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老头子先前让孩子们吃东西命令而赶紧端碗的李大姑,顾不得碗里还没喝完的粥,急忙丢下碗去扶老婆子。
而想着门外人不安静下来,他们什么都谈不了端起碗来打算快些将饭吃了的李老头,听罢母女两的对话差点没将手里的碗捏碎。
见老婆子被大姑娘扶住并缓冲过来,没像那次一样晕倒,他稳住心神:“老婆子,咱不过是爷,是奶,怎么教都抵不过将人日夜带在身边的那位”
老婆子无言,心头却明白,老头子说的没错,而老头子,对着老婆子说了这么一句后就转过头去看大丫。
“大丫,不说之前种种,就讲今天这一回,你觉得你娘对吗?”
被强行灌输了许多年的爷,奶不喜欢女孩,更不喜欢不听话的女孩的大丫,平时就怵严厉起来的爷,这会,感觉就更害怕了。
然,在被自家娘提醒似的掐了把后背后,她强忍着心头的恐惧,抹着泪,痛苦点头:“是我娘不对,爷,大丫知道是我娘不对,都是我娘的错,娘,你快跟爷认错”
“爹,是媳妇的错,媳妇保证以后都不会在犯了”张氏配合得好得很。
好似没听到张氏的表态似的,老头子表情松动。
是非对错,为人方面看来他们老两口也将孩子教会了。
只是,在自家娘与家里其他人摆开时,她心头的天枰自然的偏向了与她最亲的母亲。
在瞧出了大丫的矛盾后,李老头不在逼迫大丫。
说道:“以爷的立场来说,咱老李家是留不得你娘的,以你的立场来说,你不能没有娘”
“爷,我娘以后都不会了,她在不会犯错了”见爷爷松口,大丫欣喜保证,而张氏也忙不迭点头。
然而,下一秒,就听到老头子饱含遗憾又顽固的决定:“为你,爷可以替你娘去受过,但为咱家其他人,你娘,必须离开老李家,而你,你若是想跟着你娘,你便跟着她,若是想与爷,奶在一块,那就跟着爷,奶一块”
从最开始的只赶她娘到现在的连她一起赶,大丫花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而心头才高兴起来的张氏,脸色在瞬间坍塌。
不过,她同时也用最快的速度权衡出了利弊,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办法。
“大丫,娘的大丫,娘以后只有你了,只有你了啊,你不能离开娘,娘不能连你也没有····”官府那边只要不处置她,她就不用死,而有大丫在,她手里的钱财就能被她死掐在手里,而大丫,只要在她身边,老两个就不会不管她们。
悲愤,失望,失落的情绪都没来得及升起,大丫便被自家娘带跑偏。同时升起股女儿当自强的豪情壮志。
四婶说过的,别人加诸在女性身上的一切苦难都是女性强大自我的试炼,一旦经历过去,那么等着她们的将是美好,荣耀的明天。
只要她跟着娘,就不会让娘死,她们就能相依为命,就可以一起挑战未来。
“娘,大丫不会离开你的”
没感觉到女儿那坚定又充满野心的目光,张氏心头松了口气,嘴脸上却完全没有表达:“傻丫头,你说什么傻话,娘什么都没有,你跟着娘,娘怎么养活你”
下意识的想,娘有那么多钱,怎么会什么都没有,但在下一个瞬间,她便想起和离的大伯娘。
还记得大伯娘除了自己的衣裳,什么都没被允许带走。
就是破旧铺盖奶都不许打伯娘拿,更何况是钱。
“爷~”颤抖的,大丫喊。
你会那么绝情,会连我也不给活路吗?
