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强惨男主的作精继母-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明白的,不急,”廖桂芳笑着指了指楼上,“小唐同志他们可一点都不急。”
曾步胜扑哧一笑,“他们平日里就喜欢看书,很努力的,我可比不上他们。”
元蛋也下去看热闹了,封映月和唐文生站在家门口,看着坝子里的热闹。
“我还真有些着急了。”
封映月说。
“我给你按一按?”
唐文生凑过来。
“滚!”
封映月的脸一下就红了。
这会儿哪里还有什么着急,全是恼怒。
又过了两天,封映月他们的通知书一块儿到了。
邮递员把两通知书给他们时,王大嫂等人都围了过来。
“是什么大学 啊?”
“我听元蛋说映月想做老师,应该是师范大学吧?”
封映月报的确实是省内最好的师范大学,而唐文生报的则是省内最好的医科大学。
两所学校门对门,也就是一条街的距离。
之所以选择省内,也是想着家里有什么事,他们能够在一天内赶回来。
即便是这样,他们所选的学校,在这个县也只送了几份通知书而已。
“听说分数线很高的,这可是好大学!”
“那当然了,特别是小唐同志那所大学,听我家那口子说,在我们全国也是排行前几名的!”
“想不到小唐同志能从技术员变成以后的大夫。”
“是啊是啊。”
宋枝和洪建军做了一桌子的饭菜请他们一家三口过去吃,封映月带了一些点心过去,唐文生买了几瓶清酒。
桌子下面是火炉,大家吃饭也不觉得脚冷,这一吃,就是一个多小时,饭菜吃得干干净净,酒也喝完了。
帮着收拾完,又各自洗漱后,封映月给元蛋盖好被子,接着被唐文生抱住。
“当年你说过的话还记得吗?”
唐文生问。
“记得,”封映月亲了亲他的下巴,“说好一起上大学,我们做到了。”
唐文生将人抱紧,“真好。”
“是啊,”封映月趴在他怀里,“真好,明天回去报喜?”
“嗯。”
唐文生用下巴蹭了蹭她的脑袋,“他们一定也高兴。”
何止是高兴,唐大伯和唐三叔两家人都来到了唐父家里,那两份通知书被他们来回地翻开。
“好啊,好啊!文生,映月啊,你们可为我们唐家挣了大脸啊!”
唐大伯简直热泪盈眶。
“就说知青所那边都只有一个人考上了,咱们家,一下就是两个!而且这学校还是那么好的大学!”
唐三婶的声音兴奋极了,“二哥,二嫂,咱们得摆席啊!”
“得摆!得摆!”
唐父和唐母此时脸颊通红,激动得很呢。
封映月和唐文生笑看着长辈们商量摆席的事儿,并没有阻拦。
唐二嫂等同辈围着他们也追问个不停,越听越高兴,大堂哥跑到队长那说了这个喜事儿,队长也红光满脸地过来了。
“我刚要过去呢,你就来了,”原来镇上给了唐文生他们嘉奖,这不,队长把钱送过来。
一个人五十块钱,这下二人手里就是一百块。
唐大伯和唐三叔也给了红封,一个十二块,这是非常重的礼了。
还不准他们还回去,不然就骂人。
唐二哥骑着唐文生的自行车,去唐大姐和姑姑还有舅舅那边报了信,回来时天都黑了。
他虽然满身热汗,可人是特别高兴的。
“舅舅和舅娘听老三他们两口子都考上了大学,当下就问了席面的事儿,还说一定会过来的。”
“大姐他们也高兴得很,姑姑不在家,出去喝喜酒了,但是四表弟在,他会跟姑姑说的。”
唐文生倒了一碗温白开给他,“喝点水,然后去洗澡,洗澡水我都提到偏房去了。”
“行,”唐二哥乐滋滋地喝了水,“老三啊,你和弟妹,真是让我们脸上有光啊!”
