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花千变 >

第207章

花千变-第207章

小说: 花千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新海,这是她从沁州救回来的孩子。
  新海,新海,这个名字代表的,不仅是这孩子的新生,同时也是孟大海和孟小海的新生。
  忽然,明卉脑子里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可是却又抓不住。
  她心情郁闷,又想起那几个同样丢失的婴儿,对南萍说道:“今天在茶楼里你也听到了,那些人连那么小的孩子都要偷,那些孩子的年龄和早哥儿差不多大,从现在开始,你不要再跟着我了,你留在早哥儿身边,寸步不离,可以吗?”
  南萍在茶楼听到那些孩子的事时,首先想到的也是早哥儿,她没有自己的孩子,看着早哥儿长到现在,对早哥儿视如己出,她点头答应:“你放心,有我一日,那些人别想动早哥儿一根头发。”
  明卉悬起的心终于放到实处。
  南萍转身便去了早哥儿屋里,朵朵连忙问道:“我呢,我去保护谁?”
  明卉给逗乐了:“你当然要保护我了。”
  朵朵眼睛亮了,这是要轮到她朵朵挑大梁了吗?
  朵朵撸起袖子,露出两条细细的小胳膊:“夫人您说吧,咱们现在去干啥,朵朵听您指挥!”
  明卉看着她,摇摇头:“你现在长得太高了。”
  朵朵不明所以,她长得太高了?她还嫌自己长得慢呢。
  明卉其实是想让朵朵扮成七八岁的小男孩,可现在的朵朵,虽然也还是个小丫头,可若是扮成男孩子,也只能是十二三岁的了。
  小丫头终归还是长大了。
  小丫头?
  明卉勐的坐直了身子,她想起来了,那一闪即逝的是什么了。
  孟新海曾经说过,他见到珠儿了。
  当时,明卉还让孟小海去查过,就是在树人书院附近的街上看到的,珠儿坐在一驾马车里向外张望。
  可怜那时孟新海还只是个刚进城的小孩子,并不识字,说不清马车上有没有家徽,自是也查不出那是哪家的车。
  珠儿曾经是孟新海的小伙伴,明卉相信,他不会认错。
  如今已经时隔两年,明卉已经差不多快把这件事忘了。
  难道孟新德失踪,会和这件事有关系?
  明卉脑子里一团乱麻,可惜霍誉不在,她连能商量的人也没有。
  有南萍保护早哥儿,明卉索性狠下心来,不管早哥儿了。
  她带上朵朵出了家门,不过这一次,她没有再女扮男装,而是又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婆婆。
  花婆婆没去宝庄郡主开的那家茶楼,而是去了一家小茶馆。
  这家茶馆说是茶馆,其实就是两间简陋的屋子打通做了店面,卖的也没有好茶,就是几文钱一壶的陈茶,比茶出名的,是烧饼,这家在门口去着一个烧饼炉子,现烤现卖,除了烧饼还卖咸鸡蛋和老咸菜、酱豆腐。
  花婆婆买了十个烧饼五个咸鸡蛋外加两块酱豆腐,进了茶馆又要了一壶茶。
  她和孙女面对面坐下,就是茶水吃烧饼。
  孙女咬了一口烧饼,便眯起眼睛:“这家的烧饼真好吃,芝麻多,又香又脆。”
  花婆婆没搭腔,她这个孙女啊,就没有觉得不好吃的东西。
