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八零,对照组后妈拒绝内卷-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时夏想到这就想笑,刚刚她亲眼目睹父母和公婆以及季惟清还有嫣然从家里仓皇出逃,不出意外都是被榴莲熏走了。
“喜欢就多吃点,等你们解决完桌上的水果爸妈就回来了。”
二狗打了个饱嗝:“宋冬冬你闻闻我身上有没有味?我怕我妈怀疑我吃了脏东西。”
宋冬冬闻了闻,
“你完了,你先别回家了,免得你妈打你。”
两个小朋友吃着榴莲,眼神好奇地在舅舅和坏哥哥之间来回转,他们为什么闻来闻去?
宋时夏等弟弟吃完榴莲,把没吃完的全都收起来放在院子。
她站在院子中间,
“等家里味道散完估计他们就回来了。”
堂屋被榴莲的气息包围,宋时夏转移到堂屋门口坐下,她在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不往家里带榴莲。
小家伙吃饱了,小奶嗝都带着榴莲味,这么可爱的幼崽怎么能迷上榴莲呢?
宋时夏坐在门槛自言自语,
“剩下的榴莲做成榴莲千层蛋糕吧,总不能让我一个人解决。”
第141章 烟熏肉
全家人都没想到臭烘烘的榴莲做成蛋糕竟然这么好吃。
宋母心有余悸道:“这玩意儿还是少吃吧; 闻着这么臭,我反正生吃下不去嘴。”
季惟清受不了榴莲的气味,对榴莲千层同样接受无能; 这是他第一次明晃晃对食物露出嫌弃的神情。
季惟清不吃葱姜蒜,但家里做蒜蓉口味的食物他也会给面子夹上几筷子尝尝味道; 只有榴莲他是一口都不愿意尝试。
宋时夏没有强人所难; 还好有没用完的烤蛋糕。
“不喜欢就吃这个吧; 这里面没加榴莲; 就是蛋糕胚。”
韩蓉吃完榴莲赞不绝口,
“味道怪甜的; 吃在嘴里是绵软细腻的口感; 形容不上来,我还挺喜欢吃,就是太臭了。”
季学崖捧着保温杯猛灌水; 他还是接受不了怪异的味道; 对榴莲不排斥也不喜欢。
全家只有小孩子以及韩蓉和宋父宋秋生宋冬冬能接受榴莲。
宋时夏从行李箱拿出来早就给家里人准备好的年礼。
宋母今年提前做风干腊肠,十月份的时候杀了一只猪,她从阳台摘下来风干好的腊肠。
“这些你装好去邮局给姚雪她爸寄过去。”
宋秋生诧异道:“之前家里杀猪不是给我们寄了吗?”
“那是你们俩自个吃; 过年咱们得给人送年礼; 姚雪说她爸喜欢咱们家喂养的猪肉,我特地跟你妹妹学了烟熏肉。”
宋母对待亲家态度慎重,不愿意占任何人的便宜。给季家送了一头猪做答谢; 给姚家送了一大堆自家弄出来的干货和烟熏肉。
见儿子不愿意动,宋母又催促他两次;
“你今天去镇上寄出去正好年前能送到; 再晚两天邮局关门了。”
宋秋生解释道:“妈,这么多肉姚雪家里就俩人吃不完。”
宋母板着脸批评儿子:“让你送你就送; 哪那么多话。”
宋秋生被母亲训斥了一顿,带着委屈装了一堆年礼去邮寄。
宋时夏喊住哥哥,
“哥,等一下。”
她从行李箱掏出来两盒自己包装好的人参。
“这是我找渠道买的野生人参须,用来泡茶煮汤正好。”
其实是宋时夏从空间那颗人参上面拔下来的几根须,用来泡茶煮汤补的刚刚好,稍微再大一点恐怕就得补过头流鼻血了。
宋秋生调侃道:“这么贵重?姚雪过年回来恐怕得给你带一堆年礼。”
宋时夏跟哥哥开玩笑:“我现在眼光都被培养的挑剔了,姚学姐送我的礼物正合心意。”
韩蓉跟丈夫坐在炉子前烤火,小声嘀咕着亲家真大方。
“咱带着年礼会不会太少了?”