这一路上,他是备受大伙儿羡慕嫉妒的眼神啊。
唐二哥骄傲地挺起胸膛,一副不得了的样子。
不说他,唐二嫂等人都是这样。
连带着章家和春芬家也很骄傲。
而当封家这边得到消息的时候,唐家已经开始摆席了。
封母正在自家自留地里干活,一个家有远亲在唐家所在生产队的大嫂刚回来,自然就知道那边在摆酒席,路过时看见封母在干活难免有些奇怪。
“封婶子,您没去唐家吃酒啊?”
“唐家?”
封母疑惑地抬起头,“这不过年也不过节的,唐家吃什么酒?我们可不是那种打秋风的亲戚,没事儿一般不会去那边的。”
那大嫂嘴角一抽,他们是知道封映月嫁出去后,和娘家没有往来的,也知道那唐文生身体不怎么好,封家收了一大笔彩礼,当然不敢多往来。
不过眼下也不好说破,大嫂看了眼一脸正气的封母,嗓子大得很,把唐文生和封映月双双考上好大学的事儿说了。
“那席面摆得可丰盛了!我还跟着过去吃了一顿呢,你们不会不知道这事儿吧?”
封母的脸色越发难看了,他们一点风声都没听见!
封大嫂站在院子里,也把那位大嫂的话听进耳里,等那大嫂走后,她赶紧去找封母。
“娘,映月考上大学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啊!现在却让唐家出尽了风头,咱们家啥也没捞着啊!”
封母也气,可她不敢去找封映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说了,两个人上大学啊!那学费,粮票怎么来?”
闻言,封大嫂眼里的热切顿时少了几分,“是啊,可别找我们借钱,咱们家的日子也难过呢。”
封母点头,“她现在翅膀硬了,也恨我们把她嫁给一个不行的男人,找她得不到好的。”
“我听说那唐文生也不是不行啊。”
“要是行,能嫁过去两年多了,肚子里还没消息?”
封母反问。
这把封大嫂搞得不自信了,“这话也有道理,那就、就这么啥也没捞着?”
“名头也能落上,她就是不认我们,那也是我的女儿,她考上了,也算是我们家有点脸面,不过,她怎么会考上大学呢?”
封母想不明白,“小学才念几年啊,怎么就嫁过去两年,大学都考上了呢?”
“是啊,我看是题太简单了,早知道,就让孩子爹也去试试了。”
封大嫂扼腕道。
二人没想明白的事儿,这边认识封映月的一些年轻人,也觉得不可思议。
于是就有人偷偷举报了封映月,说她作假。
校长特意把封映月的试卷贴在了学校大门口的公告栏上,还一直站在那守着,只允许人看,不允许人上手摸。
王老师也把封映月小升初、初升高以及高三期末考试的试卷,全部贴在了另外一边。
筒子楼这边吴大爷也写了公告贴在大门口。
这下大伙儿才知道,封映月一直在学习,唐文生是她的老师,而她还是筒子楼孩子们的老师。
被人举报的封映月也不觉得惊讶,毕竟之前的自己确实不能考出这样的成绩。
席面办完后,封映月发现大表嫂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她十分崇敬,还说她给女人长了脸的话。
唐母发现后跟封映月道:“她就是觉得你能耐大了,不是以前那个她想欺负就欺负的表弟妹。”
封映月笑了笑,“以前我也不好欺负。”
唐母连连点头,又要拿钱给他们,被封映月二人拒绝了。
“我们手里有钱,卖了工作后又得了一笔,就说我们两个上完大学也没问题的。”
家里一共有三千多块钱,还有很多粮票布票和油票等,确实不用家里人操心。
筒子楼的房子,租房时,和纸厂说好了,租金一年一交,这钱是封映月二人出,而且每个月还会给唐母生活费,她带元蛋在那住,也是很辛苦的。
已经和唐文生商量好了,每个月给唐母十五块钱,还有四张肉票,两张油票。
结果唐母不乐意了,“以后老二隔几天就会给我送菜到筒子楼,我就买点肉花点钱,怎么就给十五块了,不行!”
