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继后难为 >

第35章

继后难为-第35章

小说: 继后难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朝云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有些迟疑,但还是开口道:“是傅公子。”
  “傅公子?哪个傅·····”顾华清的话没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语气顿了顿问道:“是傅观?”
  朝云微微点了点头:“正是傅观公子。”
  “难怪了。”顾华清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思绪有些飘飞:“傅观的学识本就出类拔萃,而且文辞华美又不失实际,二哥确实不如他。若是与傅观相比,难怪二哥是一甲第二名。”
  “想来不久以后的殿试,这头名状元应该就是傅观的了。”顾华清的语气微微有些感慨。
  说完以后,顾华清一时有些无言,略有些出神。一阵风轻轻拂过,带来了些许凉意。
  朝云开口道:“起风了,时辰也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顾华清微微点头,扫了扫因为清风拂过落在自己身上的梨花,起身道:“回去吧。”
  顾华清与朝云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看不到人影。
  她们身后的梨花林中又慢慢走出两个曼妙身影,走在前边的一身浅色宫装的德妃,身后跟着德妃最近经常带着的宫女兰心。
  德妃今日原本只是出来随便走走,只是御花园人多,她也不喜欢去,便带着兰心往偏僻一些的地方走。
  原本只是在这里歇歇脚,准备出去的时候,却正好遇到顾华清带着朝云在梨花树下小坐,然后就听到了这一番对话。
  “傅观?”德妃看着顾华清远去的背影,口中轻轻念着这个名字,语气有些捉摸不定。


第六十章 春耕
  景元七年四月初三
  会试上榜学子于太极殿参加殿试; 景元帝亲自策问,最终择奏对最佳的三人为一甲,赐进士及第出身。
  顾华清猜的不错; 不管是几位主考官还是贺琮,都十分喜欢傅观的文章; 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了景元七年的状元。
  顾华清的二哥顾湘文采出众又容颜俊美,被贺琮指为探花。
  傅观与顾湘年纪相仿; 今年也不过才二十岁; 而且性情温雅; 面如冠玉; 打马游街时十分受女子的青睐; 簇簇的鲜花落在他的身上。
  这倒是苦了第二名的那位榜眼,他出身寒门; 今年已至而立,面容也只能说普通。夹在年纪轻轻清雅出尘的状元与容貌俊美无双的探花之间; 对比十分明显。
  这一日正好是后宫妃嫔们向顾华清请安的日子,听说了皇后娘娘的二哥中的探花; 都笑着向顾华清道喜。
  一番客气以后; 顾华清看向一旁的安贵嫔,笑着问道:“安贵嫔,四公主这些日子可还好?”
  安贵嫔也就是原来的冯婉仪; 她于一个月前生下了四公主明琇; 顾华清便向贺琮建议晋冯婉仪为贵嫔; 封号为安,这样四公主也能养在生母身边。
  安贵嫔本就感激当初皇后娘娘帮她保住了孩子,如今又多亏了皇后娘娘她才能把女儿养在身边,因此对顾华清十分敬重。
  听到顾华清的话; 她笑容真切的回道:“多谢娘娘关心,四公主一切都好,就是活泼的很,让嫔妾头疼。”
  “那就好,小孩子活泼一些好,若是有什么需要,你尽管让人来羲和宫禀报。”顾华清温和的说道。
  关心过四公主以后,顾华清又提起另一件事情。
  “再过几日便到了籍田礼,到时候需要出宫前往京郊,你们回去都早些做好准备。”
  “籍田礼”又称“籍田”,每年三月末四月初由钦天监择吉日,在春耕之时,天子率文武百官亲耕的典礼。意在祈求上苍保佑大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籍田礼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后宫这些妃嫔都是老人了,之前也大多参加过籍田礼,因此顾华清也没有多说,很快便结束了请安,让她们回去了。