季学崖从不操心这些事,
“不会,你带着大包小包多少东西呢,咋就少了?”
“亲家可给咱送了一头猪,200斤的大肥猪呢。”
季学崖砸吧嘴:“亲家养猪手艺真不错,猪肉就是比菜市场买回来的好吃,又说不上来,难怪老胡着急忙慌让学校食堂跟亲家合作。”
韩蓉压低声音:“说真的,你那些老战友的媳妇都跟我打听亲家的猪肉怎么买,你说我问不问啊?”
“问呗,那些人大手大脚买猪肉都是十几斤起步,亲家厂子里那几头猪全靠村里可卖不完。”
宋时夏出门前从空间掏了几盒阿胶和燕窝装在行李箱。她全都拆了外包装,只剩不带字的内包装。
“妈,这是我给你和我姐准备的新年礼物。只能女人吃,别让我爸跟我姐夫碰,这是女性补品。”
宋母受宠若惊:“这包装看着就洋气,东西不便宜吧?”
“价格还好,这是我们公司之后会推出来的新产品,目前也就我手上有制作方法。”
“我闺女上大学真了不得,现在都能做补品了。”
宋时夏略微有点心虚,不过以她药学和中医学的双学位,阿胶和燕窝中医书上都有记载,所以做出来也不算奇怪。只是原材料有点麻烦,需要公司从外面专门采购。
宋秋生去镇上寄了东西,顺路去姐姐的店里坐了一会儿。
听说妹妹的公婆一家上门,宋春夏坐不住了。
“我跟你姐夫一起回,今天卖的差不多了。”
宋秋生拦着姐姐:“不着急,趁年底客流量大多挣点钱,过年上门拜年见面来得及。”
宋春夏不赞同:“不行,人家远道而来咱得把礼数做周到。”
“要实在觉得过意不去明儿你们再上门,今天都下午了,你俩回家路上不安全。”
宋春夏觉得有道理,
“成,我明儿正好带些卤肉卤菜过去,让妈少做两道菜。”
自从宋冬冬转学,照顾父母的担子就落在宋春夏身上,她隔三差五就要回家看父母需不需要帮忙。
家里现在是她做主,丈夫和婆婆对她时不时回娘家帮忙没意见,就算有意见哪有脸面提出来?
家里做生意的法子都是她亲妹子给支的招,能过上顿顿吃肉的好日子还有什么不满足?
宋春夏性子变了许多,以前在供销社上班是伶牙俐齿,现在自己当老板性子泼辣爽快。
“我跟你姐夫不营业了,开半天店累死了,我俩得赶紧回家准备明天上门带的东西。炉子上没卖完的你带回去吧,都是干净的。”
宋秋生拗不过姐姐,带着一大份麻辣烫回了家。
家里的孩子们除了去饭店吃饭还没吃过路边摊,季源闻着香喷喷的食物吸了吸鼻子。
“大舅舅是火锅吗?”
宋秋生闻言开怀大笑,
“大舅舅不是火锅。”
他晃了晃手上的饭盒,
“这里面是麻辣烫,让外婆给你们一人拿个小碗和筷子来吃。”
兄弟俩跑去院子里找外婆,宋时夏哼着歌进屋,
“哥,你去找大姐了?她店里生意怎么样?”
“看起来还不错,店里卫生打扫的特干净,桌子一尘不染。大姐听说你们一家子回来让我把没卖完的麻辣烫带回来,她跟姐夫关门回家准备明天上门的礼了。”
“生意好就行,哥你注意到咱们县城有竞争对手吗?”
