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当自强-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那就走吧。”
“如林,你觉得这个谢辛寰如何”
“治世良臣。”赵如林苦笑,“可惜这个世道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他谢辛寰就是再有惊世之才也没有施展的余地。就如同你我一样。唉,可悲可叹啊”
“不,如林,你错了。这位谢公子不仅有治世之才,还有做开国第一功臣之心。”卫煜自信地一笑,“他眼神中的野心我不会错过,因为我也是这样。”
“这”赵如林一愣。
“好了,说这些也没有用。”卫煜满不在乎地拖着赵如林往外走,“现在的那些人可还没有让我辅佐的本事,我佩服的人不过那几个,可以现在他们都没有称王称霸之心。唉,我想谢公子估计也和我一样的心思吧。”
“现在这个世道都乱了,周家的天下又能撑多久呢。”赵如林轻蔑的一笑。
“哈哈哈,如林兄此言正解”
第五十章 修河
为了赶在东陵江的讯期之前修通柳河,过了上元节张奎就找谢辛寰商量修河的事情。粮食和住的地方都已经准备好了,图纸张宪也画好了,万事俱备只欠河工。
知道河道开始修筑的事,张宪就直接收拾东西去了柳河庄,说是要亲自指导河工们修河道,根本不顾张夫人和谢辛寰的劝阻。老师都去了柳河庄,有事弟子服其劳,谢辛寰也只得让正在修柳河庄别院的工人们先收拾出几间屋子,给张宪和他住。老师都去了前线,弟子难道还能躲在后方
本来谢家在柳河庄没有庄子,可是买地的时候,谢辛寰看到一处以前柳河庄大户留下的屋子。当年那家人搬走的时候,说好了这房子是送给村里的人,村中可以随意处置。因为房子离村里有些距离,又不靠近天地,反而离山林更近,容易招惹野兽。而且这个房子庶物村中的财产,要住进去,肯定要掏钱的,柳河庄的人本来就少,也穷,谁也闲钱买房子啊。而且,柳河庄那么多搬走人家留下的房子,挨着村里也近,没房子的人也不会舍近求远。
知道这个情况,考虑到绾绾要来这里住的心思,谢辛寰就出钱从村长手上买下房子。谢辛寰主要是看中了那块地基,背靠淮山,里村里的人家也有一些距离,不论是扩建房屋还是做其他什么,都不会和村人有什么瓜葛,很是方便。不过,幸好买了这户房子,要不然匠人们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平地起屋,弄出可以让主人家住的地方。
张宪和谢辛寰带着东西住进了紧赶出来的唯一三间大瓦房中,师徒一人一间,小厮们凑合着住一间,等工匠们再多修一些,才有的住。不过时间可能要有些久,因为这户人家一直没有人住,也没有人来修缮,虽然最开始建房子的都是好木料,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保留的最完整的就是已经弄出来的三间瓦房了,其他的房间全都破烂不堪,要收拾好,真的很需要时间。
知道这个消息的两家小厮苦了脸,但是主子在哪里他们就要在哪里,没办法,只好大家挤一挤打通铺。反正这几天天气还有些冷,大家挤在一起但是也暖和。谢家和张家的小厮都是相互熟悉的,也不存在什么芥蒂,很快就商量好了怎么睡。每天安排两个人给主子值夜,这样就去了四个人,剩下的十来个小厮,也不分什么,都挤在通铺上,甚是热闹。
为了早日睡得宽敞一些,来到柳河庄,小厮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去敦促修房子的工匠,让他们干活麻溜一点。有时候小厮没事的时候,有些人还去给那些工匠们帮忙,恨不得工匠们明天就把房子修好,他们可以不用十几个人挤一个大通铺。小厮们的“殷勤”照顾让工匠们受若惊的同时,又怀疑是不是主家在催促他们干活麻利一点,生怕主家怪罪,活计干的又快又好,原本要个月才弄得好的大院子,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大概,这个速度让所有知道的人惊讶不已。
