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

第2章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第2章

小说: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就错在她也是跟自己一样有着巨力,阴差阳错的一个不小心用力过猛,甩上对方,自己反而滑入山崖。
  “我去找我妹妹,刚好看到关小竹慌慌张张跑下山,那会我问她,她还摇头,一定是她推了妹妹。”
  关有寿狐疑地打量着儿子,“你亲眼看到?”
  “关老三,你啥意思?我儿子机灵着呢,一准是那死丫头片子,要不然我闺女咋就正好出事,往常咋上山就没事?”
  马六屯三面环山,一座座山峰相连,可自从当年大炼钢砍了外围树木,大型危险野兽全跑深山。
  关平安出事的地方则是后山外围,每年村里的孩子们采野菜、野果子什么的都在这边,属于安全区域。
  不怪叶秀荷怀疑一向乖巧懂事的闺女被侄女给推了,要知道那片地方,她家安安可是从四岁开始就很熟悉。
  “不会是小竹,那孩子被二嫂教的畏畏缩缩的,她没这个胆儿。”
  “咬人的狗不叫,叫唤的狗不咬人。”
  还是关天佑牵着关平安的手,问她,“妹,是不是关小竹?”
  顾如初看着六岁孩子红肿的双眼,“不是。”
  有仇也得自己这个大人来报。哥哥?虽然小了点,可这不是她那些虚情假意的同父异母兄长们。
  至于那位八岁的小姑娘,估计当时也是吓懵了。报仇什么的,以后再说,死了一次她总算懂了一点。
  关友寿吓得连忙捧住闺女小脑袋,“别动。”
  顾如初看着熟悉的面容,露出笑容,“爹,我好了,回家吧。”
  “先去医院,放心,爹有钱。”关有寿这话一说,关天佑小脑袋如小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
  顾如初真担心他那细瘦的脖子撑不起脑袋,一个不好就折了,心酸地打量着她新的一家人。
  黑黄的皮肤,高耸的颧骨,一身补丁的麻布衣裳,比起当年难民还一穷二白,她师父师娘才二十出头呀。
  假如这是她师父师娘投胎,他们可还想起当初就是他们一家人住在山上,也没穿过这么破烂衣服?她师父一身武功,她师娘一手绣艺,日子过得虽没有顾府锦衣玉食,可也衣食无忧。
  “傻孩子,哭啥,爹带你们去城里逛逛,给你们买糖买肉包子,好不好?再给你买红头绳。”
  “爹,不用买肉包子,咱们没粮票,你就给妹妹买根红头绳,大姐,不对,关小梅就老在妹妹跟前臭显摆。”
  叶秀荷瞟了眼前面赶车的马振中,亲拍了一下儿子,“咋好指名道姓?那是你大姐,没大没小。”
  关天佑瘪了瘪嘴,小眼神委屈地看向他爹关有寿:瞧了吧?他就知道他娘会骂他!
  关有寿好笑地朝儿子使眼色,“你马大爷是自己人,在外头还得照着规矩来。”言外之意,灵活点!
  马振中朝后瞧了瞧,失笑地摇了摇头,“老三,别怪兄弟多嘴,你想过分家没有?”
  关有寿苦涩的笑了笑,“想,咋没想,可我爹娘不会同意,那个家就靠我和我二哥两个当主力。”
  有了孩子之后,分家的念头更是强烈,哪怕他都明说不要老人私房钱,可他老爹还是坚决不松口。
  一个不孝就挂在他头上。
  说什么他们关家本来就是外来户,再分家后容易被外人欺负,理由一条条的,可逃不出想他们为老大卖命。
  一家四兄弟,每年队里一户人家抽一丁修水渠什么的,不是老二就是他这个老三,下地赚工分也只有他们两兄弟拿够十分。
  可想分家?
  难啊。
  “你小子脑子一向灵活,就不动动脑子?这次可是一个机会。”
  叶秀荷闻言双眼一亮,炯炯有神地看向丈夫。
  她早就想分家,自家只有两个孩子,他们夫妻俩人肯卖力,还能养不活孩子?


第3章 就诊
  “这次安安出事,他们是不是不出钱?那你心心念念打算让俩孩子上学,他们二老会松口?”