沉眸看着张氏做戏欺骗孩子,而孩子毫无所觉自然上当,李老头心头很不是滋味,可更知道现在这个情况,他说什么大丫都不会考虑,之后张氏只要稍加利用,老李家就会又培养出一个定时炸弹。
然而,心累,老头子却不得不从保护大丫的方向出发。
“为了其他人爷不能留你娘,同样的,为了你,爷不能休她,如果,她能答应之后都让你待在爷与你奶的眼皮子低下,那爷将为她挡了拔麦苗的责,将你们一房的所有都留给你,并让她与你们爹和离”
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
第二百九十六章 要知足
和离与休的区别可大了,和离可以说是在女方有理的条件下,还是在女方占据绝对的道理的情况下,而休就完全是女方的过错。
为了大丫,老头子是将屎盆子往自家脸上扣了。
嘴角差点翘起,张氏抱着大丫的手紧了紧,就怕大丫这傻的说出什么让老头子恼羞成怒的话来。
事实上,在听了自家爷第二句时,大丫还以为自家爷终于妥协,所以,在听到后头拔麦苗的事时就想说娘都不闹了,爷不用帮娘但责,谁知老头子一个转弯,说到家产上来。
想到家里的所有都能给她与娘,娘就是被休也不会一无所有,她不由欣喜,在一听休变成和离,那更是感激不尽,哪里会不懂事的瞎嚷嚷。
可惜,张氏了解大丫却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这一用力,反倒是让平时不满自己就悄悄掐自己的大丫理解为娘不满意。
纠结的,大丫看着自家娘,最终,她说:“娘,爷,奶对我们已经够好了”
张氏被大丫的眼神刺激到,嘴角抖了抖。
没好气的,她咬牙:“是,你爷,奶对娘已经很好了”
好得欺她到如此地步,好得想让她一女人独自漂泊于世。
实在不想看张氏装模作样,更怕在看大丫这么被张氏利用下去,自己得反悔,老头子深吸后安排:“小春,你去请一下宋家村的村长,小夏,去喊老财爷爷,老四媳妇,去拿纸笔,请村长帮忙写份和离书文书”
江氏闹时没那个条件,并没有写和离文书,之后江氏在嫁,许多事情都断了,没了后顾之忧,如今,张氏带着孩子,老头子自认许多事情得在文书里写清楚,没得让张氏抓住机会在闹。
还别说,有江氏做榜样,张氏还真没想过要拿和离书,而自认自己并非水·性·杨·花之人,便是能和离她也不可能在嫁。
当然,能让她不去想的还有个最主要的原因。
拿了和离书就得将户籍迁回,她不想回去,更不想将户籍迁回去,至于女户,那更不可能。
拿着女户,是人都能踩上门。
而户籍还在老李家,人又在这边,大丫怎么都能从两老手里弄些东西,若是李老二回来,她说不得还有机会。
那时,若是没有和离书,这口头的和离可以不做数。
“爹~媳妇不是那种胡搅蛮缠之人,不用那么麻烦”
嘴角很不客气的透露一个讥笑,李老头话都不答她的,回身就与村长讨论要写进和离书中的内容。
转眼,她看向老婆子,结果老婆子更绝,直接就一口痰呸地上。
怎么都感觉老婆子这是对她娘吐妯娌的回礼,张氏内心不平。
木然回头,娘还坐在地上抱着她的宝贝金孙心痛,大伯娘被关婆子几人虎虎吓着,期期艾艾的啼哭,而张家孩子们被关,杨,林三家的孩子拳头震慑得头都不敢抬。
没人能为她撑腰,更没人能为她争取权宜。
再次深刻明白这点,回头的张氏看向大丫的眼神染上了从未有过的怜爱。
“大丫,我苦命的孩子”
“娘,我不苦”觉得娘比自己不知难过多少倍的大丫使劲摇头,而为了让自家娘少难受些,她宽慰:“娘有那么多钱,不会苦到我的”
张氏差点咬到舌头,同时也确定大丫这个傻的要是弄不好,能将家底陪进去。
害怕得不偿失的张氏没在闹腾,而张家两婆子有杨婆子她们镇着,想闹不敢闹,最终,一式四分的和离书之一交到了张氏手里。
其它两份分别让秦望舒,宋家村村长查看。
听着村长当着宋家村村长与老财爷爷,林叔他们读的和离书,张氏都准备好反驳了却最终什么都没说出来。
老头子写上的都是当时分家时分给她的银两,粮食,因孩子要跟她划分给她的帐篷,田地,家产。便是她给出去的孝敬都如数退了回来,她难道说人家写少了,后头她挣的也是老李家的,应该被写在和离书上?还是该说老头太过偏心自己,和离什么都不收回?
“至此,张氏与老李家为两家人”话落,村长转头问李老头:“户籍纸?”
按照规定,他作为村长,每月的十五这天得去镇长哪里,而这天,镇长会将县衙传递下来的事宜交代,而他们这些小村长则能将村里有什么婚嫁,添丁,死伤,建房,买卖田地的大小事宜与镇长报备,之后在月底,镇长挑选的合适时间里带着当事人与镇长一道进县衙。
如果按照之前的流程,他需要带着老李家的和离书等着下月十五去镇长哪里报备,在镇长调好时间后与老李家一起进县衙,然后将老李家县衙里的户籍底簿调出来,划去张氏的户口,而张氏,她得依照这个流程将自己的户籍添加回张家底簿,或自立门户,成为女户。
然而,如今情况不允许,户籍事宜暂停办理,这要上交的和离书只能等到灾情结束在交,自然的,张氏的退户,入户也只能等到那时。
人暂时得在老李家的底簿上,李老头又想将人栓在身边,这户籍纸当然是先不拿的好,可他却不能不提点一下。
明显,村长不够了解张氏,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当心,不然,他绝对不会因为一张户籍纸焦心张氏离开白潭村的。就跟李老头一样。
