自然不用说,她正要村口,眼神突然瞟到一对儿女炯炯有神的眼神,顿时失笑道,“你们来挑。”
关平安自然想要靠山脚,但还得他们喜欢,毕竟就篱笆院子安全性差了很多,要是换成土墙,屯里人过来帮忙欠的人情更多。
她连忙看向关天佑。
“爹,只要不在这边,哪都行。”
关平安羡慕地瞥了一眼哥哥,她再伪装6岁小孩,还是四不像。
关有寿瞪了儿子一眼,“咋啥话都说?”说完他自己倒乐出声,“你不是喜欢跟你志军哥他们一块玩?”
“他们上学就没时间。”关天佑颇有些羞涩地抓了抓脑袋,“分家了,我也不想天天出去玩,等咱家也养了猪,我还得打猪草。”
关平安好想捂住小脸。傻哥哥哟,其实你妹妹很能干的,哪用得了你来呀,而且没搬家之前估摸养猪都没地方。
“好儿子!”关有寿欣慰地呼噜一把儿子的脑袋,“不急,凡事得一步一步来。你们先玩吧,等爹再琢磨琢磨。”
“要琢磨啥呀?”
关有寿沉吟片刻,先看向妻子,“今晚不收拾了,先休息,我正好跟你商量点事情,也让俩孩子听听。”
一家人上了炕,叶秀荷吹灭了油灯,月色从窗透入,看着窗外月色,关有寿舒缓了一口气。
“我白天打听了一下,现在谁家都没有富余的木头,估摸着想今年凑齐盖房子的木头够呛,申请上山伐木也得入冬。”
这点叶秀荷明白,现在山上树木都老枝出新芽,不适合风干当柱子啥的,可惜了,看来还得合在一块住。
“等地里的活忙完,我就去找几个木匠师傅打听,要是能筹齐不管是借的还是买的,兴许入冬前能搬家。”
叶秀荷连忙拒绝,“那还是再等等,咱现在手上刚分到钱,还不能折腾得太过,等我养两头猪,明天开春后再起屋子。不着急的,谁家起屋子不是准备了好几年。正好有空了咱先打土坯也得花不少日子。”
关有寿想了想这院子一点空地都被种上,养猪可不同养鸡,起码要垒个猪圈,就是养鸡,以他老娘的性子,鸡蛋都会一早先摸光,难道还能天天跟她生闷气?
四户小家要是全养上猪,回头事儿可真不少。之所以分家,他就是不想跟他们扯在一起,可又不好打击媳妇信心。
“除了养猪,我还担心入冬没菜吃,你看能不能先找娘划一块菜园子归咱?不用多大,够咱们一家四口就行。”
关有寿拍了一下脑门,还真把这关键的一点给忘了,不用等入冬,以他娘和他大嫂的为人,到了夏天都怕够呛。
“娘,我奶不会答应。”
瞧瞧,连他六岁的儿子都知道他奶奶的为人,关有寿估摸自己提了也没啥用,还会被老娘给喷得狗血淋头。
“幸好咱闺女机灵,知道拿些做饭的家什,要不然明早都得饿肚子。对了,明早还得先磨面。”
关有寿听完顿时失笑不已。难怪刚才他老娘说前两天磨的面吃了没多少,原来在这等着呢。
“乐啥呀?”
关有寿还真不好意思开口直言老娘的那点小心思,笑了笑,“没,看来分家后的事儿还真不少。”
本来还想分家了第一件大事就是拜访赵老爷子,再给俩孩子先挑一条小狗,看来还得再缓缓。
“你先别急,一步步来。咱先把吃的给解决了,再解决其他问题。我看能不能先尽快落实宅基地,有了地什么问题都好解决。”
“行,要是队里能快点,你就别挑啥地,我还想早点养猪,早点开菜园子种点菜,要不然多亏呀。”
关平安静静地听着父母交谈,好想开口说别种啥菜了,她现在啥都没有就是这些玩意多得很。
脑海里,小葫芦内那一片最早播种的蔬菜绿的绿、红的红、紫的紫,煞是好看,连西瓜都快要成熟了。
可惜呀……
天未破晓,关有寿夫妻俩人就早早起身,挑出要磨面的地瓜干和苞米、高粱,用簸箕簸了簸,挑出里面的土坷垃和小碎石。
关平安被父母俩人的动静惊醒,也跟着他们起床。
出门时,遇上对屋的关有禄夫妻俩人拎着一桶泡过水的地瓜干,一土篮子的苞米正也要出门。
两口子见关有寿挑着担子里各种袋子,惊讶地相视一眼。关有禄压低声音问道,“你不会想每一种都给磨一些吧?”