  马振中连连摇头,“小佑是男娃倒不怕,可安安,啧啧……你几个侄女好像就在家里干活吧,你舍得?”
  顾如初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老人在不分家,这不是规矩?怎么会连这位马大爷都支持她师父。
  不对,现在问题不是这个,好像……好像这个朝代虽然穷了点,但女孩子也能跟男孩子一起上学。
  说是什么男女平等,女人还是半边天。
  关有寿看着闺女发亮的双眼,搂紧了她,沉吟片刻,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大中,等一下送我们去医院后,你回去跟我家里说一句,我闺女很严重要住院。队长那边,你替我两口子请个假。”
  “好嘞,没问题,别瞧我大伯总板着个脸,可他最通情达理,早就看不惯你那几个兄弟,特别是你大哥,30岁都还没到的爷们……”
  马振中嫌弃的撇了撇嘴,终究没再开言讨伐。他更看不顺眼的是关家老四,呸,什么东西?
  占着认识几个字,上蹿下跳的,老想往城里找工作,下地赚点工分都不够养活媳妇,还敢斜眼看人。
  说话间,牛车开始平稳,关有寿见两个孩子好奇地瞪大双眼望着街上,开口笑道,“这就是咱们县城。”
  “那两个轮子的就是洋车,现在叫自行车,很多人喊二八杠,商店里就有卖,一辆差不多得两百块,还得有票才能买,贼拉贵。
  等你们来县里上中学,爹给你们兄妹俩也买一辆,现在还是先攒钱,五年以后一定能买得上。”
  顾如初抿嘴笑了笑,她师父,不是,是她爹,以前就特喜欢稀奇东西,现在一定见着了心里直发痒。
  “比乡里热闹吧?这还是不算最热闹,咱们省城才是大城市,在那里还能看到四个轮子的汽车。”
  “等爹将来有钱了带你们去逛街,那里都是高楼,人人都吃公家饭,你们有个姨奶奶就住在省城。”
  “爹,快看,那有四个轮子的。”
  顾如初顺着哥哥的手指抬起小脑袋,一眼可见一辆大车,上面顶上还有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
  有三四辆马车那么长,里面还坐了不少人,她惊讶地瞪圆双眼,这铁盒子怎么跑得这么快?
  关天佑失望地看着公共汽车屁股冒烟跑远,“爹,这是不是你说的汽车?他跑得可真快,一眨眼就不见。”
  不等关有寿回话,马振中乐得哈哈大笑,“对,这就是你爹说的大汽车,还有比这更小的汽车,搞不好你在县城还能看到。”
  关有寿点了点头,“咱们先去医院,回头爹带你们去看大汽车。县里去往省城就是坐那才那种大汽车。”
  整个县城灰扑扑的,牛车一路过去,顾如初坐直身子靠在她爹怀里,小眼神直扫,所见到处贴满纸张。
  那些少了胳膊腿儿的大字,让她蹙了蹙眉,再瞧了瞧路上也打着补丁衣裳,全是黑蓝灰色调的行人。
  她暗自纳闷:自己究竟是来到什么地方?
  可惜再如何回忆,顾如初从小姑娘的记忆里除了村里就是乡里,有些规矩还是一样,可有些又不同,还得再容她观望。
  牛车停在一个院子门口不远出,马振中将牛绳套在了一块石头上,跑到车后扶着抱着孩子的关有寿下车。
  随即他掏出一块陈旧发白的蓝色手帕塞进关有寿的裤兜,“钱不多,你先用着,晚上我去队里替你再支一点,别舍不得用,到时候从工分里扣就行。”
  关有寿抱紧女儿的身子一僵,吐了口气,“谢了,兄弟。”言罢,他内疚地看了眼对方,转身往院子跑去。
  不是他不真言相告,而是身上空空如也,随身携带的那点家底,也不知在私底下能换多少。
  大门口一侧竖挂着一块斑驳老旧的牌子,顾如初琢磨着上面那些少了笔画的大字应该是海阳县人民医院。
  海阳县,莫非附近还有大海?要是能找到史书就好了。
  “大夫,麻烦你老快瞧瞧我家闺女。今儿中午,孩子掉进山沟沟,脑袋破了一个大口子,到刚才才醒。”
  顾如初好奇地注视着眼前一身白大褂老者,尤其小眼神更是一直偷瞄着那一身发黄的白大褂。
  多晦气呀!