  而没有参加过籍田礼魏贵妃那里,顾华清也派了一位老嬷嬷前往永安宫为魏贵妃讲解一二。
  到了籍田礼的这天,顾华清换下了平日里的华服珠宝,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跟随贺琮一起前往京郊,参加籍田礼。
  贺琮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施粉黛,粗布麻衣的顾华清,仔细的端详了几眼,笑着道:
  “华清生的好,即使是如今这般,依旧是荆钗布裙,难掩绝色。”
  顾华清被他夸的有些脸红,由于近日要进行农桑之事,顾华清连妆都没有化,再加上这一身灰扑扑的麻布衣衫,再好的颜色也要折损大半。
  况且她的容貌本就算不上绝色,后宫中还是两位贵妃容貌最盛,今日出门时顾华清看了眼她们两个,那才是难掩绝色。
  顾华清忍不住笑道:“陛下大概是还没见到两位贵妃,我这可算不上绝色。”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贺琮伸手牵住顾华清的手,提醒她注意脚下,随后又低声道:“两位贵妃貌美,于我却只是寻常,而华清于我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万千欢喜,自是人间绝色。”
  顾华清白净的脸微红,这人自从除夕夜以后,就仿佛开启了什么开关一样,越发的会说话了。
  顾华清被贺琮牵着的手轻轻回握了一下,掩在发丝下的耳垂微红,在贺琮又想开口的时候,突然道:“陛下,到了。”
  京郊已经摆好了祭坛,文武大臣都已经等在此处,贺琮便只好将想要说的话咽回去,无奈的看了一眼顾华清,正了正神色往祭坛而去。
  顾华清看着贺琮无奈的神色,难得调皮的眨了眨眼,随即也微微正色,和贺琮一起,又是一对端庄自持的帝后。
  他们身后的众位妃嫔虽然听不清陛下和皇后娘娘到底说了什么,但是看到他们交叠的袖子和亲近的氛围,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不过看的太多,她们现在都已经麻木了,连酸一酸都觉得是白费力气。
  祭坛上,贺琮祭拜过天地,便正式开始了籍田礼的重要一步“亲耕”。
  贺琮带领着文武百官亲自下地耕种,虽然看着手法不太娴熟,但是倒也有模有样。
  顾华清她们这些后宫女子不用亲自下地,而是跟着一些农妇采桑织布。
  说到织布,便不得不提大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昭惠皇后了。她在成为皇后以后,亲自参与了改良织布机,让原本笨重的织布机变得灵巧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
  越是了解这位老乡的事迹,顾华清就对她越是佩服。
  谢令姜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历史进程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她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尽力改善百姓的生活,提高女子的地位,帮助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这同样是无上的功德。
  籍田礼其他的妃嫔都参加过,对于织布什么的也会一些,唯有顾华清和魏贵妃两个新手身边跟着两位农妇,指导她们。
  大概是碍于顾华清的身份,指导她的妇人有些束手束脚的,顾华清冲着她温和的笑了笑道:“你不必紧张,把我当成一般人就好,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知是不是顾华清的话起了作用,那位妇人确实放开了一些,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说的头头是道。
  顾华清慢慢上手以后,速度便快了起来,看了看一旁的魏贵妃没出什么问题,便放心了,还有时间和妇人说说话。