  茶馆里除了她们祖孙,还有两张桌子坐着客人。
  一张桌子坐的两个人,看上去也像是祖孙,不同的是爷爷带着孙子。


第514章 四位客人
  爷爷头发花白,衣裳上打着两个补丁,孙子十七八岁,像是哪家书院的学生,他身上穿的是蓝布袍子,干干净净,没有补丁。
  爷爷仔仔细细地剥了一颗咸鸡蛋,放在孙子面前:“这鸡蛋出油了,好吃,你快吃吧,多吃点,你看你太瘦了。”
  孙子忙把鸡蛋推到爷爷面前:“爷爷,您吃吧,书院里伙食很好。”
  “爷爷不爱吃这个,你吃,你吃。”
  一颗咸鸡蛋,被祖孙俩推来让去,花婆婆无奈地看着自家那个狼吞虎咽的孙女,算了,这个就别指望了。
  至于家里那个襁褓里就会变脸的,就更不用指望了。
  另一张桌子坐着的也是两个穿着蓝布袍子的书生,这两人显然是同窗,但年龄差距有点大,年长的有三十上下,年轻的二十左右,两人低着头,默默啃着手里的烧饼,没有说话。
  距离这座茶馆最近的书院,便是出过状元郎的那一家。
  郝云深和明达都是这里的学生,只不过明达回家守孝了,郝云深却是正月十六便开学了,茶馆里的这三位显然也是。
  只不过以郝云深的家境,想来是不会来这里的。
  孟新海遇到珠儿的地方,也在这附近。
  孟新海要买上学穿的衣裳,所以帮佣大娘便带他来了这附近的铺子。
  而这附近的住户并不多,除了在这里读书的,平时也没有人来这一带逛街。
  珠儿是小女娃,自是不用上学的,她来这里,不像是逛街,倒像是回家或者走亲戚。
  而珠儿当时是坐在马车里,能用得起马车的,不会是小门小户。
  这时,厚棉帘子一挑,从外面进来两个人,年老的那个穿着镶毛领子的棉袍子,手指上戴着马蹄金戒指,看打扮像是大户人家的管事。
  跟着他进来的,则是个小厮。
  小厮一手端着烧饼,另一手则提着个油纸包,两人挑着张干净的桌子坐下,油纸包打开,香气立刻传了出来,不用看就能知道,那是酱肉的味道。
  小厮要了壶茶,伙计送茶进来,笑着对管事说道:“王管家,今天怎么得空过来啊?”
  王管家说道:“几天不吃你家的烧饼就想得慌,这不是恰好出来办点事,就来你家坐坐了。”
  这时,茶馆东家从里面出来,走过来和王管家打招呼:“哎哟,老王来了。”
  王管家指指对过的凳子:“过来尝尝,西市的酱肉。”
  东家也不客气,让伙计端上来一碟花生米,便坐到王管家对面,两人显然是旧相识,一边吃一边聊。
  东家问道:“这阵子你家老爷忙了吧?”
  “能不忙吗?出了这么多事,想不忙都不行。”王管家说道。
  “不是有飞鱼卫吗?昨天我儿媳从娘家回来,在城门口排了一个时辰的队才能进来,听说城门口有飞鱼卫了。”东家说道。
  “是有飞鱼卫,可这些桉子全都出在京城,我家老爷总不能什么都不管吧,飞鱼卫在查,顺天府也不能不查,不瞒你说,我家老爷已经好几天没回府了,夫人让人往衙门里送了参汤,原封不动又给拿回来了,压根就见不到老爷,老爷忙得脚不沾地,都没在衙门里。”
  王管家夹了一片酱肉放进嘴里,叹了口气:“这次的事,太大了,我家老爷也是没办法了。”
  东家劝道:“尽力就行,无论如何,还有飞鱼卫挡在前头呢。”
  王管家笑道:“可不就是这么个理儿?这桉子交给飞鱼卫,那就是飞鱼卫冲在前头,谁让人家牛逼呢,你说对吧?”