  老大夫摆手示意关有寿别说话,饶有兴致地蹲下身,先检查一遍小丫头脑袋上伤口,没好气地瞪了眼他。
  关有寿不解地眨了眨眼,看向妻子和哥们,这是啥意思?可惜那几位眼也不眨盯着老头子的一双手。
  “小丫头,有没有想吐?”
  顾如初果断摇头。别说只有伤口有点疼,就是真想吐,她也能说真话,她都能想象得到家里有多穷。
  不管什么朝代,贫穷的农家本就没几个闲钱,最怕的便是有个病灾,请大夫医治无疑是一件天大的事。
  何况还是借钱看病,看情况这债还得父母负担。她就是真得病,只要有一口气在,记忆里后山就能采草药。
  “那就没事。小朋友,知道自己叫啥名字,现在几岁?”
  顾如初微微蹙了蹙眉,小朋友是不是小友?她该如何称呼老人?瞟了眼大家,“我是关平安,今年六岁。”
  “老同志,你看……”
  “看啥看?孩子没事,有些缺血,多给孩子补点营养。”老大夫顿了顿,瞟了眼他们神色,“我给孩子开条红糖单子。”
  关有寿激动地连连致谢。奶糖可以不用糖票花高价就行,他正愁没糖票给孩子买红糖,真是大好人。
  叶秀荷迟疑地看了看自己男人,咬了咬嘴唇,期期艾艾地抓了抓衣角,“大夫,我想让孩子住院。”
  关有寿一急,连忙拉她到身后,身子一遮,讨好地笑了笑,“您老别见怪,我们两口子就这俩孩子,她是太担心,不是信不过您老。”
  “是呀,我们村里离城里远,来一趟不容易。大夫,麻烦您老再替我闺女好好瞅一瞅,她从小身子骨就弱。”
  顾如初看着他们卑微的神情,鼻子一酸,跳下凳子,伸手拉住父母的衣角,在地上跳了跳。
  叶秀荷吓到慌忙抱起她,“哎哟,傻闺女,不能跳,才止住血呢,头晕不晕?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顾如初搂紧她脖子,笑眯眯地看向他们,“爹娘,安安是真好了。”
  “是个好孩子。”老大夫失笑地摇了摇头,将单子递给关有寿,“实在不放心就住一晚,顺便包扎一下伤口。”
  最终关有寿还是决定先住院一晚,明天再去招待所。他也担心半夜孩子发烧,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临时找谁帮忙?


第4章 换钱
  夕阳西下,落日最后的一道晚霞照进窗户旁的一张病床上,床上一对双胞胎已经累极而睡。
  关有寿特意朝妻子使了一个眼色,瞟了眼其他三张病床上的病人,让她照顾好孩子们,自己推着兄弟出了病房。
  望着马振中架起牛车离开的背影渐渐不见,关有寿转过身去了厕所,蹲在那等了片刻,见无人他解下裤腰带。
  ——黑色油纸包一揭开,露出一根小黄鱼、还有一个类似护身符的小锦囊。
  关有寿摸着小锦囊上面的刺绣,深深地叹了口气,随之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入夹袄的内口袋。
  站起身后,他将油纸布重新包好塞进裤腰带,又是叹了口气,搓了搓脸,毅然往医院大门口方向而去。
  县城一处院子被拍响大门,一位中年男人喊了一声谁呀,得到应声,取下门栓,露出一张脸。
  “大侄子,快进去。”
  关有寿被他一拽,急忙进入反手关上门,“叔,我这回找你帮忙。”
  “进屋再说。”
  俩人一进入东屋,关有寿将油纸包解开拿出那根小黄鱼放入他手上,“麻烦你替我给换了。”
  “这是早些年换人参得来的那根小黄鱼?”中年人惊讶地看了看他,“行,除了钱外,还要啥票?”
