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机外室上位记-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衡玉伸手抹了抹自己额角上的腥红血渍; 冷笑一声答了齐正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 儿子是无缘无故便要夺人性命的人吗?”
这话把齐正噎的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外头人人都在夸赞齐衡玉断案如神; 在玄鹰司内担任要职,无论去何处都是受人敬仰的天之骄子。
不像他这个名不副实的齐国公,担着一家之主的名头,手边的权利却所剩无几,如今不过剩下个外强中干的躯壳罢了。
齐正凝望着比他高出一个头的齐衡玉,出口的怒骂声化为了一句深切的叹息,他说:“我已让人去寻月姨娘,若是她能全须全尾地回府,这事就既往不咎,可若是她有了个三长两短……”
余下的话齐正没有说出口,只用凌厉的眸光望向齐衡玉,蕴含着不加遮掩的警告意味。
可齐衡玉根本就不在意齐正的态度,他反而还反问齐正:“爹爹难道还要为了她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成?”
一个妾室怎么能与嫡子相提并论?
纵然齐正被怒意驱使着方寸大乱,可他也不敢当真对齐衡玉施以家法,单说这两日玄鹰司事务繁忙,陛下对齐衡玉委以重任,若是他此时因受了伤而延误了陛下的差事,这责任他实在是担待不起。
所以齐正将齐衡玉唤来书房,除了用墨砚砸了他的脑袋以外,便只是出言诘难了他几句。
因齐衡玉额角的伤势隐隐有些不可收拾的态势,齐正心中略微慌乱,便也只是嗤笑了一声,而后便瞪了一眼齐衡玉道:“你如今是翅膀硬了,我也管不住你。”
他发了一场火,前言不搭后语地怒骂了齐衡玉一通,却不曾出言问过齐衡玉一句,他为何要发卖了月姨娘。
不仅如此,齐正这一回回府后,也不曾问起他的正妻李氏,不曾提起他的孙儿如净。
齐衡玉早该知晓他父亲的秉性,只是今日立在他身前真切地体悟了他的薄冷,胸膛里跳动着的最后一丝名为亲情的血脉也终于冷了下来。
齐正不问,是怕问出来的结果不利于他把月姨娘接回府里来,所以他甘愿做个耳聋眼瞎的人,将一切的罪责都推到齐衡玉身上。
齐衡玉认清了这一点,便也不愿再与齐正多费口舌。既然齐正要救月姨娘,那他便要改变一开始的计划。
凌迟不如即刻死去。
他手底下的人手只会比齐正更快、更轻易地找到月姨娘。
月色沉沉,齐衡玉便带着额角上的伤口回了莲心院,彼时婉竹已抱着女儿宿在了镶云石床榻上,听得齐衡玉撩帘进内寝的声响后才缓缓睁开了眼睛。
守夜的容碧从罗汉榻上惊醒,起身迎到了齐衡玉跟前,本是打算替他解下衣衫,谁曾想会借着影影绰绰的烛火瞧见了他额角的伤势。
她惊呼一声,险些便吵醒了熟睡的如清,齐衡玉忙蹙眉瞪了一眼她,容碧这才起身去外间寻了金疮药来。
而婉竹也已披上了薄衫,举着烛盏徐徐地走到了齐衡玉身前,瞧清楚了他额角渗下血丝的伤口后,连忙追问:“爷是怎么受的伤?”