谢辛寰去柳河庄准备好了东西,张奎也很快带来了河工。小部分是真正的河工,他们会听张宪指挥,带领劳工们按照张宪的地图开挖河道。这些技术人员是要工钱的,这是最开始就许诺好的。剩下的六七百人就是张奎捡来的流民了。
有正阳县的,但更多的是其他县的流民。张奎在很多地方都广贴告示,说招募流民做修河道的劳工,没有工钱,却每天管饱。一听这个消息,很多流民就聚集到了正阳县城,这是劳工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些就是周围的县尉听说正阳县招流民,心中一动,就让衙役们将本县城里的一些流民赶到了正阳县的城门口。一是减少自家县城里面流民的压力,二则是故意使坏,想看张奎的笑话。
不过张奎缺的就是人,他们那样费心地将流民送来,张奎当然欣然接受。这并不是张奎打肿脸充胖子,因为张奎算过,张宪设计的柳河河道虽然不过四里路长,但是却有四米宽,两米多深,还有一个用于储水的水池。再加上从前的柳河几乎就没有河道,所有的工程必须从头开始,河道都需要新挖,这个工程还要赶在柳河的丰水期前完成
柳河虽然短,但是不管这么看,这个工程量都是巨大的,不是一点点人就能够养成的。甚至有时候张奎都在怀疑他们能不能赶在丰水期之前修好河道,接触东陵江决堤的危险,毕竟这个时间太赶了。
张奎亲自带着一些衙役和勇丁押着几百号劳工过来。见面,不过寒暄几句,张奎就留下修河的人离开了,同样留下的还有衙门的总捕头钱宏钱捕头,以及张奎带来的大部分衙役和勇丁。留下这些人的目的,主要是张奎担心这些流民闹事。这些人都是一无所有的在生气边缘徘徊的人,张奎真担心这些人被人怂恿,从而对自己的结拜弟弟不利。为此,留下钱宏这个武艺高强的人也是为了保证谢辛寰和张宪的安全。
“谢公子,”钱宏带着他身后的兄弟给谢辛寰行礼,“老爷说了,我们在这里一切听谢公子的。谢公子,有什么事情你就吩咐,别的可能不会,力气的活我们可是做惯了。”
“钱捕头客气。”谢辛寰点头,“能有诸位兄弟的帮忙,是谢某人的荣幸。吩咐的话不敢说,钱捕头让大家做好张大人交代的事情就好了。”
张奎的心思并没有隐瞒谢辛寰,他走的时候就拉着谢辛寰到旁边,告诉了他自己的担心,也让谢辛寰小心劳工闹事。对于张奎的关心,谢辛寰当然不甚感激。虽然他早就安排人暗中注意流民的动向,但张奎的好意谢辛寰也欣然接受。这样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两面夹击,劳工有一丝乱的迹象就立马遏制。毕竟这里也是几百号劳工,真要闹起来,就凭借谢辛寰和钱捕头的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到时候死了也是白死。谢辛寰可不想做个冤死鬼。
河工们和张宪商量好后,就一个人带着几十号拿了工具的劳工,在几个衙役或者勇丁的护卫下,去指定的地方开始自己的工作。这边最先要做的就是把那个以前的旱潭挖大,挖深,弄成一个蓄水池。因为地方有限,那边只去了大部分人,争取尽快把柳河断流。剩下的人,一部分被安排到周围的山上去采石,过后用来修堤坝。另一部分人则跟着河工清理规划出来的新的柳河河道,将新河道内的一些树木杂草清理干净。
河滩上,一派热闹。等到吃饭的时候,河工和劳工看到村民们担来的一桶桶白米饭,一筐筐大馒头,还有一盆盆端着的佐饭咸菜,一时间傻眼了。但随即饿狠了的劳工们便如狼一般地盯着村人们手上的食物,摄人的目光吓得拿着食物的村汉们忍不住后退了几步,生怕那些饿狠了的流民们把他们也吃了。
村长看着不对,拿着勺子在木桶上使劲一敲,吼道:“大家排好队,不要慌,也不要抢。谢公子说了,饭给大家管饱。”
可是村长说完,那些劳工们更是激动了,直接就开始向拿着食物的村人冲来,生怕自己抢不到食物。现场一时间就乱了起来。钱捕头一看情况不对,虎目一竖,腰刀刷的一声就拔了出来,他身后的兄弟们也拔出了刀,戒备的看着那边已经乱了的劳工。钱捕头腿一抬,一脚将半人来高的茶水桶踢倒,巨大的轰鸣声让现场混乱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冷静下来的劳工们这才发现衙役和勇丁们都那些武器,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一时间,大家都不敢再乱动了。