“是呀,想吃啥就吃啥。”
关有禄神色有异地瞥了弟弟一眼,微微摇了摇头:真不会过日子!就这么点口粮咋能由着性子过日子。
关有寿不以为然地笑笑,率先一步出了外屋往外大步走去,后面跟着叶秀荷和关平安娘俩。
路过正房,五间屋仍是乌漆麻黑一片,他老娘今儿居然也不起来敲窗户,真是难得难得……
坏心眼的关平安抓起地上一块小土疙瘩,捏碎后朝着挂在正房几个窗子旁边土墙垛上的鸡箍篓砸去。
那只大公鸡立即配合着响起打鸣声,还有一连串的鸡叫声,当然还有她祖母喊着大儿媳起来的声响。
出了院子,赵秋月说道,“所以咋说大儿媳不好当,现在咱大嫂终于懂了吧,以往哪天不是我先早起。”
叶秀荷听了赶紧拉住闺女快走几步。她不想跟着瞎掺和,更不想争辩轮到自己值日那天,起得比她早。
之前人家刘春花又没求着你多干活,就连她婆婆都没开口让你多干点活,是你自己主动上门。
何必呢……
第132章 马三爷
磨坊在生产队场院内,队部是一间直筒式的房子,一溜儿的土炕,地面宽敞,是之前集体吃饭时的地方。
更是如今逢农忙时节劳动时集体吃饭的地方、大冬天里队里的开会场地与猫冬干活的地方。
屋子东侧的墙根摆了几个石头槽,一排排低矮的土坯石头垒成的就是队里几头牛和毛驴的家。
平时有一位马姓的老头子住在这里管理,兼给生产队打更。老头子长得干巴巴的,常常板着一张老脸。
那严肃的神色跟马队长有得一拼,但为人不错,虽很爱较真,但也爱讲究个什么都公平公正,当然更是少不了一副热心肠,遇上谁家临时有事急着离开磨坊的,他偶尔还会帮一把。
最外间没上锁的两间土坯草房就是磨坊,里面就放了大碾盘和石磙,再也无其他吸引人的东西。
可一年四季家家户户都落不下来这里,总有人家要磨粮食,也总有临时急着离开的时候,因而也欠了对方不少人情。
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屯里人,不管老幼,遇上了对方都尊称他一声马三爷,也不知道这是属于什么辈分。
此处天还未破晓,低矮的木门就传来石磙碾过磨盘的声音,间杂着马三爷对小毛驴的吆喝声。
原本这是生产队财产,为公共所用,几乎没人管理,也用不着管理,谁家要磨米磨面的就径直去,不用和谁打招呼,也不需要给谁交费。
这样一来,总有闹矛盾的时刻。
可自从换了了马三爷驻守场院,情况就不同。
赶上人多的时候,就把面袋子往磨坊里一撂,跟他打一声招呼,人就先回家干别的去了,等别人用完了再自己用。
有时,哪家的男人不在家需要磨面,只要女人吱一声,马三爷总会帮着磨完,无需太多的言语,也无需什么报酬,就像拉家常一样自然而然。
因而屯里乡亲们渐渐地相处得很是和睦,没有谁会因为用磨的事再发生争抢,谁着急谁就先用呗。
比如此刻从马三爷的吆喝声里就能明白这位老人又是发了善心。
等关有寿一进入就看到被蒙上黑布的小毛驴正被套着碾架,就是一动不动,乐得他发出爽朗笑声。
“三爷,你老这是咋得罪这小家伙,居然跟你反着来?”
马三爷眼含笑意拍了拍小毛驴脑袋,“跟人相处多了,变机灵了呗。快点干完活,我给你加餐。”
也是奇怪了。
马三爷这么一说,撅着后腿咋也不愿意挪动一布的小毛驴居然用脑袋朝他身子拱了拱,这才开始一圈一圈地绕着碾盘走。
提前来的两位与关有寿年纪相仿的年轻人和一位大婶正等着碾面,见状或多或少都露出笑意。
大家都是一个屯里的,彼此相识,见一时半会儿的轮不到自己,开始你东一句,我西一句的唠嗑起家常。
“老三,咋听说你们昨晚分家了?”
“嗨,这还用得了问,没瞧这会天还没亮,他们哥俩都一块来?”
这又没啥不好对外传言,关有寿闻言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啥时起屋?”
关有寿打趣道,“你先借我点钱,明儿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