  “对对。”东家笑着附和。
  明卉想了想,顺天府的府尹大人,好像就是姓王,这位王管家想来是随了主子的姓氏。
  正在这时,她听到东家说道:“这桉子还就得是飞鱼卫接手,谁让丢的都是当官人家的孩子呢,你说对吧,咱小老百姓的孩子可没丢。”
  “谁说没丢?那是你不知道!”话一出口,王管家顿觉失言,打了个哈哈,说道,“别说,你这烧饼就是好吃,啥时候开新铺子,提前说一声,到时我一定过去捧场。”
  东家显然也意识到王管家是说漏嘴了,连忙笑着说道:“真让你给说中了,我还真看上一家店面,准备开家分号,到时加上烧菜,你说如何……”
  两人又说了会话,东家便找个借口,回了后面。
  王管家吃得差不多了,便带上小厮出了铺子。
  明卉刚想起身,却发现有人比她更快,原本只是在默默啃烧饼的两名书生,紧跟在王管家身后,也出了铺子。
  这时,明卉听到隔壁桌的爷爷对孙子说道:“你吃饱了吗?若是吃饱了就陪爷爷到外头走走,爷爷好不容易进次城,哪里也没去过。”
  孙子忙道:“吃饱了,我扶着您出去逛逛。”
  转眼间,这祖孙二人也走了。
  明卉扬起眉毛,她的运气有点太好了吧。
  其实这附近能进去坐坐的地方,不是只有这家茶馆,这旁边还有两家小饭馆,这会儿是中午,饭馆里的人,肯定比茶馆的要多。
  明卉之所以会选择这里,便是因为她看到了这对祖孙,以及那两个书生。
  她看到他们前后脚进了这家茶馆,于是花婆婆便带上她那个永远吃不饱的小孙女也走了进来。
  她之所以相中这四个人,是因为这四个人里,至少三个是易容的。
  最明显的就是那位老爷爷!
  妈蛋,这是欺负京城人民没有见识吗?
  看你脸上那能夹死苍蝇的皱纹,再看你抓着孙子胳膊的那双年轻人的爪子,你这叫易容吗?
  再看那两个书生,年长的那个,直接戴张人皮面具,别问花婆婆是怎么知道的,花婆婆说了,我若是连人皮面具都看不出来,两辈子就白活了。
  再看年轻的那个,耳朵后面和脸就不是一个颜色,连朵朵都能看出来的破绽,花婆婆还能不知道?
  想当年,朵朵在商家胡同,就是因为看出这个,才让小鱼逃过一劫的。
  也是因为那次之后,花婆婆有了一个好习惯,看人一定要看看耳朵后面,结果她发现有很多人洗脸不洗那里,脏得很。


第515章 他还活着吗?
  从王管家的表现便能猜到,他非常爱吃这家铺子的烧饼,他还是这里的常客。
  他来的时候,带来了西市的酱肉。
  显然,西市的酱肉也是他爱吃的东西。
  做为顺天府尹府中的管家,他平时应该很忙,但是同样,想要打听他的行踪也并不难。
  那四个人,应是一路跟踪,看到他在西市买酱肉,便猜到他的午饭,肯定会来这家铺子。
  因为对于王管家而言,酱肉配烧饼,是绝配。
  王管家是出来办事的,他在西市买完酱肉,又去办了一点其他的事,而那四个人,则抢在他前面来了这家铺子。
  因此,王管家走进铺子时,那四个人已经在这里了,王管家的脑子转得再快,也想不到那四个人其实是跟着他来的。
  明卉仔细回想王管家说过的话,他说的那些话里,最有价值的,就是他说还有其他孩子也丢了。
  丢的孩子里面,不仅有达官显贵的,还有寻常人家的。
  而明卉有个直觉,王管家口中寻常人家的孩子,并非孟新海,也不是大孩子,而是那些小婴儿。
  王管家话一出口,便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他及时转换话题。
  但是那四个人显然并不满足,所以王管家前脚出门,他们后脚便跟上了。
  明卉……她当然也跟上了。
  花婆婆和她那个永远吃不饱的小孙女,走出了小茶馆,还好,王管家走得不快,那四个人当然要比他走得更慢。
  明卉一眼便看到了他们。
  朵朵眼神好,对花婆婆说道:“那个吃酱肉的管家,是往书院的方向走的。”
  明卉其实对这一带并不熟悉,树人书院虽然出名,可明卉没事也不会来书院。
  反倒是朵朵,闲着没事就和小鱼出来逛街,这两个小丫头的逛街,其实就是吃,从街头吃到街尾。
  而这里紧挨着书院,有学生的地方,生意最好的不是笔墨纸砚,而是吃食,各式各样便宜却又好吃的吃食。
  这条街上,好吃的不仅有烧饼,还有很多各地的小吃,毕竟,在树人书院读书的学生,不仅有京城的,还有其他地方的。
  比如前面不远,就有一家卖驴肉火烧的,改良版的驴肉火烧,和保定的不一样,改良成京城人民也爱吃的口味了。
  花婆婆带着朵朵,买了两个驴肉火烧,她只咬了一口,就吃不进去了。
  这是驴肉吗?