宋秋生努力回想:“之前能看到好多家,现在都改卖面了。”
当初大姐生意做起来后有很多人跟着卖,价钱还比大姐便宜。有些人觉得反正是一样东西去谁家吃都差不多,于是专门吃便宜的。结果吃完觉得不好吃,连大姐一起骂上。
“这就是口碑的重要性,大姐经营了一年积攒了不少回头客,以后咱县城发展起来也能扩大规模。”
宋秋生耸肩:“县城?等它发展起来恐怕得几十年后吧。”
“未必,说不定过上20年后就是一番新变化,看首都这么快速的发展就知道了。”
她们县城条件其实很好,道路四通八达只是还没有修好,等未来基建完善绝对是个潜力股。
目前没有高速,开车从首都回家需要十几个小时,等有高速时间会缩短一半,开车大概五小时,要是有高铁和机场只会更快。
隔天一早,宋家就迎来了大女儿带着女婿上门。
韩蓉见过宋春夏,对她的印象就是手脚麻利,做事风风火火,有着北方姑娘的豪爽干练。
她很喜欢宋家的两个女儿。老大懂事,老三贴心,不知道亲家母是怎么养出来的闺女。
吃饭间,大家从宋春夏嘴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年后县城的火车站要重新改造一番,据说以后每天会有两班列车停几分钟。
消息可能不太确切,但县城火车站要改造是真的,如果不是列车停靠的需求怎么会突然改造?
不论消息真假,既然发通知说要改造,就可以期待起来了。
季学崖问了下火车站的站点,确定了这个消息。
“这消息是真的,我退休前就听他们讨论过,说是要把首都周边的城市带动起来。”
宋时夏在哥哥和大姐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惊喜,县城火车站启用意味着以后村里的农产品运出去更为方便。
吃过饭,宋秋生就急匆匆出门去找二伯爷商量事情。
宋时夏和季惟清一人手上牵着一个孩子在村里溜达。
村里人都眼熟了季惟清,不过不敢随便靠近搭话,大学教授得是多厉害的人物啊。
有位大婶冲季惟清大声喊,
“小夏的男人,你知不知道母猪产了崽要怎么护理?”
宋时夏扬起声音回她:“婶,这你得去我家问,我爸妈今年正好给猪接生过,我俩可不懂接生。”
问话的大婶是故意为之。
她从陈家村嫁过来本就跟姓宋的不对付,只是单纯想为难宋家的高学历女婿,要是连养猪都不懂算什么大学教授!可惜她没成功,宋家的小闺女从小嘴巴就不饶人,长大后还是这么没礼貌。
她扛着锄头去地里除草,遇到人就说宋家养出来的小闺女表面上变好了实际还是没大没小,竟然敢跟她这个长辈顶嘴。
然而没有人赞同她的话。
“你可得了吧,人家宋家两个孩子赚了钱就给村里修路,你有本事别踩人家修的路。”
她说了一圈,口干舌燥都没人赞同她的观点,生气跺脚还一脚踩在锄头上,锄把砸在额头上瞬间鼓起来好大一个包。
宋时夏和季惟清带着孩子回家,又遇到了扛着锄头回家的大婶。
季源好奇地盯着她:“妈妈,那个奶奶额头上有好大的包。”
大婶恶狠狠瞪着季源:“小兔崽子你看什么呢!”
宋时夏眼神犀利盯着她:“婶,我们无冤无仇,你不至于上来就骂我家孩子吧?”
大婶被宋时夏凶狠的眼神吓了一跳,扛着锄头后退,
“凶凶什么凶,管好你家孩子,别整天盯着女人的脸看,万一以后养出个什么流氓。”
宋时夏拦着她:“婶子,你把话说清楚,我家孩子怎么你了,你说话这么难听。”
大婶丢掉锄头:“你家小兔崽子盯着我脸看,这就是流氓!”
季惟清刚站出来,突然冲来一个男人抓着妇女的头发就是两巴掌,又狠狠踹了两脚。
“臭娘们,就是你一天天在村里传别人坏话,我才回来就听人说你到处乱嚼舌根,我还不信治不了你!”
男人说着对宋时夏扬起笑脸,
“对不住啊时夏,是叔没看好你婶子,她就是欠收拾,等我回去抽她一顿就听话了。”
宋时夏心情复杂,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上来就是又踹又打,她还能说什么?
第142章 碧根果
宋时夏回家问了母亲才知道挨打的女人叫陈翠花; 经常喜欢在村口跟人说三道四,尤其喜欢挑拨离间。
“陈翠花她男人宋大山跟咱家沾亲带故,就是娶了个不安分的媳妇闹得家宅不宁。”
宋时夏叹气:“我还想跟她要说法; 平白无故骂我儿子,宋大山几巴掌打下去我都不好意思继续把话说完。”
宋母安慰女儿:“你一年回不了几次家; 就当耳旁风算了; 免得被她记恨到处在背后编排你。”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说的就是陈翠花这种人。
宋时夏多嘴问了一句:“陈翠花是陈家村的人吗?”