钱捕头狠厉地瞪着这些劳工,吼道:“排队吃饭,否则,别怪老子的刀不长眼”
“不长眼”衙役和勇丁都一起吼道。
“就是,就是,大家排队吃饭。担心,馒头管够”村长又趁机说道。
有了钱捕头和衙役勇丁们的威胁,再看到村人陆陆续续送来的食物,知道每个人都能吃到,刚才鼓起的狠勇瞬间就消失了。这些人不过就是求一个饱饭,能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不可能再闹,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地排队,一脸希冀地等待领食物。虽然这些人看上去老实了,但是钱捕头和他的兄弟们也不敢放松,一个个都紧握着手中的武器,警惕地看着这些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劳工们。
站在远处的谢辛寰看到河滩边的情况终于控制住了,才松了一口气。看着那边这一刻不过因为一个馒头就喜笑颜开的劳工们,谢辛寰忍不住叹道:“这人啊,明明上一刻和兔子一样乖巧,可是下一刻就能比狼还要凶残。”
身边伺候的李莫飞一听这话,忍不住来了一句:“主子,兔子什么时候乖巧了。老人都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啦。”
第五十一章 卖身契
“额”谢辛寰苦笑,“是啊,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迟早,这土地要被被兔子们吞噬殆尽。”谢辛寰一脸落寂地离开河滩,只留下李莫飞还在思考主子突然说兔子是为了什么的,难道是主子今晚想吃红烧兔子肉想了想,李莫飞觉得主子肯定应该是想吃兔子肉了,所以晚上还是去哪里弄一只兔子做给主子吃吧。
谢辛寰在柳河庄陪着张宪一起修柳河,谢家大宅就只剩下绾绾和宝儿两个主子了。面前已经说好要放丫鬟们出去陪人,过了正月,李氏就整理好了年纪到了的丫鬟的名单,送到了绾绾面前,征询绾绾的意见。绾绾不懂其中的道理,也不愿意过多的过问这件事情,就一股脑儿地把这件事交给李氏和谢嬷嬷,自己则做了甩手掌柜,每天都陪着她的宝贝儿子。
当然,有一件事情绾绾是再怎么都没有办法躲懒的,就是谢辛寰的婚事。秦家的人来谢府量了婚房,谢辛寰和秦芷惠的婚事就渐渐逼近了。原主虽然成过亲,但是准备的人可不是原主,原主对成亲要做什么准备,可是什么也不知道。原主不知道,做为外来户的绾绾就更是不知道了。虽然绾绾可以靠李管家夫妻和谢嬷嬷处理好这些事情,到他们毕竟不是主人家,有些事情做这就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家中有没有可以商量的长辈,谢辛寰有在柳河庄回不来,无奈之下,绾绾只得去请张夫人过来帮忙。师母也是长辈,张夫人过来帮着处理谢辛寰的婚事,比绾绾这个妹妹处理更要显得合乎情理。至于想要凑热闹的秦桦,绾绾直接就把他支去了柳河庄,让他去和自己哥哥好生作伴。
张宪夫妻膝下无子,张夫人过来一直把谢辛寰兄妹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能亲手为自己的孩子准备婚事,张夫人很是感动和开心。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过问,生怕出了什么差错,这费心费力的样子让绾绾和谢辛寰很是感动。
谢辛寰的婚事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柳河也在加班加点的修筑中。因为有谢家的许诺“管饱”,劳工们每天都是加紧了干活,就怕主家不满意他们的工作,赶他们走,让他们失去这个好差事。不仅劳工们很用心,连河工们也对谢家很是感激。