  顾华清的态度温和,也让妇人慢慢放下心来,看着顾华清有条不紊的织布,开口称赞道:“您可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们村里的小姑娘都没有您学的快。”
  顾华清手中不停,笑着道:“再聪明的学生也需要好的先生,也是你教得好,我才能学的这么快。”
  得了贵人的称赞,那妇人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她可是得了皇后娘娘称赞的人呢。
  回去以后妇人还和村子里经常一起说话的妇人们称赞顾华清。说皇后娘娘不仅长得好,还温柔又聪明,而且还夸奖了她,让其他的妇人好一番羡慕。
  说回如今,结束以后,顾华清与其他妃嫔在另外一间房内小坐。
  众人都是许久没有做过这种活计了,一时之间倒也有些新鲜,聚在一起评论起各人织出来的布。
  顾华清笑着看着她们排名,朝云从外边进来,低声在顾华清耳边说了几句话,顾华清面上露出喜色,和其他妃嫔交代了一声,带着朝云出了门。
  德妃看着顾华清急匆匆的出门,心中微微一动。
  顾华清的一座庄子就在京郊附近,顾华清今日参加籍田礼,便把朝云带来,让她去庄子上看看她之前交给他们的红薯研究的如何了。
  朝云方才过来,说的正是之前她交给庄子上的红薯的事情。庄子上的老农已经将红薯的种植方式研究出来了,之前种了一批,如今已经收获了。
  听庄子上的管事说收获颇丰,庄子上的老农都被这产量惊讶了。
  这还是在冬天种下的,并不是太合红薯的生长习性,虽说是种在庄子上的暖棚,但是这样都能有这般的产量,若是按照农时来种,岂不是产量更高。
  庄子上的管事本来准备往宫里报,正好遇到朝云过去,十分高兴的描述了一番。
  朝云也被这产量惊了一些,忙回去向顾华清禀报。
  顾华清听到朝云带来的消息很是惊喜,庄子距离这里不远,顾华清便准备亲自去看看。
  只是想了想,顾华清还是决定先去找一下贺琮。
  “微臣见过皇后娘娘。”
  还没到贺琮那里,顾华清先在路上遇到了傅观。
  傅观他们一甲的前三名都进了翰林院,贺琮觉得傅观文采出众,便让他做了御前侍讲。
  官职不高,但是经常在御前走动,也是一个人人钦羡的位置。所以今日籍田礼,傅观也有幸参与。
  只是顾华清没想到她会遇到他,此时看着一身布衣却依旧风采出众的傅观,顾华清有些尴尬,轻轻开口道:“傅大人免礼。”
  傅观直起身子,并未直视顾华清,只是垂眸道:“娘娘可是来找陛下的?陛下如今正在那边的房中歇息。”傅观伸手指了指路。
  “多谢傅大人,我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顾华清对傅观微微颔首,然后向他指的方向走去。
  “娘娘请。”傅观拱手,微微低头余光看着顾华清的衣角远去。
  傅观抬头看着顾华清的背影,神色有些复杂又有些释然。等到顾华清背影消失在转角处,傅观面色平静的收回视线,往相反的方向走去。
  贺琮看到顾华清过来还有些惊讶,问道:“华清怎么过来了?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顾华清摇了摇头,面上带着笑容道:“我过来是有一个好消息告诉陛下。”


第六十一章 红薯
  “好消息?”贺琮看着顾华清脸上的笑容; 下意识的看向她的腹部:“难道是······”
  注意到贺琮的视线,顾华清脑子一转就知道他想的什么,脸色微红开口道:“陛下想到哪里去了?我是有其他事情和你说。”
  看着贺琮略有些尴尬的样子; 顾华清在一旁坐在,开口道:“我之前曾在书上见到过一种产量极高的粮食; 名叫红薯。去年在九华宫的时候,无意中得到了一袋子外表和书中提到的那个粮食极为相似的东西。”
  “太医检查过以后发现没有什么问题; 我便让庄子上的老农们种着试试; 看看是不是真如书上所说。今天得到消息; 虽然产量没有书上说的那么惊人; 但也是其他庄稼的几倍; 十分难得。”
  “华清此话当真?”贺琮难以置信的道。
  顾华清十分能理解贺琮的惊讶,在这个农耕时代; 即使谢令姜想办法改进了农具,但是种地毕竟还是倚靠人力与天时。
  粮食产量虽然比起以前要高不少; 但是毕竟比不了现代社会的精耕细作。而红薯这种东西,即使由于种种限制; 产量没有前世她见过的那么高; 但是比起如今的作物产量还是让人惊讶。
  顾华清微微点头,开口道:“那个庄子离这里不远,陛下不如亲自过去看看?”