“煤油不要钱?那水费不要钱?冬天不用煤炭?”唐文生给她一阵算。
最后唐母只要一个月十块钱,两张肉票,一张油票。
不然就让他们自己带元蛋。
于是争论了两天,最后封映月二人应了唐母的要求。
为了适应带元蛋,于是唐母便带着元蛋回了筒子楼,开始接送元蛋的生活。
宋枝和田婶子还特意去家里和唐母说话,渐渐地也熟起来了。
而隔壁的赵大嫂,唐母听唐文生提起过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所以并没有对其太热络,面上过得去就是了。
封映月和唐文生在老家的日子可自在了,跟着唐二哥和唐二嫂不是上山,就是在家弄好吃的。
元蛋他们呢,在周末的时候会被唐二哥接回来。
看着那辆空放着的自行车,封映月又见把元蛋他们接回来,又去还牛车的唐二哥,转头看向唐文生。
唐文生立马明白了。
晚上等元蛋睡着了后,唐文生笑问道:“想把自行车卖了,买牛车?”
“你想啊,我们去上学了,用自行车的时间就少了,放着也会生锈,还不如趁着现在卖了,买头牛回来,你觉得呢?”
以后土地会被承包,用牛的地方也不少呢。
“自行车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唐文生抱着她,“你想怎么处理,都听你的。”
“那就交给你,你卖了以后,买条牛回来吧。”
封映月打了个哈欠道。
唐文生亲了一下她的额头,“好。”
第二天,得知他们有这个决定的唐父等人,虽然惊喜,可也觉得他们太吃亏。
“这样,第一年,你们不要给我钱了,”唐母一拍大腿就说了决定,“不然这自行车别卖,就是生锈了,那也是好的。”
“半年。”
唐文生退步。
一年太多了,一个月十块钱,一年就是一百二十块钱。
“成,”唐父点头。
于是唐文生请杨保国收了自行车,现金收了一百五十块钱回来,因为自行车他们保管得很好,除了一点小摩擦外,瞧着八成新呢。
就是暗地里卖新的,一辆是二百七十多,八成新给他们一百五十块,也算是不错了。
这一百五十块,被唐文生拿回家,唐父也拿出五十块钱凑上,一块儿去找到队长,请对方帮忙买牛。
队长二话不说,架上牛车,带着唐父他们去公社那边申请买牛。
等封映月他们把晚饭做好不久,唐文生和唐父,就牵着一头年轻的大牛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第八十五章
“也是运气好; 本来这头牛是被六队的人定了的,”唐父红光满面地说道,“结果也不知道怎么的; 就反悔不要了; 公社那边的人正恼怒呢,我们就去了; 这牛也就被我们带回家养。”
元蛋和阿壮围着院子里拴着的大牛转悠,封映月也上前看了看。
这大牛十分精神,也很健壮,牛角也很长; 封映月伸出手摸了摸大牛的脖子,对方十分温顺地垂了垂头。
“是公牛; 才一岁多,”唐文生道。
“一岁多就这么大个头了?”
唐母满眼喜爱。
“喂得好; ”唐父笑眯眯地说。
“以后我来割牛草!保管它吃好喝好!”
唐二哥拍着胸膛道。
唐大伯和唐三叔他们一家也过来了。
围着大牛转来转去; 直溜溜地看。
春芬还仔细看了看大牛的四只蹄子; “都很健康。”
“是啊,队长也帮着看了后,我们才要的; ”唐父点头。
“本来那家人忽然不要了,我们还以为有事儿呢。”
“是得谨慎些,一共多少钱?”