  谁说这是驴肉,她就和谁急!
  朵朵见她不吃了,担心她会把只咬过一口的驴肉火烧扔掉,连忙抢过来:“我吃我吃,骡子肉一样好吃。”
  “啥?你说这是骡子肉?为啥不吃爹,改吃儿子?”花婆婆一脸震惊。
  朵朵振振有辞:“因为骡子比驴大啊,肉也比驴的肉要多,京城里的驴肉火烧驴肉锅子驴肉汤,用的都是骡子肉,我去看过啦。”
  明卉的嘴角抽了抽,她发誓,出了保定府,以后她只在河间吃驴肉。
  不过,她一边和朵朵说着驴肉和骡子肉,眼睛却一直看着前面那几人。
  王管家带着小厮,走进了树人书院。
  不过,这两人进去之后,很快又从里面出来,只是他们出来的时候,身边多了一个少年。
  少年身上也穿着蓝布袍子,显然就是书院里的学生。
  只不过这少年虽然衣着朴素,但通身的气派,头上插着羊脂玉的簪子,腰间也挂着一枚羊脂玉的玉佩。
  不说别的,仅是他身上这两件羊脂玉的饰品,就不是寻常人家能有的。
  而此时,原本跟在王管家身后的四个人,有的藏在大树后面,有的则和花婆婆祖孙一样,假装在买东西。
  面对这个少年,王管家的神态极是恭敬,反倒是少年有些不耐烦,明卉竖起耳朵,少年神情非常激动,声音很大,明卉听到少年对王管家说道:“你不要再来劝我了,不是我不回去,是他不让我回去,他让我滚,我都说了,我没碰那个小畜牲一手指头,他信吗?他不信,他宁可相信别人说的话,也不肯听我说一个字!
  你回去告诉他,我这辈子也不会回去了!”
  说完,少年一甩袖子,转身走进书院。
  王管家唉声叹气,小厮劝他几句,王管家摇摇头,转身走向来时的路。
  明卉知道,王管家是专程来找这个少年的。
  如果她没有猜错,这少年就是顺天府尹的儿子。
  王管家垂头丧气,后背句偻着,像是一下子老了几岁。
  明卉没有继续跟踪王管家,她去了宝庄郡主开的那家茶楼。
  那家茶楼,不仅是京城里生意最好的茶楼,同时,还是京城里最大的消息集散地。
  半个时辰之后,明卉便把顺天府尹家里的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
  顺天府尹名叫王维程,榜眼出身,才高八斗。
  不过,王维程高中榜眼时,已经二十有八,却尚未成亲。
  据说是他曾经在祖师爷像前立下誓言,一日不能高中,便一日不娶妻。
  他考举科举之后,榜下捉婿,迎娶了翰林院大学生周正之女,周氏比王府尹小了十岁,容貌才情都是上佳,可惜身体不好,成亲五年才怀上孩子,孩子不满周岁,便香消玉殒。
  王府尹入仕之后,受岳家提携颇多,因此,妻子去世之后,王府尹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思念,迟迟不肯续弦,为此,岳家对他赞赏有加,并且一直在为他铺路。
  直到岳父致仕之后,王府尹才续弦,那时他的嫡长子王宪已经十五岁。
  而王府尹也年近半百。
  他的续弦夫人和王宪同龄,也是十五岁,据说比王宪还小了几个月,乃是一位知县的庶女。
  老夫少妻,王府尹对这位比自己年轻三十多岁的小夫人宠爱倍至,这位夫人嫁过来第二年,便给王府尹生下了嫡次子。
  王小郎尚未满周岁,比早哥儿只大两个月。
  明卉好奇地问那个给她讲八卦的伙计:“王小郎现在呢,还好好的活着吗?”
  伙计很想问一声:老太太,你是疯了还是傻了?
  那是府尹大人的心肝宝贝,当然活着了,您老死了,他都不会死。


第516章 传闻
  “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王公子喜欢他的弟弟吗?”
  如果王公子早点成亲,这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