“是啊; 你认识的陈娇把陈翠花叫声姨婆呢。”
宋时夏若有所思,难怪她对陈翠花莫名不顺眼; 见到陈翠花的脸下意识反感; 原来是陈娇极品团的亲戚嫁出来了。
只是可怜了宋大山,原著里没出现过宋大山这号人物,但陈翠花身为极品亲戚经常出场被打脸; 背景板丈夫是个任劳任怨的农民; 最后忍不了跟陈翠花离婚了。
陈翠花在原著的乡村篇幅贡献了不少打脸情节,每次出现都会让人恨得牙痒痒。
只是没想到她跟自家沾上了点关系,还好不是直系亲戚; 不然要隔应死。
宋母叮嘱女儿:“宋大山跟咱家关系远; 不过平时都在一个村里,有时候在地里帮你爸挑过两担水,人还不错。你别被他打人吓到了; 陈翠花这张嘴没少给他惹麻烦。”
宋时夏没想插手别人的家事。
“妈,你放心吧; 我又不是嫉恶如仇的性子; 随便他们夫妻怎么闹都跟我没关系。”
宋母这才放下心:“没事不要去陈家村那边溜达,就在咱们大队转悠转悠得了。”
这半年宋家村和陈家村渐渐拉开差距; 陈家村的人想分一杯羹但又不愿意承认被宋家村压过一头。
究其原因是积怨已久。之前两个村子属于不同的生产大队,不是攀比劳动力就是攀比生产力。几年前土地改革让两个村子合并,然而积累几年的恩怨不是那么容易消除。
两边谁都不服谁,当初的竞争关系不是说和解就能解开。
导致现在年轻人关系不错,但长辈们互相敌视,村干部有意缓解两边的矛盾,次次都无济于事。
以往生产力超前的陈家村不知不觉被宋家村超越,他们如何能咽得下这口气?
然而咽不下也没办法,谁让有出息的是宋家村的人,一个人发达了还不忘想着带着全村人挣钱,反观自己村子后继无人。
有些人拉不下面子,就干脆从别的地方想办法,比如把自家闺女嫁到宋家村,这也属于折中了。
宋秋生没想到找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吃饭都能被组个交朋友的局。
他商量完事情立即起身,
“看时间差不多了,家里等我开饭呢,我就先回去了。”
陈国壮连忙给妹妹使眼色,陈二丫含羞欲怯娇滴滴喊了一声宋哥哥。
宋秋生拍了拍陈国壮的肩膀,
“国壮,我就先回了,这事儿我就跟你提一回,下回咱再见面估计是喝我喜酒了。”
宋秋生没有拒绝的太直白,免得让姑娘家面子难堪,他直言自己婚期将近就已经把话堵死了。
陈国壮干笑两声:“你小子,啥时候处的对象不跟我说一声。”
他不是不知情,上一次宋秋生回家就带着姚雪,陈国壮当时也在村里不会不知道。只是他以为这次姚雪没有跟着回来说不定宋秋生跟姚雪的事早就吹了。分了也不意外,姚雪是大老板的女儿,谈了就是赚到。
他妈总是在他耳边念叨让他撮合宋秋生跟陈二丫,他一点都不看好陈二丫能成功。偏偏他妈一哭二闹三上吊,他只能配合一回让她们死心。
他觉得没戏,可她们偏要自欺欺人。
宋秋生跟姚雪谈过怎么可能还看得上村里姑娘?他再瞎也看不上丑八怪啊!
宋秋生狼狈逃回家,被妹妹堵在门口一阵嘲笑。
宋时夏靠在门口嗑瓜子:“哥,我猜你这回又成咱们村的钻石王老五了。”
宋秋生挥挥手:“一边去,钻石王老五听着就像在骂人。”
宋时夏笑盈盈解释:“钻石王老五的意思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