唐大伯问。
“加上各种手续费; 差不多二百; 这里面一大半的钱都是老三两口子给的。”
唐父回着。
长辈们在那边说话,封映月她们则是在想着牛草在哪些地方比较多。
“咱们队里; 生产队有一头牛; 队长家有一头; 现在咱们家这加上,正好三头,牛草倒是不用愁。”
牛不多,抢牛草的当然也不多,牛草和猪草是两回事,再说了,猪草在田地里也可以打到,所以并不冲突。
家里有了大牛,那得做两件事,第一件是给大牛建牛圈,第二件就是做牛车。
两件事自家人都可以做,唐二哥就爱捣鼓木工,这家里的桌椅板凳大多数都是他做的。
第二天早上封映月起来,便见唐二哥在清洗院子,原来昨晚上大牛拴在那,拉了不少屎。
这牛屎也是好东西,可以用来肥地,这不,全被唐二哥弄到自留菜地里去了。
因为院子里有点味道,所以这会儿才用水冲洗。
元蛋和阿壮一大早就起来了,围着大牛不停地转,栓子他们一听元蛋家买了牛,早饭吃完一抹嘴也来了。
这会儿院子里不只是小孩子多,大人也多,都是来看牛的。
封映月和唐二嫂把家里所有的凳子都端到了院子里,这还不够坐。
“不用麻烦了,我们就是来看看牛。”
年轻些的都摆手,表示不坐。
这么一看,就是一上午,一直到快做午饭时,大伙儿才一一离开。
中午正好蒸了米饭,这米汤浓郁,所以唐母在里面加了点糖,喝起来香糯得很,封映月喝了两大碗。
下午元蛋先把唐文生给他安排的数学题做了,然后还背了两首诗,这才跟着栓子他们出去玩儿。
“不准去玩水,记住没?”
封映月提醒着。
“知道啦!”
元蛋连连点头,小手一挥,便跟小伙伴走了。
又过了一会儿,封映月和唐二嫂背着背篓,拿着镰刀出门割牛草去了,唐文慧在家给建牛圈的唐文生他们打下手。
唐文强和大堂哥他们也过来帮忙。
这牛圈建在后院侧边,那原本是堆积柴火的地方,现在先把柴火一一顺开,然后开始抬木过去搭主体。
这得忙几天。
得弄稳一些,不然下大雪扛不住,那牛也遭罪的。
第二天下午,唐二哥又借了队长家的牛车,把唐母和元蛋送回筒子楼。
等周五傍晚把他们接回来的时候,元蛋跑到牛圈那一看,大牛已经舒适地躺在干稻草上了,挨着门这边还有一个大石槽,里面装着水。
抬起头一看牛圈顶,也是用小木搭成顶,再铺上一层茅草,用竹皮绑着固定,风吹雨打也不怕顶掀开。
元蛋笑眯眯地攀着石头栏,看着里面抬起头的大牛,“大牛大牛,我回来看你。”
“回来就只为了看大牛?不看看你爷爷?”
唐父背着手,笑眯眯地走过来。
元蛋嘿嘿一笑,上前牵住他的大手,“也看爷爷,看爹娘,看所有人。”
唐父摸了摸他的脑袋,“只能在这看,不准开门进去,知道不?”
“知道了。”
元蛋点头。
他又在那看了许久,直到封映月都在喊他了,元蛋才冲大牛挥了挥手,跑回了前院。
“快来洗脸、洗脚。”
封映月刚洗了脸,这会儿准备洗脚。
“来咯。”
元蛋哒哒哒地跑过去,也不让封映月给自己拧小毛巾,自己拧了后,再往脸上搓,然后和封映月一起泡脚。
唐文生还出来给他们加了一次热水。
“元蛋,我听你奶奶说,幼儿园又有人打架受伤了?”
封映月轻声问道。
元蛋用自己的小脚丫互相搓着,闻言点了点头,“我们排队的时候,大丫不小心踩到了二宝的脚后跟,然后二宝就给了大丫一个耳刮子,大丫被打了,当然也还手……”
听他口齿伶俐地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