这时容碧已端了水盆进屋,婉竹亲自绞了帕子,让齐衡玉往罗汉榻上一坐后,便用帕子替齐衡玉擦拭起了伤口。
敷上金疮药之后,婉竹才松了一口气,她不必去凝神思索,也知晓在这偌大的齐国公府里只有齐国公敢这般对待齐衡玉。
而齐衡玉为何会与齐正起了争端?多半是因为月姨娘一事。
清辉般的月色透过轩窗映衬在罗汉榻的软毯之上,也遮盖住了软榻上婉竹与齐衡玉紧紧相握着的那一双手。
婉竹侧目凝望着齐衡玉,心间缓缓浮上些绵软的心绪,如荡漾在莲池的涟漪一般泛起了点点水花。
她想,若是就这样与齐衡玉过上一辈子,兴许也是件好事吧。
*
月姨娘在被卖去暗寮的第二日,便被牙婆子灌下了哑药,她只能祈求着身边的忠仆们能想法子去给齐正递消息。
以齐正的本事,总能把她从这死人地里捞出去,在这之前,她受再多的苦也不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只是她太过低估了齐衡玉的手段以及他想要弄死月姨娘的决心,秀嬷嬷等人早已身首异处,采珠等丫鬟们也只剩下了一口气,谁还能去为月姨娘搬救兵来。
自进了齐国公府后,月姨娘除了在齐老太太跟前吃了些瘪,又因为齐老太太的默许而流了几个胎儿外,便没有吃过旁的苦。
齐衡玉虽对她有不满,可却从来没有与她正面交锋过一回,甚至于不曾掺和到她和李氏的倾轧相争之中。
以至于让月姨娘犯了一个致命般的错误,她忘了齐衡玉在外头是何等杀伐果决的人,也忘了内宅里的阴私手段在绝对狠厉的手段跟前不值一提。
齐衡玉甚至不需要握住切实的证据,只从段嬷嬷嘴里审问出了来龙去脉,便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月姨娘。
不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
纵然她在齐正跟前有数以万计的手段可以施展,可齐衡玉却来了一招釜底抽薪,让她连哭也没地方哭。
进暗寮的第三日,牙婆对月姨娘再没有了耐心,她花了好些银子才从罗婆子手里买下了个模样、身段都不俗的女子,往后自然要让这女子“物尽其用”,好生为她赚钱才是。
牙婆让人给月姨娘洗了身子,并让她换上了一身薄不蔽体的藕衫,催她去学那些妖妖冶冶的艳舞,今夜里先赚回几两银子才是。
月姨娘本是不愿,可挨了打之后又只能屈辱地应下来牙婆的要求。
这几夜她仿佛身处炼狱,无人时便偷偷落泪,悔恨着自己不该与杜氏等人沆瀣一气,明明双菱已死,只要段嬷嬷咬死了不供出她,齐衡玉又怎么会寻到她这里来?
悔恨之后,便是深切的哀伤。
若是长久以往地活在这暗寮里,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被人肆意凌。辱践踏,倒还不如死了干净。
月姨娘寻思过好几回,只是想起自己的麟哥儿和齐正,便又生生地吞下了眼前的耻辱,秉着一口气等待着齐正来救她。
可她等啊等,却没有等到齐正的半个身影,反而是等来了齐衡玉派来的死士。
彼时她正蜷缩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身上的衣衫遮不住伤痕累累的身躯,形容狼狈至今,哪里有昔日光华照人的模样?
那几个死士甚至不给月姨娘求饶的机会,遵循齐衡玉的吩咐,一刀割了她的喉,让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齐国公府。
直到断气的那一刻,月姨娘的脑海里才后知后觉地浮现了自己这寥寥草草的一生,先是半生颠沛流离,而后是遇上了齐正。
她以为自己攥住了齐正的心,以为自己握住了荣华富贵。
可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
*
婉竹却是不知晓月姨娘的死讯,她一连几日都在陪着如清和如净玩耍,心里还隐隐担忧着齐老太太会出言把如净抱走。
她从齐衡玉嘴里知晓了陛下要处置显国公府的消息,而“罪证”则由齐衡玉一手缔结,短短一月之内,显国公便被套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富贵显赫的世家大族一夕之间崩塌了个彻底,显国公入狱,男丁们被判流放两千里,女眷们入教坊司,陛下惩治显国公府的手段比对辽恩公府还要再狠厉几分。