这些河工说白了不过也是一些贫苦人民,出来干活就是为了吃个饱饭,可是这饱饭哪有那么好吃的。可是给谢家干活,他们是真的吃了饱饭,实实在在的大米馒头,这种日子完全都是过年才有的好日子,让他们感动的同时又有些怀疑这日子是不是真的。可是连续几天,谢家的伙食都没有变化,大家才相信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感激的同时,没有办法报答主家,这些人就力气的干活,终于,赶在六月讯期之前修好了河道。
主体的河道修好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工作完成,后续的修桥铺路,还有河两岸土地的平整依旧需要人手。谢辛寰想了想,就征询了绾绾的意见,让李管家询问这些流民,愿不愿意身给谢家。
绾绾最开始的意思是雇佣这些人给谢家种地,不签身契。可是谢辛寰却不放心,觉得留下这么多没有身契的流民不安全,毕竟谢辛寰已经见识了这些人狠起来的样子,再让谢辛寰相信他们的无害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想留下来,身契是必须签的,而且还必须是一家人一起签。
这些流民很多是周围县的人,让他们背井离乡身给谢家,还是一家子一起,很多人心中是不太愿意的。他们来这里修河道,不过就是为了在灾荒时候给家里留一口吃的,现在已经过了最冷的时候,家中也没有那样困难,再让这些人身,他们就没有那样心甘情愿了。毕竟身后,什么都是主家的,还不如回乡租一些地来种。虽然辛苦,但全家人都在一起,也是自由身。毕竟在很多人眼中,自由身比奴仆可是高尚了不少。
这些人的心思谢辛寰能够明白,也能够理解,更毫不介意。反正这些人,谢家也没有能力全部留下,如此,还不如留下那些真心愿意身为奴的,这样还能少一些麻烦。而且,即使是那些想要身的人,谢家也要考察一下他们的情况,也不是什么人都会买下的。
所以,最后弄了大半个月,李管家买下了三十来户人,六七十人。这些人中最多的还是从庆州逃乱过来的战争流民,很多都是一个人,他们是真的走投无路了,才身进谢家为奴,冲着的就是谢家能够保证他们活下来。当然也有一些钦州的人家,不过却也是真的活不下去了,才全家老少一起身为奴。
按照绾绾的想法,这些人中有擅长种地的,有擅长打猎的,有擅长种果树的,有擅长养蚕织布的反正这些买下的人必须要有特长,那种什么都不会的人,绾绾或许会因为同情买下他们,但是在现场做主买人的是李管家和李莫云。可怜的人全天下那么多,每一个都要同情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们完全就是按照绾绾的要求,买下的所有人都是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绝不要那些好吃懒做眼神不正的人。
至于其他没有被买下的劳工,谢家秉承与人为善的心思,给每一个离开的劳工一小袋米,一小袋粗面,算是让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有着落。同样,离开的河工,除了领到他们的工钱,也收到了谢家赠予的米面,算是感谢他们这几个月的辛苦。谢家这一作为当然又为谢家赢得了不少好名声,尤其是那些一无所有的劳工们,很多人都是靠着谢姐最后赠予的米面熬到了下次有钱买粮的时候。可是说,谢家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很多人都在心中感念谢家的大恩大德。
这些,谢辛寰和绾绾都不在意,反正他们只要觉得问心无愧就好。
李管家为柳河庄别院买下的人按照他们的特长分别造册,将册子送到了谢辛寰手上。谢辛寰没有收,直接把绾绾叫了过来,让李管家把这些人的身契都给绾绾。还说,以后柳河庄的所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