  见状,关有寿微微点了点头,“还得麻烦叔你替我保密。粮票有多的话,麻烦你老给我多换点。”
  “明白,你爹这两年很少上门。”中年人说完转过身子打开炕琴,从中取出一个木盒子放在炕上。
  见关有寿背过身,他笑了笑,取出一叠现钞和票券的右手又往盒子里拿了几张票券添上去。
  “大侄子,这里150块,叔这里的粮票全给你了,你点点。”
  关有寿一把抓过用手帕抱紧塞入夹袄的内口袋,拍了拍,笑道,“不用数,我信得过叔为人。”
  “你小子就会说话。”中年人眉开眼笑地拍了拍他肩膀,“这两年咋不送野味过来?”
  “这不天天瞎忙乎。”关有寿顿了顿,笑道,“等下半年应该有时间,到时候还得麻烦叔。”
  “嗨,麻烦啥,老规矩,你有多少我吃多少,价钱上不会让你吃亏。”
  寒暄几句,关有寿告辞离开,走在路上还琢磨着要是分家的话,自己还真得找伴去一趟深山野林。
  身上这150块看似很多,可他心里明白一旦真分家,他娘还好点,他爹是一定不会分给他多少东西。
  如今一大家子就两口锅,分家后总得添置锅啊菜刀啊什么的,还得养两头小猪,这些处处都要钱。
  关有寿羡慕地瞧了瞧路上下班后拎着饭盒的行人,快步来到一家只有六张桌子的国营饭店。
  在服务员的催促之下,他狠狠心要了一斤白菜猪肉饺子,花了他四毛八分,还搭了六两粮票。
  花都花了,想起一年都难得吃上几回白面的媳妇孩子,刚好一位小伙子带着对象要了一份红烧肉,他又咬咬牙要了四个白面馒头。
  付了粮票和钱又给了饭盒的押金,坐在那里等候时,关有寿心疼地呲呲牙。要是自个买白面,可以包多少?
  这一算,对于原本想待在县城几天,好让家里人着急的念头好像显得多余。唉,真是穷怕了。
  端着饺子,关有寿顾不上先去买红糖,快步往医院而去。刚路上碰上的行人使劲吸了吸鼻子,真担心被抢了。
  可见城里人的日子也不富裕。
  叶秀荷捏着一张粮票和手上的毛钱终于排队轮到她,成功购买到六个窝窝头,顿时松了口气。
  一进病房,一位陪床的老大娘连忙招呼她,“大闺女,有病号餐,你咋不买?”
  所谓的病号餐,一碗面条一个荷包蛋。
  是金贵东西。
  叶秀荷刚才是看到了,可不好直言,朝老人笑了笑,“孩子爹说他晚点会带过来,大娘,你吃了吗?”
  老大娘遗憾地摇了摇头,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那可是细粮,平时城里供应都跟不上。”
  叶秀荷不知城里供应是如何分配,可她不想暴露自己的无知。不是每个人都像老大娘这么热心,没瞧另外陪床的两位患者家属就撇了撇嘴,好像他们一家人农村来的就低人一等似的。
  有本事你们身上穿利索点,还不是跟她一样全是打补丁?有个从家里带过来的热水瓶就跟镶了金似的。
  臭显摆啥呀!
  她都有些后悔闺女这一住院,自己咋就不多带点心眼,光知道收拾两件衣服,咋就不知道带个木盘啥的。
  借被子要钱,借脸盆要钱,借杯子也要钱,啥啥都要钱。
  刚才孩子他爹塞给自己的几块钱都快要折腾光,也不知那家伙到现在换了钱没?买到红糖了没?
  叶秀荷替俩孩子的被子掖好,往窗外瞟了眼,看着天色正想去大门口瞧一瞧,突然听到熟悉的脚步声,顿时眉开眼笑。
  这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自己男人在,心里有底。
  “咋啦?”关有寿朝病人的人微微颔首笑了笑,快步来到她身边,压低声音问道,“安安没疼醒吧?”
  “没呢,累坏了,一直睡到现在,好在身上没发烫,红糖买了吗?等她醒来得给她喝了补血。”
  关有寿朝她眨了眨眼,放下馒头,一手掀开盖子,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