“我这就去拿”老头子一点不犹豫。
“我一个妇道人家,这户籍拿在手里怕是不好”婉转的,张氏说,可老头子,根本就不给她慢悠悠将话说完的机会,她这边话落时,人那边已经走到帐篷前了。
“爹~”张氏焦急。
李老头顿下脚步却没回头。
张氏以为老头子是想听她的意思,于是委婉道:“我与大丫挑水进田的,这户籍纸还是请爹帮忙保管比较好,没得被媳妇弄丢了”
“拿着和离书就不是一家人了,以后不用在喊我与老婆子,至于户籍纸,丢了在办理就好”都不是一家人了,你还让人给你保管东西,毛病。
老头子都觉得自己已经无力吐槽了,快速进帐篷,实则是借着进帐篷去空间石里拿户籍纸。
福临门之老李家的四媳妇
第二百九十七章 思想有问题的张氏
“小心收着吧,丢了如今可不好办,手里没有户籍纸,灾情过去,怕是不好回户”不想开口又自觉有必要提醒一下的村长,说罢转头。
有些人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人连多看她一眼都觉得伤害了自己的眼睛。
虽然不知村长心头将自己与眼不见为净划分到一个等级里,但村长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在回头,老头子已经取出了户籍纸。
“这个的你的,这个的大丫的”坚持的递着,老头子没有半点妥协的意味:“上头的字不少大丫都知道,她不会弄错”
咬着唇,张氏连我看不懂这最后的理由都没了。
最终,在众人的目光里不情不愿的接过户籍纸:“多谢爹··李叔多年照顾”
“不用客气”李老头只差没用目光发射赶紧滚蛋四个大字,以表自己此刻的心态了。
好在,张氏眼睛在瞎也感觉到了来自老李家所有人的不喜,村长等人的厌恶,虽难看却只能退离。
“村里还有不少事,我就先走了”见事情了结,被李大姑用两斤左右的粮食请来的宋家村村长,拍拍膝盖就站起。
“多谢宋村长走这趟了”李老头抬手,带客。
不好意思的笑着,宋家村村长直白道:“还不是为了你那些粮食”
“宋村长说的哪里的话,宋村长可不是缺一碗粮食的人”李老头很是客气。
确实是为李大姑拿去的两斤多粮食而来这一趟的宋家村村长,听到这话,很是受用。
在功利私心里还是希望别人不知道或装作不知道的不是。
人都是好面子的。
摆摆手,他要李老头止步:“不用送了”
坚持的,李老头抬手引路,而这时,村长跟着站起。
“怎么不用,应该的”
“又没多大点路,何须客气”
笑着,村长调笑:“送你不是好听点的说法?”
宋家村村长转头没好气:“你就不能直说?”
“这不是怕耽搁你时间吗”村长嬉笑,当然,下一瞬他直接问了:“你想组织人进山?”
“我已经在组织了,我们村被选上的不多,有心的又已经去了,剩下这些不组织他们,他们根本就不会动”
“瞧着条件有些苛刻,一般人想想自然就打退堂鼓了”村长表示这很正常。
说到这个问题,宋家村村长不由停下脚步:“以往征召徭役,粮食得自己带,现在这种条件,好了不知多少,只是一般人想不通”
“可不就是想不通,这水坝建好,得宜的能是谁!”都十月中旬了,江里的水也日渐减少,若是在干个一年,别说种地,就是吃都会在成困难事。
这时官府计划修建水坝或许已经晚了点,但水坝一旦建成,至少继续半年不用为水担忧。
可惜,修建水坝这件事上会多想的人不多,甚至有人认为江水干不了,修建水坝是多此一举,所以,大多人将目光聚集在了官府给出的粮食上。
“唉~”叹口气,宋家村村长连连摇头:“村里人不明白,咱却想不明白都不行,这不,不是得吃力不讨好的组织村民”
在这种时候,宋家村村长很是羡慕白潭村。
他们的壮丁早早被征用,村里人也有点本事,家家借机积攒了些存银,不止这种时候不用操心,便是以后都能直接翻身。
会多与宋家村村长攀谈,村长想要打听的就是宋家村以及泽县主事现在是怎么个打算的,现在明白了,村长自然打算放人,不过,他不可能直说‘我话说完了,你可以走了’。
所以,就着宋村长的话,他说道:“你还能多操劳操劳,我这边是想为自家多出分力都没办法,回头只能让家里的女人,孩子们往山里走走,能砍一棵是一棵,能砍两棵是两棵”
自家那边让青壮进山都费老牛鼻子劲,人家这里却能让女人孩子出动,宋村长的羡慕嫉妒都不用说了,而听了这话,他那里淡定得了。
就像杨林村长像他打听,以此了解泽县主事想法一样,宋村长愿意与杨林村长多话自然也是有目的的,这一听,他自然将杨林几家的意思想成了安县那边的意思,自然着急。
安县县太爷不止是放地,引领扫山之人,更是提出干制水果,人工授·粉,增收之人。
放地后的情况众所周知,扫山时保住了多少人更是谁都清楚,而相比这两项与人工授··粉在近几个月给百姓增加的收获,这干制水果都能忽略不计,可就是这都没资格与另外三项功绩相提并论的干制水果,其它县都没人想出来。
让人都有种白吃菜干一辈子的羞愧。
如今的安县,上到县官,下到百姓,可以说比青城府其它所有县加起来更加风光,不然,白潭村怎么敢独自一村往别人的地盘站。
而他,若是打听到了安县的动静却不上报,回头又得听镇长的长吁短叹。
“一棵是好,两棵更好,若是两府百姓都如你们白潭村这么自觉,这水坝怕是能提前好几天修筑好”高捧一波,宋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