京城人心惶惶,多少世家大族都担心着自己家也会步辽恩公府、显国公府的后尘,不敢去揣度陛下的心意,便只能把希望寄托到了齐衡玉身上。
他如今就是陛下手里的一把刀,锋利无比,稍有不慎便会搁下一块皮肉来。
各家都送了厚礼上门,齐老太太却称病不迎客,无论什么厚礼都不肯收,倒是齐正在私底下收了好些世家大族送来的厚礼。
他本想着只收三成的礼,将来齐衡玉去抄家时为那些人家求一求情。
只是不巧的是,他收受重礼的消息却被人送到了高进手里,高进与齐衡玉一同在玄鹰司当值,都争抢着玄鹰司司正一位。
如今陛下对齐衡玉百般信任,高进本就心存不虞,如今捏到了齐正的把柄,便砸重金让御前总管将此事捅到了陛下跟前。
第95章 心软 “婉竹是他的解语花。”
齐衡玉却是一点都不在意高进背后的手脚; 一来是高进所在的世家乃是后起之秀,在京城之中并无什么分量。
二来是陛下本就不喜结党营私一事,齐衡玉越与玄鹰司的同僚们合不来; 陛下对他就会越加放心。
至于齐正私收贿赂一事; 陛下则全然不放在心上; 反正这些银两最后都会留到国库中; 如今在谁那儿则一点都不重要。
齐衡玉在陛下的安排下处置了显国公府,下一个目标则是安国公府。
只可惜安国公与先头的辽恩公、显国公都不一样,他在年轻时便立下了赫赫战功,为陛下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
当初陛下也十分信任安国公; 赏了他世袭爵位; 赐下御赐府邸、黄金万两,甚至还将安国公的胞妹收进了后宫,封了贵妃的位份。
安国公为人慷慨大方,又骁勇善战。从不结党营私; 压权欺人,且他也并未犯下任何贪污的丑事。
在一定程度上; 安国公可以被称之为是个一等一的好人,且还是个为国立下无数战功的好人。
齐衡玉在金銮殿听旨的时候太子李雍也陪立左右,两人本是在坐而论道; 冷不丁听得永明帝要处置安国公的话语后; 李雍率先惊讶出声道:“父皇可要三思啊。”
安国公在民间名声赫赫; 多少百姓把他当成了盖世大英雄; 即便是要给他泼脏水; 也要谨而慎行; 一个不慎便会激起如潮民愤。
齐衡玉倒是不敢有什么言语; 只是在走出金銮殿时面色凝重; 直到回了莲心院,瞧见自己的妻女后才笑出了声。
他如清玩闹了一会儿,听婉竹说起儿子的趣事,体悟了真切的人间冷暖之后,才觉得压在心口的重担释然了不少。
纵然齐衡玉不想让婉竹担心,可晚间安寝时他却是一反常态地难以入眠,辗转反侧了大半个时辰也难以平定紊乱的心绪。
婉竹见状便下榻挑起了灯,含笑问他:“这是怎么了?可是在玄鹰司里受了气?”
前段时日齐衡玉便调笑般告诉婉竹,说他以后再走不了封阁拜相的路子,至多只能做个佞臣,受当世骂名,以保住齐国公府的平安。
婉竹听后却是沉吟了半晌,而后对齐衡玉说:“妾身知晓爷也是没了法子,陛下的吩咐谁敢不从,您若是不从,只怕倒的就是我们齐国公府了。”
这话正巧说在齐衡玉的心坎之上,偏偏这么多人里只有婉竹明白他的身不由已,也只有在婉竹身侧时,他才能放下心头的枷锁,不必再如此自苦。
此刻,婉竹柔意万千的询问声也徐徐地敲开了齐衡玉的心门,他伸手将婉竹拥入怀中,叹息般将陛下要他去给安国公泼脏水一事说了出来。
“当年我刚入玄鹰司的时候,被陛下派去雁南剿匪,那时我初出茅庐还十分意气用事,一人闯进了匪贼们的陷阱,当时我的同僚们都决意不管我的死活,只有安国公力排众议带着兵将我从匪窝里营救了出来。”
齐衡玉忆起了往事,愧怍和不安一齐浮上了心头。
他不仅欠安国公一条人命,连他的舅舅,也就是李氏的亲哥哥在死前也受过安国公的大恩,若不是安国公力排众议抢回了舅舅的尸首,为国捐躯的舅舅便要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安国公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有忠胆义气,着实让人敬佩。
这样的人,怎么能被冠上贪污的罪名,损一世的英雄英明,甚至于锒铛入狱、丢了性命?