  “好; 那咱们便去看看; 若是真如华清所说; 那华清可是立了大功。”贺琮起身,握住顾华清的手道。
  籍田礼已经结束,贺琮便安排其他人先行回宫,他和顾华清往京郊的庄子而去。
  “皇后娘娘不与我们一同回去吗?”妃嫔们出了门往外边走; 发现顾华清不在,有人开口问道。
  “陛下与皇后娘娘还有事,请诸位娘娘先行回宫。”前来传达陛下口令的宫人回道。
  离开时,德妃远远看了一眼朝臣们所在的位置,在一众上了年纪的大臣中,年纪轻轻,温雅如玉的傅侍讲越发出彩。
  收回视线,德妃嘴角带着微微笑意,扶着兰心的手坐上轿辇。
  庄子上的管事听说陛下与皇后娘娘要亲自前来,吓了一跳,连忙出门迎接。
  顾华清看着毕恭毕敬的管事,笑着开口:“何管事不必紧张,我和陛下今日是来看红薯的,你直接领我们过去吧。”
  到底是出身安阳侯府的人,虽然猛然见到陛下和皇后娘娘有些震惊,但何管事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领着顾华清与贺琮往里走去。
  “陛下,娘娘,之前种下的红薯如今已经全部都收好,放在了仓库,仓库杂乱,不如草民让人整理到干净的地方?”
  “无妨,我们只是来看看,不必麻烦了。”顾华清摆了摆手道。
  “何管事,你在派人去找几个种植过红薯的老农,陛下问他们几个问题。”
  仓库里,原本一麻袋的红薯已经变成了一堆小山,大概是刚从地里被挖出来不久,上边还带着湿润的泥土。
  贺琮看着面前的红薯,有些惊讶的看向顾华清:“华清当初送来的确实只有一麻袋?”
  这仓库里的如今看来大概已经翻了好几十倍。
  顾华清微微点头:“原本也是无意中得到的,确实只有一麻袋。”
  “如今能收获这么多,我也有些惊讶,负责研究红薯的老农来了,陛下不如问问他们吧。”
  几个研究红薯的老农没想到这背景竟然还有机会见到陛下与皇后娘娘,战战兢兢的向和贺琮与顾华清行礼。
  “几位不必多礼,朕今天过来是想问问这红薯的产量如何?真有那么高的产量?”贺琮收敛了身上的威势,温和的开口道。
  说到红薯,几位老农都有些兴奋,一时竟也顾不得害怕,纷纷开口道:“可不是,草民这辈子再也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产量了。”
  “一亩地竟然能产三千斤,这真是让人想都不敢想啊。”
  “这还是时令不太合适,若是这个时候种下去,说不定能再高一些呢。”
  贺琮也被这产量吓了一跳,如今的粮食亩产能达到一千斤便已经算不错了,这红薯竟然能达到三千斤,甚至更高,实在令人震惊。
  只不过“几位可曾尝过,这红薯味道如何?”
  说到这里,几位老农更是激动,纷纷称赞起红薯来。
  虽然他们学问不高,说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简单质朴的语言才贺琮更真实的认识到红薯的好处。
  出了仓库,顾华清才发现天色已经不早了,不便在宫外久留,顾华清便开口道:“时辰不早了,咱们也该回宫了,若是陛下对红薯的味道好奇,咱们就带回宫里一些尝尝。”
  “也好,那就有华清来安排吧。”贺琮点了点头道。
  回宫的路上没有其他妃嫔,只有他们夫妻二人,顾华清便坐上了贺琮的御辇。
  看着贺琮眉眼间带着的愉快,顾华清的眉眼也弯了弯,笑着道:“一开始担心那一麻袋种子与书上提到的不同,也没有经过试验,空口白牙不好和陛下说,免得空欢喜一场。如今有了结果,这才好和陛下说明。”
  贺琮伸手揽住顾华清,让她倚靠着自己,温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