婉竹听后也颇为感叹,她只是个囿于内侄之中的女眷,也曾想方设法地钻营进取,可这并不代表她是个没有是非观的蠢人。
相反,她钦佩那些忠义之士,更钦佩那些忠于做自己的大英雄。
只可惜齐衡玉已被迫走上了与世家大族们为敌的道路,陛下也不会给他反悔的机会,无论他心内如何地纠葛忧烦,最后都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齐国公府的安危,为了她一双儿女的平安,婉竹只能对齐衡玉说:“若爷实在没有办法违抗皇命,又不愿眼睁睁看着安国公赴死,倒不如在背地里为安国公寻一条生路出来。”
这法子也是铤而走险,左不过是在齐衡玉“编造”安国公罪证之前给他先递个信,让他告老还乡,离开京城,再不入官场。
“陛下忌惮的就是安国公在边境的威望,我只怕安国公是铁骨铮铮的汉子,不愿意受人诬陷,也不愿意离开京城。”齐衡玉忧心忡忡地说。
婉竹温言开解他道:“爷冒着生命危险给他递去了消息,若是他实在不愿意离开京城,那爷也没有法子。您已经仁至义尽,不必再过分苛责自己。”
柔柔的语调配着影影绰绰的烛火直击齐衡玉的心口,他明白婉竹所言不假,眼下的困境实在无法子可解,他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
三日后,安国公徐丹便受到了齐衡玉递去的信件,这封信件是从后院里采买的婆子手里流转到了他身边的小厮,他身边因不识字而问到了徐丹跟前。
徐丹本就是个仁善和乐的主子,左右无事,便时常与小厮们说说笑笑,也从来不摆主子们的架子。
他接过小厮递来的信件之后,便仔细审阅了一番,方才还笑意融融的面容上立时因惧意而生出了一层薄汗。
他大抵是猜到了写信之人的身份,明面上他与齐衡玉没有半分交情,可逢年过节齐衡玉总会悄悄地登安国公府的大门,备了厚礼向安国公道谢。
今日这封信也出自齐衡玉之手,大抵是在告诉安国公,陛下下一个要整治的世家便是安国公府,若是他想保下自己与亲人们的命,就要激流勇退、舍弃京城的荣华富贵才是。
本以为从前征战沙场、意气风发的安国公不必愿意以如此窝囊的方式离开京城,谁曾想这些年安逸的日子养小了他的胆性,孙子孙女的诞生更是让他瞻前顾后、无比悬心。
在收到信的第二日,安国公便称病不上朝,陛下为显君恩,特地派了太医去安国公府为其看诊。
安国公也不知是不是被吓狠了的缘故,居然当真大病了一回,太医为其看诊时额头布满了汗珠,回宫复命时把安国寺的病症告诉了永明帝。
安国公在民间威望深重,永明帝倒是不愿意在他重病的时候处置安国公府,也怕落人口舌。
安国公便趁着这等时候带着家眷们偷偷离开了京城,齐衡玉也为了此事悬心不已,甚至在知晓安国公离京的消息时也带着张达等人出了京郊,总要亲眼看到安国公离京才能安心。
从他遵从自己的心意给安国公递信开始,他便无法从这一场非福即祸的险事中脱身。
若是安国公能平安离京,兴许此事也能告一段落。可偏偏就是在安国公出了关口,意欲往陵南一带赶去的时候,变故陡然发生。
狭长泥泞的官道上,齐衡玉立于密林深处为安国公以及他的家眷们护行,本以为此山峡地处偏僻,荒无人烟,不会生出什么事端来。
可当安国公府的马车行到一处颠簸的山道旁时,却被一批身着黑衣的死士们团团围住,这一批死士们来者不善,个个持着凌厉的刀刃,俨然是不肯让安国公全须全尾的离开京城。
安国公骁勇善战,也带着些忠心耿耿的亲卫,本是不把这些死士们放在眼里,可才解决了这一小批死士,却见不远处京城的方向亮起了点点星火。
纷乱的马蹄声如潮而至。
密林里立着的齐衡玉脸色陡然一白,瞧见了为首军队持着的“康平”二字旗帜